大型强子对撞机观测到了顶夸克及其反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
大型强子对撞机观测到了顶夸克及其反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粒子物理学中的量子纠缠最近,在安东-蔡林格(AntonZeilinger)和他的团队首次确证两个光子之间存在纠缠的二十年后,ATLAS和CMS实验报告说,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观测到了同时静止产生的顶夸克及其反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确认最重的基本粒子--顶夸克之间的量子纠缠为探索我们世界的量子本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能量远远超出了量子光学等领域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顶夸克对的巨大产生率提供了顶夸克的巨大数据样本,为这些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顶级夸克和反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得到证实,标志着高能量子物理学在大量数据和先进分析方法的支持下取得了重大进展。来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挑战在量子力学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粒子在测量另一个粒子时的状态,那么这两个粒子就是纠缠的。即使这两个最初纠缠在一起的粒子在测量前彼此相距很远,情况也是如此。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超距作用":虽然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但在对第一个粒子进行测量时,第二个粒子保证会立即处于相应的状态。1934年,爱因斯坦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他们认为这个实验揭示了量子力学的不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个悖论,他们提出,我们对纠缠的描述是不完整的,系统中还有其他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获得的量在起作用。那么,纠缠就是我们对这些隐藏变量一无所知的结果。测量纠缠的先进技术在一项新的测量中,CMS合作小组首次研究了以极快的速度同时产生的顶夸克和顶反夸克的自旋纠缠。因此,这两个粒子在衰变之前相距甚远,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以光速传输的信息所能覆盖的距离。夸克和反夸克自旋之间的相关性是通过观察它们衰变产物的角度分布来测量的。分析中采用了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以正确分配顶(反)夸克衰变产物,并改进系统不确定性的建模。图1显示了在两个不同运动学区域观察到的纠缠程度,以参数ΔE为特征。图1:在两个运动学区域观察到的以ΔE为特征的纠缠水平。图中显示了测量结果(点)及其不确定性,并与SM预测值(红线)进行了比较。水平蓝线对应于夸克和反夸克之间以光速交换信息所能解释的最大纠缠度ΔE临界值。第一个分段对应于产生的横动量小于50GeV的顶夸克,而在最后一个分段中,顶夸克对具有很高的不变质量,即相互之间的运动速度很大。在这两个运动学区域测得的ΔE都大于1,证实了两个粒子之间的纠缠。特别是在第二个分区,顶夸克-反夸克对的相对速度非常大,只有10%的情况下它们才有机会进行交流。在这里,纠缠度明显高于ΔE临界值,而ΔE临界值是在光速下通过隐藏变量进行信息交流所能解释的纠缠度。因此,测量结果表明,在已知最重的粒子之间确实存在"超距作用"。资料来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编译自/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16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