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 取名“奇异福建龙”

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取名“奇异福建龙”科研团队首次在福建省发现恐龙化石,经研究确认为新发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在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通过研究,确认为该化石物种为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距今1亿4800万年至1亿5000万年,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一成果9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据报道,该化石于2022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认为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是一类善于奔跑的,或者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来源: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鸟类至少在晚侏罗世就和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发生分化。而鸟翼类包括所有现代鸟类以及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因此侏罗纪的鸟翼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已知的侏罗纪鸟翼类仅有近鸟龙和其相似物种,多在我国东北地区距今1.66至1.59亿年的燕辽生物群,这与约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出现的大量鸟类在时间上有长达3000万年的空白。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福建开展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于2022年10月在政和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也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正型标本、分支系统树和古地理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立明带队开展的综合地质考察和同位素测年工作,将奇异福建龙生活的时间限定为晚侏罗世提通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等通过古地理位置复原,确定了它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鸟翼类。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奇异福建龙与近鸟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构成了近鸟龙科,是鸟翼类最早分异的一支。奇异福建龙最为特殊的是其后肢构造:股骨短,胫骨和跖骨细长。结合比较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王敏等发现奇异福建龙的体型结构和其他鸟翼类相近,在体型空间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我们认为奇异福建龙是一类善于奔跑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样的生活习性完全区别于学界关于鸟类起源伊始‘树栖’生态习性演化的认识。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增加了原始鸟翼类的生态多样性。”王敏说。此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队还在福建政和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动物,包括水生/半水生的龟鳖类、离龙类。基于如此高的化石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确切的年代学框架,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相关研究成果9月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4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475.htm

封面图片

中国新发现约1.5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

中国新发现约1.5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据介绍,该化石于去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认为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是一类善于奔跑的,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值得一提的是,鸟翼类是由恐龙演化到鸟类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物种,我国早期发现最早的鸟翼类是在“燕辽生物群”,大概距今1.6亿年。之后,“热河生物群”发现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是在距今1.3亿年左右,两者演化过程中大概有3000万年的空白。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为研究鸟类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信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2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201.htm

封面图片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一整窝至少6枚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一整窝至少6枚据悉,这是上杭县在2020年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后,首次发现恐龙蛋。本次发现的恐龙蛋窝为一个在孵化阶段或者是已经孵化过的蛋窝。从目前保存的蛋片来推测,至少保留了6枚恐龙蛋。据介绍,根据本次发现的恐龙蛋的宏观形态、蛋壳外表面纹饰和显微结构特征,可将其归入到长形蛋科的长形蛋属,这一类恐龙蛋的产蛋母体为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窃蛋龙类。本次发现恐龙蛋填补了福建省恐龙研究的又一空白,对研究福建乃至华南地区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闽西地区恐龙化石资源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05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0589.htm

封面图片

考古人员首次在智利发现巨型恐龙化石

考古人员首次在智利发现巨型恐龙化石研究人员说,在LasChina谷地发现这些猛禽化石是令人兴奋的,特别是因为它们以前没有在这里被发现过。他们说,他们确定这些猛禽的身份要归功于它们的爪子、小牙齿--这些牙齿很适合撕咬,以及它们的大上肢。这些识别因素会使它们处于该地区食物链的顶端。科学家们不断发掘出令人惊奇的化石,比如这根猛犸象的牙与巨盗化石一起被确认的其他化石包括两个Unenlagniinae的标本,这是一个与迅猛龙密切相关的物种。然而,这些生物有一个"新的进化特征",这将表明它可能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新物种,甚至是一个完全新的群体的代表。据Phys.org报道,研究人员于去年12月在《南美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巨盗龙化石的发现。此前,科学家在智利发现了其他耐人寻味的恐龙物种,包括一种尾巴像剑一样的恐龙。去年的另一个恐龙发现看起来像一个有装甲的霸王龙。看到这些新发现如此频繁地发生,真的很有趣。特别是它们让我们更广泛地看到曾经在我们的星球上游荡的生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统治了地球。通过更多地了解在智利发现的巨龙化石,我们将能够更多地了解那个时期和地区的食物链,这可能会揭开其他秘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13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133.htm

封面图片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恐爪龙类足迹中新社报导,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表示,21世纪福建省恐龙学科的研究热潮始于2020年。2020年11月,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了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据钮科程介绍,联合科考队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自此“福建无恐龙”的漫长历史终于结束。2023年,联合科考队将该足迹群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图为英良福建足迹复原图。(图取自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新社)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恐龙足迹点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公分,宽16.9公分,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公分),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从形态上看,这种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基于研究需要,联合科考队建立了新的足迹分类群,将这类足迹命名为“英良福建足迹”(Fujianipusyingliangi)。邢立达表示,其极有可能是某种大型伤齿龙类的杰作。钮科程表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正式命名,让其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有了真正的“科学身份证”。同时,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中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有著重要意义。...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84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840.htm

封面图片

山东潍坊新发现罕见恐龙遗迹化石群

山东潍坊新发现罕见恐龙遗迹化石群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春季野外化石勘察过程中,在诸城市的主要化石遗迹区新发现一处罕见的,较为完整的水波纹遗迹化石和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据济南网报道,该化石遗迹区地质地貌发育及保存比较完整,经过分析周围岩层沉积的特征、并对遗迹化石点周围地层岩性和岩石组合的特征以及实物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断定为早白垩世纪地质地层。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科研科普科科长陈树清介绍说,这个地方是他们今年新普查出来的一个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虽然风化比较严重,但初步可以确认,既有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也有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前期在距离该处十公里之外的化石点,也发现了蜥脚类恐龙足迹和兽脚类恐龙足迹,证明中生代时期曾有大量的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在这里生活过。陈树清说,该处当时是一个滨浅湖,湖像沉积形成的,当时这里气候非常干旱,就是说这个湖湖水非常浅,风吹草动,所以在这个湖边就留下了这个水波纹的印痕化石。诸城市处于胶莱盆地南部的断陷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构造变形复杂,地质地层发育齐全,盆地凹陷长期连续沉积,为形成恐龙化石创造了条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诸城先后发现了库沟、掘村、玉皇、臧家庄、侯家屯等30多个恐龙化石埋藏点,埋藏区域近千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有规模的发掘,共产出恐龙化石2万5000多块。诸城因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被命名为“中国龙城”。发布:2022年3月27日10:01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