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今后疫情信息发布将动态调整,频率由日报逐渐回归到每月一次、与其他乙类传染病相同;由现在的传

12月2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今后疫情信息发布将动态调整,频率由日报逐渐回归到每月一次、与其他乙类传染病相同;由现在的为主,调整为核酸和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等综合监测。卫健委医政司公布,截至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18.1万、合12.8/十万人(较增31%);三级医院重症床位13.34万(较9日增25%)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使用率全国平均在50%;在正经历的省份,重症资源已近竭尽,需要区域之间协同支援,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专业医师8.05万、护士22万人。,联防联控机制曾宣称“中国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10万人”。联防联控机制已要求各地三级医院在12月底前扩容改造重症资源:综合ICU要扩容到总床位的4%,再另按总床位的4%的数量改造专科ICU为可转换ICU;对内科、急诊科、儿科进行综合ICU培训,以备需要时在可转换ICU上岗;为具有治疗功能的“亚定点医院”,按床位10%设置监护床位。()

封面图片

中国官方强调“乙类乙管”是有准备之仗绝非被动放开

中国官方强调“乙类乙管”是有准备之仗绝非被动放开中国对冠病降级管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官方强调,“乙类乙管”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放开。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星期二(12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说,中国近三年来通过对冠病“乙类甲管”严格管理,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的冲击,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宝贵时间。他强调,中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据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素质能力等因素,为冠病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的放开”。李斌说,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冠病病人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用、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政策,有助于适应更好病毒变异和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重点人群上来,也有助于保障更好的生活和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同时强调,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服务和保障,接下来将依法依规采取乙类预防控制措施,保障群众用药需求,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对于医疗资源及重症救治等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同场发布会上列举数据回应说,在床位资源方面,中国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的床位数是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浮动。截止到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也就是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她也说,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重症床位资源,或加快重症床位周转。...发布:2022年12月27日3:55PM

封面图片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 “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现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要求每月公布一次。综合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发,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目前呈下降趋势。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2777例)和死亡(164例)病例相较4月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较低,且重症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为主。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17周的8.8%攀升至第20周的40.7%,之后缓慢上升至21周的42.5%。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逐渐增加,从5月1日至7日的84.6%,增长到5月22日至28日的92.4%。()

封面图片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3日达到最高286.7万人次,1月12日是47.7万。急诊诊疗量1月2日达到最高152.6万人次,1月12日是109.2万。感染者住院数1月5日达到最高162.5万,1月12日是127万。在院重症患者1月5日达最高12.8万;1月12日是10.5万,其中7357例是肺炎重症、其余为基础病重症。截至1月12日,统计到防疫转段以来全国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59938,其中64岁以下占9.9%、65至79岁占33.6%;新冠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死亡5503、合并新冠感染的基础疾病死亡54435。感染者死亡数统计中,12月30日及以后的肺炎死亡及基础病死亡数是通过新建的信息平台由医疗机构日报告,12月8日至29日间的死亡数则是各医疗机构事后收集汇总(因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今后不再将非肺炎直接导致的死亡按新冠死亡病例统计上报)。上海市卫健委亦与会介绍,公布由社区医院提供氧疗6.5万人次、雾化吸入2400人次、输液和注射治疗逾18万人次,派出抗病毒药Paxlovid和阿兹夫定近4万人份。()

封面图片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底线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底线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三级医院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星期三(12月21日)的会议指出,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地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和资源准备工作,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强调,要牢牢抓住抓好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把各项救治工作扎实做到位,坚决守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会议提出,各地要建立三级医院分区包干责任制、明确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对口支援关系、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院对口协作关系,压实牵头医院主体责任,任何医院不得以划定区域为理由推诿、拒收其他区域转来的重症患者。县医院要守住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关口。同时,要紧盯养老院等重点场所、120急救等重点环节,确保医疗救治有序开展。会议要求,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切实担负起责任。要加大指挥调度和投入力度,细化实化具体化配套方案措施,全力做好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加强疫情形势监测,有序落实压峰措施,关注舆情社情。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靠前一步,把各项准备工作做足做到位。中国国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主持会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长、中国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负责人员、各地方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员和医疗救治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员参加会议。发布:2022年12月23日10:04AM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涉隔离期限和方式等多项调整】

#防控政策#全国#CN【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涉隔离期限和方式等多项调整】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印发后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方案全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