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中共官媒:不能什么想法都披上「新质生产力」外衣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不能什么想法都披上新质生产力外衣

中国官媒:不能什么想法都披上新质生产力外衣中国官方提出要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后,一时成为各界热门词汇,但中国官媒发文指出,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一旦滥用更容易失去发展方向。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星期一(3月18日)刊发署名“金观平”的文章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甚至不顾实际条件,硬往新质生产力上面靠”。文章说:“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对新质生产力的泛化和滥用,不仅容易迷失发展方向,更会错失发展机遇。”文章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如果忽略新质生产力的边界和特征,把七七八八的工作都纳入进来,就很难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中国高度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国总理李强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成了中国政坛、媒体、学术、企业界的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更在3月初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由校长亲自挂帅主持。《经济日报》从3月13日至18日接连以署名“金观平”发表五篇文章,有的文章对一窝蜂追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象提出意见。《经济日报》上星期六(3月16日)发表的文章就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2024年3月20日7:16AM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一哄而上”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忌

中国官媒:“一哄而上”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忌中国官媒发文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一哄而上”是大忌。《经济日报》星期三(3月27日)发表署名魏琪嘉的评论文章,题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文章指出,因地制宜的一层重要内涵,是要防止“一哄而上”。要防止出现产业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产业类别高度雷同的现象。脱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去盲目“求新”,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配置,甚至是产能过剩。文章称,“一哄而上”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忌。防止“一哄而上”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通过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把产业路径的选择权交给经营主体,政府在营商环境保障、科技创新支持等软环境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让具备创新潜能的“种子选手”通过市场竞争成长为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高度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国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这涉及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创新药、量子技术、商业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2024年3月27日12:26PM

封面图片

中央社追捧新质生产力中国官媒: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

封面图片

【书名】新质生产力

【书名】新质生产力【作者】林毅夫等【格式】#epub#mobi#azw3#pdf【分类】#经济学#商业#2024新书【简介】本书收录了林毅夫、黄奇帆等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外部形势及内部特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从战略支撑、产业支撑、金融支撑、基础支撑、目标引领等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解读。

封面图片

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定义为以创新为主导、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先进生产力状态,反映了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视。外媒分析指,提出新质生产力旨在转移民众关注焦点,应对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专家认同推动科技创新,但担心实现创新的路径和机制,指出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似乎暗示未来科技突破将更多依赖党组织。BBC也提到全国人大会议会安排筛选过的提问和“假外媒”记者,展现了中国对控制信息和维护政府形象的考量。原文链接《中国日报》《美国之音》《BBC英国广播电台》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