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开始严查入境行李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开始严查入境行李欢迎您加入『』

封面图片

S7i5FV0JOz6sV3A:中国海关开始严查入境行李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取消出入境人员核酸申报非放松防控要求

中国海关总署:取消出入境人员核酸申报非放松防控要求中国将从下星期三(8月31日)起启用新版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的申报要求。中国海关总署官员星期五(8月26日)称,此举不是放松防控要求,而是旨在提高申报效率。据中新社报道,2020年1月底,为防控疫情,中国在全国口岸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制度。目前出入境健康申报有两种填报方式,一种是电子申报,一种是纸质申报,旅客可在机上或旅检通道领取纸质健康申明卡填报。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负责人26日在回答记者问时说,此次调整健康申明卡,对以往入境旅客容易产生疑问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取消了部分申报项目,目的是便于旅客入境申报和提高通关效率。上述负责人称,调整健康申明卡,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等申报要求不是放松防控要求,而是旨在提高申报效率。根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规定,旅客在入境前按照外事部门要求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登机,入境时须接受海关检疫,入境后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因此,入境检疫要求没有实质性变化。上述负责人说,海关将继续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与各相关部门高效协同,系统推进,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坚决守牢口岸疫情防线,同时为更好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合作创造最大可能的便利。发布:2022年8月26日10:31AM

封面图片

重磅!中国海关: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既往病史申报!昨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消息指,根据口岸疫情防控形势,海关总署将于8月31日零时起,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目前口岸通关平稳有序

中国海关:目前口岸通关平稳有序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自新冠病毒感染上周日起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后,当局已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做好防控工作,强调目前口岸通关平稳有序。吕大良指出,海关目前已经不再于口岸环节针对入境人士实施新冠病毒采样核酸检测,但来华人员出行前48小时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需要纳入海关健康申报内容。当局会在口岸针对入境人士严格落实健康申明卡查验、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常规卫生检疫措施,将根据健康申报结果采取分类处置安排。他又提到,海关目前已不再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预防性消毒监督等措施,但会继续保持与出口国家和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督促他们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防范污染的指南。2023-01-1311:19:58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提示警惕登革热疫情传播

中国海关总署提示警惕登革热疫情传播近期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通报登革热疫情,中国海关总署发最新通知,要求各海关将对来自相关国家的人员加强检疫查验,警惕登革热疫情传播。中国海关总署昨天发布通知,要求各海关将对来自上述国家(地区)的人员加强检疫查验,对申报有异常的交通工具进行重点排查,对无有效灭蚊证明的航空器,要求运营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实施除虫处理,对染有登革热的船舶,没有完成除虫处理之前,要求船舶与陆地和其他船舶的距离不能少于400米。此外,对来自上述国家(地区)的船舶、集装箱、货物、行李物品、邮件、快件等实施卫生检疫时,海关总署要求发现蚊虫的必须按照规定严格监督实施除虫处理,并在口岸区域内开展蚊类监测工作,监督指导各口岸运营单位清除蚊虫孳生地。海关总署还提示出入境人员应提高风险认识,注意防范蚊虫叮咬,做好个人防护;出入境途中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及时告知交通工具乘务员;健康申报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以便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开展检疫排查,帮助旅客尽快获得诊治。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传染病专家说,现在对于传染病大部分的关注度都转移到冠病了,对其他疾病的监测可能有所放松,这个时候更应该要引起警惕。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说,登革热潜伏期三至15天,多数为五至八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他认为,尽管中国存在登革热输入性风险,但从中国目前实施的全部入境隔离14天来看,绝大部分已经超过了登革热病毒发病的潜伏期,只要做好防蚊措施,输入性风险不大。登革热一般在东南亚、南美等气候炎热的地区较为高发,在中国广东、云南、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也曾多次暴发疫情。专家提醒称,登革热容易被误诊和漏诊,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还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发布:2022年6月11日10:07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