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1.3亿年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科学家:1.3亿年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科学家研究两枚距今约1.3亿年的远古雄性蚊子化石时发现,在蚊科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会吸血。新华社报道,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来自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发现,这两枚远古化石来自白垩纪的黎巴嫩琥珀,距今有约1.3亿年历史,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研究员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发现,与现代雄蚊多吸食花露而口器退化、雌蚊具有用于吸血的刺吸式口器不同,约1.3亿年前的雄性蚊子化石中保存了明显的刺吸式口器。显微结构显示,这些刺吸式口器有尖锐的三角状下颚,下颚上有锋利的小齿。研究团队根据这些结构判断,在约1.3亿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外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等参与。研究团队介绍,受限于化石证据缺乏,此前人们对蚊子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极为有限。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星期二(12月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2023年12月5日9:49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琥珀化石揭示远古的雄性蚊子也吸血

琥珀化石揭示远古的雄性蚊子也吸血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杂志报道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早的蚊子化石,揭示了远古雄蚊很可能同样以血为食。图片来源:《当代生物学》/Azar等人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在现代蚊子中,只有雌性蚊子是嗜血的,也就是说,它们用穿刺口器吸食人和其他动物的血液。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黎巴嫩大学的达尼-阿扎尔(DanyAzar)说:"迄今为止,黎巴嫩琥珀是具有密集生物内含物的最古老的琥珀,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因为它的形成与有花植物的出现和开始辐射的时间是同步的,传粉媒介和有花植物之间的共同进化也是同步的。"琥珀中的蚊子。图片来源:DanyAzar蚊子进化的新视角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Nationald'HistoireNaturelledeParis)的安德烈-内尔(AndréNel)说:"分子测年表明,蚊科出现于侏罗纪,但之前最古老的记录是白垩纪中期。我们这里有一个白垩纪早期的记录,距今约3000万年。"蚊科包括3000多种蚊子。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表明,过去的雄蚊也以吸血为生。他们说,这些发现还有助于缩小蚊子的"幽灵血统差距"。影响和未来研究雌蚊吸血的方式臭名昭著,这使它们成为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昆虫的噬血行为被认为是从用于提取植物液体的刺吸式口器转变而来的。例如,吸血跳蚤很可能是由吸食花蜜的昆虫演变而来的。但吸血昆虫的进化一直难以研究,部分原因是昆虫化石记录的空白。头部,腹面视图;比例尺100毫米图源:CurrentBiology/Azaretal.在这项新研究中,阿扎尔、内尔、黄迪英和迈克尔-S-恩格尔描述了两只雄性蚊子,它们的口器具有穿刺功能,包括异常锋利的三角形下颚和带有小的齿状小齿的细长结构。他们报告说,蚊子在琥珀中的保存将蚊科昆虫的最终出现时间延长到了白垩纪早期。这还表明,噬血的进化比人们猜测的要复杂,在遥远的过去就有噬血的雄性。内尔说,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小组希望更多地了解白垩纪雄蚊嗜血的"效用"。他说,他们还想探索"为什么这种情况不再存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9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98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以蚊子听觉为目标控制其数量以减少疾病传播

科学家以蚊子听觉为目标控制其数量以减少疾病传播雄蚊能够听到隐藏在喧闹蚊群中的雌蚊发出的微弱嗡嗡声,这对它们的繁殖能力至关重要。但直到现在,人们对它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还知之甚少。是的,蚊子有耳朵。虽然蚊子的耳朵不像脊椎动物的耳朵那样能探测到声源发出的压力波的变化,但蚊子用触角作为运动感受器,对昆虫周围环境中摆动的空气粒子做出反应。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一种与雄蚊听觉能力有关的特殊分子--章鱼胺。通过研究蚊子耳朵中的基因表达,他们发现蚊群会使雄蚊耳朵中的章鱼胺受体达到特定的峰值。他们观察到,章鱼胺通过几种方式影响听力:调节声音接收器的调谐和硬度,控制其他机械变化,从而提高雄蚊探测雌蚊的能力。虽然章鱼胺对雌性听力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低于雄性。他们还发现,给变异雄蚊注射章鱼胺并不会产生同样的听觉增强效果。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对控制蚊子数量有明显的作用。该研究的通讯作者玛尔塔-安德烈斯(MartaAndrés)说:"章鱼胺受体非常适合开发杀虫剂,因此特别引人关注。我们计划利用这些发现来开发新型分子,以研制疟疾蚊子的交配干扰物。因为蚊子的听觉是蚊子交配所必需的,所以可以针对蚊子的听觉来破坏蚊子的繁殖。而增加对蚊子听觉神经科学的了解,可以开发出用于控制蚊子的蚊子交配干扰物"。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将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蚊子听觉的基础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制。共同通讯作者约尔格-阿尔伯特(JoergAlbert)说:"蚊子听觉的分子和机制复杂性确实令人瞩目。随着章鱼胺途径的确定,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冰山一角的外表面。毫无疑问,未来的研究将更深入地揭示蚊子听觉的工作原理,也将为我们提供控制蚊子数量和减少人类疾病的新机会。"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8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84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bavarica化石Aellopobatisbavarica:新发现的物种,完整的化石仅产于德国。该物种也是所有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可长到170厘米。资料来源:Türtscher等人(2024年,图4)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这些古老软骨鱼类的了解,并提供了对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在她的新研究中,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朱莉娅-蒂尔茨彻(JuliaTürtscher)研究了侏罗纪晚期的52种鳐鱼化石。这些鳐鱼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当时欧洲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几个岛屿,相当于今天的加勒比海。侏罗纪晚期的标本对科学家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它们是已知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鳐鱼标本之一。由于浑身软骨的鳐鱼化石通常只会保留牙齿,这种罕见的骨骼发现为了解鳐鱼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线索。尽管人们对这些保存异常完好的化石(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已经了解了一段时间,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索过。Türtscher的研究首次对这些鳐鱼的体形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古生物学家JuliaTürtscher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收藏馆,馆内展出了几件鳐鱼新物种的标本。资料来源:PatrickL.Jambura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全形态(完全保存)鳐鱼的种类比以前想象的要多。Türtscher说:"到目前为止,晚侏罗世仅确认了3种全形鳐鱼,但由于这项研究,现在共确认了5种鳐鱼。"根据他们的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了讨论已久的第四个物种,并记录和介绍了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新鳐鱼物种:Aellopobatisbavarica。这种鳐鱼可以长到170厘米长,以前被认为是体型更小的法国Spathobatisbugesiacus(60厘米长)的大型形态。然而,通过对骨骼结构和身体形状的详细分析,科学家们能够证明Aellopobatisbavarica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五种鳐鱼出现在非常有限的地区,但作者并不愿意妄下结论说这五种鳐鱼可能是地方特有物种:Türtscher解释说:"对标本牙齿形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后与其他地点的孤立牙齿进行比较,可能有助于重建晚侏罗世鳐鱼的古地理分布。"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上侏罗世鳐鱼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情况,而且对鉴定仅从孤立的牙齿中得知的鳐鱼物种化石具有直接影响。关于这些迷人动物的不断新发现,为我们了解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提供了洞察力,并凸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在重建我们的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同时了解一个族群的过去,包括它的进化、它对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因素的适应,以及这个族群在进化史上所面临的灭绝,才能对活着的物种得出准确的结论。古生物学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种进化和灭绝背后的动态,从而帮助我们为当今的濒危物种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作者、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PatrickL.Jambura说。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0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05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勇紫外光揭示了2.4亿年前的贝壳隐藏的秘密

科学家勇紫外光揭示了2.4亿年前的贝壳隐藏的秘密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KlausWolkenstein将紫外线照射在可追溯到2.4亿年前的中生代的贝壳上。结果是美丽的,这让米色和灰色的化石扇贝发出了橙色、黄色和红色的光芒。Wolkenstein上周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四个化石扇贝壳在紫外光下显示出不同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的条纹色调。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激发了化石中的有机化合物,导致它们发光。这显示了令人惊讶的各种颜色图案:不同的条纹、人字形和火焰图案的变化。"现代扇贝在紫外光下不发荧光,根据Wolkenstein的说法,化石壳中在紫外线下发光的化合物是在化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出现的颜色也因化石来自的地区不同而不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用紫外线来检查更近代的软体动物化石,但Wolkenstein的工作表明该技术可以适用于更古老的标本。该大学称Wolkenstein的研究对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荧光颜色图案"。发光的贝壳帮助这些过去的遗迹变得生动,突出了我们星球过去的海洋动物的多样性和美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17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177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新的基因技术来阻止传播疟疾的蚊子

科学家开发新的基因技术来阻止传播疟疾的蚊子幸运的是,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安全技术,通过对传播引起疾病的寄生虫的蚊子进行基因编辑来阻止疟疾的传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奥马尔·阿克巴里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以从基因上抑制冈比亚按蚊种群,这种蚊子主要在非洲传播疟疾,并导致受影响地区的经济贫困。新系统瞄准并杀死冈比亚雌性,因为它们叮咬人类并传播疾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来抑制冈比亚按蚊,这种蚊子主要在非洲传播疟疾,并导致受影响地区的经济贫困。图片来源:Akbari实验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科学学院博士后学者AndreaSmidler与前硕士生、共同第一作者JamesPai和ReemaApte于7月5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创建了一个名为Ifegenia的系统,“通过基因编码的核酸酶中断等位基因的遗传性女性消除”的缩写。该技术利用CRISPR技术来破坏控制冈比亚蚊子性发育的无雌性(fle)基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为这项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Ifegenia的工作原理是在非洲蚊子体内对CRISPR的两个主要元件进行基因编码。其中包括Cas9核酸酶、进行切割的分子“剪刀”,以及通过Akbari实验室在这些蚊子中开发的技术将系统引导至目标的引导RNA。他们对两个蚊子家族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分别表达Cas9和fle靶向向导RNA。艺术家对Ifegenia的描绘,这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它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来破坏控制非洲蚊子幼虫性发育的基因。图片来源:ReemaApte“我们将它们杂交,在后代中,所有雌性蚊子都消失不见,”斯米德勒说,“这真是非同寻常。”与此同时,冈比亚雄蚊继承了Ifegenia,但基因编辑并不影响它们的繁殖。它们仍然具有繁殖能力,可以交配并传播Ifegenia。由于雌性被移除并且种群达到繁殖的死胡同,这种虫媒传播最终被停止。作者指出,新系统规避了基因驱动等其他系统面临的某些遗传抗性障碍和控制问题,因为Cas9和引导RNA组件保持分离,直到群体准备好被抑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我们表明,Ifegenia雄性仍然具有繁殖能力,并且可以加载fle突变和CRISPR机制,在后代中诱导fle突变,从而导致持续的种群抑制。通过建模,我们证明反复释放不咬人的Ifegenia雄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可限制、可控且安全的种群抑制和消灭系统。”在新的种群抑制系统中,冈比亚按蚊幼虫被注射了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工具。图片来源:Akbari实验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蚊帐和杀虫剂等对抗疟疾传播的传统方法对于阻止疾病传播无效。全球范围内仍然大量使用杀虫剂,主要是为了阻止疟疾,疟疾增加了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健康和生态风险。Smidler在2019年加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之前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公共卫生生物科学),她正在运用她在基因技术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疾病的传播及其带来的经济危害。当她和她的同事开发出Ifegenia后,她对这项技术作为抑制系统的有效性感到惊讶。Ifegenia技术研究第一作者AndreaSmidler(左)和共同第一作者ReemaApte。图片来源:Akbari实验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这项技术有可能成为世界迫切需要的安全、可控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疟疾,”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教授阿克巴里说。“现在我们需要转变努力,寻求社会接受、监管使用授权和资助机会,以使该系统接受抑制野生疟疾传播蚊子种群的最终测试。我们即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我们不会停止。”研究人员指出,Ifegenia背后的技术可以适用于传播致命疾病的其他物种,例如已知传播登革热(断骨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病毒的蚊子。...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1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10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粪便化石中发现古代寄生虫

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粪便化石中发现古代寄生虫在泰国猜也奔府NongYakong村采集的铜绿岩。图片来源:Nonsrirach等人,CC-BY4.0寄生虫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化石记录较少,很难对古代寄生虫进行研究。寄生虫通常栖息在宿主的软组织中,而这些软组织很少保存为化石。不过,也有在粪便化石(桡骨化石)中发现寄生虫痕迹的情况。在这项研究中,Nonsrirach及其同事描述了在泰国怀欣拉特地层的一块晚三叠世桡足石(距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中发现寄生虫的证据。这块桡足石呈圆柱形,长度超过7厘米。根据它的形状和内容物,研究人员认为它很可能是由某些种类的植龙目产生的,植龙目是类似鳄鱼的食肉动物,在这个化石地点也有发现。对桡龙石薄片的显微分析发现了六个小的圆形有机结构,长度在50-150微米之间。其中一个椭圆形的厚壳结构被确认为寄生线虫的虫卵,其他的似乎是其他虫卵或身份不明的原生动物囊肿。这是亚洲三叠纪晚期陆生脊椎动物宿主体内寄生虫的首次记录,也是对明显受到多种寄生虫感染的古代动物生活的罕见一瞥。这一发现也增加了中生代动物桡骨内保存的线虫卵的已知实例。因此,这些发现是对科学认识远古寄生虫分布和生态学的重大贡献。作者补充说:"桡足石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宝库,其中包含多种未被发现的化石,拓展了我们对古代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认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41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41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