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说,中国央行正研究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买卖国债,但这并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综合第一财经和证券时报网报道,潘功胜星期三(6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说,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潘功胜说,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他也说:“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潘功胜提到,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给出了启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潘功胜还指出,在调控中,央行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前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撰文指出,中国应该打破对量化宽松(QE)的思想禁忌,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靠还债而是靠经济增长。2024年6月19日12:14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人行行长: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人行行长: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过程整体是渐进式,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亦需同步研究优化。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管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亦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他又指,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中央银行带来新挑战。受到美国矽谷银行风险事件启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累积,当前特别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另外,潘功胜表示,中国支持性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等各项工具,政策不大放大收。潘功胜指,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央行资产负债规模15%。2024-06-1911:02:57

封面图片

潘功胜: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潘功胜: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6月19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今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央银行带来新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金融一线)

封面图片

【潘功胜: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潘功胜: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央银行带来新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封面图片

分析人士:我国不存在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必把央行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分析人士:我国不存在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央行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划等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划等号。(上证报)

封面图片

潘功胜:正与财政部共同研究,推动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潘功胜:正与财政部共同研究,推动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潘功胜表示,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上将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的节奏、期限结构等也需要同步研究深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上证报)

封面图片

瑞银汪涛: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 而是旨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瑞银汪涛: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而是旨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据上证报,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卖,‘中国版QE’(大规模货币政策宽松)即将开启”的消息在市场流传。对此,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点评认为,央行买卖国债并非量化宽松,而是旨在充实其货币政策工具箱。汪涛表示,买卖国债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或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2024年中国整体宏观政策基调较为积极,但力度温和;政府财政政策小幅扩张,包括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设定为3%(占GDP比重),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提高3.9万亿等,这些政府债券供给应较容易被市场消化。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