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举报应尽量在校内解决而不轻易捅到舆论场

胡锡进:举报应尽量在校内解决而不轻易捅到舆论场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一女讲师课上质疑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被学生举报后校方予以开除,学生举报老师的行为也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昨天发文说,举报以及相关处理都应该尽量放在校园内部解决,不轻易捅到舆论场上,并称社会要习惯有争议,但争议不能成为冲击公正断案的决定性压力,更不能成为人肉这种违法背德损招泛滥的驱动力。胡锡进说自己仔细听了那名教师的课堂授课录音,认为她对争议提出了不少细节,权且可以把她的说法当成看此问题的一个角度。但胡锡进同时也指出,该教师没有搞清楚的大背景是,日方与中方争议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人数,他们是要否定南京大屠杀、乃至日本侵华罪恶本身。这一道义上的来龙去脉,那名老师没有讲出来,所以学生怀疑她“精日”。对于引起争议的学生举报老师行为,胡锡进说,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宣扬西方价值观,误导学生,确实过了,危害很大,不能不治。但是近段时间,一些教师希望校园里的气氛能宽松些,他们对举报有抵触情绪,也是一种实情,而且这种情绪很容易被拿到舆论场上泛化。胡锡进认为,这种情况必须一事一议,最终考验的还是校方。校方要有勇气依规依法公正处理每一起举报,该保护的学术空间必须保护,该纠正的个别教师错误教学和错误价值导向必须纠正。举报以及相关处理都应该尽量放在校园内部解决,不轻易捅到舆论场上。因为只要一上舆论场,很容易导致广场上的群声对抗。很多事情是灰色的,但舆论场更喜欢绝对肯定或处以“极刑”。被争议者或者是恶人,或者是英雄。这是价值观撕裂、对撞的产物。胡锡进还说,那名学生举报得对不对,要由震旦校方裁定。该校已经开除那名教师,说明他们认定了事情的严重性。一些人如果不接受,应该冲着校方的决定去,开展讨论。他们人肉举报的学生,这是法律和道义都绝不可接受的。他在文章最后说,社会要习惯有争议,众声喧哗总比万马齐喑好。但争议不能成为冲击公正断案的决定性压力,更不能成为人肉这种违法背德损招泛滥的驱动力。发布:2021年12月18日10:51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观人随笔|胡锡进成了孤勇者

诺大的舆论场,如今也只剩下了胡锡进一个大V在为莫言说话,这本身就足够可怕了。当然,可能也只剩下胡锡进这个大V了。胡锡进成了孤勇者。胡锡进批评民粹,民粹批评胡锡进,这又是多么魔幻的大乱斗。

封面图片

【网络民议】“中国舆论宣传进入后胡锡进时代”?

@胡锡进:老胡转过年就62岁了,到了退休的时候。我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职务。今后我将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为环球时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继续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竭尽所能。在此,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环球时报的支持、关注,感谢对我的鼓励,以及批评鞭策。老胡给大家作揖了。

封面图片

历史是个小姑凉|“兔主席”给了胡锡进当头一闷棍

“兔主席”把老胡关于“佩洛西窜访台岛”系列言论定性为:这是一个舆论场上出现的极罕见的、意料之外的“事故”。目前,“佩洛西窜访台岛”留下的舆论场,胡锡进与“兔主席”,硝烟弥漫,战斗正酣。一个死磕,一个硬撑。不知未来,谁才是舆论场一哥?

封面图片

胡锡进:借赞北京贬上海的舆论节奏不可取

胡锡进:借赞北京贬上海的舆论节奏不可取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今天发文说,互联网上有一些人用赞北京来贬上海市,他对此很不赞成,认为这不利于全国抗疫一盘棋,而且也不符合事情本身的逻辑。胡锡进主张,在网上带这种舆论节奏的人自我克制,也希望公众保持独立思考,不做跟风。胡锡进说,北京市对隐秘传播的疫情迅速做出事态严峻的判断,采取措施不隔夜,抗疫布局闪电般形成,而且在疫情最重的朝阳区内单划出一个管控区,人员不得走出,但内部管理相当人性化,超市等商业机构继续运转。作为朝阳群众的一员,胡锡进表示要给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这两天的雷厉风行表现点个大赞。但胡锡进同时指出,北京与上海的情况不同。上海的遭遇战发生在北京的前边,它可以依据的经验及教训没有非常突出的样本。全国各地遭遇奥密克戎冲击时,如何应对,如何处理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面临艰难的探索。上海作为全国最大都会和经济中心,之前一直在精准防疫上做得最好,它的疫情后来骤然失控,非常令人扼腕。上海这当中当然有自己的教训值得总结。胡锡进说,北京市最初两天的出击快而且有章法,是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地之前一波鏖战奥密克戎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的。北京市过去对区一级的全员核酸不轻易搞,覆盖全市绝大多数地区的核酸检测更没有搞过,但这次迅速决策实施,就是汲取全国抗疫经验和教训的结果。朝阳区管控区内仍保持商业机构的运转,多个封控城市相关的教训也显然起了作用。中国在抗疫问题上无疑是命运共同体,各地相互支援,并且相互学习借鉴,举一反三,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胡锡进强调,把各地的做法进行积极的对比,促进产生更优的方案,这是对的。但在舆论场上借对比进行不同城市的优劣评判,甚至无根据地搞政治引申,非常不可取。他说,疫情当前,整个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此时团结是金,相互支持和鼓舞是金。我们大家应当拒绝、冷落那些制造地域之间隔阂与对立的声音。发布:2022年4月27日11:35AM

封面图片

胡锡进:各地政府应要有面对负面舆情的承受力

胡锡进:各地政府应要有面对负面舆情的承受力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说,改革开放需要宪法秩序下的宽松氛围来托举,各地政府、机构应该要有面对批评和负面舆情的承受力,这样中国社会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紧张。胡锡进星期四(12月21日)在微博发文称,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所有名人、机构,包括各地政府都要有“对批评和各种负面舆情的承受力”。面对“正常的议论,挨骂就挨骂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中国社会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紧张。胡锡进称,严重问题被揭出来当然要严肃处理,但追责不必跟舆论跟得那么紧,如果因为一件事突然成了焦点,或者小错被揪住被骂,无需管控舆论,也无需接受“舆论审判”,态度应变成“正确对待”。胡锡进这篇文章是中国改革开放在12月18日迎来45周年后发表的。胡锡进写道,“改革开放需要宪法秩序下的宽松氛围来托举”,大家都谨小慎微,生怕挨批评,或者成了舆论焦点,都把很大精力放在严防被舆论盯上,“这怎么行?”他说,由于批评声有时会导致官员被调查和撤职,明星或博主被封杀,所以大家都害怕批评。但他认为,审查评论不利于网络上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机构账号也吓得经常不敢开评论,“太紧张了,太经不起骂了,如此情况总不能长期就这样了吧?”胡锡进说,批评和承受批评的互动需要越来越自然,重视互联网的批评,不能变成怕批评。只要自己没大问题,“有点小错,被骂了,又咋的?”胡锡进的这篇文章引发中国网民的讨论。有网民赞同胡锡进的看法,认为“一刀切的关闭评论不可取”。但也有网民写道:“现在不敢随便说了,动不动说了几句他们不爱听的实话,境外势力的称号给你按上。”还有网民要求胡锡进把近两年隐藏或删掉的微博都发出来,并讽刺称“你敢吗?不敢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2023年12月21日2:26PM

封面图片

胡锡进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引争议

胡锡进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引争议近日,著名前官媒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发表文章,呼吁放松「夜总会经济」促就业。由于该议题的敏感性,胡锡进的言论引起大量网民讨论和批评,胡锡进也因此迅速删除文章。根据网民对胡锡进文章的截图显示,胡锡进提出夜总会经济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动力,带来了直接消费,促进了泛夜总会场所的就业,更极大拉动了出租、代驾、夜宵等连带服务的繁荣,扩大了城市夜晚的消费总量,并建议在确保其合法性下允许夜总会经营及其稳定存在。据中媒报道,虽然网民对胡锡进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总体还是以反对意见居多,认为夜总会不可能完全正规,现实中难免掺杂黄赌毒。#胡锡进原文链接《搜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