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国因极端气候面临最恶劣粮食作物情况

彭博:中国因极端气候面临最恶劣粮食作物情况全球气候变迁导致的极端气候,加上地缘政治动荡和冠病疫情,中国或正面临最恶劣的粮食作物情况。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将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的优先事项,努力满足不断飙升的粮食需求,使得中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进口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也导致中国粮食供应越来越容易受到贸易紧张局势和供应冲击的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引起的天灾造成了广泛的作物损害,缩小了可耕地面积,使得提高当地产量变得更加困难。中国农业部长唐仁健本月在政府会议上提出了这一威胁,他说,由于去年秋天不寻常的水灾,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许多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说,今年的作物状况可能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报道称,去年至少有860人在自然灾害中死亡或失踪,近3000万亩农作物受损。仅在7月,中部省份河南的破纪录降雨就破坏了210万英亩的农田。洪水推迟了1800多万亩土地的播种,约占中国冬小麦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一级和二级作物的数量,即每英亩土地上有270多万株幼苗,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就下降了20%以上。中国农业部研究员说,气候变化在两个方面损害了中国对粮食安全的追求,更加频繁的极端气候灾害已经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气候也削弱农民的信心,并使该行业现有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恶化。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数据,季节性干旱将使中国的三大主食水稻、小麦和玉米,在本十年末减少8%的产量。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还意味着东部沿海水域上升,进一步给农业带来压力。咨询公司Trivium农业分析师EvenPay分析称,随着气候变化在未来几年持续加剧,气候灾害事件将对农业生产力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她认为,增加进口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全球变暖使全球的粮食种植更具挑战性,世界其他地区感受到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布:2022年3月23日12:12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欧盟据称拟放宽对转基因作物的限制 以应对气候变化威胁

欧盟据称拟放宽对转基因作物的限制以应对气候变化威胁欧盟欲推广基因编辑技术欧盟计划建立一个新分类,即利用基因编辑创造新品种的作物,但这些作物本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实现,包括抗旱的小麦和抗真菌的西红柿等。需要说明的是,基因编辑并非引入外来物种的基因改造,而是从相同或相似的物种中删除或添加基因。举个例子,将有大穗、产量高的小麦和粗茎、抗风能力强的小麦结合。欧盟官员表示,在干旱和洪水等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之际,这些新技术对于保持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由于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物不能自然生长,在欧盟境内需要获得全面的转基因授权才能推广。而欧盟是全球对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管理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鉴于公众和政界的反对压力,欧盟只批准了少数转基因作物,主要用于喂养动物。欧盟在草案中提出,将采取措施激励有助于可持续农业食品系统的植物产品,符合这一定义的作物将不必带有转基因标签。一位欧盟官员指出,科学和证明表明,这些也可以通过传统的作物育种来实现,只是基因编辑效率更高,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欧盟需要基因编辑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并保障粮食安全。存在反对压力然而,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表示,它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放宽限制。该组织欧盟转基因活动人士EvaCorral指出,欧盟最高法院在2018年裁定,转基因生物法规应涵盖基因编辑。绿党和欧洲议会的其他议员也反对做出改变。然而,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支持放宽转基因作物规定。欧盟官员表示,由于许多国家正在接受基因编辑作物,因此有必要放松监管,以确保相关研究得以在欧盟商业化。一位官员称:“这可能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其他国家,特别是在粮食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的地区,正在关注我们的行动,这对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74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7487.htm

封面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署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宣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署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宣言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13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希望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签署《宣言》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共代表57亿人口、70%的粮食生产力和76%的全球粮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会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国际社会已动员超过25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粮食安全,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展食品系统创新等。另外,超过20个国家在大会呼吁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容量从2020年的水平增加三倍。美国、日本、几个欧洲国家等国家签署的声明称,核能在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2023-12-0214:56:29

封面图片

科学家使用外来的DNA来帮助创造"耐气候变化"作物

科学家使用外来的DNA来帮助创造"耐气候变化"作物随着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的后果,具有气候适应性的作物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拥有能够承受极端环境压力的作物,粮食安全得到了改善,因为农民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也能够种植作物。这反过来又有助于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因为即使面对不断变化的气候,粮食生产仍然稳定。位于墨西哥的田间试验也强调了关键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几十年的选择性育种已经降低了它们适应迅速变暖的地球的能力。随着气温上升和天气事件变得更加极端,主要粮食作物继续满足全球需求的能力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小麦为全球提供的卡路里比任何其他作物都多,但世界各地种植的大多数小麦的遗传变异有限,使其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报告的作者、厄尔尼诺研究所的组长安东尼-霍尔教授说:"小麦占全球消耗的热量的20%左右,并且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今天种植的作物是否能够应对明天的天气。更糟糕的是,开发新品种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因此迅速采取行动至关重要。"与CIMMYT合作,厄勒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建立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他们研究了149个小麦品系,从广泛使用的精英品系到那些选择性培育的品系,其中包括来自墨西哥和印度的野生近缘植物和土地品种的DNA。该研究的共同作者、CIMMYT小麦生理学负责人MatthewReynolds说:"将精英品系与外来材料杂交有其挑战。公认的风险是带来的不良性状多于理想性状,因此这一结果代表了在克服这一障碍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以及继续利用遗传资源来提高气候复原力。"这些种子在季节晚些时候播种,迫使植物在更热的月份里生长,使这些作物处于那种热应力之下,而随着全球气温上升,这种热应力预计将成为常态。他们发现用外来DNA培育的植物比没有这种DNA的小麦产量高50%,重要的是,在正常条件下,这些外来品系的表现并不比精英品系差。研究人员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测序,以确定导致耐热性增加的具体基因差异。他们确定了可以将这种有益的外来DNA有针对性地引入精英品系的遗传标记,为提高气候复原力和减轻大范围的作物歉收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法。研究报告的作者、厄勒姆研究所的博士生BenedictCoombes说。"当我们试图用更少的土地生产更多的食物来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时,我们迫切需要让我们种植的作物适应未来,以便它们能够在日益恶劣的气候下茁壮成长。我们发现,这一点的关键可能在于来自小麦野生近缘种和土地品种的基本未开发的遗传资源。"研究人员建议育种计划将耐热性能作为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以生产能够应对较难预测的气候的小麦作物。霍尔教授补充说:"这是我们现在可以用于几乎立即产生影响的科学,田间试验,让我们知道需要寻找什么样的遗传标记,并与小麦育种者开始对话,所以这有望成为在未来几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众多步骤中的第一步。"我们的发现和采取的行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继续在他们的盘子里吃到有营养的食物。"该研究由UKRI-BBSRC资助,并得到了国际小麦产量伙伴关系(IWYP)和传统农业可持续现代化(MasAgro)的支持--这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秘书处(SADER)和CIMMYT的倡议。...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41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411.htm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究: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2050年将大减逾两成

港中大研究: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2050年将大减逾两成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2050年将大减逾两成。据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综合评估了地表臭氧污染及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推算到2050年,全球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达22%。研究显示,南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该地区的稻米生产,单计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的影响,已导致该地区的稻米生产量到本世纪末减少达四成。这项研究是首次评估臭氧、二氧化碳排放及气候变化三项因素对农作物的共同影响,并预测每一年农作物受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全球食物安全及粮食危机将会加剧。本次研究的负责人和第一作者梁沛健说,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热带地区农作物减产的主因,生产稻米的国家首当其冲,地表臭氧污染也抵消二氧化碳施肥效应。相信这项研究有助推动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研究团队相信,随着农作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开发一些耐热和耐氧的农作物品种,配合营养补充,长远而言可以改善粮食安全和提供足够粮食以支撑人口增长。发布:2022年6月29日8:02PM

封面图片

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的宣言,

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的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这也是COP28食品系统议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据介绍,当天签署《宣言》的所有国家共代表57亿人口,70%的粮食生产力和76%的全球粮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COP28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国际社会已动员超过25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粮食安全,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展食品系统创新等。(新华社)

封面图片

研究:气候变化正在使生物质燃料和技术的可用性面临风险

研究:气候变化正在使生物质燃料和技术的可用性面临风险一项新研究发现,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最大限度地利用来自植物、木材和废物的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和石化产品替代品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相关研究报告已于当地时间9月7日发表在《自然》上。该研究调查了生物质开发的可持续性。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以减少化石燃料、改用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那么气候变化将减少作物产量并降低生物质原料的可用性。他们还称,减少粮食产量还可能激励耕地扩张、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并进一步加快气候变化的速度。该研究的论文共同作者、来自约克大学化学系的JamesClark教授说道:“生物质燃料和原料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和石化产品的可行替代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严峻的警告,如果我们继续让全球气温上升那么气候变化将使它们的可用性面临风险。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个点,气候变化将严重阻碍我们减轻其最坏影响的能力。如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现在就必须使用具有碳捕获和储存功能的生物质,包括制造生物基化学品。”在许多气候减缓评估中,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强调了碳捕集跟封存的生物能源(BECCS)是实现《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升温2℃或1.5℃目标的战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人员使用全球数据来模拟作物产量对平均温度上升、氮肥强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降水的反应。他们发现,如果向BECCS的转换被推迟到本世纪下半叶,那么生物质产量将因气候变化而大大减少。这将导致无法实现2℃的目标并危及到全球粮食安全。如当BECCS从2040年推迟到2060年时,科学家们发现,用于生物质技术的农业残余物产量减少将降低BECCS的能力并使全球变暖在2200年之前从1.7℃增加到3.7℃,全球人均每日作物热量从210万卡路里下降到150万卡路里。科学家们计算出,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贸易的规模需要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80%以避免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世界的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Clark教授补充道:“如果依靠生物质的负碳减排技术能在短期内广泛部署,那么我们仍有希望缓解全球变暖和全球粮食危机。”...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37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376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