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上海精准防疫不是“逞能”

胡锡进:上海精准防疫不是“逞能”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说,他不觉得上海这一轮防疫是“逞能”,他也相信中国对精准防控的探索不会在上海之后停止。上海采取精准防疫却仍没能防止疫情扩散,昨晚宣布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胡锡进今天(28日)发微博说,有人嘲笑和批评上海次轮防疫是“逞能”,他认为这些人过于短视了。胡锡进说,上海进入“隔江而治”的封控普筛。疫情扩散到这一步,上海人都不愿意看到,全国公众则没有想到。上海的探索发生在奥密克戎不断袭击中国各地并严重扰乱生产生活,而外部世界铁了心不管死多少人也要突围的当下。上海对更加精准防疫的追求可以说凝聚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它的挫折可以说也是大家的共同挫折。他指出,每一轮抗疫都必须同时是探索,这一次上海的“4+4”封城时间是全国最短的,要处理的疫情又是最严重的之一。如此大规模的分区压茬封控,肯定会有一定的混乱。上海市的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无疑都面临严峻考验。但上海人第一时间搞出很多幽默的自嘲段子,而不是排浪式的激烈抱怨,他认为这样的集体情绪是健康的。他也相信中国社会对精准防控的探索不会在上海之后停止。胡锡进说,动态清零已是中国的坚定共识和信念,中国的路线将于西方与冠病共存的路线开展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是经济效果。他说:“之前我们赢得很彻底,但往前方看,我们必须做到动态清零的经济成本要小于、至少不大于西方开放自然附带的经济损失,对民生的总伤害也要小于或不大于他们的,加上我们的人道主义绝对优势,我们的抗疫路线才可形成长期傲视西方的可持续性。”发布:2022年3月28日4:30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胡锡进:借赞北京贬上海的舆论节奏不可取

胡锡进:借赞北京贬上海的舆论节奏不可取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今天发文说,互联网上有一些人用赞北京来贬上海市,他对此很不赞成,认为这不利于全国抗疫一盘棋,而且也不符合事情本身的逻辑。胡锡进主张,在网上带这种舆论节奏的人自我克制,也希望公众保持独立思考,不做跟风。胡锡进说,北京市对隐秘传播的疫情迅速做出事态严峻的判断,采取措施不隔夜,抗疫布局闪电般形成,而且在疫情最重的朝阳区内单划出一个管控区,人员不得走出,但内部管理相当人性化,超市等商业机构继续运转。作为朝阳群众的一员,胡锡进表示要给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这两天的雷厉风行表现点个大赞。但胡锡进同时指出,北京与上海的情况不同。上海的遭遇战发生在北京的前边,它可以依据的经验及教训没有非常突出的样本。全国各地遭遇奥密克戎冲击时,如何应对,如何处理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面临艰难的探索。上海作为全国最大都会和经济中心,之前一直在精准防疫上做得最好,它的疫情后来骤然失控,非常令人扼腕。上海这当中当然有自己的教训值得总结。胡锡进说,北京市最初两天的出击快而且有章法,是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地之前一波鏖战奥密克戎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的。北京市过去对区一级的全员核酸不轻易搞,覆盖全市绝大多数地区的核酸检测更没有搞过,但这次迅速决策实施,就是汲取全国抗疫经验和教训的结果。朝阳区管控区内仍保持商业机构的运转,多个封控城市相关的教训也显然起了作用。中国在抗疫问题上无疑是命运共同体,各地相互支援,并且相互学习借鉴,举一反三,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胡锡进强调,把各地的做法进行积极的对比,促进产生更优的方案,这是对的。但在舆论场上借对比进行不同城市的优劣评判,甚至无根据地搞政治引申,非常不可取。他说,疫情当前,整个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此时团结是金,相互支持和鼓舞是金。我们大家应当拒绝、冷落那些制造地域之间隔阂与对立的声音。发布:2022年4月27日11:35AM

封面图片

胡锡进吁中国专家就国家未来防疫走向多发声

胡锡进吁中国专家就国家未来防疫走向多发声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呼吁中国专家就国家未来防疫走向多发声,也希望中国政府能向公众说明有关方面的研究情况。胡锡进星期天(9月25日)在个人微博发文,谈及中国防疫的未来方向时,自称是否该“放开”感到困惑,因为无法判断“放开”的利弊孰轻孰重。他说,外国走上“放开”道路是不得已的,美欧控制不住疫情,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率先走上那条路……中国是唯一有选择的社会,但中国抗疫的确付出了经济代价。“现在越来越多人对反复“静态管理”感觉受不了了”。胡锡进说:“面向未来,中国需要非常理性的研判计算。专家们要站出来说话,国家应该组织相关的全面研究,并且把它们向公众透明:放开或者坚持不放开,对老百姓的利与弊是什么,对国家的整体利弊又是什么?”这是胡锡进连续第二天在微博发文,呼吁中国防疫专家多发声。他星期六(24日)写道,作为非常关心防疫前景的老百姓,他诚恳希望防疫专家多发声,也希望那些专家们所在的机构不要对他们的发声进行限制。他还吁请网民高抬贵手,不要给表达专业意见看法的专家贴标签,施加压力,那些压力会传导到专家所在的机构甚至上级单位,形成最终不利专家继续发声的行政环境。胡锡进说,防疫是当下中国超级重要并牵动全局的公共事项,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讨论。“这是我们共同执行好国家防疫大政方针十分必要的一部分。全国在防疫问题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当中搞出舆论场的尖锐对立,弄得说话‘很敏感’是不应该的”。这两则博文均吸引逾4万人点赞。有网民针对胡锡进25日的博文回应称,“反对过度防疫”,另有人写道,“生活品质在下降,反正都是死,自由才是最可贵的”。胡锡进在博文结尾称,“社会主义中国做决策的用心一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民众要相信国家,国家也要相信民众的觉悟”。发布:2022年9月26日9:14AM

封面图片

胡锡进:政府在重大问题上要倾听民众呼声

胡锡进:政府在重大问题上要倾听民众呼声中国冠病疫情持续发酵,多地曝出疫情防控民生问题,一些地方也出现对疫情防控的抗议活动。《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星期一(11月28日)凌晨发文,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并呼吁府方面在重大问题上坚决走群众路线,事情越是棘手难办,越要倾听民众呼声。胡锡进在微博中说,他想要提请政府在重大问题上坚决走群众路线,要倾听群众呼声,用实际行动保持社会的信心和团结。他认为在中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要让这种一致不断在具体事务上得到体现,防止有些地方的做法逆着群众的呼声来。“只要全国真正拧成一股绳,就决不会有迈过不去的坎。”胡锡进也说,民众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且可能是抱着善良的愿望,有表达正当诉求的初衷,但他也提醒大家保持清醒。胡锡进认为,很多事情有它的规律,当大家参与启动了有的事情之后,它的方向就很可能难由普通参加者继续掌控,而容易被另外的力量利用甚至劫持,“最终可能变成摧毁我们所有人生活的洪水。”胡锡进说,他相信中国防疫的初衷是善意的,而且一度取得很大成果。他也指出,今年中国面临了更严峻的挑战,随着防疫成本越来越高,感染者清零越来越难,民众期待的调整正在发生和到来。他也说,自己是为结束大规模封控呐喊最努力的人之一,一直呼吁为社会保持活力,希望所有人都越过越好。新疆乌鲁木齐一高层住宅楼星期四(24日)发生火灾,造成10死九伤。事发后,中国多地民众聚集为遇难者哀悼并抗议当局的防疫封控措施,北京、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周末也出现抗议标语和聚集活动。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星期一通报的数据,中国大陆星期天新增4万零52起本土阳性病例,其中3748起是本土确诊病例,3万6304起是本土无症状感染病例,大多分布在广东、北京、重庆、河南等省市。发布:2022年11月28日11:00AM

封面图片

胡锡进: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

胡锡进:越来越多的人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前官媒主编胡锡进在周日(25日)公开在微博上呼吁防疫政策需要更理性和透明,专家们要站出来说话,更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受不了反复“静态管理”。外媒路透社报道了胡锡进的言论,指出在受到严格监管的中国互联网上,被认为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的声音通常会被迅速审查,但胡锡进的言论似乎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在5月称反对任何扭曲、怀疑或否定中国防疫政策的评论这一说法相抵触。外媒联合早报指,胡锡进已经是连续第二天在微博发文呼吁中国防疫专家多发声。#防疫原文链接《微博》《Reuters》《联合早报》

封面图片

胡锡进宣布感染冠病

胡锡进宣布感染冠病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主编、自诩“躺平派”的胡锡进宣布感染冠病,并形容感染让他觉得踏实。胡锡进星期五(12月16日)在微博写道,“老胡阳了哈,今天早上测出来的,比两周前我预测自己会在一个月之内中招早了很多天。”做为放开封控的舆论支持者之一,胡锡进还自我调侃“阳了好啊”,称现在他所处的北京市那么多人感染了,他要是不阳“不足以平民愤”。胡锡进写道,过去一个多星期他去了医院、急救中心、商超、快递公司等“复杂地方”采访,预感到自己很难躲过感染,但也抱着可以“在刀尖上跳一个漂亮平安舞”的侥幸,很注意个人防护。他描述自己星期三外出采访后,星期四(15日)下午发现发烧了,但当时检测是阴性,晚上烧到38.4摄氏度,星期五早上才测出来阳性。他说,自己的症状算不上很重,除了两片退烧药外暂时还没有吃过其他药物,并认为“听过今天,应该就没事了”。他还说,沾上冠病也基本不会影响做事,但从昨天开始就停止了外出采访,并将在转阴之前严格居家隔离。胡锡进最后写道,虽然他周围的亲朋好友大部分都染上了冠病,但大家都挺乐观的。“国家决定放开封控,老胡跟着洪流往前走,无论经历什么,我都不会觉得孤独,因为我在周围看到很多很多同伴,我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做这样的一份子,我觉得很踏实。”发布:2022年12月16日1:20PM

封面图片

胡锡进:不敢苟同放开封控是“大溃败”等说法

胡锡进:不敢苟同放开封控是“大溃败”等说法中国疫情防控转向、大幅放宽封控措施,对于一些舆论指目前放开封控是“大溃败”“断送了之前三年的防疫成果”,《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他对这些说法完全不敢苟同,呼吁不要早早宣扬悲情,无根据地论证中国“一错再错”。胡锡进星期五(12月9日)在个人微博发文说,大家都在关注疫情对医疗体系的冲击,但这轮汹涌疫情到现在造成的死亡病例非常少。至于死亡病例非常少的可信度,他认为,如果漏掉死亡病例的上报,属于恶意瞒报,责任很重,各地官员未必敢冒风险去瞒报。他以北京市和广东省的情况举例分析,认为死亡病例较少的情况基本是可信的。而至于为什么重症和死亡病例这么少,就需要医学专家们给出客观、准确的分析。他猜测,有可能是病毒更弱了,也可能是接种疫苗的普及率高。胡锡进写到,随后重症很可能会增加,死亡病例大概也会增加。但内地感染人数暴增的同时,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展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慢,这样的一个苗头已经一目了然。他因此认为,接下来怎么发展不好说,但现在因为病例迅速增加,医疗资源有些紧张,就断言“大溃败”,这话说得太早了,“要看接下来的发展,要看结果”。他还说,如果中国大陆能够最终把死亡病例控制在很低水平上,那就说明前三年的防疫的确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当前放开封控虽然造成了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但没有导致严重的最终后果,那么此时放开就是适时的,中国的防疫总体上就是成功的。他最后强调,虽然现在还不能下这个结论,但也请不要早早宣扬悲情,无根据地论证中国“一错再错”,应该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尽量减少病毒快速传播期间民众的困难和担忧,“时间给出的打分最公正”。——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