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使馆:中国坚守“动态清零”对国际抗疫和全球经济稳定复苏贡献最大

中国驻英使馆:中国坚守“动态清零”对国际抗疫和全球经济稳定复苏贡献最大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说,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14亿中国人坚守“动态清零”疫情防线是对国际抗疫和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的最大贡献。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网周三(4月6日)消息,针对英国媒体称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不可持续,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近期疫情中溃败,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供应链风险,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回应时指出,个别媒体歪曲“动态清零”含义,提出中国应该放松防控措施,选择“与病毒共存”,其抹黑中国、挑拨离间、制造恐慌、唱衰破坏之心昭然若揭。发言人说,中国的动态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其目标恰恰是追求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国的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一至两个最长潜伏期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疫情。发言人指出,2022年1月天津出现疫情时,采样过千万仅用时四个半小时,且封控区域精准到商户、单元。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生产生活正常,全国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截至4月5日,全球冠病累计确诊病例4亿9205万例,确诊病例最多的美国有8183万例,英国2121万例;全球冠病累计死亡病例618万例,美国100万8000例,英国16万5000例。根据中国政府数据,中国确诊病例15万多例(15万7378例),死亡病例4638例。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发言人称,2020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实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任何防控措施都会有一定的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面对可否“与病毒共存”,是否可以放任、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中国政府的答案是明确的。正因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武汉到香港再到上海,中国政府始终拒绝躺平,而是动员起强大的国家力量,举全国之力,以最快速度、最强力度、最大覆盖面阻击疫情,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发布:2022年4月7日3:47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吉林总结抗疫经验:动态清零须坚决执行不动摇

吉林总结抗疫经验:动态清零须坚决执行不动摇实现社会面清零的中国吉林省总结抗疫经验时强调,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并称这是当前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据澎湃新闻报道,吉林省前天(14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吉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宝宗今天(16日)上午在该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提到六个“必须”,他说,必须坚持中共的全面领导,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检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都不能动摇。张宝宗说,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这是当前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必须坚决执行到位、丝毫不能动摇,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此外,他也提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坚持科学精准、以快制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综合施策;必须坚持扁平化组织动员指挥体系,坚持全省“一盘棋”,实行省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等。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昨天在一场会议上也说,本轮疫情是吉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委、省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与病毒较量,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景俊海还说,吉林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策略方针完全正确,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布:2022年4月16日8:03P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动态清零是陆港通关必要条件 抗疫非一城一地之事

人民日报:动态清零是陆港通关必要条件抗疫非一城一地之事香港第五波疫情近日持续缓和,戏院、健身室等今天(21日)重开,食肆和餐厅晚市恢复营业。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对于香港来说,坚持“动态清零”是香港与大陆通关的必要条件,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香港抗疫不是“一城一地”之事。在这篇题为《香港疫情防控态势向好,珍惜成果不可大意》的评论中,文章指出,香港抗疫现实再次证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及“动态清零”总方针,才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文章还说,香港疫情防控态势向好,但来不得半点大意。坚持“动态清零”,是当前抗击疫情最为科学、有效、经济,最为符合香港实际的策略选择。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时至今日,更要巩固好、维护好,坚定“动态清零”的决心和信心,谨防反弹、绝不松懈。文章提到,对于香港来说,坚持“动态清零”是其和内地通关的必要条件。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香港抗疫不是一城一地之事。文章还引述香港紫荆研究院此前电话随机访问了1063名香港市民,结果显示,67.9%的受访市民认为坚持“动态清零”更符合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忧虑香港一旦错误选择“与病毒共存”,疫情必然全面失控,700多万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文章指出,当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期,病毒正在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受感染人群多。当此形势,香港特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确保物资发放到位、设施利用到位、防疫措施执行到位,以投身抗疫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不辜负中央援港抗疫的深切关怀,不辜负全体香港市民的殷切期盼。发布:2022年4月21日12:10PM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动态清零稳定全球供应链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官媒:动态清零稳定全球供应链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新华社昨日(26日)发表评论文章,批评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污蔑中国积极抗疫割裂、阻断了全球供应链。文章称,中国积极战“疫”是稳链、建链,而绝非断链、扰链。中国坚持抗疫动态清零策略,是对世界的贡献和奉献。文中举例,中国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但江苏与杜建等制造业重镇积极采取措施、探索办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正是中国努力稳定全球供应链的生动实践。另外深圳本周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最忙的城市”从按下慢行键到全市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仅用了不到10天。文章称,如果没有中国抗疫的动态清零,万里之外美国沃尔玛或英国乐购超市里的物价或许会更高。若不采取科学精准的积极防疫措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头号货物贸易国的中国,工厂就无法迅速复工复产,本就承压的全球供应链可能更加吃紧。文章也提到,动态清零是在全球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背景下,中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政策。动态清零可能会让城市暂时慢下来,但慢下来是为了不停下来,为更加快速地全面重启留下时间与空间。文章又引用美媒彭博社的报道表示,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想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而不必忍受供应短缺和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就应该希望中国能继续奉行新冠动态清零政策。文章最后总结,中国坚持清零的时间越长,对其他国家就越好。发布:2022年3月27日3:47PM

封面图片

中国驻法使馆:中国目前抗疫工作可控  情况在预判中

中国驻法使馆:中国目前抗疫工作可控情况在预判中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表示,中国近期进一步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是利国利民、利于世界的好事,但就引发个别法国媒体不怀好意的炒作,包括声称中国疫情失控、中国疫苗无效、中国关押民众三年、动态清零政策失败等,这些谬论严重误导民众对华认知。大使馆强调,中国目前抗疫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进程可控,情况也在预判之中。而且中国疫苗完全有效,避免了数百万人丧生。大使馆又表示,在过去三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期间中国内地新冠感染病例不到40万宗,新冠死亡个案大约5235宗。中方有信心、有能力以最小的代价度过这波疫情高峰,使社会经济、民众生产生活重新回归正常。2023-01-0317:01:03(1)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再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中国官媒再强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上海疫情确诊病例数字仍处高位,同时防疫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也备受关注,中国多家官媒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再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新华社发表题为《坚持“动态清零”,打赢抗疫硬仗》的文章称,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判断中国抗疫成效的首要标准。文章称,一直以来,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称,局部地区被管控,一时不方便,是为了大家好。一地坚守住,是为了更多地方的平安。坚持“动态清零”,真正防得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更好发展。《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的文章称,对凶猛疫情采取严格防控措施,难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文章称,推进疫情防控,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短期来看,因为疫情防控,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群众生活确实会受到影响,但从一个国家、一个整体来看,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文章称,如果错失抗疫的最佳时机,导致疫情传播面扩大,付出的代价会更高,对经济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失会更大。新华每日电讯也发表了题为《坚持“动态清零”,“一时不便”是为了“长康久健”》的文章称,两年多来,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文章称,不能否认的是,当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但这些短时的“阵痛”都是为了实现更稳固的“长康久健”,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发布:2022年4月13日7:21AM

封面图片

新华社: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

新华社: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新华社星期五(1月20日)发表的这篇文章写道,过去三年抗疫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多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文章写道,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疫情发生后的两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文章称,尤其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反复,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中国经济划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文章写道,中国政府全力以赴、高效统筹,中国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积极因素和驱动力。外资的动向显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文章引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称,在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更体现出中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另一家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同一天也发表评论文章说,回顾三年抗疫之路,中国政府都采取了负责任政策举措,尽了最大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视中国三年抗疫成就,无视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只会暴露无知和偏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8日再度捍卫清零政策,称中国近三年来对冠病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是正确的选择,不仅让中国经受住多轮病毒变异冲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也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乙类乙管”赢得宝贵时间。发布:2023年1月22日10:33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