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希望中国保持动态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态度

林毅夫:希望中国保持动态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态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今天说,贸易是一个双赢的东西,尤其在当代全球化经济背景之下,大家应该实现1+1大于2的共赢。他建议中国保持高速动态经济增长,并且保持开放型的改革态度。根据新浪财经报道,也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的林毅夫今天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崛起,特别是中国。2000年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是6.9%,2018年占全球GDP的比重是16.8%,增加了9.9%。针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新兴国家如何在新世纪中实现这一点,林毅夫解释说,是因为新兴经济市场拥有后入者的优势,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成本低很多;同时也可以从全球化当中受益,全球化使得新兴市场有足够的市场发挥他们的竞争优势。他指出,在全球版图的变化当中,最大的输家是美国,因为20世纪美国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经济体。到2014年时,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同时,林毅夫也指出,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经济规模是最大的,但是美国的人均GDP水平更高。面对当今的情况,林毅夫对中国接下来的发展战略给出两个建议。第一是希望能够保持动态的经济发展。林毅夫指出,中国正处在迎头赶上的追赶状态中,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的水平,美国在人均GDP和科技人均占比两个方面更高。但是中国正不断地大踏步迎头赶上,有个后发者优势。他分析指出,中国现在的技术渗透率类似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5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这种后来居上模式的国家的经济增速有8%-9%。对中国来说,每年有8%的经济增长潜质。与此同时,中国按“购买力平价”来算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有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有很高的国际经济占比份额,并且有较好的政治环境保证它的稳定增长。林毅夫认为,中国应该发挥这些优势,保持动态经济增长。...发布:2022年5月14日4:19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林毅夫:中国经济不会步日本后尘

林毅夫:中国经济不会步日本后尘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称,中国经济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不会出现像日本一样的情形。据中新社报道,担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的林毅夫,星期二(3月5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林毅夫说,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谈论日本经济会超越美国,结果不仅没超越,还与美国差距一路加大。他说,日本的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尽管中国目前也面临老龄化挑战,但林毅夫称,对经济增长而言劳动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劳动,即劳动力数量乘以劳动力质量。从中国人口看,过去是“数量红利”,现在是“质量红利”。林毅夫还提到,日本20世纪90年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越美国,产业技术同样属于世界最前沿,但因美国技术打压,日本放弃了半导体芯片这一先进产业。中国在新经济绝大多数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且具备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哪怕有些技术稍有落后,中国也可利用新型举国体制来进行技术研发和突破。产业政策支持方面,林毅夫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认为政府不该制定产业政策,由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停滞,生产力水平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也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继续维持技术领先。”林毅夫说,中国这些年能在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他说,中国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会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不会出现像日本一样的情形。2024年3月5日5:10PM

封面图片

林毅夫:数字经济可助中国“换道超车”

林毅夫:数字经济可助中国“换道超车”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将实现“换道超车”,发展数字经济是其中关键。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担任院长的林毅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上述观点。林毅夫说,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具有研发周期短、技术迭代快的特点。他认为,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发展方面,中国有比较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林毅夫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有望与其他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用数字化缩短落后产业追赶周期,保持领先产业的优势,提升快要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很好机遇。林毅夫也提醒,数字经济建立在数据要素基础上,涉及海量个人信息。要注意合理使用及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利用数据形成的垄断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国内更多平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垄断反过来变成创新的障碍。他也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在服务业上进展较快,但在制造业上还有差距,需要针对不同产业特性提供相应的措施,克服法律法规滞后于产业发展等障碍。发布:2021年12月19日8:25PM

封面图片

林毅夫: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去年人均GDP突破8万元人民币(1.72万新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这一数字与世界银行2021年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2695美元)已经十分接近。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介绍,中国距离世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仅一步之遥。他说,如果是按现在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那么应该今年年底就能跨过12695美元的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但是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美元汇率会波动,所以,留点余地的话,可能是明年,最晚也不会晚于2025年,中国一定可以成为高收入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发布:2022年3月4日9:17AM

封面图片

林毅夫:中国有能力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 30% 左右的贡献

林毅夫:中国有能力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30%左右的贡献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减少贸易碎片化”今日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论坛上谈及关于FDI波动的问题时表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结构调整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反映出中国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只要中国不断利用国内外资本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依旧可以在相对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快速地发展,中国还是全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中国有能力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30%左右的贡献。

封面图片

林毅夫: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

林毅夫: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出席第15届海峡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中国的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机会,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据新华社星期天(6月18日)报道,林毅夫说,自己当年从台湾回大陆,就是希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很高兴地看到,当今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他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中国的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机会,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林毅夫还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追求,两岸一家亲,要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互利发展,携手圆梦。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宜兰,1979年从金门回到大陆,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长期潜心钻研学术,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并与2008年至2012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两岸经贸合作方面,林毅夫认为,大陆的稳定快速发展,对台湾而言,对台企台胞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既是把握大陆经济增长的势头和广阔市场空间,也实现了自身发展壮大,开拓出更大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竞争力提升。林毅夫在海峡论坛演讲时还与台湾年轻一代对话,“不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到大陆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且你们将目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

封面图片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星期六(4月8日)在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发文说,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他也强调,对经济增长而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未来的经济政策,一方面需要提升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消费者对收入增长的信心。这篇刊发在《经济日报》头版的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发展,在发展基础上实现高质量,这就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当前在创新方面具备三个优势。一是后发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原始创新,还拥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来源的后来者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奇迹,原因之一就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进口替代并转而出口,这方面的空间非常巨大。二是换道超车优势。以数字为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方兴未艾,其特性是新技术研发周期较短、人力资本投入较大。在新经济领域,中国不仅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而且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本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再加上产业配套齐全等条件,都有利于新技术取得突破和快速发展。这一优势较为独特,是其他一些国家在追赶阶段时所没有的。三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遭遇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外部打压遏制而被“卡脖子”的问题,是中国在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追赶时面对的困难。不过,中国大部分制造业还处于相对传统的领域,被“卡脖子”的可能性较低。在高新技术领域,一是技术一般为多个发达国家所拥有,二是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突破后能带来多大利润取决于有多大的市场,中国拥有庞大市场规模,这是任何高科技企业取得技术突破之后获取利润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对于一些的确可能“卡脖子”的技术,可以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来攻关。林毅夫在文章中说,除了这些创新优势,中国还有人口质量红利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有效劳动。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人口质量的红利随着新增劳动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减轻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