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介绍国家领导人有关香港讲话

《人民日报》发文介绍国家领导人有关香港讲话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周一发表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题为“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重点介绍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其掌权十年中有关香港进步发展的讲话。这篇文章周二在香港《大公报》的头版重新刊发,加重了关于习近平将访港的猜测。香港官员正准备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预计将有一位尚未具名的国家领导人出席。《南华早报》周二引述消息人士报导称,目前回归25周年庆典是以习近平将访港来规划。《人民日报》的文章强调了习近平在担任国家主席之前在北京协调港澳事务的长期经验,以及他在2017年为庆祝回归20周年而对这座城市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文章写道:“习近平主席对这块土地饱含深情,对香港情况十分熟悉,始终关心香港繁荣稳定,始终心系香港同胞利益福祉”。习近平如果成行,将是自2020年1月以来他首次离开中国大陆。2020年1月他访问邻国缅甸,从那时起,中国大陆一直坚持清零政策,试图通过封锁和大规模检测来消除所有病例。发布:2022年6月22日12:34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404文库】【重温】 人民日报 | 全票当选更危险

2011年的《人民日报》文章指出:“在民主选举中,很难出现一边倒的支持,尤其是很难出现全票当选。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意见不一致是正常的。” 五年之后的2023年两会,习近平再次全票当选,开启了他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的第三个任期。经过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核查,此文已从人民日报网站、微信、微博等境内社媒平台上删除。

封面图片

“70后”胡果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70后”胡果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官媒人民日报社的官网显示,“70后”的胡果已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根据人民日报社的官方简历,胡果1971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公开报道显示,胡果曾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人民日报社天津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任等职。据《北京日报》旗下栏目“长安街知事”,胡果在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加入人民日报社。她曾兼任《时代潮》杂志副总编,2005年起任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主编,2010年起任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胡果也是人民日报重大时政评论“任仲平”的写作小组成员,曾在2003年沙斯(也称非典)时期,参与起草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她也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参与起草任仲平文章《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以及《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

封面图片

习近平习马二会讲话 人民日报:为两岸关系注入正能量

习近平习马二会讲话人民日报:为两岸关系注入正能量中国大陆官媒《人民日报》在习马二会后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会见台湾同胞并发表讲话,为当前两岸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习近平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星期三(4月10日)在北京再次会面,是双方自2015年11月在新加坡、实现两岸1949年分治以来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后,再度会面。《人民日报》星期六(13日)在头版发表题为《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文章评论了习马二会当天习近平的讲话,但文中未出现习马二会相关字眼。文章以“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代习马二会当天习近平的讲话内容。文章开篇指出,习近平当天提出“四个坚定”的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章写道,这是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后首次会见台湾同胞并发表重要讲话,揭示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事实,宣示了坚定推进反“独”促统的意志决心,发出了携手同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号召,为当前两岸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文章也具体阐述了习近平讲话中提到的“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等层面,呼吁两岸同胞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对于习近平提到的“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文章阐释说,这个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大陆始终以台湾同胞福祉为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与台湾同胞一起共创美好未来。文章呼吁两岸同胞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坚守民族大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同心同德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2024年4月13日4:25P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九度发文 再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人民日报》九度发文再强调科学精准防控中国官媒《人民日报》近期第九次发表评论文章谈及中国疫情防控,强调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而要实现动态清零,关键在于科学精准。中国官方11月11日发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被视为中国朝向精准防控迈出的重要一步。《人民日报》星期一(11月21日)再度刊发题为《科学精准扎实推进》的“仲音”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实践表明,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疫情防控的重要法宝,坚持动态清零必须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文章写道,中国地域广阔,这既意味着具有纵深较大的优势,也意味着各地实际不同,情况千差万别。“这样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文章说,二十条优化措施能够更好底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要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病毒变异新特点,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文章也再次重申,要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文章也提到,扎实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既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防止“一封了之”,也要警惕以优化措施为名放松防控要求,防止“一放了之”。此前,《人民日报》从11月12日起已发表八篇评论,分别是《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算大账看优势》《抓落实增信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动摇不走样》,强调“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及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等等。发布:2022年11月21日3:11P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再发文称“动态清零”必须坚持

《人民日报》再发文称“动态清零”必须坚持继前一天强调“躺平没有出路”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再度发文,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人民日报》星期二(10月11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称,疫情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文章称,必须清醒看到,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文章称,从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中国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算总账,中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文章写道,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也是巩固中国来之不易防控成果的最佳选择。文章最后写道,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当前,全球疫情仍起伏反复,中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地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科学规律、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各地防疫措施持续加码,《人民日报》星期一(10月10日)发表评论,呼吁民众增强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并重申“躺平没有出路,坚持就是胜利”。...发布:2022年10月11日8:30A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发文:人口红利没消失 人才红利正形成

人民日报发文:人口红利没消失人才红利正形成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强调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未来随着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人民日报》星期一(5月15日)在头版刊发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文章写道,人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文章认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文章指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需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人口形势研判、分析和政策应对。文章写道,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力资源丰富仍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文章据此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未来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文章最后强调,人口问题是必须稳妥处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坚持人口高质量发展,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就一定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本月5日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首场会议时,也强调维护人口安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