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健委:十四五期间总人口将负增长

中国卫健委:十四五期间总人口将负增长中国卫健委称中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预计“十四五”期间总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中共国家卫健委党组星期一(8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称,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文章指出,中国人口发展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在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而低生育率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文章称,中国卫健委2021年调查显示,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文章还指出,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此外,202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家庭小型化也使养老和抚幼功能弱化。文章称,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是制约生育的主要障碍。中国卫健委强调,应尽快建立健全的配套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税收、社保等政策适当向生育子女的家庭倾斜,构建生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和生育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激发生育潜能。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5月公布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下滑至0.53%,创下1953年中国开始组织人口普查以来的新低。由于中国人口增长放缓,中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于去年8月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发布:2022年8月1日2:32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总人口连续13年负增长

日本总人口连续13年负增长日本官方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日本总人口约为1亿2400万人,较上一年减少59万5000人,连续13年呈负增长。新华社报道,根据日本总务部星期五(4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如果不将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包含在内,日本国民人口约为1亿2100万人,较上一年减少83万7000人,创195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年龄方面,日本15岁以下人口约为1417万3000人,较上一年减少将近33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为7395万2000人,占总人口的59.5%。此外,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减少9000万,占总人口的29.1%,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日本75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达2007万8000人。日本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已久。法新社引述日本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星期五发布的预测报告报道,到2050年,日本独居老人将达到1080万人,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6%。2020年,日本有737万独居老人,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3.2%。日本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说,许多老人即使是独自生活,其实有子女或兄弟姐妹可以照看他们。”然而,30年后,预计没有子女(无论是已婚、丧偶还是分居)的独居老人家庭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兄弟姐妹人数也会减少。”2024年4月12日10:23PM

封面图片

中国卫健委:四因素导致出生人口下降

中国卫健委:四因素导致出生人口下降中国去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近60年来新低,中国国家卫健委官员今天分析说,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婚育观念的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以及冠病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导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20日发布去年人口数据,去年末中国人口14亿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即0.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据澎湃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今天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杨金瑞说,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显著变化,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也持续走低。另外,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推出了三孩政策却没有奏效的质疑,杨金瑞说,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时间还不长,配套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也在陆续出台中,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明显效果。杨金瑞认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不一样,人口再生产的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生育决策的因素很复杂。他透露,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将着眼于群众最期盼的生育养育教育等工作,推出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出实招、出硬招,进一步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目前其他面临低生育率挑战的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时间支持、经济支持和服务支持三类。...发布:2022年1月20日11:25AM

封面图片

中国卫健委官员:鼓励地方在降低生育成本上大胆创新

中国卫健委官员:鼓励地方在降低生育成本上大胆创新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呼吁中国加快推进生育支持各项工作,鼓励地方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上大胆创新。据中国澎湃新闻星期四(2月9日)报道,杨文庄在《人口与健康》期刊写道,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仍是制约家庭生育的主要因素,归根到底是生育、养育子女的成本太高。要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必须统筹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切实减轻家庭负担。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能落地的多种政策措施组合。杨文庄认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人口工作的重大变革,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转变,坚决破除长期以来限制生育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现代人口治理能力和水平。杨文庄提出,重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优化生育养育综合服务,促进生育友好、儿童优先和家庭发展。他也提出,要鼓励地方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十四五”期末,使家庭负担有效降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积极推动建立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关怀。中国人口去年减少85万,自1961年来首现负增长。随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人口拐点,分析早前预计,中国劳动队伍将加速萎缩,消费、住宅和基础设施等需求也随之减少。

封面图片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

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有研究人员认为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也是全球在21世纪将要面对的挑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认为中国的人口发展由此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会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新挑战,但也会提供相应的新人口机会。也有人口学专家认为中国会在变富之前已经先变老。原文链接《界面新闻》《环球时报》《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

封面图片

八点健闻|中国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什么?

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交汇,在人口统计中被描绘为“死亡交叉”。这一交叉,日本与韩国分别于2007年和2020年出现。由此,中国也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亿级人口大国。但是,人口负增长似乎比预计来得更快。

封面图片

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因出生人口减少

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因出生人口减少内地人口在去年底比前一年底减少85万人,内地传媒报道,这是接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出生人口减少,这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减少有关系。康义表示,不用太担心人口负增长问题。他说,当前中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没有。劳动力质素还在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和整个产业相匹配,这是一个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2023-01-1715:10:45(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