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疾病监测报告不再区分本土和输入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疾病监测报告不再区分本土和输入病例随着中国宣布从明年1月8日起对冠病降级管理,从原先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殷文武说,疾病监测报告以及对外发布做了几项调整建议,当中包括不再区分本土的病例和输入的病例等。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星期二(12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媒体提问,前一段时间部分公众对当前公布的疫情数据提出了质疑,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也做出了解释,随着冠病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是否还会每日发布疫情数据的问题。殷文武回应说,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疾病监测报告以及对外发布做了几项调整建议。一是调整公布的内容,要公布现有这个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的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的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的病例和输入的病例。二是对公布的频次要做调整,将根据疫情的情况做动态的调整,最终就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是一个月公布一次。第三,公布平台由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的公布。最后,监测内容上由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报告为主,调整为病例报告还有抗原检测的数据、哨点医院监测的情况以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的情况,特别是病毒株的变异情况。发布:2022年12月27日4:41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内地公布新冠疫情最终将调整为每月一次

中国疾控中心:内地公布新冠疫情最终将调整为每月一次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说,内地公布新冠疫情最终将调整为每月一次。他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后,疾病监测、报告和对外发布等工作,也要作出一些调整,包括调整公布内容,公布频率和次数,以及调整监测内容。李群说,将保留公布确诊、重症和死亡病例,不再公布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并会根据疫情变化情况调整公布频率,最终调整为每月一次,以及将前期以每一个病例为重点的监测,调整为以疫情趋势、重点人群为重点的监测,在继续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开展医疗机构和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加强病毒变异监测,相关监测结果将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公布。2022-12-2710:58:59

封面图片

中国冠病疫情公布频次调整为每月一次

中国冠病疫情公布频次调整为每月一次时隔两天,中国官方宣布,将疫情公布频次调整调整为每月一次。此前,中国国家健康委员会上星期天(12月25日)宣布,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冠病疫情信息。据新华网星期二(27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称,冠病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后,疾病监测、报告和对外发布等工作,也要做出一些调整,即调整公布内容、调整公布频次和调整检测内容。李群说,疫情内容公布将保留确诊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不再公布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李群说,公布频次根据疫情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最终调整为每月一次。李群说,监测内容将调整为以疫情趋势、重点人群为重点的监测,在继续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开展医疗机构和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加强病毒变异监测,相关监测结果将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公布。发布:2022年12月27日8:52AM

封面图片

欧洲军团病病例激增 疾控中心吁提高警惕

欧洲军团病病例激增疾控中心吁提高警惕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3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国家2021年每10万人口中有2.4人罹患军团病,已激增至历史最高水平。欧洲疾控中心提醒欧洲各国应对此保持警惕。新华社报道,欧洲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国家报告了超过1万零700起军团病(legionellosis)病例,其中死亡病例704起。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病例数占报告总数的75%。65岁及以上男性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每10万人中有8.9人感染。欧洲疾控中心说,军团病激增的原因仍不清楚,这可能与国家检测政策和监测系统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建筑供水系统的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因素相关。欧洲和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也会对军团病激增产生影响。军团病是由军团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最初在美国一次退伍军人集会上暴发而得名,所以又称退伍军人症。主要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倦怠和肌痛等,严重者会因呼吸系统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军团菌可通过气流等传播,尤其是通过不清洁的水冷式空调机传播,没有直接的人际传播。医院可以通过胸部X光片和尿检来确诊,患者通常需要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

封面图片

美国已有四州报告至少10起本土疟疾病例

美国已有四州报告至少10起本土疟疾病例今年以来,美国已有四个州确认至少10起本土疟疾病例。这是美国近20年来再度发现本土疟疾病例。新华社报道,美国阿肯色州公共卫生部门日前通报,该州萨林县发现一起本土疟疾(malaria)病例,患者无境外旅行史。这是阿肯色州目前唯一已知的本土疟疾病例,该州今年还发现五起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今年以来,美国还有三个州报告了本土疟疾病例,其中佛罗里达州七起,得克萨斯州一起,马里兰州一起。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网站介绍,美国上一次发现本土疟疾病例是在2003年,当时佛州棕榈滩县有八人感染。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疟疾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据美国疾控中心网站介绍,美国大多数疟疾病例为输入病例,从疟疾流行的国家传入。冠病疫情前,美国每年报告约2000起疟疾病例,其中包括五至10起死亡病例。美国疾控中心说,在美国本土感染疟疾的风险仍然很低。快速、准确地诊断疟疾对于及时治疗患者、防止进一步社区传播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说,疟疾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一些雌性按蚊(Anophelesgambiae,又称甘比亚疟蚊)的叮咬传播给人,输血和受污染的针头也可能传播疟疾。最初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类似于许多发热性疾病,并且难以识别为疟疾。如果不予以治疗,恶性疟原虫疟疾可能在24小时内发展成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封面图片

欧洲疾控中心:伊蚊活动扩张导致蚊媒疾病风险增加

欧洲疾控中心:伊蚊活动扩张导致蚊媒疾病风险增加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星期四(6月2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欧洲的热浪和洪水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夏季变得更长并更炎热,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入侵蚊种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张,导致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国家蚊媒疾病风险增加。新华社报道,数据显示,2013年白纹伊蚊在八个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国家的114个地区活动,2023年白纹伊蚊的活动范围已扩大至13个国家的337个地区。欧洲疾控中心说,白纹伊蚊是一种已知的基孔肯雅热病毒和骨痛热症病毒载体,这种伊蚊的活动范围正在欧洲进一步向北和向西扩张。此外,可传播骨痛热症病毒、黄热病毒、兹卡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的埃及伊蚊,自2022年就已在塞浦路斯出现。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共报告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1133起,死亡92起。欧洲疾控中心主任阿蒙在公报中说:“近年来,我们看到入侵蚊种在地理上向欧盟和欧洲经济区以前未受影响的地区扩张……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病例,甚至可能出现骨痛热症和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死亡病例。”她呼吁,重点关注对蚊子数量的控制,加强监测并做好个人防护等应对措施。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指XBB并未形成本土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指XBB并未形成本土流行在北京,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从去年12月1日至本月12日,内地只监测到1宗本土XBB感染病例,输入个案方面,则监测到33宗XBB及其亚分支病例,未来一段时间,相关输入风险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XBB并未形成本土流行。陈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记者会表示,即使出现新的Omicron变异株,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内地很多人刚刚经历新冠病毒感染,在短期内或者相当长的范围内,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感染有免疫记忆,体现在可以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免疫记忆细胞等。陈操提醒,一些脆弱人群和高风险人群,例如65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人员,可能会出现由于新的Omicron毒株的输入而感染,甚至二次感染,公众既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慌,现阶段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有老人同住的家庭。2023-01-1317:16:1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