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专家:短期经济复苏与长期人口转折点相遇加大复苏难度

中国智库专家:短期经济复苏与长期人口转折点相遇加大复苏难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认为,中国短期经济复苏和长期的人口转折点相遇,加大复苏难度,中国应重视财政政策、家庭支持政策。蔡昉星期六(3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告诉澎湃新闻,短期复苏和长期的人口转折点相遇,加大复苏难度,可能一些长期的因素突然也会爆发,“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机会,短期的应对举措可以和长期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因此,财政政策、支持家庭的一些政策就比较重要。蔡昉也坦言,中国经济受到一些损害,需要修复,“疫情三年,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损害,必须修复,才有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还是要加大扶助的力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东莞证券:目前市场已处于关键转折点,随前期抛压释放后短期内仍有延续反弹可能

东莞证券:目前市场已处于关键转折点,随前期抛压释放后短期内仍有延续反弹可能东莞证券6月27日研报表示,周三,三大指数呈现集体反弹的态势,走势有所回暖。从资金面来看,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643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8亿。技术分析显示,市场终结日线五连阴,并实现集体上涨,技术面走势有所止跌。目前市场已处于关键转折点,随着前期抛压释放后短期内仍有延续反弹的可能。特别是一旦权重板块稳定,这将是市场反弹和修复的一个重要信号。建议短期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特别是权重股的表现和市场交易量的变化,这些因素将决定市场反弹的力度和持续性,对于当前市场位置并不需要过分悲观。特别是近期对创新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高研发投入、高远期订单比例、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创新型企业,将逐渐迎来估值中枢的提升。在板块选择方面,建议投资者可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电气设备等领域。

封面图片

中国智库专家:须以良法善治提升民企长期信心

中国智库专家:须以良法善治提升民企长期信心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认为,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时,要重视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作用,必须以良法善治提升民营经济的长期信心。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王彤星期天(10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关于增长的分论坛上提出,增长之要在于提振信心,而提振信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王彤认为,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家是否对未来保持充分信心、良好预期,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并指,虽然目前还存在种种困难,但曙光已经出现。关于社会预期,王彤提到近两年调研显示,当前市场呈现出“远程预期较好但近期预期较弱,宏观预期较好但微观预期偏弱,风险预期明显增强”等特征。至于近期官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王彤认为,这些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仍需在政策实效和运行管理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更有效地振奋人心、鼓舞信心,建立积极预期并促使其自我实现。王彤指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政策工具及运作机制的透明度,尤其是结构性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在互动中进一步塑造确定性的环境,才能“消除疑虑,提升预期,凝心聚力”。同时,出台重大政策之前,要先做好市场沟通,也要注重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王彤强调,要重视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作用,必须以良法善治提升民营经济的长期信心。他提出,要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要切实从法律和制度上落实到位,在市场经营竞争、生产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国内所有企业、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王彤还说,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法律,还需要良好的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让制度和法律真正为经济高效发展保驾护航,尤其是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好保驾护航,还需要不懈努力。”2023年10月29日5:01PM

封面图片

内地人口续下降 专家倡中央推政策增家庭生育意愿

内地人口续下降专家倡中央推政策增家庭生育意愿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截至去年底全国人口14亿967万人,按年减少208万,连续第二年人口下跌。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于学军表示,内地生育水平下降速度较快涉及多个成因,新冠疫情大流行客观上对生育造成短期影响,但亦牵涉其他长期原因,特别是在国家城市化和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下,令生育下降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于学军接受本台访问时说,任何人口变化都可能对收益水平带来长期影响,卫健委正针对相关问题积极应对。内地去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1.48。对于三孩政策红利是否仍未释放,于学军认为,生育数量政策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中央如何为家庭赋能,让家庭有能力和愿意生育。于学军仍对中国人口有信心,指出国家整体人口规模仍然巨大,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加上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是提升人口质量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生殖医学专家、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接受本台访问时说,选择30岁后生育的女性占比越来越高,可能与年轻人先追求事业、较迟考虑生育的生活方式有关。她指,现时不少人更注重子女教育和养育质量,这些会带来额外经济负担,都会引致生育率下降。她建议中央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向每名愿意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女性,逐步增加补贴,特别是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如果能够根据养育孩子数量给予生活成本支持,相信对生育率有一定帮助。乔杰提到,女性生殖能力自35岁开始明显下降,目前政策宣传的关键在于推动育龄夫妻早一点生第一个孩子;她又建议,内地应该针对女性生育能力保护,进行更深入知识宣传,推动不著急成家的单身女性趁年轻先将卵子冷存,提前准备将来的家庭计划。乔杰相信,目前育龄女性数量相对稳定,预计内地出生率不会大幅下跌,但待出生率明显上升,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2024-04-0108:57:11

封面图片

中金:中国股票资产中长期维度上机会大于风险,短期内可能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中金:中国股票资产中长期维度上机会大于风险,短期内可能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中金公司发文称,近期中国股票指数再次冲高,海外资金再配置或起到重要作用。4月美国经济数据与降息预期波动加大,VIX波动率指数抬头,日元兑美元加速贬值,海外市场走弱可能推动部分全球资金获利了结,资金增配仓位较轻、估值较低的中国资产。如果后续政策持续发力,推动经济进一步修复,则有望助力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修复,提升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信心。综合经济基本面和美元前景,叠加中国股票资产在全球股指中估值仍然偏低,中国股票资产中长期维度上机会大于风险,短期内可能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关注高股息相关标的。

封面图片

中国学者:中国人口总量今年或达峰值

中国学者:中国人口总量今年或达峰值在去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接近零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认为,2022年完全有可能达到中国人口峰值。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人口数据,截至去年底,中国人口总数为14.1亿,去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1省份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有16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相关数据。这16个省份中,有七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蔡昉18日在一个发布会上演讲时说,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突出因素是人口,随着人口增长减速和老龄化水平提高,经济增长将遭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挑战。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转变来看,中国正面临三大需求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增长供给侧的驱动因素和需求侧拉动因素的匹配。现在人口因素对需求侧形成了制约,也意味着当前不仅要关注供给侧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还要关注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若二者不匹配或形成经济增长缺口。他指出,“过去我们是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是供给侧的制约,现在我们遇到的是人口总规模的负增长,它很自然的会在需求侧形成一个新的制约。”第二个挑战是宏观经济需求因素的结构转换,即“三驾马车”的转换。蔡昉说,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弱化和GDP增速放缓,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亟待转向更加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的模式。蔡昉说,由于人口增长率下降,导致消费总量增速近年也下降,而且下降很快。他指出,人口的变化趋势不可逆,短期内或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倒退,唯一可以变的是在收入分配效应上有所改变。他举例说,假设五年内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把目前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45%多提高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的水平,把两个城镇化率的差别消除,意味着有2.6亿人口可以从城市的常住人口变成城市的户籍人口。如果让今天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得到户口,就可以把消费提高30%。...发布:2022年3月21日3:52PM

封面图片

人行张青松:不担心中国经济 长期稳定向好基本面不变

人行张青松:不担心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基本面不变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有一些担忧,包括经济复苏步伐、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但他并不担心。他认为,对中国经济长期表现的评价应放在一个长期框架中,如果短期经济指标没有明显偏离长期趋势,人行愿意让市场发挥作用,并在必要时进行政策调整。张青松出席金管局在香港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他致辞时强调,长期而言,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他表示,中国人口总量仍然较大,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期近11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有2.4亿人,1700万人为工程师;再加上中国研发经费投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去年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仅次于美国。有关发展将为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他指,中国旧有发展模式严重依赖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行业,已不再可持续,必须转向推动创新、绿色,以及开放包容的发展,转移过程必然艰难,但无论有多么困难,都必须面对和克服。2023-11-0710:12:26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