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中蒙外长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

中国外交部:中蒙外长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星期一(5月1日)在北京与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会面。中国外交部公布,双方一致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外交部在官网公布,秦刚告诉巴特策策格,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蒙关系,愿同蒙古一道,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多地4月曾遭遇沙尘暴侵袭,15个省市受到影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说,此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南部,以及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秦刚与蒙古外长会谈 一致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

秦刚与蒙古外长会谈一致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同访华的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加强防治沙尘暴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秦刚表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蒙关系,愿意同蒙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和国民友好,深度对接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矿产、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建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两国命运共同体。巴特策策格表示,同中国发展稳定、友好、全方位合作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优先方向。蒙方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为台湾、涉港、涉藏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赞赏并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意同中方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不断赋予双边关系新内涵,将两国关系打造成为地区典范。2023-05-0117:20:44

封面图片

北京沙尘暴

北京沙尘暴3月15日当天,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PM10浓度显著升高,大部地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气象局表示这是十年来最强的一起沙尘暴。蒙古国表示强沙天气导致9人死亡,韩媒表示北京的沙尘暴或明早侵袭韩国。人民日报在当天发表了题为《黄沙正退去,绿树正成荫》的文章。原文链接新华网韩联社香港卫视新华网新华网中新网搜狐号新华网

封面图片

北京又见沙尘暴 空气质量已达严重污染

北京又见沙尘暴空气质量已达严重污染中国首都北京再次遭遇沙尘暴,除了大部地区最小能见度在1至4公里,空气质量也已达严重污染标准。中国央视星期二(4月11日)早上报道,在大风黄色和沙尘暴黄色预警下,北京大部地区最小能见度在1至4公里。此外,北京在白天的风力较强,阵风可达8至9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沙尘暴预警信号等级由弱到强分为三级,依次为黄色、橙色,以及红色;黄色预警的标准是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而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另据澎湃新闻星期一(4月10日)深夜报道,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星期一晚上9时,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为500,污染级别为六级,已达严重污染标准。当晚,“北京沙尘暴”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民们纷纷发表图文分享自己经历沙尘暴的感受:“一呼一吸全是撒哈拉沙漠的味道,这么大的沙子惊呆我”“开了会儿窗户,PM2.5可以说瞬间飙到100以上,屋里都是沙土味儿。”气象专家介绍,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南部,继而南下影响中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整体强度和范围均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并预计星期二傍晚沙尘暴会结束。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全年超过七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向《人民日报》分析,中国沙尘暴主要的境内源地集中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西部等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对于减少沙源区释尘量、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中国的重要沙尘源地,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偏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较差。他说:“这段时间,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

封面图片

强沙尘暴天气影响中国约5.6亿人

强沙尘暴天气影响中国约5.6亿人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说,近期发生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了约5.6亿人。据中新社报道,记者星期四(3月23日)从中国国家林草局获悉,3月以来,中国共发生了四次沙尘天气过程,包括两次扬沙天气过程、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和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较去年同期(两次)偏多,较近20年同期(3.3次)也偏多。19日至22日发生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新疆南部,影响范围较大,强度较强。主要影响了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15个省份,受影响土地面积约362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5.6亿人。其中,新疆若羌、甘肃张掖、内蒙古二连浩特、吉林白城等局地出现强沙尘暴。中国国家林草局说,近期沙尘天气主要有三个成因:一是频繁的冷空气产生的风力较大,多地瞬时风速超过每秒20.8米,阵风达到9级以上,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二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蒙古国和中国西北地区等沙尘源区气温偏高,其中内蒙古大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中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局部、宁夏北部局部等地气温偏高1~2℃,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提供了热力条件;三是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2021年和近20年平均状况相比均偏差,前期中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特别是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新疆东部降水量偏少明显,植被生长状况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条件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林草局有关负责人称,林草局启动了24小时动态监测,采取卫星遥感监测、地面观测、信息员上报实地信息等多种手段予以密切关注。同时,先后与中国气象局相关单位进行滚动会商,研判发生发展趋势,并将会商研判结果及时向相关地区发送,提醒下游地区做好防范。负责人说,近年来,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中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始终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尘源,防沙治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封面图片

下午察:北京沙尘暴问题卷土重来?

下午察:北京沙尘暴问题卷土重来?北京市气象台星期一(4月10日)晚上升级发布沙尘暴预警信号,将蓝色调高至黄色,当晚北京城区被黄沙笼罩,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小于1000米,被网民形容是戴口罩也遮不住的“吃土感”。经过一晚沙尘洗礼,北京星期二空气质量陷入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破千。当地媒体报道,城市副中心减河绿道附近的能见度只有一公里左右。由于沙尘天气影响,地面上光线看上去就少了红色,总体颜色偏蓝,北京上空还出现了沙尘天气中常见的现象——“蓝太阳”。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作为风蚀荒漠化的标志,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面对沙尘暴的卷土重来,已经有过多次备战经验的北方网民忍不住吐槽:“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色号”,“这沙尘量,仿佛老天爷在赏土吃”。从视觉上,近在咫尺的北京国贸和鸟巢,都看不清了。从感观上,有网民表示“好几天早上是被泥土的芬芳呛醒的”。网传图片显示,地铁门口的共享单车车座上已经积了一层土,一张湿巾擦拭后却越擦越黑,仿佛在和泥巴。实际上,除了北京外,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天津、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等18个省区市都有扬沙或浮尘天气。“沙尘暴或影响到江浙沪”、“上海沙尘暴”也因此连带上了热搜。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沙尘天气都是沙尘暴。气象学上,按照影响由轻到重,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从上海网民反馈的信息来看,当地没有达到“沙尘暴”级别。沙尘暴在地球史上已存在数千万年,但人类的出现与伴随而来的垦荒砍伐的行为,使这种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早在晚清时期,长期居住中国首都北京的西方人士就倾诉过对沙尘暴的苦恼。德国驻华使馆翻译生佛尔克1891年3月在书信中写道:“最近一段时间……风沙很大。对于散步来说,街道上的尘土原本就已很厚了,现在尘土都盖满了墙壁。”...

封面图片

中国出现大面积沙尘暴 今年以来第八次 归因蒙古国

中国出现大面积沙尘暴今年以来第八次归因蒙古国2023年4月10日至11日,中国西北方和北方,再次遭遇大面积的沙尘暴。中国中央气象台11日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在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山东,青海等地,都目击到严重的黄沙弥漫画面。根据中国中央气象台预测,在冷空气与蒙古气旋的共同影响下,10日至11日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范围将进一步扩展。预计13日至14日,受冷空气大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还将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人民日报》称,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中国的重要沙尘源地。报道指,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偏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较差。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