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南中国海发现古代沉船 文物数量或逾10万件

考古人员南中国海发现古代沉船文物数量或逾10万件中国官方公布,考古人员在南中国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并推测其中一处的文物数量超过10万件。综合新华社和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星期天(5月21日)在海南三亚公布,两处古代沉船是在2022年10月被发现。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国家文物局已在星期六(20日)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中国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中国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大型古代沉船遗址

中国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大型古代沉船遗址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大型古代沉船遗迹。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文物局星期四(10月19日)发布三个重要水下考古项目的考古新发现,其中南中国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中国首次在南中国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上述遗址位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约1500米深的南中国海海底,于2022年10月被发现,今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间,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两处沉船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调查发现,一号沉船遗址年代为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由核心区、环形散落区和条形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构成的堆积,环形散落区、条形散落区由散落的船载物品构成,遗物较少。一号沉船上部结构不存,残存船体大部分被掩埋覆盖,仅在部分位置暴露有隔舱板和底板。二号沉船年代为明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为大量码放整齐的原木堆积,西北及东部各有一处由少量原木和陶瓷器散落形成的堆积。二号沉船暂未发现船体,仅在核心区原木堆积中发现一根疑似船构件的条木。经过调查,探明了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并从从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标本543件(套),二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遗物36件。报道称,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则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是中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有助于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中国国家文物局称,两处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中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下一步,有关单位将于明年开展第三阶段考古调查,以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为重点,开展南中国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深海考古调查,联合多学科深入推进南中国海历史航线航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研究。

封面图片

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文物超十万件

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文物超十万件一号沉船遗物以瓷器为主,推测水下1500米有超10万件明代文物;二号沉船以原木为主,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约为明代弘治年间。另据新华社快报,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布放,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报道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在考古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08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0843.htm

封面图片

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网友 明朝遗物数量超10万件

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网友明朝遗物数量超10万件据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两艘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在确认:一号、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遗物数量超10万件;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目前船体可见10个以上分舱,船货主要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专家介绍,一号沉船发现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珐华,创烧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乾隆以后很少烧制,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而发现珐华器的一号沉船,也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见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66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660.htm

封面图片

深海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为南海沉船遗址考古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海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为南海沉船遗址考古研究提供科技支撑据悉,2022年10月,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我国南海海域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学考察和深潜作业时,于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大型海底沉船遗址,并及时通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之后,两处沉船分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一号沉船遗址点。(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近年来,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自主部署研发的船载多波束系统、应急救援打捞作业工具、水下无人探测平台等系列技术和装备,为深海文物水下发现打捞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学部副主任陈传绪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深海勇士”号开展下潜前的布放作业。(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陈传绪介绍,针对文物现场观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将利用载人/无人潜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馈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清理装置等,对海底文物进行无损的保护性提取,对被沉积物覆盖的关键文物进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学家进行原位观测。“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技术装备,包括‘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狮子鱼一号’遥控水下机器人等,同时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为深海考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陈传绪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1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153.htm

封面图片

美里根号航母再次现身南中国海

美里根号航母再次现身南中国海美国海军里根号航空母舰星期二(7月26日)再次现身南中国海。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外学者网络“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在微博上公布,在结束对新加坡的港口访问后,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7月26日晚间再次进入南中国海,编队序列包括里根号航母、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和蒂皮卡诺号补给船。​​​美国军方早前在网站上公布,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本月13日也出现在南中国海。这是航母打击群今年首次在南中国海执行任务。里根号上星期五(22日)抵达樟宜海军基地。这是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美军航空母舰首次抵达新加坡访问。发布:2022年7月28日3:34PM

封面图片

美国最大远征基地舰首次现身南中国海

美国最大远征基地舰首次现身南中国海美国最大远征基地舰首次现身南中国海,这是该舰去年10月部署至西太以来首次到南中国海活动。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消息,卫星昨天(22日)在南中国海巴士海峡西南发现了美国海军“米格尔•基思”号(USSMiguelKeith)远征基地舰和一艘勃克级(ArleighBurkeClass)驱逐舰。这是该舰去年10月部署至西太以来首次到南中国海活动。“米格尔•基思”号排水量9万多吨,仅次于航母,能起降各型直升机,并提供后勤支持,或作为指挥和控制中心。美国国防部与美国海军的官网尚未公布有关“米格尔•基思”号现踪南中国海的消息。中国航空母舰山东号18日曾穿越金门附近海域,当时甲板并无舰载机,附近似也没有护卫舰。发布:2022年3月23日10:40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