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称印度难以享有人口红利

中国官媒称印度难以享有人口红利中国官媒称,印度虽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并不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人口红利。《光明日报》星期四(6月22日)刊发一篇题为《为什么印度难以实现“人口红利”?》的文章称,虽然西方高调炒作印度“人口红利论”,但印度对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却显得异常低调。究其原因,就在于人口学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并不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人口红利”。文章称,若无法系统性推进教育、就业、医疗、社会平等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无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庞大的年轻人口非但无法正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可能成为“人口负债”。文章认为,对于印度来说,短期内并不具备充分甚至有效释放人口红利的条件。文章称,印度高达29%的儿童未能完成基础教育全程,而素质不高的劳动力会抑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加上人力资源分布面临严重的失衡问题,都将导致人口红利的消失。文章还称,与中国等东亚经济体的现代化进程不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是服务业驱动。这种模式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没有足够资金支持容易失民心,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文章最后写道,印度虽然进入了人口红利窗口期,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收获人口红利,但受制于区域发展失衡、教育医疗水平滞后、性别歧视根深蒂固、宗教矛盾暗流涌动、就业程度难以提高等多重因素,要真正收获人口红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接连两天发文:“人口红利”没有消失

中国官媒接连两天发文:“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一(5月15日)起接连两天发文,强调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人民日报》星期一刊登署名为“仲音”、标题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文章。文章称,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文章说,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把握人口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文章认为,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人民日报》星期二发表的《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则提到,应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文章认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但文章也提到,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发文:人口红利没消失 人才红利正形成

人民日报发文:人口红利没消失人才红利正形成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强调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未来随着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人民日报》星期一(5月15日)在头版刊发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文章写道,人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文章认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文章指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需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人口形势研判、分析和政策应对。文章写道,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力资源丰富仍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文章据此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未来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文章最后强调,人口问题是必须稳妥处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坚持人口高质量发展,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就一定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本月5日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首场会议时,也强调维护人口安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封面图片

盛来运:“人口红利” 正在加快向 “人才红利” 转化

盛来运:“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评读《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从需求潜力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不仅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高品质消费需求仍在加快释放。从要素禀赋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中国仍处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中国专家:中国仍处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中国专家称,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据央视网报道,中国国家卫健委昨天(2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发布会上说,人口红利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块,中间一块是劳动年龄人口,另外是少儿人口,还有老年人口。宋健介绍,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生育率下降,使得少儿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例原来还没有那么高,就造成了中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特别高的局面。这个局面我们把它叫做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宋健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所以未来要把结构红利转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红利中的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充分实现出来。发布:2022年1月21日10:23AM

封面图片

人社部: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

人社部: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将健全就业目标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推动财政、金融、产业、区域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强化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和重点保障稳定劳动力供给。新华社刊登的访问引述相关负责人提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庞大的发展中国家,2022年底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约8.8亿人,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较高,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有关的负责人称,将拓宽高质量就业空间,加大重大战略与就业布局协同,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推动劳动者在常住地、就业地均等享受基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帮助劳动者稳定就业。2023-06-1420:37:26

封面图片

中国统计局: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中国统计局: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中国出生率不断下滑,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人才资源量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星期四(2月29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发表对《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评读时,作出上述表述。盛来运称,中国2023年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3.97万亿新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但他也坦言,当前大国博弈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握紧高质量发展这把“总钥匙”。盛来运说,中国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供给能力看,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从需求潜力看,中国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在迭代升级;从要素禀赋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中国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公布,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67亿人,较前一年减少208万人。中国人口在2022年末同比减少85万人,为1961年大饥荒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左学金去年11月出席研讨会时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应加速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需求结构转型。2024年2月29日9:01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