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寒冬将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经济增长在2023年将下降到2.8%,并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在3%。然而,我们却一直在听到声

转帖:寒冬将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经济增长在2023年将下降到2.8%,并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在3%。然而,我们却一直在听到声称世界即将进入一个 "中国世纪”的说法。为什么呢? 1 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场 能够生产、消费和繁殖的年轻人日益短缺。因此,缺乏资本和 。 在一个驱动的世界里,增长的动力是经济活动:你买衣服、汽车、小玩意;你去咖啡馆,支付服务费,旅行......。对于这一切,你需要钱。为了得到钱,你成为一个企业家,或一个 。这种活动的大部分是由50岁以下的人完成的。 当预期寿命上升和生育率下降时会发生什么? 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生产力下降。消费能力下降。增长下降。然后你就沉沦在一个没有人、没有东西可以养活他们的 “老人的世界” 里。 昨天我们缺少孩子。今天,我们缺少年轻的工人。明天会发生什么? 一段时间内,富国将能够通过从肥沃的地区进口工人来弥补他们的短缺。但那些地区之所以 “肥沃”,正是因为它们不是/没有/工业化,无法提供足够的高技能工人。这些人必须接受培训。他们需要得到报酬 为此,你需要资本。在一个 "负增长” 的世界里,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本? 2 这场危机的旗舰之一正是 ,它的老龄化速度超过了它的富裕程度, 所谓的 "中国奇迹” (1980年代)的廉价 。 然而,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劳动力(近几十年来,劳动力的价格已经上升)......在一个资本稀缺且日益昂贵的世界里,谁会购买中国的商品?一个只有在星期二才有电,平均工资为每小时47美分的第三世界国家吗? 你可以说:我同意!好吧。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中国,需要一些不再存在的东西 ,更具体地说,需要一支能够远航的舰队,保证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 以前,这是由美国为中国及其他伙伴提供的,以换取反对苏联的政治联盟。但苏联已不复存在,其消亡的前盟友 已成为美国的主要 。 谁能保证中国的海上贸易安全?而一个没有自己的能源资源、受到制裁、债务负担高达GDP的350%的国家,其进出口状况将如何? 美国不再玩全球化的游戏,它的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西半球。前几天,。美国的反应是什么?一篇谴责的新闻稿。没了。就在不久前还是作为 "世界警察”的角色,这种放松态度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如果海洋不再是安全的,它就会改变一切。一切的价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特别是对于那些为了适应而 "优化” 了本土的国家经济、而现在没有全球化就无法养活自己的那些土地。 3 以前的增长不会再出现了。中国没有奇迹,它和所有其他地方一样。欧洲将被重新划分,第三世界将挨饿。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都会试图把重要的产业转移到离自家更近的地方。 系统性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当洛杉矶的工人每小时得到15.5美元,而达卡的工人每月只能得到14.52美元时,"国际工人团结" 是不可能的。 准备好迎接大都市的啃噬和边缘地区的去现代化。掌握武器和家务。与你周围的人建立关系。 随着民族国家的吸收或崩溃,民族主义将退化为部落主义,帝国将退化为企业帝国和殖民独裁 没有流动的性别,但有 。 这个红热不堪的星球将继续变得更加拥挤。一场和的战斗正在到来。这是一个你可能从前没能想象出的怪物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更好的明天寻找希望。 #Deglobalization #China #Economy #Demographiccrisis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全球经济“准备好软着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全球经济“准备好软着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全球经济“已准备好软着陆”。 路透社报道,IMF发言人科扎克(Julie Kozack)星期四(1月11日)说,继去年经济增长强于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随着通胀消退和劳动力市场恢复活力,2024年全球经济似乎正走向“软着陆”,但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可能更加落后。 世界银行两天前刚发布悲观的2024年展望,并预测2020-2024年将成为全球经济30年来最疲弱的五年。 世行星期二(1月9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比2010年代的平均水平低近四分之三个百分点。 科扎克说,许多地区一年前都预测经济衰退,但这个可怕的预测在2023年并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相对来说还是具有韧性的。我们预计这种韧性将持续到2024年。” 不过近期约3%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仍低于冠病疫情前约3.8%的全球平均增长率,因此在中期内仍须努力推动全球增长。科扎克说,当前形势显示必须采取健全的政策和改革来提高生产率。 当被问及美国以外地区的经济是否会在2024年展现韧性,科扎克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有别,低收入国家可能会进一步落后。她说:“这些国家正在经历从一系列冲击中恢复的最困难时期,包括冠病大流行、粮食危机和油价冲击。” 科扎克也补充说,IMF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是帮助最弱势成员国。 2024年1月12日 12:49 PM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努力研究全球CBDC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努力研究全球CBDC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努力研究一个全球基础设施的概念,以确保由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CBDC)之间的结算具有互操作性。 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一个互操作性的原则。这个概念将涉及一个共享的基础设施,以避免出现结算区块,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Kristalina Georgieva自2019年起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此前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不应投身“补贴竞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不应投身“补贴竞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如果欧洲与美国和中国展开“补贴竞赛”,其经济将受到损害;相反,政策制定者应该聚焦于通过消除欧盟内部贸易壁垒来获取增长。IMF在上周五发布的最新《欧洲经济展望》中表示,试图效仿美国的《降低通胀法》(该法包含面向清洁能源技术的3690亿美元补贴和税收抵免) 将导致欧盟永久损失0.6%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另一方面,这份报告估计,将欧盟内部贸易壁垒造成的成本降低10%,将使该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提高7个百分点。“作为一个非常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对欧洲的首要建议是不要转向保护主义,”IMF欧洲部主任阿尔弗雷德•卡默对记者表示。“保护主义将在全球范围造成损害,补贴竞赛不符合欧洲的利益。”IMF的报告发布之际,欧洲政策制定者担心该地区的贸易导向型经济将如何受到不断升温的美中紧张的挤压。卡默表示,协调欧盟单一市场是提高该地区人均GDP的关键。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阿联酋今年的GDP预计将增长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阿联酋今年的GDP预计将增长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尽管受到OPEC+协议影响,石油产量低于预期,但阿联酋2025年的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4%左右,属于健康水平。 旅游业、建筑业和金融服务行业的持续增长,推动了阿联酋非石油行业的发展。此外,今年的石油GDP预计增长2%以上。 阿联酋的资本流入依旧强劲,这增加了房地产的需求,从而推动不同地区的房价进一步上涨。 由于住房和公用事业成本上升,2025年的通胀率预计将保持在2%左右。 由于油价波动和石油产量减少,阿联酋的石油收入将下降,但财政和外部盈余仍将保持充足水平。2025年的财政盈余将占GDP的4%左右,而2024年的占比为5%。 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仍控制在30%左右,阿联酋的国际储备也将保持健康水平,足以满足8.5个月以上的进口需求。 此外,阿联酋银行总体上将保持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资产质量已在2024年进一步改善。国内强劲的经济活动和信贷需求,也支撑了银行业的盈利水平。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成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成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克丹的回答 之前推荐过一本沃尔克的书《坚定不移》,其中很大篇幅回顾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陷入滞胀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强而有力的货币供给管控来抑制通胀的,当然牺牲是肯定有的,但高通胀是政府和中央银行(美联储)失信的表现,经济周期总会随着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发展而复苏,但政府和央行的失信则往往需要更长久更大的代价去修复,这可能也是本次美联储对降息周期开启异常谨慎的原因之一,一旦放开后通胀上行,再想调控,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所谓的抑制通胀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而和该问题相关的另一本书,也值得读者参考一下《时运变迁》,讲述了战后国际货币结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广场协议的签订等等,而最有意思的部分还是对未来货币体系的展望,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不确定的时代,而最大的格局改变动力来源于我国,既人民币的国际化部署的展望,时运变迁。 1)力量转移与中国崛起 经济全球化下,生产力从发达国家专向发展中国家,由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极高,相比来说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少的环境约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环境伤害型产业大规模的向发展中国转移,生产带动消费的增加,我国迅速崛起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根据一般的规律,生产能力的硬实力逐渐传导到消费、文化、以及货币信用等环节,也必然追求更高的国际分配空间,比如高端市场的份额,人民币的国际化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平衡,既美国通过贸易赤字向全球输出货币,而经济全球化的贸易增长又对货币增加需求,在其中我国增加的是贸易规模,而美国增加的是货币投放,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生产力极度增加而不像其他工业国都会绕不过的产能过剩危机的关键,而我国积累的外汇储备一部分是投资进入,另一部分是初次分配前的贸易顺差,分配后一部分再回流到美国和欧洲,比如合资企业的分红,分配过后积累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又以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以维持货币的循环,这也是过去三十年全球经济增长中美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原因。 2)新世界秩序与中国的挑战 我国其实很长时间都是美元货币体系下的受益者,美国维系货币霸权的支出也是异常的夸张,比如中东力量投入,全球主要的战争参与者之一,但长期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尤其是后者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美国逐渐战略收缩和降低海外开支的重要原因。 当时该书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与现在的很多策略实际上是对的上的: “中国无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关键货币地位,非常清楚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负担” 中国在国家货币体系方面的政策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预期现有体系至少持续几十年,中国将充分利用这个体系,努力维持由投资和消费引导的合理高增长。人民币汇率将控制在稳定水平。庞大的外汇储备将用于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导的对外贷款和投资。中国并不期望美元崩溃,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的风险,而是战略财富。” 个人观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国家,也持有巨大的美元资产,这可是几十年积累的财富,要说全球谁最希望美元崩溃,或许在欧洲而非我国。 “第二,人民币逐渐国际化,创造环境让国外市场参与并发现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这些措施已经在周边区域交易中展开,另一种方法,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实用性和吸引力,通过汇率灵活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和自由兑换来实现,但这个过程需要谨慎稳步展开,得划伤十年的时间” 现在看来更加倾向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比如货币互换协议,而非放松资本自由流动,这也是发展阶段合理的做法,人民币与美元强绑定,货币互换协议本身背后的背书就是美元衡量的资产。 “第三,人民币主要市场的建立,对于成为全球关键货币的货币而言,该货币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中国的愿望是,让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中心,让香港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市场。” 该书作者之一还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中国在国际货币退差昂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现实,且诸事皆在按照其路线图推进”。此外还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日本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日本对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当下的环境里,中国的处境比80年代的日本要强势的多” 现在我国的人民币的国际化也确实非常符合当时所提出的三个特点,不追求大二全,不追求美元体系的崩溃,而是在现有的体系下达到切身利益的目标,尤其是货币互换协议,往往优先确保我国鲜有的贸易逆差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沙特等等,工业生产才是经济体的根基,上海区域中心的成立, 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常路线之中。 当然并不能只听好听的话,当时也提到了我国将面临的挑战,原话是:“危险的债务积累支撑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缺乏效率且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改革延迟,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不断扩大的社会差异和腐败滋生等”,很多时候内外是两条腿走路,内部问题与外部规划进展也是相互影响的,或者说内部经济的安定是国际化的重要后盾,用官方的话就是内外双循环的探索和建立。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行长:各方应合作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

中国央行行长:各方应合作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称,各方应合作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央行星期天(4月21日)发布消息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召开的第49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潘功胜发言称,份额占比调整对于基金组织治理、代表性和合法性都至关重要。 他说,各方应合作推动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尽快就新的份额公式达成共识,为实现份额占比调整奠定基础。 会议重申支持强劲的、以份额为基础的、资源充足的基金组织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核心,呼吁基金组织执董会于2025年6月前形成指导份额占比调整的总体安排,包括达成新的份额公式。 会议支持基金组织继续帮助成员国应对债务风险,欢迎近期低收入国家债务处理取得的进展,期待审议并完善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潘功胜认为,债务处理应坚持“共同行动、公平负担”原则,多边开发银行应作出应有贡献,私人部门债权人应按照可比方式参与重组。 会议还提到,全球经济呈现韧性,有望实现软着陆,但复苏在各国间仍不均衡。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实现物价稳定,加强财政可持续性,维护金融稳定,推动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024年4月21日 5:26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