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价 299 元,小米米家液晶小黑板存储版发布:自带存储 + 蓝牙同步,支持笔记回放

众筹价 299 元,小米米家液晶小黑板存储版发布:自带存储 + 蓝牙同步,支持笔记回放 米家液晶小黑板存储版内置 121MB 存储空间,支持 400 页会议内容存储。无需手机也可以一键本地保存书写内容,连接手机后支持小米云盘备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众筹价 299 元起,小米发布米家窗帘伴侣:无需改造轨道 + 6400mAh 内置电池,支持小爱同学、米家 App 控制

众筹价 299 元起,小米发布米家窗帘伴侣:无需改造轨道 + 6400mAh 内置电池,支持小爱同学、米家 App 控制 米家窗帘伴侣无需改造轨道,挂上就能让传统窗帘快速智能化,支持罗马杆、U 型轨道、工字型轨道等市面主流导轨类型

封面图片

小米首款800万像素智能摄像机C700发布:800万像素4K分辨率 售价349元

小米首款800万像素智能摄像机C700发布:800万像素4K分辨率 售价349元 另外,该摄像机还支持HDR、超微光全彩技术,搭载双电机云台,水平360°视角,垂直110°视角。功能方面,小米智能摄像机C700支持本地智能守护,无需额外付费,本地数据处理更安全,支持AI护娃看宠、AI人性侦测。支持手机、摄像机双向语音呼叫,摄像机可通过识别“OK”手势呼叫手机端,如手机端未接听,系统将免费拨打电话进行语音提醒。核心性能上,小米智能摄像机C700搭载AI旗舰芯片,内置256MB内存,支持双频Wi-Fi 6,采用米家安全芯片,具备金融级保护数据隐私。值得一提的是,该摄像机镜头配备物理遮蔽,支持一键操作或用手拨动镜头,可实现定时物理遮蔽、时间段物理遮蔽、识别制定人脸物理遮蔽。其他方面,小米智能摄像机C700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小米电视、小米音箱、小米电视多终端智能联动,支持智能巡航,可选择平放或倒装两种安装方式,支持microSD卡存储和云端存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的发布会 给车圈狠狠传递了波寒气

小米SU7的发布会 给车圈狠狠传递了波寒气 哦对,我猜的是 24-32 万。肯定有哥们会说了,现在这个价位的纯电轿车不是很多吗?有啥好激动的?那就让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今晚发布会的内容,顺便听我分析分析,为啥我觉着小米 SU7 的价格低的有些离谱。按照雷总的惯例,这次发布会依旧是场满汉全席的规格。两个小时的时间,他把米车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事无巨细的全都讲了一遍,信息量之大,有种知识从我脑子里光速路过的感觉。但贯穿整场发布会的其实就只有两个词:好玩,和卧槽。今天发布的小米 SU7 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售价 21.59 万的普通版 SU7 、 24.59 万的 SU7 Pro 以及 29.99 万的 SU7 Max 。三款车型的区别,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丐版,有智驾 / 续航长的丐版,和啥配置都有的豪华版。雷总在发布会上说,小米的目标是把 SU7 做成 50 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和最智能的轿车。那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再详细的盘一次 SU7 。先说颜值,三个版本 SU7 在外观上的区别几乎没有,除了轮毂和电动尾翼以外,看着都和那个斯图加特车型几乎一致。几个比较重要的细节,一是 SU7 的风阻系数只有 0.195Cd ,是量产车型中最低之一。二是这个一体式的头灯里头其实暗藏了小米两个字,不知道大伙能不能找出来。车漆颜色上,除了此前公布的橄榄绿、海湾蓝和雅灰以外,还增加了 6 个新的颜色,包括之前在武大和樱花合照的霞光紫。不过,这六个新的车漆颜色都是要加钱选的,价格 7k 。要我选的话……纯黑吧,显瘦……但因为差评君比较骚,所以最后定的是紫色的创始人版本。亮点自寻哦。内饰的布局, SU7 用的是和问界、智界、蔚来类似的,比较常规的单中控大屏 + 小仪表设计。和运动化拉满的外观比起来,整体风格会更冷静一些。配色上提供了四种颜色可选,并且都不要钱。相比靠颜值吃饭的外观, SU7 的车内最大的特征我觉得就是好玩。有太多太多的细节是其他车从没做过的,并且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来的。比如, SU7 中控台下面有一个支持磁吸配件的插槽。你可以往里头插香薰组件、对讲机底座甚至是移动音响。比如,它在 IP 的两端各布置了一个 1/4'' 标准螺纹接口。你可以往上头装手机支架、运动相机支架甚至是相机支架。再比如,除了门上有收纳雨伞的插槽以外, SU7 的后排座位下方还有一个隐藏式的雨伞卡槽。再也不用担心湿漉漉的雨伞没地方放了。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会翻转的仪表、能防止易拉罐滚来滚去的冰箱等等等等。不花时间琢磨日常用车的各种刁钻场景,是真想不出这些设计。而 SU7 最逆天的地方,就是它在内饰硬件上都有拓展性你受得了吗。比如,这块巨大的中控屏支持四周的磁吸拓展,如果你是物理按键党,你就可以在屏幕下头加上一排物理按键;如果你是 RGB 党,就可以在两边各加上一条拾音灯带,光污染拉满。甚至在后排座椅上, SU7 还设计了平板外挂的接口,插上小米的平板就能变成车机的拓展屏幕。再甚至,这个接口还支持插 iPad ……所以看完这个内饰和外观,大伙觉得 SU7 会是 50 万内最好看的轿车吗?我说实话嗷,只代表我自己的意见嗷,不是说小米 SU7 不好看嗷。我心中的 50 万内颜值巅峰,目前还是这玩意。轻喷啊轻喷……好看说完,咱们再来说好开。其实在好几天以前呢脖子哥已经在北京参加了 SU7 的媒体试驾,体验的视频也早就已经剪好了。只不过因为保密协议是签到明天,并且兜里没有 300 万,所以没敢发……体验长话短说就是,好开,确实是好开,而且底盘的质感相当不错。紧致且不散,座椅的感觉也不是跑车那样的邦邦硬,连开俩小时我的老腰也没啥压力。具体的动态体验,可以蹲一波我们明天的视频。不过插播一个很搞笑的事,今天发布会以前我预估 SU7 的价格会在 24-32 万左右,所以我按这个标准,写了一堆我觉得它操控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毕竟 C 级车的定位让 SU7 兼顾了很多家用属性,体现出来就是方向盘的手力反馈偏软,需要精准走线的时候会稍显模糊。相比之下,现款的 Model 3 Performance 对我来说,会是一台更好开的车。直到价格出来的那一瞬间,卧槽,全删了……不得不说,雷总在底盘用料上还是很愿意下功夫的,甭管是高配还是低配,都用上了前全铝双叉臂 + 下叉臂双球节解耦,目前最顶的形式和材料。后五连杆,大概率不是全铝,但也算成本和调校难度都很高的那类。高配的 MAX 车型上,空悬、 CDC 和 brembo 的订制卡钳也都安排上了,用料键盘值拉满。但要说 50 万内最好开?emm...如果好开指的是操控好,那 SU7 肯定不是 50 万内操控最好的那个。正如我前面说的,我觉得应该是 Model 3 P 。但如果好开指的是操作的难易程度,我觉得 SU7 确实可以争一争最好的头衔。因为四驱可以让它跟轨道车一样贴在地上。而且没有细碎声响的底盘,也在暗示我这台车的动态上限很高,偶尔猛着点开也没事。之前, 50 万内之前最能给我这种感觉的是宝马的 540i 标轴,但我觉得 SU7 已经做的和它相差无几了。说实话,真挺牛逼的。OK 最后一个部分,智能化。到这基本就没啥争议了,因为小米 SU7 在我看来绝对是 50 万内的智能化扛把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同时支持了小米和苹果手机的车手互联,这一点在 50 万以内,甚至是所有新势力里头都是独一档。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是小米还是苹果用户,还是只想用车机, SU7 都能满足。在我看来,智能就是能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用户。甭管真正用上的人有多少,有,就是比没有好。这台车的智能化,大概可以分成软硬件两个方面。而且毫不意外, SU7 两边做的都是绝绝子。软件层面,别人已经上车的功能, SU7 无一例外全做到了。比如手机的流转和投屏,如果你用的是小米手机,就可以无缝无损地把手机页面投射在车机大屏上。上车自动连接手机,流转的界面的布局可以随便调整,导航、音乐和视频播放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和车机同步。功能层面,说不上有啥特别惊艳的地方。但是这个界面和按键的设计,几乎完全继承了手机和平板的风格,真的太太太太好看了。而在别家没有,或者是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小米则是碾压性的领先。就比如他们一直在说的人车家全生态,如果你的家里有任何米家生态的智能电器,只要在车里呼叫小爱同学,就能随时远程操控。而你还可以自定义很多车家互联的功能,比如说车子开进小区以后,就自动打开房间的空调和电脑等等。只要你的智能家居够多,就能玩出无数种的花样。而且我坚信,凭着米家智能家居的高性价比和超级丰富的种类,很多原本没有体验过智能家居的 SU7 车主,也会忍不住像脖子哥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添置米家产品,最后变成重度依赖用户。嗯……雷总的一步大棋是不是被我发现了……哦对,还有个智能驾驶没写,但是如果展开写的话,大伙可能就不能按时看到这篇推文了,所以,我丢几张米车智驾的功能列表,辛苦大会自己看看……给大噶跪了,骚瑞骚瑞骚瑞……。以上呢就是今晚发布会和 SU7 这台车的几乎所有内容了,那么回到最开始讨论价格的部分,为啥我会说 21.59 万起售的 SU7 便宜的有些离谱呢?长话短说就是,它做到了几乎所有新势力都没做到的事。论产品的定位本身, SU7 的车长接近 5 米,轴距也是正正好的 3 米,是国内市场中非常标准的 C 级,也就是中大型的轿车。在米车发布以前,很多人都在说 “ 雷总收手吧,外面全都是吉利 ” ,就是在拿小米 SU7 和极...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AI大模型向平价手机渗透 各家功能配置同质化 消费者愿意买单吗?

AI大模型向平价手机渗透 各家功能配置同质化 消费者愿意买单吗? 而财联社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后发现,消费者更注重手机的基础性能,反而对于品牌宣传AI功能感知不强。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AI手机能够实现的功能,借助网络上其他大模型都能免费实现。有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于AI功能付费意愿并不弱,但付费的价格多数在千元左右,企业付费意愿稍高,但预算也控制在万元以内。AI大模型下放百元机,差异化不大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AI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各大厂商寻求差异化的关键点。自2023年下半年起,华为、荣耀、小米、vivo和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纷纷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中搭载了AI大模型,试图通过这一技术革新来吸引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4603.5万部,同比增长14.6%。近日红米Redmi Turbo 3、真我GT6 Neo SE的发布,将AI大模型功能又下放到了中低端智能机档位,而中兴的努比亚小牛更是在百元级5G手机上搭载了AI大模型。不过,财联社记者也注意到,目前AI手机目前能提供的功能集中在AIGC画面消除、AI通话录音和摘要等功能,各家厂商在AI手机的功能配置上尚未有太多的差异。走访时不少线下消费者告诉记者对于终端设备中搭载的生成式AI功能感知并不明显。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曾微博发文称,AI是未来,是无所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OPPO线下门店店员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会向消费者介绍AI相关的功能,比如说AI消除照片中多余的部分,通话录音一键生成摘要等等,但是总体而言,用户更为关心的还是拍照、续航和机器的整体性能。”另一家线下门店小米之家的店员则是更侧重于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小米 14 Pro的徕卡影像和性能。该名销售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小米徕卡影像也采用了AI增强技术,比如说拍摄远处的照片,可以通过AI增强画面的清晰度。”一位对于智能手机了解较多的消费者告诉财联社记者:“其实手机录音转文字,很多手机几年前就有了。至于生成摘要,和生成文本的功能,很多网站都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比如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对此,真我中国区总裁徐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对记者表示,AIGC的消除虽然只是AI影像中尝试的一小部分,但未来AI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包括镜头模拟、极端环境视频创作等,“这部分有非常大想象力空间。”谁会愿意为“AI+消费电子”买单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对于距离自身最近的AI终端了解程度和为之付费的意愿并不高。但根据见识科技发布的《AI应用需求与付费意愿调研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个人用户对AI应用的付费意愿处在增长中。其中个人有意愿付费的比例占调研人数中的30.5%,企业对于AI服务付费意愿的比例稍高,占调研对象中的32.6%。从实际应用中来看,付费意愿较强的领域基本集中在文案创作、写作等与内容制作和传播相关的办公领域,其中46%的个人用户仅愿意支付千元左右的费用。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现阶段AI在办公场景中应用最广的还是“会议记录”和“通话录音整理”,有些企业甚至批量采购了支持语音转文字的录音笔。一名金融企业的员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平时工作中,我们会有大量的访谈和会议要参与,我的手机iPhone不支持通话录音功能,有些时候在公共场合临时接入会议不方便使用录音笔外放录制。因此我购买了有相关功能的耳机,作为录音笔的补充,在任何会议软件中它都能直接录音和实时文字转换。”以未来智能推出的“AI+耳机”相关产品为例,在提供一般TWS耳机降噪功能之外,搭载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打造了VIAIM AI可以针对通话录音进行“待办事项提取”、“摘要总结提取”等功能,iFLYBUDS Nano+近期还支持了同传听译功能。未来智能CEO马啸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AI技术的进步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内容生成和文字生成领域,原本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的工作,现在可以迅速完成。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展示的鸿蒙生态、HarmonyOS NEXT以及一系列开发工具和技术?

如何看待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展示的鸿蒙生态、HarmonyOS NEXT以及一系列开发工具和技术? 现实主义理想者的回答 从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到HarmonyOS NEXT开启开发者Beta,不知不觉已经快五年过去。 按理来说原生鸿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跃进,但这个问题貌似没啥热度。 说实话,HarmonyOS NEXT的全面进化我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也写过相关回答。 但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我还是感受到由衷的震撼。 我觉得,e佬( @Eidosper )跟我聊天时说的一句玩笑话可能要成真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只有米哈游能救OVM。 其实一年多前我就有类似预感,当时还发过暴论:虽然现在说这些还有点早,但就我个人感觉,留给OVM取得质变的时间不多了。 从今年底(2023年)开始的一两年内,可能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倘若未来真的如此演变,我希望OVM抓紧时间,最好能在窗口期内取得突破。当时写这番话是23年上半年,5G麒麟还没有回归,HarmonyOS NEXT更是还在积累酝酿。 如今麒麟5G回归后,菊厂高端重新压过苹果,整体市场份额也是暴增。 反观友商,高端方面只有蓝厂X100系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这还是在麒麟制程和产能双双受限下的成绩,下半年至少产能会进一步爆发,更不要说还有HarmonyOS NEXT的王炸了。 今天的发布会,简直是HarmonyOS NEXT的“军火演示”。 生态层面,不仅Top5000应用全面启动,甚至政企内部应用也批量适配,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不需要我多说; 技术层面能说的就更多了,统一推送、强化权限管理、数据全链条管理……这些细节我都懒得多介绍了。 AI控件化并植入系统底层,统一调取多个应用的数据并汇总分析,这才是真正深度融合AI的新系统! 发布会上展示的案例,也是AI跨应用调取数据并分析输出。 尤其是AI读取会议内容,输出总结ppt,自动转发邮件并附上附件……这一连串操作简直是活生生的工作日常,我作为中年打工人看了都非常心动。 菊厂这手一出,直接把国内友商一切“系统融合AI大模型”的努力全打成浮光掠影的表面融合。 另外听 @刘延 老师提到,开发者大会上菊厂还提出了AI算力集群存储池化。 英伟达为了卖卡没有动力强化这方面,这玩意如果实现在AI计算卡和云计算领域也是颠覆性的创新。 还有图形渲染方面的底层重构,搭配统一推送和强后台管理,难怪发布会敢喊出来30%性能提升。 开发者层面,AI辅助编程开启预览,下一代编程语言(仓颉)开启预览……也是十足的秀肌肉。 这一套下来,HarmonyOS NEXT的综合体验很可能跟友商拉开质的差距。 如果下半年HarmonyOS NEXT没有出现太大波折顺利铺开,对于国内友商的高端建设堪称釜底抽薪。 别的不谈哪怕只看软件付费,国内优质用户大盘就那么多,IOS割一刀鸿蒙再割一刀,还有多少留给安卓? 唯独有一点,受限于自主先进制程的发展进度,重度游戏体验菊花恐怕中短期还是有差距。 目前既有足够用户数和影响力又有超高性能需求的“重度游戏”,恐怕唯有米哈游的《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 所谓“只有米哈游能救OVM”,指的就是这一点。 但很显然,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步步前进,“靠米哈游”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更有甚者,开发者大会还提到了云渲染在诛仙手游的落地。 如果原生鸿蒙全面铺开,谁敢说米哈游不会跟菊厂携手深度优化呢? 不过认真的说,“只有米哈游能救OVM”终究是玩笑话。 用户切换终究需要过程,如今换机周期延长更是如此。 蓝绿两家线下根基比较深,小米有造车/IOT和比较庞大的海外市场。 尤其是小米造车业务目前看进展比较顺,未来有可能形成比手机更庞大的营收支撑。 而且就算高端冲不上去,国内市场中低端也有空间,所以说OVM药丸肯定不至于。 但我觉得,其他几家恐怕要尽早做准备,全力推进造车或者出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现实主义理想者)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6.21公测的鸿蒙next?

如何看待6.21公测的鸿蒙next? 现实主义理想者的回答 题目描述有点不准确,目前HarmonyOS NEXT是开发者Beta,全面推送要等到四季度。 从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到HarmonyOS NEXT开启开发者测试,不知不觉已经快五年过去。 按理来说原生鸿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跃进,但知乎貌似没啥热度。 说实话,HarmonyOS NEXT的全面进化我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也写过相关回答。 但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我还是感受到由衷的震撼。 我觉得,e佬( @Eidosper )跟我聊天时说的一句玩笑话可能要成真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只有米哈游能救OVM。 其实一年多前我就有类似预感,当时还发过暴论:虽然现在说这些还有点早,但就我个人感觉,留给OVM取得质变的时间不多了。 从今年底(2023年)开始的一两年内,可能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倘若未来真的如此演变,我希望OVM抓紧时间,最好能在窗口期内取得突破。当时写这番话是23年上半年,5G麒麟还没有回归,HarmonyOS NEXT更是还在积累酝酿。 如今麒麟5G回归后,菊厂国内高端市场重新压过苹果,整体市场份额也是暴增。 反观友商,高端方面只有蓝厂X100系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这还是在麒麟制程和产能双双受限下的成绩,下半年至少产能会进一步爆发,更不要说还有HarmonyOS NEXT的王炸了。 今天的发布会,简直是HarmonyOS NEXT的“军火演示”。 生态层面,不仅Top5000应用全面启动,甚至政企内部应用也批量适配,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不需要我多说; 技术层面能说的就更多了,统一推送、强化权限管理、数据全链条管理……这些细节我都懒得多介绍了。 AI控件化并植入系统底层,统一调取多个应用的数据并汇总分析,这才是真正深度融合AI的新系统! 发布会上展示的案例,也是AI跨应用调取数据并分析输出。 尤其是AI读取会议内容,输出总结ppt,自动转发邮件并附上附件……这一连串操作简直是活生生的工作日常,我作为中年打工人看了都非常心动。 菊厂这手一出,直接把国内友商一切“系统融合AI大模型”的努力全打成浮光掠影的表面融合。 另外听 @刘延 老师提到,开发者大会上菊厂还提出了AI算力集群存储池化。 英伟达为了卖卡没有动力强化这方面,这玩意如果实现在AI计算卡和云计算领域也是颠覆性的创新。 还有图形渲染方面的底层重构,搭配统一推送和强后台管理,难怪发布会敢喊出来30%性能提升。 开发者层面,AI辅助编程开启预览,下一代编程语言(仓颉)开启预览……也是十足的秀肌肉。 这一套下来,HarmonyOS NEXT的综合体验很可能跟友商拉开质的差距。 如果下半年HarmonyOS NEXT没有出现太大波折顺利铺开,对于国内友商的高端建设堪称釜底抽薪。 别的不谈哪怕只看软件付费,国内优质用户大盘就那么多,IOS割一刀鸿蒙再割一刀,还有多少留给安卓? 唯独有一点,受限于自主先进制程的发展进度,重度游戏体验菊花恐怕中短期还是有差距。 目前既有足够用户数和影响力又有超高性能需求的“重度游戏”,恐怕唯有米哈游的《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 所谓“只有米哈游能救OVM”,指的就是这一点。 但很显然,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步步前进,“靠米哈游”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更有甚者,开发者大会还提到了云渲染在诛仙手游的落地。 如果原生鸿蒙全面铺开,谁敢说米哈游不会跟菊厂携手深度优化呢? 不过认真的说,“只有米哈游能救OVM”终究是玩笑话。 用户切换终究需要过程,如今换机周期延长更是如此。 蓝绿两家线下根基比较深,小米有造车/IOT和比较庞大的海外市场。 尤其是小米造车业务目前看进展比较顺,未来有可能形成比手机更庞大的营收支撑。 而且就算高端冲不上去,国内市场中低端也有空间,所以说OVM药丸肯定不至于。 但我觉得,其他几家恐怕要尽早做准备,全力推进造车或者出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现实主义理想者)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