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igm 发表两款资料中心级 SSD 产品,采用自家生产 144 层 NAND 颗粒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光 开始出货业界首款采用 232 层 NAND 技术的消费级 SSD

封面图片

ℹ61TB 的 SSD!Solidigm 推出全球最高容量资料中心 PCIe SSD#

ℹ61TB 的 SSD!Solidigm 推出全球最高容量资料中心 PCIe SSD# 近日新推出的 Solidigm D5-P5336 系列 QLC PCIe SSD 则是以最高可以达到 61.44TB 的容量,达成了能在相...

封面图片

三星 990 EVO SSD 偷跑:采用 V-NAND TLC 闪存,亚马逊标价 114.90 欧元起 - IT之家

封面图片

苹果在 M3 MacBook Air 的 256GB 基础款产品上重新采用了 2 颗 SSD 颗粒的设计,连续读取速度翻倍,回到

苹果在 M3 MacBook Air 的 256GB 基础款产品上重新采用了 2 颗 SSD 颗粒的设计,连续读取速度翻倍,回到了 M1 时的设计。 M2 时代单颗粒的 MacBook Air:= = 这个说实话对日常使用确实没什么大影响,但速度更快总是更好的。

封面图片

得益于Kioxia的1000层NAND计划 SSD的大规模密度提升指日可待

得益于Kioxia的1000层NAND计划 SSD的大规模密度提升指日可待 日本媒体 PC Watch 对 Kioxia 的预测进行了报道,该预测从过去的趋势出发,对现有的 NAND 单元技术进行了改进。该公司预计,三年后 NAND 芯片密度将达到 100 Gbit/mm²,存储单元层数将达到 1000 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每年 1.33 倍的增长速度。3D NAND 的层数在迅速增加,从 2014 年的 24 层增加到 2022 年的 238 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增加了十倍。去年,SK Hynix 甚至展示了 321 层 1 Tb TLC 4D NAND 芯片样品。然而,要达到四位数的层数并非易事。据存储新闻网站Blocks & Files 报道,利用 3D NAND 实现更高密度并不仅仅是在芯片上增加层数。每一层都需要一个外露的边缘来实现存储单元之间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类似楼梯的芯片外形。因此,随着层数的增加,阶梯结构所消耗的面积也会大幅增加,从而抵消了部分密度的提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存储器制造商需要在垂直和横向上缩小 NAND 单元,同时过渡到 QLC NAND,与目前的 TLC 技术相比,每个单元封装 4 位。随着层数的增加,通道电阻和信号噪声也会成为成长的烦恼。虽然 Kioxia 对这些技术障碍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在财务方面,这种积极推进的可行性仍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据报道,Kioxia 的生产合作伙伴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对 NAND 晶圆厂成本膨胀超过收入增长表示担忧。两家公司已经发布了拥有 218 层的 BiCS 8 技术,并讨论了多达 400 多层的 BiCS 9 和 10 技术。不过,1000 层节点似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目标,可能会考验西部数据对大量晶圆厂投资的胃口。Kioxia 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实现其内存密度梦想,我们拭目以待。这家制造商目前正与三星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因此 1000 层的目标非常有利可图。与西部数据就未来 NAND 扩展节点的速度和时间进行的艰难谈判可能还在后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光率先量产面向客户端和数据中心的 200 + 层 QLC NAND 产品

美光率先量产面向客户端和数据中心的 200 + 层 QLC NAND 产品 3 美光科技近日宣布,美光 232 层 QLCNAND 现已量产,并在部分 Crucial 英睿达固态硬盘(SSD)中出货。同时,美光 2500NVMeTMSSD 也已面向企业级存储客户量产,并向 PCOEM 厂商出样。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