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战场又有新玩家?微信小程序在广深地区内测“门店快送”】腾讯回应称,确实正在广深地区内测小程序“门店快送”服务,旨在帮助

【外卖战场又有新玩家?微信小程序在广深地区内测“门店快送”】腾讯回应称,微信确实正在广深地区内测小程序“门店快送”服务,旨在帮助消费者发现附近提供快送服务的优质小程序。这并不是腾讯自己去做外卖,而是内测一种接口能力,让已经具备外送服务能力的商家接入,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附近的小程序外送服务。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微信也要下场做“外卖”?腾讯回应

微信也要下场做“外卖”?腾讯回应 据媒体报道,微信正在深圳和广州两地测试小程序快送服务,新项目名称为“门店快送”。对此腾讯回应,微信正在广深地区内测小程序“门店快送”服务,旨在帮助消费者发现附近提供快送服务的优质小程序。 广深地区的用户可在“发现-小程序”内进行体验。针对微信入局外卖的说法,相关人士解释:“微信不是要下场做外卖,只是内测一种接口能力,让已经具备了外送服务能力的商家接进来,并非自己做。” 标签: #微信 #外卖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前两周去郑州蜜雪冰城总部参观一圈,没想到都两万多家店了,且因为客单价极其有性价比,所以门店可以开到乡镇一级,只要看人口密度就行,

#内幕消息 前两周去郑州蜜雪冰城总部参观一圈,没想到都两万多家店了,且因为客单价极其有性价比,所以门店可以开到乡镇一级,只要看人口密度就行,都不需要考虑GDP,且直观感受是线下流量比线上便宜了。如果按照每家店每天400单算,蜜雪冰城一天交易笔数都超过了千万,美团外卖高峰日订单量是6000万单。 除加盟费外,蜜雪冰城主要收入来自卖原料,糖奶茶咖果粮料七大类,他们把供应链单独成立了一家公司大咖国际。因为最近刚看完郭鹤年自传,感觉这河南雪王张氏兄弟有些像是东南亚糖王郭氏兄弟早年做米面糖油生意的阶段,且我猜测他们下面也会做期货。现在像是古茗等茶企都变成了大咖国际的客户,因为他们量够大支持他们往最底层去做,现在他们每天的原材料消耗量是行业最大的。感觉各种生意到最后还是挺像的,都是吃下更多的环节,往底层去走,然后把核心能力复用到不同用户场景,以及把B端能力抽象出来去服务更多客户。 蜜雪冰城下一个高增长门店可能来自幸运咖,好像已经开了两千多家店,但就像蜜雪冰城把奶茶行业价格打下来一样,幸运咖比瑞幸咖啡的价格还要低很多,当然说到底都是垂直整合供应链的管理和效率。 如果盘一下,现在国内强连锁餐饮超过一万店的 有华莱士 正新鸡排 绝味鸭脖 蜜雪冰城 KFC加上必胜客的百胜中国,另外锅圈和瑞幸也快万店了。 昨天去商场发现奈雪的茶把堂食空间去掉了,就像瑞幸只有门店的咖啡一定可以比星巴克便宜一样。 总结下来,坐着吃不如站着吃,站着吃不如走着吃,就像之前的满记甜品这些拿碗吃的不如放杯子里吸。如果想开到万店,没有堂食可能比较重要。小更方便生存。 再算下来,中国开到万店的餐饮企业,主营业务就是卖鸡肉和饮料,茶酒和咖啡再加上糖都是成瘾性质的,中国的白羽鸡养殖非常成熟且鸡肉是大众能消费得起的最便宜的蛋白质。另外一个点就是预制不如现做,瓶装水不如奶茶,三只松鼠不如姚记炒货。 当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附近的消失,百果园二十年前管千店很难,但今天的外卖渗透率可以让门店支撑半径扩大到周边3-5公里。另外各种基础设施的进步也让超大连锁管理更容易。 几万家门店,算下来每家公司每天交易笔数都是千万量级。如果换到互联网来看,每天有千万级支付订单的平台一共也没几家。从这个角度看,还挺有意思的。

封面图片

去日本过个年,我发现小红书快占领了

去日本过个年,我发现小红书快占领日本了 隔壁桌是中国人。再往外那桌是中国留学生。最外面那桌,是刚刚一起等位的中国情侣。从店里出门,高乐高再次打开小红书,发现输入“秋叶原汤咖喱”的关键词后,搜索出来的结果里,绝大部分都是这家店。店里的汤咖喱一个逐渐被大家看到的事实是,在海外旅行中,小红书正在成为更适合中国游客使用习惯的《孤独星球》,承担起旅行搜索引擎的职能。而促成这一现象的,是众多不以商业变现为诉求的“素人”创作者。当社区内容丰富到一定程度后,内容也可以拥有工具属性。“到存档点了”2月下旬,河津的早樱进入盛开期,整个河津地区的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几乎都集中在河谷的樱花步道。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河津”,笔记中出现的樱花照几乎都指向这一区域。走在不长的樱花步道上,可以听到来自中国各地的方言,堪称华语大联欢。河津樱花步道,有游客拖着小行李箱神奇的是,尽管欧美人完全无法分辨不同国家亚洲人在长相上的差别,但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总能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自己的同胞,哪怕大家都还没有开口。倘若开口了,甚至能挑战一下猜测对方来自中国的哪个地区。例如路过一排小吃摊位,背着长焦相机的大哥驻足,朝已经快步离开的同伴喊道:“侬年糕切伐?”他说的是一种炭火烤年糕,几个年糕球串在一根木签上,烤完后刷上甜甜咸咸的酱。果然上海人真的很爱吃年糕,《繁花》诚不我欺。可惜他的同伴已经走远,只有声音传过来:“勿切嘞勿切嘞。”例如在拥挤的拍照点,身旁的游客侧身让出通道,脱口而出“谢谢”后,得到一句“不会”的回答,大概就能猜到对方是台湾同胞。东北的口音则很难定位到省,只能笼统地判断一句“东北老乡”。一排小吃摊位中,只有一家樱花鲷鱼烧门前排起队来,隔壁啤酒摊位使劲吆喝的老板恐怕很难理解,自己的大嗓门竟然被一款外国app上的十几条图文打败了。排队中的樱花鲷鱼烧广生则惊讶于这些攻略的细致程度。前往富士山山中湖时,他和同伴按照小红书查到的攻略,转车到三岛站搭乘大巴。一上车才发现,这趟一天只有几班的大巴车上,几乎都是中国人,仅有的两位欧美游客和零散的日本游客,像是误入了中国旅游团。“他们发攻略甚至会写,去的时候选AB座,回来的时候选CD座,因为这样可以坐在能看到富士山的那一侧。”大巴车上看到的富士山春节旅行进行到一半,高乐高和阿华田发现,不仅可以通过根据小红书上的攻略推测哪里中国游客多,甚至可以通过哪里中国游客多来反推这里是否是小红书上的热门打卡地。例如在东京,高乐高偶然路过一个地铁站,发现进站口的樱花树下有很多人在拍照,走近一看,原来是因为这里可以同时拍到樱花和东京铁塔。在这几棵树的范围内,中文再次成为通用语言。给同伴拍照的,正在一边拍一边夸“这个角度很好看”;想拍合照的,则在用中文向边上不认识的中国游客求助。高乐高也在这里拍了传说中的“打卡照”,并猜测这里一定是“小红书上很火的机位”。果然,刚搭上返回酒店的地铁,高乐高就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同款照片,发布于前一天晚上。地铁在隧道里穿梭,也许是火车,日本的铁路交通系统太复杂了,他也搞不懂。远离“存档点”后,身边的中国游客消失了,一起搭地铁的变成了刚下班的日本打工人,用日语小声地说着听不懂的话,车厢轻微的摇晃中,他说:“像是一种跨时空同框。”高乐高和阿华田都是游戏行业从业者,他们有另一套评价小红书热门打卡地的方式。每当身边的中国话“浓度”急剧升高时,他们就会相视一笑,默契地说:“到存档点了。”在大型游戏里,存档点通常会在重要关卡或者里程碑事件后出现,让玩家在闯关失败后快速回到这些重要位置。尽信“书”,不如拓展地图反复查看“樱花与铁塔”的照片后,高乐高笑着感叹,发现这个机位的人确实“有点东西”。一个普通的地铁进站口,几棵普通的樱花树,因为刚好能让不远处的东京铁塔从两枝盛放的樱花中露出,构成了季节限定版免费景点。越来越不爱去知名景点走马观花的年轻人,构成了用小红书规划旅行的主力。高乐高评价称,小红书这类社区平台的攻略,跟旅行服务平台不太一样,后者能提供的攻略都是更大的行程规划,目的是售卖一个线路的旅行服务,或者售卖酒店和门票。而小红书上的海外旅行攻略,目前看起来大部分都是个人分享。坐在从河津返回热海的火车上,阿华田向我展示他收藏的图文:“你看他们都是写自己的感受,愿意多写就多写一点,不愿意就随便写两句话,发点图片。”这种“活人”写的,来自城市乡村各个角落的碎片,让他更有探索的欲望。小红书攻略成为海外中国游客的人潮指挥棒,但也带来了游客过于集中的问题。在一些推荐海外小众餐厅和小众打卡地的图文评论区,时常能看到诸如“完了之后肯定会排队”的评论。但高乐高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前提是被推荐的地方确实值得一去。相比完全参照攻略打卡,他更喜欢在“存档点”附近探索“开放世界地图”。那同样是一种游戏中的概念,《刺客信条:起源》、《刺客信条:奥德赛》、《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等都是知名的开放世界游戏。按照攻略前往河津樱花打卡地途中,高乐高和阿华田看错站名,提前一站下了火车,意外找到了一条海边的樱花步道。下错车的站台步道沿山靠海,拾级而上,左手边是海岸线,海浪拍在礁石和防波堤,成为天地间仅剩的声响;右手边则是错落于山间的樱花树,不知道是山间野生的,还是有人刻意栽种。走完1公里左右的步道,高乐高和阿华田全程没有碰到任何人,同行者向他们感叹:“如果我把今天的照片发到小红书,这里肯定也能成为热门景点。”不喜欢凑热闹的广生,有时候则会反向参考小红书上的攻略,如果某个地方热度太高,他就会主动避开这个“存档点”,转而探索“存档点”附近的区域。例如在镰仓,他没有在灌篮高手经典场景取景地下车,而是多坐了两站电车。两站之差,人潮散去,海岸边的公路上,偶尔能碰到遛狗的当地居民。老鹰在天空盘旋,时刻准备着俯冲下来,叼走海里的鱼或是行人手里的冰激凌。海边偶遇钓鱼哥以搜索为起点的用户增长旅行过程中,我分别向两位男性游客询问他们开始使用小红书的契机,得到的答案都是“为了做攻略”,时间节点均为2023年下半年,即海外旅行政策放宽后。此前,高乐高对小红书的印象是“美妆和母婴等面向女性用户的赛道比较强势”,跟其他朋友聊天时,也得知“想做小红书赚钱得做这些面向女性用户的赛道”。但实际的使用体验跟他想象中不太一样。因为最大的爱好是搜罗美食,春节出发前,高乐高分别搜索几个目的地,在收藏夹里收藏了一堆餐厅笔记,有的是连锁餐厅,有的是藏在巷子里的小店。在热海,他花150块钱吃到了海鲜自助,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金目鲷。打卡下来,高乐高觉得整体体验还算不错。“一方面是因为我也会对照一下Google评分,而且小红书上他们一般都会发图,我会对着图片看一下东西是不是自己想吃的。”同行的阿华田补充道:“可能就是因为写笔记的用户大多数是女生,她们真的写得非常详细。”他翻出此前收藏的东京动画场景打卡攻略,每一张图片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动画片截图,下半...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卷帘门拉开一个不到半米的缝隙,里面亮着灯,传来微弱的声音。黑夜里,门外几个人在等待。

卷帘门拉开一个不到半米的缝隙,里面亮着灯,传来微弱的声音。黑夜里,门外几个人在等待。 这是12月27日的西安市民雁塔区一处城中村内,居民们守在一家偷偷开门的超市门口购买食物的场景。“如同进行‘黑市’交易一样,一次进去一个,然后把门一拉。”该村居民李原回忆道。 西安自12月23日0时起实施“封城”已满一周,市民从最初每户家庭每2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到27日开始所有居民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得出户,出行管制不断趋严。 并非所有人都像李原一样幸运,还能在城中村内的小超市内购买必需品,大量市民在社交媒体反映诸如线上买菜无人配送,菜价飞涨的问题。 12月28日晚,西安连夜动员,各区陆续开始为辖区封控居民免费发放蔬菜。目前已有雁塔区、曲江新区、新城区等区域的居民收到政府统一配送蔬菜。但截至29日晚,仍有大量西安市民还在为其他生活物资犯难。 与此同时,市民不得外出亦带来就医难题。西安市民陈威怀孕4个月的妻子在12月25日出现腹痛,但其所在的小区并没有医疗保障车辆,只能自行就医。“但现在根本得不到出门的批准。”他告诉财新。 此外,相比于西安市民面临的民生难题。部分刚刚在西安市结束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能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滞留异乡的窘境。有考生告诉财新,陕西本省其他地市的考生已经有人陆续返回,但仍有部分外省考生只能自费住西安市的旅店内,面临衣食方面各种困难。 12月29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西安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有病例外溢至省内和省外的情况。 这意味着,西安市在近期“解封”的可能性仍不大。这一天,李原家里还剩两包泡面,一颗半土豆,三瓶饮料,三根火腿肠和四个西红柿。其中,饮料、火腿和西红柿是27日晚上在超市买到的。等待时,有一个女生告诉他,自己两天只吃了一包泡面。 西安城于12月23日正式按下暂停键,但从12月22日开始,李原居住的城中村被纳入第二管控区。正居家隔离的李原收到这个消息时,发现外卖已经不能送达村里。他与防疫人员通话,对方建议他先自己下楼到城中村内的超市购买方便面。 李原曾在12345市民热线反映村内物资供应不足问题,但没有收到回音。12月24日,村内超市大米、鸡蛋已被抢购一空,货架上只剩下一桶豆油,和几盒泡面。到了12月26日,管控力度加强,村内所有的店铺都关闭,咸菜和饼也没有卖了。 李原不奢求菜,只希望有咸菜、面条、饼、泡面等能充饥的食物。他居住的地方没有冰箱,无法囤积大量蔬菜,没有刀具和油,只有一口在封城前紧急购买的小电锅。而村里还有不少租住的大学生,比起新鲜的肉和蔬菜,他们更需要成品或速食食物。 李原告诉财新,12月28日村里再次有新增确诊病例。在他眼中,“解封”遥遥无期,他“只担心(自己)还能撑多久”。 “好消息”在12月29日晚上5点左右传来,李原接到房东通知,联系上了可以买菜的地方。李原什么也没想,立刻转了钱过去。心里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晚上8点,李原拿到了“封城”以来最期待的一份蔬菜,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12月28日晚,西安全市总动员,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管理小区提供充足物资保障,各区纷纷公布政策,送菜上门。在此之前,西安市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线上下单购买蔬菜,或者依靠小区物业统一联系蔬菜供货商“拼团”采购。 西安市民赵鹏介绍,他所在的社区物业对并未统一帮助居民联系蔬菜货源,线上购物平台的蔬菜则很难抢到。“(起售)两到三分钟后,就显示配送人员满额。”在他看来,并非西安物资不足,目前最缺乏的是配送人员。信息不对称也放大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听说有的社区超市菜都卖不掉,业主不知道怎么买菜。” “现在社区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互助群,买菜群、买药群、看病群,大家都在自发的去做一些事情。”赵鹏介绍,政府动员统一配送后,群里已很少收到需求信息。 疫情管控之下,西安全市超过1000万人口的日常就医保障也面临困难。 12月25日早晨,家住未央区三桥街道的陈威被怀孕四个月妻子因腹痛发出的呼喊声惊醒。他给物业打电话申请离开小区,送妻子前往医院检查。 “物业说他们没有权限,让我联系社区,社区又推给防疫管理处。”陈威从早上打电话到下午,只有一连串的“嘟嘟”声。幸好在止痛片的作用下,妻子的疼痛最终得到缓解。“小区并没有医疗保障车辆,只能自行就医,但现在根本得不到出门的批准。” 陈琳因患癌症此前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12月25日已经是她定期化疗和辅助治疗推迟的第五天。自从12月16日这家医院暂停门诊接诊工作后,陈琳每天最常做的就是给社区和医生打电话。 “半夜疼得睡不着,只能使劲咬被子,不能再拖下去了。”她告诉财新,此前政府“封城”公告里要保证黄码肿瘤患者的治疗,但现在即使未在封控区内的病人需求也没有得到解决。 另有一名碑林区的学生讲述了自己12月26日发烧后的经历。 “早上九点左右测温38.2°C,我立刻给社区与防疫中心打电话,希望能够联系医院就诊。”该学生称,自己先后前往了6家医院,但都以“发热门诊关闭”为由拒收。当天下午两点左右,他终于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办理好了住院手续。 12月下旬起,西安多家医院陆续暂停接收转院人员和新患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大街主院区、大明宫院区)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分别于20日和23日暂停门、急诊接诊工作。25日起,西安市第一医院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及对外核酸检测工作。 陕西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28日21时,西安市辖区内大部分三级医院的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已对外开放,部分医院如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的发热门诊仍关闭。 封闭管理下,如何及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西安12345市民热线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政府并没有针对外出就医的统一安排,需要先在医院预约,具体事宜还要咨询社区。 目前,西安部分医院正在分批次复诊。如西安市第三医院规定医院门诊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预约的就诊模式,按照预约时间提前30分钟抵达。住院患者及陪人须持本医院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办理住院手续;西安市红会医院设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与普通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就诊患者均需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期间实行闭环管理。 一位莲湖区的感冒患者说,现在如果前往医院,必须提前预约,由街道办安排专车接送,所有门诊患者及陪同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而雁塔区一社区工作人员称,之前尚未接到部署医疗保障车的通知,如果有看病需求需在就诊前一天早上联系社区,等待后续安排。 “封城”不仅令西安市民面临生活上的窘境,也给另一批外地年轻人制造了计划外的困境。 12月29日,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束后的第二天,仍有大量外地考生滞留西安。 27日傍晚,准备回家的广州考生关关到达西安南站,却被拦在进站口。关关告诉财新,当时能够买到从西安到郑州的车票,他打算从郑州中转回家,“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不能走。” 匆匆忙忙打车到几公里外的西安火车站,关关发现火车站已经聚集了许多学生。“本省内有些地方开了救护车把他们的学生接走了,但外省的就没办法走,不让走。”关关说。 和许多省外的考生一起,关关住进了附近的7天酒店,她回忆,当时有穿着防护服的人提醒他联系报考的考点。关关按要求联系了他所报考的西安音乐学院后,在28号由学校统一安排住进了西安新城区的旅馆。 “学校解决住的问题,吃的话就得自己掏钱。”关关表示,饮食由旅馆提供,一荤一素的快餐大约15元左右。 滞留在火车站的许多考生也被学校安排送往统一住所,但同一考点的程欣却因为社区不能放行而无法前往。 程欣介绍,其报考的是美术专业,只能到西北大学考点参加考试,她在12月10日就来到西安备考。12月27日,在结束了长达六个小时的素描、色彩考试后,程欣发现她已经无法离开西安。在得知已有考点老师去火车站接学生的情况下,程欣向社区询问是否可以离开,被告知小区严禁所有人员进出。 “一天100块,实在没有资金住下去了。”程欣说,由于所住的民宿没有做饭条件,“我就只能吃面包、火腿,昨天刚从邻居那买了几包阿宽红油面皮。” 同样还自费住在旅馆的苗苗则一直无法联系上她报考的西安美术学院。“社区封控后,必须要考点来接。”苗苗表示,12月28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曾要求滞留考生填写信息,但截至29日下午仍没有任何回应,“我和几个同一考点的考生轮流打电话,但一直联系不上。” 在一个滞留西安外地考生微信群中流传的腾讯文档中登记了近百名尚无接受考点安排的外地考生,有考生由于不知情或社区管控无法前往考点统一安排的住处,也有考生表示考点并无相关安排。“现在就是想知道西安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政策让外省滞留考生回家。”程欣说。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李原、陈威、陈琳、赵鹏、张小琪、关关、程欣、苗苗均为化名) (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