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新浪科技发文《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揭露小红书上的“工作买卖”产业链。

2月22日,新浪科技发文《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揭露小红书上的“工作买卖”产业链。 文中称,咨询公司会将不同岗位明码标价:大型民企标价在万元不等,国企标价在20万左右,有编制的央企,标价则为45万以上。 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位应届硕士毕业生胡慧在多次面试失败后心灰意冷,然后在小红书上发现自己面试的岗位明码标价14万元。 而她的室友选择南下打工,争取早日攒够30万回老家买一份稳定的工作。 吃瓜俱乐部 @ChiGuaClub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月22日,新浪科技发文《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揭露小红书上的“工作买卖”产业链。

2月22日,新浪科技发文《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揭露小红书上的“工作买卖”产业链。 文中称,咨询公司会将不同岗位明码标价:大型民企标价在万元不等,国企标价在20万左右,有编制的央企,标价则为45万以上。 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位应届硕士毕业生胡慧在多次面试失败后心灰意冷,然后在小红书上发现自己面试的岗位明码标价14万元。 而她的室友选择南下打工,争取早日攒够30万回老家买一份稳定的工作。

封面图片

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

我在小红书上“花巨资,买工作” 调查发现,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存在着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表面上是咨询服务公司。而背地里,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操纵工作买卖”。这些公司会将不同岗位明码标价:康师傅等大型民企,标价在万元不等,一汽、红旗等国企,标价在20万左右,有编制的央企,标价则为45万以上。在不良产业链的推动下,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年轻人看来已经愈发难找。有回乡的年轻人直言:回来后,不花钱已经上不了班了。不花钱,已经上不了班了?胡慧是吉林省长春市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而她的职业规划是留在本地的一所民办大学做教师。她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校招之际,多次面试失败,无意间她在小红书上发现了一份招聘简历,上面公布的竟然是她刚刚面试完的岗位。与该“人力资源”公司沟通后,她面试的岗位售价为14万元,这令她心灰意冷,“原来面试没用!花钱买才管用?”在东北不少城市,一份体面、稳定地工作需要花“人情费”并不新鲜。“稳定的工作,对我们这些普通学生来说,哪有不花钱的。”胡慧说道。而胡慧的室友也早早意识到“买工作才是正道”。她选择远走他乡,在海南打工赚钱,争取早日攒够30万回家乡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观念和需求催生了一条产业链。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多公司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新浪科技以求职者的身份,问询了多家公司。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吉林省新帅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同的岗位都被标好了价码,康师傅等大型民企岗位的价格在8000到一万元不等,一汽、红旗等国企岗位的价格在20万左右,有编制的央企岗位标价为45万以上。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通过该渠道入职有编制的工作,不需要参加笔试,可以直接进入面试流程。而在面试过程中,只要求职人员的基础条件符合,就可以保证顺利通过。此外,在工作人员的口中,他们的流程是:先交一半定金,签合同,后续公司会帮忙安排面试流程,面试通过后正式上岗再补齐尾款。在该公司推荐的岗位中,几乎都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签订三年的正式合同,若三年后不续签或无故辞退,公司还会出面解决。“咱们公司也成立这么久了,之前送上岗的人也挺多的,没有一个出现这个问题。”一则漏洞百出的霸王合同为打消疑虑,工作人员还发来了相应的合同,“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打款也是对公办理。”但仔细看,合同细则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乙方必须在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后,才能享受甲方提供的岗位信息服务,甲方提供目标公司面试前48小时内,乙方须向甲方支付剩余服务费尾款。换言之,若新浪科技想要面试上述央企工作岗位,需要先付清45万元全款才能获得面试机会。但合同后续又写到,甲方有权不对面试结果做出任何承诺,一切根据目标公司面试时情况结果而定。此外,合同还显示,在面试上岗成功后,如果用工单位经营中发生倒闭或裁员的;劳动或劳务合同用工期满,用工单位表示不再续签的;甲方可以二次为乙方推荐就业岗位,就业单位由甲方提供,无法自选,乙方若在一个月内没有做明确表示,均视为乙方自动放弃此权利,本协议自动终止,甲方不予退还任何费用,也不予履行任何权利及义务。这意味着,上述工作人员口中的“出面解决”,很可能只是帮换一份工作,而不保证新工作的薪资和稳定性。例如求职者花费45万元想求得高薪稳定的职业,但被“调剂”成了地铁安检员,如果求职者不接受,则无法收回前期交的45万元。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告诉新浪科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行为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欺诈行为。另根据《刑法》规定,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民事欺诈行为中,行为人主观上也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但这种利益是通过民事行为,如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合同的利益;而在诈骗罪中,行为人谋取的不是民事行为的对价利益,而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即使行为人有表面上的‘履约’行为,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或迷惑对方。”孟博表示。新浪科技了解到,在诈骗罪的量刑中,如果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虽然上述公司的合同列出了不少保护公司法律效应的格式条款,但合同本身“违法”了,不具有法律效力。病急乱投医者,不在少数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这样一家能将国企的岗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力资源企业,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人民币。根据以往数据,这家企业因“买卖工作”而发起诉讼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在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乌素图法庭审结一起中介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马某与被告某公司及该公司员工张某签订了《中介合同》,合同约定马某参加某公司的培训后,无须参加考试即可取得国企的工作,培训费及服务费15万元。而原告马某在苦苦等待之后并未获得国企的工作。法庭经审理认为,原告马某以 15 万元委托第三方寻找特定工作,订立《中介合同》虽系双方同意,但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被告某公司并没有人力资源资质,为原告马某谋求特定工作岗位,不是通过正当公开招考选拔取得国企工作,原告马某对此操作知情,涉案合同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有违公序良俗和诚信原则,有损用工单位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最终判决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被告某公司与被告张某返还原告马某实际交付的款项。但如今,在大环境“内卷”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的情况愈发普遍。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关花钱买工作靠不靠谱、花钱买工作渠道推荐等帖子并不少见,有人直言,在不少地方,各行各业的多数好工作都是花钱买来的,不花钱已经上不了班了。而也正是这些风气和观点,催生了与上述企业类似的大批中介公司,如果求职者想要通过高价换取一份好工作,往后的风险和危机必然会是不可控的。 文|新浪科技 原祎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花3万买个大厂实习?起底付费内推产业链

花3万买个大厂实习?起底付费内推产业链 3万锁定一个大厂实习?中新经纬采访多名实习内推中介了解到,一般大学生提供自己的简历后,中介会拿着简历匹配相关资源进行审核,快的话几周就能入职。内推付费实习需要交意向金,锁定hc(headcount,招聘名额)后补齐费用,一个投行的实习岗位付费一般在19000元左右。其中,有些机构承诺“走人事”、有工牌、可出具实习证明等。“走人事”,意味着实习生可以和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并能获得实习证明和相应的实习薪资。中新经纬与实习内推中介聊天记录“职得”是上海一家针对留学生就业的求职平台,其官网号称让留学生触手可及名企Offer,涵盖投行、咨询、互联网、快消等多个热门行业领域。在官网“我们的优势”一栏,职得称具有名企实习直推通道,全球千家合作企业。在覆盖行业与公司一栏,金融板块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等国内头部券商,广告传媒板块包括阳狮集团等大型广告公司。据中新经纬从职得官网客服人员了解到,实习直推的收费价格区间是,远程实习8000-16000元,实地实习17000-26000元。截图来源:职得官网随后,中新经纬从上述多家“合作公司”处了解到,并未与第三方求职机构有合作,也不存在付费内推,建议大学生和求职者从公众号或官网渠道投递简历进行应聘。“海马职加”也是一家留学生实习求职机构,其官网介绍称,目前,海马职加已帮助7000多名留学生成功拿到15000张实习和正式(工作的)Offer。到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的线下运营岗位实习,“海马职加”开出的内推价格是原价36800元,寒暑假实习热潮期折后29800元,并且要求学生本科院校必须是985或211大学,专业和岗位匹配,最少实习3个月。从事付费内推的高生(化名)向中新经纬表示,一般来说付费内推费用和公司平台大小直接挂钩。“2万以内的话,像尼尔森、益普索是可以的,这种商业性质的咨询公司也是国际领先,薪资每天100元左右。如果说能把预算稍微提高一些,比如说25000元,可以安排四大正式带薪的,薪资一百四每天。”高生口中的“四大”,即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事实上,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曾在官方渠道否认有上述操作。普华永道校园微信公众号近期发文称,普华永道从未授权、聘请或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向求职者提供普华永道招聘面试、实习/工作机会及各种校招活动入场券等权益。请勿向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支付费用以期获取面试、实习/工作机会及各种校招活动入场券等权益。起底付费内推产业链明码标价的实习资源背后,中介往往需要和名企内部员工进行“合作”,方能将实习生安排在其心仪的岗位上,而事成之后两者也会进行分成。杜宇(化名)是阳狮集团的资深广告人,她向中新经纬透露,自己近几年经常会在招聘软件后台收到付费实习中介机构寻求合作的消息。杜宇说,这些中介喜欢和咨询、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内名企的在职员工进行合作。“中介主要就是根据这些员工的实习生需求推荐合适的学生来实习,他们不在意有无实习工资。”杜宇说。杜宇说,这些付费实习甚至还有“一条龙”服务,后续学生申请海外学校,还要请她帮学生签推荐信。“推荐信是中介的文书老师来写,我只需要负责推荐信邮件签字。”杜宇告诉中新经纬,据她了解,中介给企业内部员工的介绍费报酬都是几千元,甚至上万不等。线下入职5000元/人,线上入职3500元/人,留学生推荐信邮件1500元/人,面试辅导800元/人。在某知名外企工作的晓倩(化名)也告诉中新经纬,曾有中介找她“合作”内推实习生,每成功一个会给她5000元报酬。杜宇说自己完全不接受这种方式,拉低了公司口碑,丰满了这些中介的腰包。“这种花钱镀实习金边的,个人觉得出去大部分能力也属于不过硬,而且损害我司利益,所以从公司到我们大部分团队很抵制,阳狮关于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也出过官方通报。”去年8月,阳狮集团发表声明称,实习生的招募和入职流程全部由阳狮集团中国的专业人力资源团队负责,同时在专业的人才招聘渠道进行广告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平台进行“付费实习”合作。目前网上流传的与阳狮集团相关的“付费招聘信息”皆为不实信息,阳狮集团中国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除了为申请海外留学“卷文书”“卷实习”的,还有很多学生想求得第一份名企实习经历亮化简历,拿到之后进入名企的敲门砖,因为很多公司招聘实习生看重过往有没有匹配的实习经历。对此,杜宇表示,她更看重实习生的稳定性,以及是不是真的想学习。除了付费实习,市面上还有很多校招辅导班也配套有暑期实习转正项目。杜宇觉得这种销售模式都是“误人子弟”,各行各业头部企业都有官网和公众号,实习生如果真的用心,从官网投递比在招聘APP都直接。杜宇说:“当然也不排除小部分被付费机构洗脑的优秀的孩子,他们被‘不通过中介企业根本看不见你’这类话忽悠了。”大厂对付费内推现象重拳出击不少知名企业已经出手整治付费内推乱象。据阳光腾讯微信公众号2022年发文,WXG商户产品部黄思锐等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由外部中介负责招募实习生,其利用腾讯员工身份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腾讯远程实习,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处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其行为触犯了“腾讯高压线”,被解聘处理,永不录用。对于“付费内推”频繁出现的现象,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表示,劳动法规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收取各种名义的费用。而“付费内推”,包括类似的“简历付费修改”“有偿职业规划”等,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暂无法律规定明确禁止。但学生需警惕合同条款,具体到单位、岗位、薪资、实习证明、违约金等,机构方应严格履行条款、兑现承诺,否则造成违约,需要退费。另外,赵占领还表示,若是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合作,且有证据证明“串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则违规。若是用人单位的员工个人同中介机构合作,个人虽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但可能违反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上述律师还表示:“在现阶段的就业环境下,付费实习属于不健康的市场现象,扰乱了正常就业秩序。不建议大学生采用付费内推的方式获取实习机会,成本高、风险大,且这种形式的实习未必能起到为履历增加砝码的效果。”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今日份震惊: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up主的分享

今日份震惊: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up主的分享 中国传媒应届硕士(方向是影视相关,具体没太记住)全班33个人 只有8个找到了工作 她没有找到工作,选择延毕,现在在实习 实习工资行情是100-150/天 如果住校还能勉强cover成本(实习地方吃的比较贵)如果要租房就完全入不敷出 她想做影视营销类工作 面试时聊的都不错 实际工作内容就是剪辑抖音小视频 震惊一:中传硕士的这个就业率…? 震惊二:实习工资这十几年是没涨过?跟我们大学那会儿差不多… 考虑到物价属实是有点低 震惊三:应届生能拿到的工作内容,ai过不了多久就能完全自动化了,届时剪抖音视频这事真的用不着这么多钱,从这个角度100块一天又有点太贵了… 综上,学区房的崩塌真的是系统性的。。。

封面图片

实习内推中介售卖大厂实习名额约 3 万元一个,如何看待付费内推产业链?

实习内推中介售卖大厂实习名额约 3 万元一个,如何看待付费内推产业链? 弗兰克扬的回答 除了一些搞虚假宣传,靠忽悠赚钱的机构外,其余的付费内推,还真的就是有中间人把各个大厂内部员工的内推名额给弄到了“交易市场”上。 内推本来是一些公司为了提高招聘效率的手段,一般一个公司会涉及的行业业务就那么几块,而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的朋友圈也有很多这个行业内的人,所以理论上,让员工推荐优秀的人来公司面试,并且入职后给内推者一定的奖励,是一个比较健康合理的机制。 但是,现实中很多大公司的员工,一来比较忙,没时间关注内推这事儿,一来是嫌麻烦,觉得介绍工作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懒得用内推名额,并且这个内推的奖励跟自己的工资奖金比,还是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但是,当有人说,把内推名额卖给我们,价格不菲,并且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实习内推,并且还是内推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所以整体风险可控。 就会有一些人开始心动了,于是就把自己的内推名额卖出去了。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低风险套利的机会。 但是,这个市场之所以能形成,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个买方市场的存在,有人愿意花几万块去买这个名额,并且人还挺多。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还是因为就业市场太内卷了,必修要有好的实习,才有可能在毕业的时候拿到好的工作,而想要获得好的实习经历,靠自己投简历,概率就会比较低。 这时候,有中介说,我们第一有内推名额,第二有专业人士根据你投递的公司岗位进行面试辅导,让你既能拿到面试机会,又能在面试时发挥好,你愿不愿意买? 很多人还真的就买了。 只能说,大学生就业市场变成这样,就是一种悲哀。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菲律宾当地华人称绑架成黑色产业链

#菲律宾当地华人称绑架成黑色产业链 一名在菲律宾生活20余年的华人告诉记者,自己朋友也曾遭遇绑架。李先生说,他有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曾被绑匪以租房为借口骗去见面,“当时车上下来好几个人,用枪托打我朋友,我朋友反抗,因为附近有人,最终逃脱,身体都被枪托捅伤了 “当地绑架犯罪团伙都有眼线,有专门跟踪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李先生称,绑匪有产业链,每个环节分工明确。绑架人质后索要赎金,最后会杀害人质“销毁证据”。李先生称遭遇绑架后,家属要及时向当地警方报警求助。 近年来,菲律宾绑架案频发,不止一起。今年6月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两名菲律宾警察骑电动摩托车,拦截了一辆载有三名中国人和一名马来西亚人的豪华轿车,并将他们戴上手铐,拖进一辆白色面包车。 其中2名中国人设法逃脱并报警。但其他人则遭到绑架者殴打,并在支付了约人民币31万元的赎金后被释。 订阅东南亚华人新闻频道 ↓ t.me/+AZhRhFm2PbI5MTE1 投稿爆料:@tougaokefu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