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击恶意软件诈骗行径,谷歌新加坡与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合作,试行推出新保护功能,能自行侦测安卓用户手机是否下载有害应用,进而阻止应

为打击恶意软件诈骗行径,谷歌新加坡与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合作,试行推出新保护功能,能自行侦测安卓用户手机是否下载有害应用,进而阻止应用的安装。 谷歌星期三(2月7日)发文告指出,新措施是谷歌和网安局在打击诈骗工作上的合作之一,新加坡将成为首个试行这项功能的国家。 文告说,骗子经常以金钱为诱饵,或者制造紧急的情况,使受害者放松警惕,无视系统发出的警告,甚至关闭安全保障措施功能。这导致受害者从网络侧载来源(Internet-sideloading sources)下载有害的应用,其中就包括恶意软件应用。 有了这项新功能之后,当用户尝试从网络浏览器、通讯软件应用,或者文件管理平台上下载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时,谷歌的Play保护机制只要侦测到这些应用经常被滥用来欺诈,便会自动阻止应用的下载。(谷歌提供) 标签: #反诈 #Google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谷歌和新加坡网安局试行反诈骗新措施,阻止安卓用户安装恶意应用

谷歌和新加坡网安局试行反诈骗新措施,阻止安卓用户安装恶意应用 主要针对侧载安装,且具有读取短信、查看屏幕等权限的应用。 与此前的拦截不同,新加坡 用户是无法点击跳过强行安装的,除非完全禁用 Google Play Protect #慢讯

封面图片

谷歌 Play 保护机制在新加坡测试增强的金融欺诈防护

谷歌 Play 保护机制在新加坡测试增强的金融欺诈防护 去年,谷歌宣布 Play 保护机制会在侧载之前提示扫描未知的安卓应用。此功能现已部署在印度、泰国、新加坡和巴西的安卓设备上。为打击恶意软件诈骗行径,谷歌与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合作,测试新的增强金融欺诈防护。这种增强的欺诈防护功能将分析并自动阻止在运行时使用敏感权限应用的安装,这些权限经常被滥用于金融欺诈。将检查应用以下权限: RECEIVE_SMS、READ_SMS、BIND_Notifications 和 Accessibility

封面图片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一系列监听窃密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技术先进、手段隐蔽,而且覆盖范围广泛,对全球手机用户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切担忧。 多维度攻击,手机安全防线岌岌可危,报告详细剖析了美国情报机构针对手机安全的多种攻击手段。其中,利用SIM卡漏洞实施的Simjacker攻击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发送特制短信,特制手机拨打电话,攻击者即可远程接管目标手机,实现定位、窃密等恶意目的。 此外,NSA还成功窃取了手机SIM卡加密密钥,为未来的信号情报收集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得手机通信内容在攻击者面前几乎透明。 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美国情报机构更是实施了代号为“三角测量行动”的“零点击”攻击。利用iOS系统内置的iMessage服务和多个未修复漏洞,攻击者能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恶意代码,窃取包括麦克风录音、地理位置在内的敏感信息。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美国情报机构还积极利用商用间谍软件,如以色列NSO集团的“飞马”软件,对相关手机用户进行监控。这些软件功能强大,能够悄无声息地获取手机上的详细数据,甚至远程控制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将用户置于全方位的监视之下。 运营商成帮凶,用户数据泄露风险加剧。报告还揭示了美国情报机构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密切合作。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Sprint和T-Mobile US曾在手机中广泛预置Carrier IQ软件,该软件违规收集用户数据,包括短信、键盘操作记录等敏感信息。 情报机构通过与运营商的情报合作,能够轻松获取远超法律授权范围的用户数据,进一步加剧了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 加强防护,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面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全球监听行动,各国政府、手机厂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厂商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加强手机安全防护能力。 一方面,手机厂商应不断提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时修复漏洞,防止恶意代码植入;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应加强用户数据保护意识,杜绝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监听和窃密行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和稳定。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而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建议用户定期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避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此次报告的发布再次敲响了手机安全的警钟。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安全已成为关乎每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问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窃密挑战,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订阅东南亚曝光-新闻 -吃瓜 投稿爆料澄清 : @dnyshequ #东南亚 #曝光 #吃瓜 #新闻

封面图片

#国内大事件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

#国内大事件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一系列监听窃密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技术先进、手段隐蔽,而且覆盖范围广泛,对全球手机用户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切担忧。 多维度攻击,手机安全防线岌岌可危,报告详细剖析了美国情报机构针对手机安全的多种攻击手段。其中,利用SIM卡漏洞实施的Simjacker攻击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发送特制短信,特制手机拨打电话,攻击者即可远程接管目标手机,实现定位、窃密等恶意目的。 此外,NSA还成功窃取了手机SIM卡加密密钥,为未来的信号情报收集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得手机通信内容在攻击者面前几乎透明。 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美国情报机构更是实施了代号为“三角测量行动”的“零点击”攻击。利用iOS系统内置的iMessage服务和多个未修复漏洞,攻击者能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恶意代码,窃取包括麦克风录音、地理位置在内的敏感信息。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美国情报机构还积极利用商用间谍软件,如以色列NSO集团的“飞马”软件,对相关手机用户进行监控。这些软件功能强大,能够悄无声息地获取手机上的详细数据,甚至远程控制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将用户置于全方位的监视之下。 运营商成帮凶,用户数据泄露风险加剧。报告还揭示了美国情报机构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密切合作。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Sprint和T-Mobile US曾在手机中广泛预置Carrier IQ软件,该软件违规收集用户数据,包括短信、键盘操作记录等敏感信息。 情报机构通过与运营商的情报合作,能够轻松获取远超法律授权范围的用户数据,进一步加剧了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 加强防护,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面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全球监听行动,各国政府、手机厂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厂商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加强手机安全防护能力。 一方面,手机厂商应不断提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时修复漏洞,防止恶意代码植入;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应加强用户数据保护意识,杜绝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监听和窃密行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和稳定。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而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建议用户定期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避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此次报告的发布再次敲响了手机安全的警钟。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安全已成为关乎每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问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窃密挑战,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封面图片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

近日,一份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重磅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等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一系列监听窃密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技术先进、手段隐蔽,而且覆盖范围广泛,对全球手机用户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切担忧。 多维度攻击,手机安全防线岌岌可危,报告详细剖析了美国情报机构针对手机安全的多种攻击手段。其中,利用SIM卡漏洞实施的Simjacker攻击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发送特制短信,特制手机拨打电话,攻击者即可远程接管目标手机,实现定位、窃密等恶意目的。 此外,NSA还成功窃取了手机SIM卡加密密钥,为未来的信号情报收集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得手机通信内容在攻击者面前几乎透明。 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美国情报机构更是实施了代号为“三角测量行动”的“零点击”攻击。利用iOS系统内置的iMessage服务和多个未修复漏洞,攻击者能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恶意代码,窃取包括麦克风录音、地理位置在内的敏感信息。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美国情报机构还积极利用商用间谍软件,如以色列NSO集团的“飞马”软件,对相关手机用户进行监控。这些软件功能强大,能够悄无声息地获取手机上的详细数据,甚至远程控制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将用户置于全方位的监视之下。 运营商成帮凶,用户数据泄露风险加剧。报告还揭示了美国情报机构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密切合作。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Sprint和T-Mobile US曾在手机中广泛预置Carrier IQ软件,该软件违规收集用户数据,包括短信、键盘操作记录等敏感信息。 情报机构通过与运营商的情报合作,能够轻松获取远超法律授权范围的用户数据,进一步加剧了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 加强防护,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面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全球监听行动,各国政府、手机厂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厂商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加强手机安全防护能力。 一方面,手机厂商应不断提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及时修复漏洞,防止恶意代码植入;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应加强用户数据保护意识,杜绝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监听和窃密行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和稳定。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而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建议用户定期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避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此次报告的发布再次敲响了手机安全的警钟。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安全已成为关乎每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问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窃密挑战,共筑手机安全防线。

封面图片

#新加坡资讯 冒充个资保护委员会行骗 今年至少四起报案损失逾23万元

#新加坡资讯 冒充个资保护委员会行骗 今年至少四起报案损失逾23万元 警方今年以来接到至少四宗冒充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人员的诈骗案件,受害者共损失至少23万1000元。 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简称PDPC)和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一(2月17日)发联合文告,提醒公众警惕这一诈骗手法。 在这种诈骗模式中,受害者会接到冒充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人员的电话,声称他们的手机号码在马来西亚被用于非法活动,并要求受害者到当局办公室报到。 然而,受害者到达指定地点时,骗子并未现身。 当受害者联系骗子时,骗子通常会以不同的借口,声称需协助调查,并说服受害者将款项转账到指定银行账户。 在某些案件中,受害者接到的电话,会被转接至另一名自称马来西亚执法人员的骗子。这名骗子可能出示“员工证”,或要求受害者通过马来西亚执法机构的官方网站验证身份。 受害者随后被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如Singpass密码等。骗子利用这些信息盗取受害者银行账户,或开设新账户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 在与骗子失联,或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后,受害者才意识到自己上当。 公众可向委员会核实信息 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和警方提醒,如果接到自称来自委员会的电话或电邮,切勿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或转账。公众可拨打6377-3131,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核实相关电话或电邮的真实性。 当局强调,海外执法机构在没有新加坡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无权在我国执法、执行逮捕,或要求公众协助调查。此外,政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公众提供个人资料、转账,或从第三方网站下载应用或软件。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