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一些讨论原生家庭的帖子底下,有人回应说,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在怪父母。 我在工作中看到,有人在财狼虎豹窝长大,他们努力活了下来,而且不甘于只是活着,已经尝试了无数种自我成长的方式,花钱的,不花钱的:读书、运动、冥想等等等等。在最终找到我进入咨询关系的时候,他们已经一个人走过了很长很黑很孤独很疲惫的路。 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去破解家族里那股透出死亡、暴力和腐朽的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自己家族的天选治疗师。因为有了他们,这个家族的动力才有了生的契机。 去主动认识原生家庭的人,往往是家庭动力里最清醒、最敏感、最痛苦,但最勇敢和努力的那个人。 而且,在我的工作里,没有人的咨询的目标是去责怪父母的,而是去寻求一条解决之道,生的契机,生命的其他可能性,这个过程非常的艰辛和痛苦。 也就是,别人刀了TA,但是TA通过刀自己来重塑和刀了TA的人的关系。 所以,【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在怪父母】,说这句的人呢,当然有说这样话的自由,但是除非TA亲历了当事人的成长历程并且活得不比当事人差,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一个人的幸运不能成为TA无知和傲慢的理由。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最近一个女性朋友和我聊到她妈妈的婚姻。她说,从小到大一直有个困惑,就是为什么她妈和她爸每天在摔锅砸铁地打架但就是不离婚,每次她去问她妈,妈妈的回答都是“你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等她成年了,她忽然想明白一个事:不是她作为孩子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而是妈妈作为家庭主妇不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现在爸妈老了,两个人都吵不动干不动,亲戚朋友都和她说,你看还好当年你爸妈没离婚,现在多幸福。 她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因为家里常年的大吵大闹摔杯破盏,小时候的她常在深夜里被玻璃杯爆裂的声音惊醒,因此神经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直到初中寄宿第一天,当她躺在宿舍的床上,她才发现原来夜晚可以如此安宁,那是她睡的第一个踏实的觉。 但是当她和妈妈说起往事对她的影响时,妈妈说,我们又没有打你,已经很好了。 妈妈的反应其实是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父母的认知,夫妻间吵架不会影响孩子。但是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间的吵架是不可预见的、激烈的、长期持续的,那么他们的孩子的应激反应系统就会持续被这种模式激活,这个系统就会变得过度活跃,产生过度强烈的反应,也就是敏感化。时间一长,会导致功能的脆弱性。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老不能集中精神,有经验的治疗师会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切入,看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如何影响这个孩子。有些被贴上ADHD标签的孩子是适应不良。 在我朋友身上,除了比常人更敏感的应激反应系统,她还带着负罪感生活了几十年。因为妈妈说是为了她才没有离婚,所以她觉得她需要为妈妈的不幸福负责。 但是,这是一个谎言,至少是一个部分的谎言。妈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无法单独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还是个人的人格特质,妈妈不离婚的理由让一个孩子承担了她本不应该承担的“罪恶感”。 聊到最后,朋友说,我花了很多年去了解我来处,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想明白我是谁,我的每个选择背后是因为什么,如此,我才能真的自由的活。

封面图片

《走出原生家庭的内耗》

《走出原生家庭的内耗》 简介:本书系统解析走出原生家庭的内耗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用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涵盖其发展历程、关键概念及实际应用,提供深入的知识探索路径。适合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学习者,帮助拓宽视野并提高专业素养。 标签: #走 #走出原生 #知识 #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原生家庭心理学》| 简介:深入剖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从童年经历、亲子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原生家庭带来的心

《原生家庭心理学》| 简介:深入剖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从童年经历、亲子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和潜在影响,如父母过度控制导致的自卑心理。书中提供疗愈方法和成长策略,如通过自我反思、重建认知等方式,帮助读者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实现自我成长和心理独立 | 标签:# 原生家庭心理学 #原生家庭影响# 心理疗愈成长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这两年有一个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谓的教养知识的作用是微弱的,真正起作用的是父母的健康的人格。或者说,父母人格水平是教养知识起作用的基础。 我之前在国际学校工作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小姑娘的数学不好,她妈妈参加了家庭教育工作坊,学到了对孩子要“温柔坚定”,要鼓励支持孩子。在小姑娘又一次数学没考好后,妈妈崩溃了,朝小姑娘喊:“我都鼓励你三次了,你怎么还没考好,你就是个垃圾。”小姑娘听了反而松一口气,觉得这才是她真正的妈妈。 你会发现身边好多父母都是这样,他们期待着用教养知识改变孩子,都忽视了自己本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如果说父母是一潭水,教养知识只是水面,水潭深处是人格水平。我见过的好多妈妈她们深处有着一股暗流或漩涡,这是来自她们成长过程中未被解决的创伤。有些妈妈知道暗流在哪,学会了如何游泳穿过其中,并让自己的孩子避开它;有些妈妈被漩涡裹挟,但仍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开要靠近它的孩子;有些妈妈把孩子当作救生圈,两人一起在漩涡中打转。 要识别、面对并最终穿过暗流对任何一个父母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甚至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所以,“心理养育”这个概念不应该局限在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性格、观念、能力,也要放在父母身上,关注自身的心灵成长。为人父母不一定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当一个妈妈说,孩子最近出什么问题了。其实,她也是在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出问题了。 但本质上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又同她与父母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存在,是孩子的某些行为将它激发了出来,而这个时候就是识别和面对暗流的时候了。 我想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告诉父母你要怎么和孩子相处,还要帮助父母看到和应对他们内心深处那股暗流,让它不再卷入无辜的人。

封面图片

《原生家庭疗愈男性+女性篇课程 》

《原生家庭疗愈男性+女性篇课程 》 简介:原生家庭疗愈男性+女性篇课程这门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巧,涵盖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多项内容。无论你是想提升专业能力,还是在职业生涯中寻求突破,课程都能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你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标签:#课程 #原生 #课程|文件大小:NG|链接:

封面图片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简介:本书提供了关于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的深度解析,涵盖其发展背景、核心概念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真实案例与科学研究,帮助读者理解其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技能或知识点。适合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让你在短时间内提升认知,拓宽思维边界。 标签:#做:#做情绪稳#知识#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