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语老师要变成直播销售,即便听上去很荒谬,大家也都接受了。也许有很多人会说这是大政策影响导致了教培机构的转型,但人们不会批评

一个英语老师要变成直播销售,即便听上去很荒谬,大家也都接受了。也许有很多人会说这是大政策影响导致了教培机构的转型,但人们不会批评说,这是试图把所有东西都转变成能卖的东西的时代,尽管这同样是政策的一部分。我访谈过的教培老师,即便在双减以前也是不开心的。一个教培老师即便热爱教学,ta最终的业绩是和他拉到的客户挂钩的。ta不仅是一个教学劳动者,也要充当一个销售员。这一点越是在头部教培机构越明显。所以就算ta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和家长满意,公司仍然开掉了他。原因是在销售上太不开套了。不过,即便在教学的时间里,自主性又有多少呢?课件和教学模式是教培机构决定的,引导方向仍然是以课纲为基础。我又想起另一位体制内教师,尽管没有拉客户的压力,每天大量的时间却需要花在应付各类文件、表格和检查任务上。这是另一种窒息。他们是喜欢教育的。但这个社会机制不让他们真正做教育。 我又想了想,现在大部分工作者不都是这样吗?即便你有幸从事了感兴趣的职业,却不能把主要的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也许还有很多人根本找不到感兴趣的职业,或者根本没有时间来弄明白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人类社会当中,大部分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时间花在自己想要花的事情上。这可以说是我们当今社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失败。近两百年来所发展出来的生产力,也许大部分都消耗在了一起蹉跎、相互折磨和各自痛苦上,而没有让大部分人都更幸福一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体制内工作和去大城市打工谁挣得多?很多人说大城市工作会有更多可能性,会更容易就月薪2万+,能力高还可以挣百万年薪,能更快时间大富

体制内工作和去大城市打工谁挣得多?很多人说大城市工作会有更多可能性,会更容易就月薪2万+,能力高还可以挣百万年薪,能更快时间大富大贵混出人样。 确实,在短时间内看,是在外打工挣得多。抛开这几年口罩因素,这种比较一旦以10年为单位,你才能看出差别。 本地体制内工作属于缓步后发的那种,类似于打游戏的大后期,越往后越吃香,主要是在买房,养老,各种福利与社会地位,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才能明显看出来。 而在外打工,这些都不占优势,仅仅是名义工资高,前期爆发高,但大部分人后期根本升不上来,因为35岁很多民企就不要你了,看看教培-互联网-房地产等名噪一时的行业,年成不好了,公司都撑不住,能挣几年的钱?说把你裁了就裁了,大城市几百万年薪哪那么容易挣。 市场公司的优势,体现在40岁以前, 体制单位的优势,体现在40岁以后。 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误会,总觉得大城市大企业白领,企业高管,才是中国的中产阶级。 大错特错! 在广大地级市及以下城市,所谓的中产阶级,乃至本城的上流社会,就是公医教这些体制内家庭啊。

封面图片

#网友分享我是一个在菲律宾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想给女孩和中国人一些建议,也许会给你们带来收获和不一样的感悟。

#网友分享我是一个在菲律宾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想给菲律宾女孩和中国人一些建议,也许会给你们带来收获和不一样的感悟。 1:如果有其他选择最好不要跟菲律宾pogo公司的男孩谈恋爱,因为这是一个深渊,菠菜公司的中国其实不是你想得那样(有钱,大方?那只是假象),百分之90的pogo 公司从业的中国人是都有这些共性,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素质教育最低的人,犯罪人员,欠债人员,所以他们在这里从事诈骗和赌博业!给你表现出来的光鲜亮丽,或许他已经被他的国家通缉或欠债百万!! 2:他们对待感情,不说所有人,百分之90的pogo从业人员他们及其擅长伪装自己和玩弄感情,因为感情骗局也是他们的工作业务范围 3:大多数pogo 从业人员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孩子!如果你和他在一起了,结果又会怎样呢? 4:除开pogo 从业之外的中国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在菲律宾从事正经工作的,做生意的人!他们大多有较高的认知,素质!而且对感情比较忠诚 5:不排除所有中国人都是以上那样,如果你真正遇到你爱的中国人,不要第一时间想着在他身上索取,你只是因为索取为目的和他在一起,那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你更应该做的是理解他,互相去维持感情,不要想着去跟他要钱,真正的关系不是用钱去衡量的,反而你需要为他考虑去帮助他节约开支,(比如他有高消费时你可以提醒他)多为未来做计划!这样的爱情也会更加稳固 6:不要想着找个开始能为你花钱的中国人就能改变命运,那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或许只能让你走向深渊 7:#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很重要也给真正想找菲律宾女孩的中国人一些建议: 1:#不要去找喜欢去酒吧的女孩,这群女孩大多数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认知,大多数都是从贫民窟里出来,她们只对金钱感兴趣!你如果只是寻乐可以,但不要对她们产生感情。(#注意戴套,马尼拉女孩大部分是艾滋病携带者) 2:#不要找那种喜欢混迹中国人圈的女孩,因为他们的胃口已经被pogo从业人员胃得太大了!她们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每天可以跟不同人的寻乐做爱! 3.不要选择单身妈妈,我并不是歧视!因为菲律宾有很多单亲妈妈,这是大多中国人不能接受的!而且单亲妈妈或多或少本身是有问题的。如果你找了单亲妈妈很难最终能有好的结果 4:寻找那种有正经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菲律宾女孩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少一些欺骗,多一些真诚,生活才会更美好

封面图片

#网友分享我是一个在菲律宾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想给女孩和中国人一些建议,也许会给你们带来收获和不一样的感悟

#网友分享 我是一个在菲律宾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想给菲律宾女孩和中国人一些建议,也许会给你们带来收获和不一样的感悟 1:如果有其他选择最好不要跟菲律宾pogo公司的男孩谈恋爱,因为这是一个深渊,菠菜公司的中国其实不是你想得那样(有钱,大方?那只是假象),百分之90的pogo 公司从业的中国人是都有这些共性,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素质教育最低的人,犯罪人员,欠债人员,所以他们在这里从事诈骗和赌博业!给你表现出来的光鲜亮丽,或许他已经被他的国家通缉或欠债百万!! 2:他们对待感情,不说所有人,百分之90的pogo从业人员他们及其擅长伪装自己和玩弄感情,因为感情骗局也是他们的工作业务范围 3:大多数pogo 从业人员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孩子!如果你和他在一起了,结果又会怎样呢? 4:除开pogo 从业之外的中国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在菲律宾从事正经工作的,做生意的人!他们大多有较高的认知,素质!而且对感情比较忠诚 5:不排除所有中国人都是以上那样,如果你真正遇到你爱的中国人,不要第一时间想着在他身上索取,你只是因为索取为目的和他在一起,那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你更应该做的是理解他,互相去维持感情,不要想着去跟他要钱,真正的关系不是用钱去衡量的,反而你需要为他考虑去帮助他节约开支,(比如他有高消费时你可以提醒他)多为未来做计划!这样的爱情也会更加稳固 6:不要想着找个开始能为你花钱的中国人就能改变命运,那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或许只能让你走向深渊 7: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很重要 也给真正想找菲律宾女孩的中国人一些建议: 1:不要去找喜欢去酒吧的女孩,这群女孩大多数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认知,大多数都是从贫民窟里出来,她们只对金钱感兴趣!你如果只是寻乐可以,但不要对她们产生感情。(注意戴套,马尼拉女孩大部分是艾滋病携带者) 2:不要找那种喜欢混迹中国人圈的女孩,因为他们的胃口已经被pogo从业人员胃得太大了!她们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每天可以跟不同人的寻乐做爱! 3.不要选择单身妈妈,我并不是歧视!因为菲律宾有很多单亲妈妈,这是大多中国人不能接受的!而且单亲妈妈或多或少本身是有问题的。如果你找了单亲妈妈很难最终能有好的结果 4:寻找那种有正经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菲律宾女孩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少一些欺骗,多一些真诚,生活才会更美好 ps:怎么个事?菠菜女还看不上菠菜男了呗? 欢迎订阅东南亚悬赏通缉令|曝光|频道 ↓ t.me/uu888u 欢迎投稿爆料: @dnyjsbd

封面图片

谷歌Chrome巨变:第三方Cookie的终结将重塑互联网格局

谷歌Chrome巨变:第三方Cookie的终结将重塑互联网格局 广告技术行业组织IAB Tech Lab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卡瑟尔(Anthony Katsur)说:“开放的网络将受到影响。”网络的长尾、中型和小型发布商将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人都非常清楚,他们所体验到的互联网是基于各种提供商认为他们想要看到的内容。对于营销人员和企业来说,这种推断用户需求的能力产生了价值。随着目标定位越来越精确,广告可以变得更贴近受众。但是,如果没有第三方Cookie,企业就不太清楚他们的受众是谁。这可能会降低他们从广告中赚钱的能力,使他们更难在不强迫用户交出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免费发布内容。占全球互联网流量60%的Chrome浏览器是最后一个允许第三方Cookies的主流浏览器。多年来,苹果(AAPL.O)的Safari浏览器和Mozilla的Firefox浏览器一直默认阻止第三方Cookies。但与谷歌相比,它们的市场份额相形见绌。虽然在Safari和Mozilla启用更大的隐私保护措施后,更多的广告费用流向了Chrome浏览器,但一旦Chrome告别Cookie,广告市场就不会再有其他浏览器可以依靠了。因此,在开放互联网上依赖广告的网站可能难以生存。而用户可能会面对更多他们不感兴趣的广告,因为网站试图通过增加广告量来弥补价值损失。W Media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卡斯滕·韦德(Karsten Weide)说,由于第三方Cookie的淘汰降低了广告的效果,一些出版商的收入可能会损失20%到40%。他说:“从一般意义上讲,各种网站都将关闭,或者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将减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用户,但最终对用户来说,情况会更糟。”专家们认为,第三方Cookie的终结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剧消费者隐私的问题,因为它进一步使细粒度的数据收集常态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导用户登录以取代Cookie带来的数据收集功能,用户档案将变得更加详细和集中,这实质上是以一种监控模式换取另一种监控模式。谷歌预计这一变化将在2024年下半年发生,并将引入新的隐私保护技术,为网站提供交付相关广告的替代方式。谷歌表示,公司相信其新工具将使开发者能够挽回第三方Cookie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大部分。其中一种新的定向方法是根据用户的网络浏览活动将人群分组成更大的群体。该技术不会单独识别用户,而是将他们与可能有类似兴趣的其他人一起放入一个群体中。针对有人批评这些工具不如第三方Cookie有效的观点,谷歌表示,隐私倡议从未旨在取代市场上建立在第三方Cookie之上的所有功能。谷歌还宣称,隐私倡议是与其他广告行业参与者、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倡导者的合作。公司表示:“其他浏览器甚至没有尝试为该行业提供如此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更不用说在做出变更之前公开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了。”许多网络巨头将有更强的能力应对全面改革。像Meta(META.O)、苹果和亚马逊(AMZN.O)这样的科技巨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围墙花园,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而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大型媒体公司和出版商则可以依靠订阅和应用程序生态系统。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和登录与用户建立了直接关系,从而可以直接从受众那里获得收入,并在不使用Cookie的情况下掌握更丰富的数据流。对于其他许多网站来说,在用户隐私方面取得不同的平衡可能会引发灭顶之灾。尤其是对于流量下降、经济动荡以及人工智能转型威胁迫在眉睫的网站来说,情况更是如此。人们认为,广告费最好花在价值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身上。eMarketer高级分析师伊夫林·米切尔·沃尔夫(Evelyn Mitchell-Wolf)说:“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广告商往往会犹豫不决。”“广告支出不会减少,问题在于它将流向何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

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 最近国内至少部分城市处于新冠重症高峰,很多人对治疗药物非常感兴趣,因此药物这块写得比较多。也得到了一些比较让我非常感概的反馈,比如:开不到别的药,还能怎么办,只能用XX试试;或者:难道就等着人病危不尝试用XX试试吗;以及:有XX用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这些充满焦虑的呼声,大体属于那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思路。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很多人也共享着这种焦虑的情绪。对此我能理解,但同时我也认为在行为上不能顺从于这种情绪,而应该用理性去限制情绪化导致的极端行为。没有有效药或者开不到有效药,所以不如试试XX之类的说法,归根到底是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无药可用,是不是就一定要找个“药”吃? 甚至抛开新冠这样一个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属于自限性,不需要任何干预就能自愈的疾病。即便是晚期癌症这样的绝症,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是否就是什么药都可以去试试,或者必须找个药试试? 这不仅是个科学问题,应该还是个伦理问题。 而无论从科学还是伦理角度,我都很难认同无(有效)药可用,因此就什么药都能用的做法。 首先,从科学角度,使用没有确证的药物可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但凡药物都存在副作用,或者说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没有有效药物或拿不到有效药物,就用其它药物来治,很有可能让用药的人暴露于本无必要的风险之下。 一些人可能会说很多人(新冠感染者)都吃了某个药,没遇到问题。但是这种说法第一是存在认知偏差的风险,所谓身边统计学,或者是吃了某个药,好的人都好了,没好的人不知道,所以这个药有效。第二是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误解。确证一个药物可以治疗某个疾病,需要的是确认对于这个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收益(有效性)大于风险(安全性)。没有有效药物时,拿另一个药物(从中国当下新冠药物来看,不少还是明确无效的药物)来用,很可能让人处在没有收益,只有风险的情况下。 其次,从伦理角度,无药可用就硬找一个药用,也是一种欺骗,给患者营造一种虚假的希望。这种行为并不恰当。而当下中国一些明明无效或极可能无效,只是与新冠沾边的药物售价之高,都不仅是营造虚假希望的行为,而是对身处弱势地位者的一种剥削。 有人可能会说交得起特别高智商税的都是有钱人,算不上弱势群体。当然,有些人可能确实不在乎花个几万块钱去囤来路不明真假难辨的paxlovid以及丙种球蛋白。可欺诈就是欺诈,而且不少人未必是真的不缺钱,可能是缺钱的,仍然在虚假营销下花了冤枉钱。 对于没有明确证据的药物,我们需要把其使用限制在临床试验等特殊场景中,这有其必要性。在临床试验或同情用药等环境下,我们对药物有严密的追踪、用药人数也受到严格限制,此外,患者还有获得标准治疗的机会。正是有这些“限制”,我们才能把面临风险的人以及受试者面对的风险都尽量降低。 而当下,毫无质量监管的paxlovid仿制药网购如火如荼,正版paxlovid被不少根本不需要使用的人买去囤着,安全隐患大有效性可疑的阿兹夫定更是大行其道,对绝大部分新冠感染者没有作用本应严格管理的血液制品丙种球蛋白也被抢购。无药可用就必须找个药用的迷思,正在让无数人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对于有些药物来说,不幸被一些人选中囤积治疗新冠,受影响的还不仅是那些毫无必要给自己找来不良反应风险的购药者。大量囤药也会负面影响正常的药品供应。例如丙种球蛋白作为免疫调节药物,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患者的必需药。新冠治疗上除了极少数MIS-C患儿(儿童新冠感染非常罕见情况下发生的免疫过激反应),丙种球蛋白毫无用处。大肆抢购这类药物,对很多真正需要这些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这种药品挤兑曾经在羟氯喹上发生过,很多人认为羟氯喹有效,四处找药,导致需要羟氯喹治疗其它疾病的人难以获得药物。 说到羟氯喹,最近让我震惊的是中文网络仍有人推销羟氯喹与伊维菌素两个明确显示对新冠毫无用处的药物。 对于药品,监管机构、医学界以及科学界的职责,不仅是寻找有效的药物并将其送到患者手中,也应该作为一道城墙,阻断那些缺乏证据的药物,防止滥用而危害民众。 看最近出炉的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我们很难不感慨上诊疗方案的难度似乎远小于下诊疗方案。诚然,瑞德西韦这个证据比较充分的抗病毒药未能列入其中,好歹paxlovid与默克口服药莫诺拉韦均在。可面对免疫逃逸特征不断变迁的奥密克戎亚株,单克隆抗体早已失效,新冠免疫球蛋白(与丙球不同)与血浆疗法更是因没有疗效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反对,这三者却仍然在列。更不用说阿兹夫定以及占了30页诊疗方案里10页的中医治疗。 恰逢当下正是医保药品集中采购谈判,标价超过多少不谈,药价超过多少不收等说法不绝于耳。只不过我们更缺乏的似乎是有效性不足不收,收益风险不过关不要的底线。 #我的防疫手册#

封面图片

特斯拉中国销售刷单盛行 有人每月自掏5000元刷单

特斯拉中国销售刷单盛行 有人每月自掏5000元刷单 但在这些好事背后,特斯拉似乎陷入了订单量的漩涡。因为最近网上有种说法,特斯拉现在的订单里头藏了小猫腻:有特斯拉销售人员自掏腰包,给自己刷订单。我找了几位特斯拉销售聊了后发现,这还不是个别情况,刷单行为在特斯拉内部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销售一个月能自掏 5 千块刷单,堪称是 “ 付费上班 ” 。咱先看看充值刷单是怎么操作的。大伙儿知道,买车之前是要付一笔定金的,有可退也有不可退的,不同车企要求不同。特斯拉这边,定金是 1000 元,订单有效期 30 天,到期后如果你不想买特斯拉了,这笔定金也不会退你。对于特斯拉的销售而言,业绩只看有没有人下单,只要有人交了这 1000 元,就是成功卖出一台车。至于最后这个车是不是真交付,订单有没有转化为实际销量,与他无关。而所谓刷单,就是销售找到别人帮忙交这 1000 元,这个人可以是亲戚,可以是朋友,甚至是路人。只要你愿意动动手指花 1000 元下一单,然后销售再把 1000 元转你,一笔刷单任务就完成了。销售掏的这个钱,也不会退还,等于他是自己充值提升业绩。之所以要这么干,根本原因是特斯拉销售现在的KPI 太高,很难完成。陈小甲( 化名 )在一线城市的特斯拉商超店干销售,他告诉我,前两年行情好的的时候,他的 KPI 是一周卖出 7-8 台车,当时特斯拉也比较好卖,很多销售都能完成这个量。现在陈小甲的 KPI 是一周 4-5 台,但如今形势不比当年,市场上竞品又多,特斯拉的竞争力肉眼可见在下降,大部分销售都很难完成这个 KPI 。在他看来,目前的市场环境,KPI 设定为一周 2-3 台才合理,现在 KPI 太高了,把人搞得 “ 压力大到要死 ” 。并且这个 KPI 不止是销售要背,还要落到每个门店上。也正是因此,如果完不成,压力就会从店长到组长,一层层传递下来。“ 一天休息的时候会被拉三遍会,天天被吊,天天群里被艾特,问你怎么还不开单。 ” 要是有连续两周不达标,就会让你加入 PIP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绩效改善计划。这个计划形式上是通过各种培训,增加销售的业务能力,但本质上是给销售上一波强度,要求他们在固定期限内提高业绩。如果还搞不定,后头可能就想办法让你走人。各种压力下,销售为了达成目标,实在没辙,就自己充值刷单。陈小甲告诉我, “ 刷单也不是谁教的,压力是一步一步来的。当周围人都在冲业绩的时候,就你没有开单,心态会崩掉的,你也没法给客户好好讲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充钱 ” 。事实上,充值的做法虽然不会被放在台面上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因为充的单一眼就能看出来。“ 比方说那个客户白天一整天都没动作,到了夜里 10 点钟店都要关门了,突然来给你下一单,那肯定不正常。然后客户下单后,我们就会拉交付群,结果这群里谁也不说话,最后问客户就说不提了,这不是充的单还能是啥?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近期的情况。陈小甲和另一位特斯拉的合作方张小乙( 化名 )都向我证实,刷单的做法在特斯拉早已有之。一个重要原因是,相比其他品牌,特斯拉的定金很低,只有 1000 元,别家动不动都是 5000 元,所以才有了这个操作空间。只不过以前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更多是比如某个销售下个月要晋升了,现在就差两台,那就自己充了。目前的情况是,充值现象非常严重,陈小甲的说法是, “ 我感觉应该 80% 的销售都有过充值订单 ” 。张小乙则表示, “ 有卖得差的销售,是每周都要充 ” 。“ 我认识 TA ( 职级较高的销售 )那个层级的人,背负 KPI 更高,人家一个月充 3-5 千很正常 ” ,陈小甲这么说道。至于销售们 “ 花钱上班 ” 的原因,无非还是想在特斯拉混下去。特斯拉是百分百全直营,销售都是自己人,它家的销售相比同行,整体而言,福利待遇都要好一些。首先,特斯拉销售底薪高,在一线城市底薪能上万,反观其他家多的给个六七千,少的可能只有三四千,并且特斯拉销售的社保也是按照当地标准顶额缴纳。就这两点,已经可以秒杀绝大多数车企销售。除此之外,以前特斯拉的销售可以做 5 休 2 ,这也是在其他家很难找到的。可以说在行业里,特斯拉销售是一份很多人羡慕的工作。虽然最近两年,大家都在卷,特斯拉销售的福利有在收缩,但目前为止还是算偏好的。加上特斯拉销售作为新势力的 “ 黄埔军校 ” ,在圈子内认可度也高,即便从特斯拉离职,这段工作也会为你的简历加分。正是因为上面的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充值刷单在特斯拉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个特斯拉销售都会刷单。另一位销售王小丙( 化名 )告诉我,他非常讨厌这种做法,有压力就自己想办法顶着,反正绝对不去充值。“ 刷单没有意义,最惨的就是我们这些打工人,大家都是为了挣钱,你把钱发到我手上,我再投回去,这事儿一定是不对的。 ”而这些充值刷单的现象,其实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被动姿态是一致的。销售们 KPI 降低之后依旧很难完成,也反映出了特斯拉越来越不好卖的事实。尽管特斯拉最近的销量看着还行,但已经显出了一些疲态。今年 1-4 月,特斯拉卖了 16.4 万台,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7.3% 。特别是 Model 3 , 2022 年单月能月销 3 万,到了去年最多单月卖出 2 万,今年最高是 1.4 万。销售刷的订单,不会计入实际销量在我和销售人员的沟通中,他们都提到,两三年前的市场,特斯拉其实没有多少竞品,很多消费者是看了后直接当场下订了。而现在,不少客户在看完特斯拉后,最后去买了小米 SU7 、极氪 001 、蔚来 ET5T 等等其他品牌的车。本质上,还是特斯拉产品力在下降。Model 3 虽然在去年焕新,但改动太少,底子还是 2016 年的产品,而 Model Y 从 2019 年发布至今,几乎没有变过。友商们隔三差五就扔部新车出来,很难说那些心动特斯拉的消费者会不会 “ 移情别恋 ” 。至于特斯拉的销售们,他们并没有能力左右产品力下降的现状。在越来越重的 KPI 面前,他们除了刷单,似乎也很难找到新的办法。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