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人工智能模型表现对比

#美国与中国人工智能模型表现对比 此图对比了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2 月 LMSYS 聊天机器人竞技场(该平台根据用户偏好对模型进行排名)上美国和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 美国模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差距得益于 Deepseek R1(一种计算效率高的开源模型)等突破性进展,差距已从 2024 年 1 月的 103 分缩小到 2025 年 2 月的 23 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顶级论文数量和专利授权均高于美国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顶级论文数量和专利授权均高于美国 该《报告》聚焦基础支撑、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国际合作交流等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46个重点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治理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澎湃科技注意到,综合考虑总得分、国家间分差、一级指标排名等因素,报告将参评国家划分为四个梯队,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总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美两国AI水平稳居第一梯队总体格局上,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英国、日本、新加坡等9个国家位居第二梯队。其中,美国以74.71的总分大幅领先,中国总分为52.69分,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三的英国高出近15分。美国全面领先,中美在多数指标上处于“断层式”领先。自指数创建五年来,美国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从2020年起近四年一直排名第二。《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数量和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上均领先于第二梯队国家。在主要国家人工智能顶级论文数量和主要国家人工智能专利授权数量上,中国远高于美国。比如,在主要国家人工智能顶级论文数量占比上,中国占比36.7%,美国占比22.6%。在主要国家人工智能专利授权数量占比上,中国占比34.7%,美国占比32%。《报告》也提到,第二梯队中,英国在整体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方面比较突出,日本专利也较为突出。德国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风险投资以及国内市场规模方面很有优势。第三、四梯队部分国家有所进步,其中印度和沙特阿拉伯连续三年排位上升。学习模型研发数量中,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表现突出统观当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趋势,赵志耘提到了当下全球趋势呈现四个特点。趋势一,大模型的突破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快,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领域研发提速。多模态领域的模型数量大幅增长,从2022年的9个增加到2023年的35个。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AI for Science持续深入,面向生物/医药、地球科学、数学、材料科学等科研领域的机器学习模型不断涌现。全球趋势观察趋势二,产业界在模型开发上的领先优势凸显。《报告》显示,2023年产业界独立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达到176个,是学术界的3.5倍。澎湃科技注意到,在2023年机器学习模型研发数量的机构中,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推出2个以上机器学习模型的13家机构中,美国7家,研发学习模型数量最多的来自Google,数量达到19个。中国2家(阿里巴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英国、加拿大、法国、阿联酋各占1家。《报告》同时还提及,近十年产业界独立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数量占比从2013年的25%上升到2023年的62.6%,学术界却不断下降,与产业界的差距拉大。趋势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激增,开源仍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的重要模式。《报告》指出,近十年GitHub上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总数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1.2万个增加到2023年的约190万个。印度成为最大的开源项目来源国,每年贡献的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数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013年的3.1%增长到2023年的27.3%,2020年开始反超美国。趋势四,人工智能企业新增数量开始增长,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投资规模急剧扩大,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中国、以色列、英国等国家。在过去的2018-2022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在逐年递减,但是这种递减趋势在2023年得到了抑制,同时有回转的倾向,2023年新增企业数量同比上涨了21.5%。同时有一个更为乐观的趋势是,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投资额虽然还是下降的趋势,但是这种下降的幅度在明显缩减。尤其是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投资规模在快速扩大,也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始创新需要加强《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综合水平保持全球第二,但尚未形成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产业发展等方面,中国取得积极成效。在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队伍上,顶会顶刊论文作者数量从2018年的328人增长到2022年的1674人,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高质量科研成果数量明显上升,顶会顶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贡献的高影响力人工智能开源项目目前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不过,赵志耘指出,从当前主流技术路线的趋势特征以及支撑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条件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数据开发利用、原始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报告》也同时提到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建议及展望。赵志耘表示,应加快高水平规模化的应用,这将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此外,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健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设安全合规、大规模、高质量的语料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快高水平规模化应用,聚焦关键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潜力的重大场景,推动大小模型协同落地。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芯片限制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造成影响

美国芯片限制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造成影响 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规定开始挤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从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到月之暗面这样的新兴创业公司,各家公司都在努力应对这种影响。据一位知情员工透露,中国在线视频巨头快手发布了类似于 OpenAI 的 Sora 的文本转视频人工智能模型“可灵”的测试版后,大量用户争相报名试用,以至于快手不得不限制使用人数,以避免计算能力不足。而月之暗面旗下大模型应用 Kimi 智能助手近日推出打赏功能,用户在遇到高峰时段算力不足问题时,可以选择付费以在高峰时期优先使用。快手的一些团队一直在测试来自寒武纪科技等中国供应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试图找到英伟达替代品。

封面图片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4月12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嵩在2024数字经济峰会致辞表示,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内地已备案上线近120款大模型,深层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显示,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包括中国移动九天、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云盘古、腾讯混元助手、OPPO安第斯、vivo蓝心等。

封面图片

商汤科技徐兵称中国芯片制造商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追赶

商汤科技徐兵称中国芯片制造商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追赶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兵表示,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正在快速缩小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徐冰在香港瑞银亚洲投资会议接受采访时说道:“亚洲缺乏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中国拥有人才和数据来弥补失去的市场。”徐冰指出,亚洲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存在短缺,与美国相比存在十倍的差距。徐冰补充道,中国国产芯片正在迅速赶上,商汤科技正在与当地半导体公司合作,扩大他们的计算能力。

封面图片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4月14日消息,据联合早报报道,截止3月底,中国已备案120款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公开信息显示,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包括中国移动九天、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云盘古、腾讯混元助手、OPPO安第斯、vivo蓝心等。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中国已备案近120款人工智能大模型 截止3月底,中国已备案120款人工智能(AI)大模型。 据中通社,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在2024数字经济峰会致辞表示,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大陆已备案上线近120款大模型,深层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千行百业。 公开信息显示,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包括中国移动九天、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云盘古、腾讯混元助手、OPPO安第斯、vivo蓝心等。 此前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在AI大模型方面,单从量上讲中国进步很大,但实际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因为有不少是用套壳和拼装的方式构建的。中国数据质量较低也是一个问题。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去年11月曾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百花齐放,但200多个大模型很快就会进入收敛期,未来可能只会剩下10-20个大模型,因为大部分大模型现在很难差异化和商业化。 2024年4月12日 1:0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