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指北溪泄漏不是意外事故

中方指北溪泄漏不是意外事故 据悉: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中方对北溪天然气管道近日发生多处泄漏,并伴随强烈水底爆炸表示严重关注,强调北溪管道是欧洲能源运输大动脉,中方愿意与各方共同努力,维护跨境基础设施安全。 耿爽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时指出,事件凸显跨境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中方注意到目前的信息表明,泄漏不是意外事故,很可能是蓄意破坏造成,如果属实将是对跨国民用设施及海底管道的袭击,违反国际法,攸关各方都认为展开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是十分必要。耿爽又说,事件令欧洲能源供应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各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发的能源市场动荡及能源价格上涨。 目前泄漏仍在继续,事件对相关海域航运路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在显现。 SpendTopic 分割 据 SpendTopic-IGD 报道此内容系美国某间谍行动,但由于内容缺乏证据,SpendTopic 一致决定暂时不发表。同时 SpendTopic-MFD 表示,这种类型的新闻更像是引导大众视野,并建议大家不要太狭隘。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溪 - 1” 天然气管道已停止泄漏

“北溪 - 1” 天然气管道已停止泄漏 丹麦能源署当地时间 2 日表示,“北溪 - 1” 天然气管道已停止泄漏气体,压力稳定。此前,据德国媒体 1 日报道,“北溪 - 2” 天然气管道发言人称,管道内气压和水压已经达到平衡,管道已经不再泄漏气体。(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瑞典安全局6日宣布,该局对“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点的现场调查已完毕,瑞典附近的“北溪”管道泄漏点周围海域已被解

瑞典安全局6日宣布,该局对“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点的现场调查已完毕,瑞典附近的“北溪”管道泄漏点周围海域已被解封。 瑞典安全局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该局负责对“北溪”管道泄漏事件进行调查,并由一名检察官领导。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对该海域的封锁已解除。 公报说,瑞典安全局自上周末开始的现场调查表明,瑞典专属经济区内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附近发生了爆炸,对管道造成了严重破坏。该局将对在现场采集到的材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安全局认为现场调查“增加了蓄意破坏的嫌疑”。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北约表示,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管道发生的一系列泄漏事件是破坏行为导致的,对北约成员国基础设施的攻击将受到该军事联盟的集体回应。

北约表示,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管道发生的一系列泄漏事件是破坏行为导致的,对北约成员国基础设施的攻击将受到该军事联盟的集体回应。 这标志着在北溪和北溪2号管道有记录的四次泄漏事件之后,该联盟首次正式警告说它将阻止和防御对其成员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

封面图片

泄漏是在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的压力周一突然下降后被发现的;这两条管道连接着俄罗斯高产的天然气田和德国的工业中心区。

泄漏是在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的压力周一突然下降后被发现的;这两条管道连接着俄罗斯高产的天然气田和德国的工业中心区。 丹麦有关部门称,总共发现了三个泄漏点。欧洲相关部门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泄漏。德国能源监管机构称,正在了解情况。

封面图片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无结论 中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另有隐情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无结论 中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另有隐情 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的北溪管道2022年9月爆炸后,至今仍无明确结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可能另有隐情,并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还事情以真相。 根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消息,耿爽星期五(4月26日)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发言时说,北溪管道爆炸至今已经超过18个月,但围绕此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令人深感遗憾。 耿爽指出,瑞典、丹麦作为事件重要当事方,在开展国别调查一年多后,于今年2月相继宣布终止调查。两国的国别调查没有透露实质信息,没有公布具体进展,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引发国际社会更多猜测和疑虑。 他说,“北溪”管道爆炸是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事件,但一年多过去了,瑞典、丹麦、德国展开的国别调查依然没有查明真相,公布的信息语焉不详。 耿爽认为,事态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让人怀疑,反对国际调查可能另有隐情;不得不让人慨叹,多少有力证据可能已被掩盖流失。他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还事情以真相,给世人以交待。 他说,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上,国际社会,包括安理会应避免采取双重标准。俄罗斯近日散发了“北溪”管道爆炸问题主席声明草案,草案客观陈述有关情况,呼吁有关方面为调查提供合作。 耿爽呼吁有关国家积极同俄罗斯沟通合作,共同开展调查,并希望各方尽快就上述草案达成一致,安理会尽快就此问题对外发声。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管道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经调查,共有三条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有四个,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 丹麦警方表示,管道遭到强烈爆炸袭击。瑞典调查人员也证实,现场发现的爆炸物痕迹确实表明发生了破坏活动。 爆炸发生后,瑞典、丹麦和德国分别就此展开调查。瑞典和丹麦今年2月相继宣布终止调查。瑞典检察官表示,已将调查中发现的证据移交给德国调查人员。 2024年4月27日 8:02 PM

封面图片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均出现不明原因的泄漏,引发蓄意破坏担忧。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均出现不明原因的泄漏,引发蓄意破坏担忧。 周一,“北溪-2”天然气管道被发现泄漏。丹麦随即限制航运并设立小型禁飞区。丹麦能源机构负责人称,“北溪-2”的天然气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停止排出。如果船只进入该区域可能会失去浮力。海面充斥的甲烷气体也会增加该区域爆炸的风险。 周二,“北溪-1”天然气管道被发现两处泄漏。瑞典海事局称,两处分别发生在瑞典经济区和丹麦经济区,并表示已保持额外的警戒,以确保没有船只靠近现场。丹麦当局要求电力和天然气部门提高相关设施的安全程序。挪威石油安全局周一敦促石油公司警惕在近海油气平台附近飞行的不明身份无人机。 瑞典、挪威和芬兰的地震监测站周一在泄漏附近区域记录到了两次爆炸。瑞典国家地震台网的专家表示,大的一次相当于2.3级地震。该专家还称,这两次爆炸并不是地震。 泄漏引发了人们对蓄意破坏的担忧。泄漏事件发生在挪威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波罗的海管道启动仪式之前。波兰总理在没有举证的情况下指责这是与乌克兰局势升级有关的蓄意破坏。丹麦首相表示不排除蓄意破坏的可能,称很难想象三次泄漏是一个巧合。一名乌克兰官员称这是俄罗斯的袭击,目的是破坏欧洲稳定,但没有给出证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称,泄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消息”,并称这是“一些不明性质的损坏”。一位欧洲安全消息人士也称,有迹象表明是蓄意破坏,但下结论仍为时尚早。 消息传出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但价格仍低于今年的最高水平。 (路透社,美联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