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胡骂中储粮,我就知道中储粮肯定是冤枉的!老胡出手了,放心吧。该吃吃,该喝喝,金龙鱼是绝对不能买了!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金龙鱼为什么要去中储粮买油?

金龙鱼为什么要去中储粮买油? 中储粮为什么要卖油? 我查了下资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益海嘉里(金龙鱼母公司)与中储粮之间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中储粮的主要任务是平抑国内食用油价格,而新加坡独资企业益海嘉里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没有之一。简单说,益海嘉里拥有中国国内市场上食用油的定价权。 中储粮曾经试图挑战益海嘉里的定价权,但以惨败告终。中储粮的任务之一是稳定国内食用油价格。策略也很简单,当市场上的食用油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就低价抛售毛油(初步提炼)给市场上的食用油精炼厂家,以此平抑终端产品的价格。 但益海嘉里是个庞然大物,中储粮抛多少,他们就能接多少。比如,2008年中储粮就与益海嘉里发生了一场食用油价格之战。中储粮前后抛售44万吨大豆毛油,都被益海嘉里大量购入,轻松化解。 2011年,中储粮尝试上市自己品牌的食用油,比如在这次油罐车风波中的#金鼎食用油#,中储粮试图通过自己销售终端精炼油,来限制益海嘉里。但这么十几年做下来,有效果但效果也有限。 今年6月24日,中储粮与#金龙鱼#董事长郭孔丰在北京谈判,双方表示继续加强和深化产业链合作,在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数日后,新京报良心记者,爆料油罐车混运事件。中储粮及其旗下自有品牌金鼎一时之间被推上风口浪尖。但这个报道中却缺乏了一些关键事实,是谁来买油?这些油罐车是中储粮的油罐车还是独立运营的油罐车?这些油又去了哪里? 良心记者不关心的或者没能力做到的,没想到却被没有采编权,只根据网络公开可查信息的网友做到了。@睡前视频基地 发布该油罐车半年来的运货轨迹,其中有两次都涉及金龙鱼。现在来看,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因为金龙鱼正是中储粮毛油的最大买家,所以油罐车去过金龙鱼简直是必然事件。 当然,网友能查到油罐车轨迹,还得感谢良心记者百密一疏,虽然良心记者细心的遮挡了车牌号,但百密一疏,视频中的一处电子公告牌上显示了该油罐车的车牌号。相信这会给未来的良心记者们提个醒,一定要一帧的一帧的分析视频。不要给网友们可乘之机。 好了,我现在宣布,以后我只买中储粮自有品牌的食用油了。(鲁花太贵,买不起) 从此告别金龙鱼全系粮油产品。顺便说一句,市面上只有金鼎调和油公布了配方,其它品牌的调和油都将配方视为商业秘密。

封面图片

该吃吃,该喝喝

封面图片

1. #金龙鱼#揭露煤油罐车的@新京报 在报道过程中,直指@中储粮集团 的食用油。 形成舆情后,@金龙鱼 喜滋滋的对@澎湃新闻

1. #金龙鱼#揭露煤油罐车的@新京报 在报道过程中,直指@中储粮集团 的食用油。 形成舆情后,@金龙鱼 喜滋滋的对@澎湃新闻 说“我司对食用油运输有严格监管,此事件对我们没有影响。” 不料今天有万能的网友挖出,记者追踪视频中的某油罐车,多次在装运煤制油后装载了大豆油送往金龙鱼旗下企业卸货。 微博上有少数阴谋论网友怀疑新京报记者是金龙鱼的枪手,俺是不会同意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的,否则尾款肯定就没法儿结了。 哈哈哈,不好意思,实在忍不住,请允许俺去阳台上再笑一会儿……

封面图片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封面图片

中储粮这个事儿出问题的大概率在金龙鱼(个人观点),我之前在粮储相关部门的时候,食堂用的真的是中储粮的油(好像是金鼎),原料供应表

#内幕消息 中储粮这个事儿出问题的大概率在金龙鱼(个人观点),我之前在粮储相关部门的时候,食堂用的真的是中储粮的油(好像是金鼎),原料供应表列的清清楚楚,自己人都用这个,总不至于给自己下毒吧。 中储粮是卖油的,金龙鱼是买油的,金龙鱼的母公司益海嘉里是新加坡独资企业,运输过程到底是哪方出了差错尚未可知。 而现在舆论矛头太尖锐太聚焦,实在是很难不让人怀疑了。 - 投稿补充 目前食用油的提取工艺分为压榨和浸出两种,其中浸出提取的工艺会用到有机溶剂,目前国内的正规企业用的是正己烷,而过去则常常会使用99号汽油进行浸出(现在依然存在不良企业使用汽油进行浸出)。 由于浸出工艺过程中的高温导致营养变性的问题暂且不提,按照国内相对宽松的标准 浸出工艺每1kg油中含≤10mg汽油是符合标准范围内的,也就是吃汽油残留。。

封面图片

该吃吃该喝喝,缘分到了自然瘦 #头像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