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的路未曾留下任何痕迹,而前方亦是无尽的虚空。四周的星斗早已变了模样,再也不能与你手中的星图相对应。

来时的路未曾留下任何痕迹,而前方亦是无尽的虚空。四周的星斗早已变了模样,再也不能与你手中的星图相对应。 你关闭舷窗,在狭小的舱室内大喊,但回应你的只有无穷的寂静。上一次靠岸是什么时候?你已经没有了印象;而下一次,还依然只存在于遥远的将来。 航向的正误已然无从检查。你只能以模糊的记忆和方向感,从一颗星驶向下一颗星:唯一的方向只有前方。 星海苍茫。 - Rynif 频道在此祝各位订户新年快乐。 未来的方向……咱猜是那边(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界上最小的钾烟雾灭火器Maus不会在火场留下任何灭火痕迹

世界上最小的钾烟雾灭火器Maus不会在火场留下任何灭火痕迹 启动时,只需拉动标签并按下一个小按钮,它就会以与烟火照明弹大致相同的方式点燃尽管点燃的方式非常隐蔽产生大约 9 秒钟的冷无毒钾烟雾,并喷射出近 10 英尺(3 米)长的烟雾。Maus 灭火器的大小与一个强力手电筒差不多,它可以挽救生命,节省设备和清理时间。烟雾中的钾离子会与空气中的氧、氢和氢氧根结合,中断燃烧所需的化学反应,从而扑灭大多数初期火灾。事实上,只要烟雾还在,火就不会再燃起。一旦安全了,只需打开几扇门,让风吹过,就能把烟雾吹走。泡沫或粉末灭火器会把空间弄得一团糟,还会损坏电子设备,而 Maus 气体灭火器却能让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的损失就是在灭火之前火势造成的影响。"这是一种无毒、以钾为基础的烟雾,不会留下粉末状的混乱,也不会损坏发动机或设备,而且它实际上对封闭或半封闭车厢内的锂电池火灾有效。"Maus特别顾问尼古拉-艾伦说,他在美国推出了这些明火抑制器,并在劳氏公司开展了一个试点项目。随着世界向电气化方向发展,我们生活中的锂电池越来越多,一旦电池起火,许多传统灭火器根本无能为力。"电池在燃烧时会产生氧气,"艾伦说。"因此,如果你在电池上撒些粉末,使其缺乏氧气,那么电池就会产生更多的氧气。实际上,它们仍然可以在水下燃烧。但如果你把它分隔开来,像扔手榴弹一样扔一个进去,它就会自动熄灭,钾粒子比空气轻,会悬浮在那个空间里,防止再次点燃,这样一切就可以冷却下来,平静下来,不再恶化。"最重要的是,它无毒,呼吸安全(尽管可能并不令人愉悦),而且与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同,它不会清除区域内的氧气分子,因此可在封闭空间内的人类周围安全使用。钾气对人体害处不大,因此可以在燃烧的汽车或其他密闭空间中使用。艾伦说:"它不像哈龙或 FM200,这些有害气体会烧灼或损伤肺部,造成永久性伤害。如果你被困在车里或房间里,呼吸钾气是安全的。他们在瑞典做了一项研究;就微粒物质而言,这相当于在车库里工作一定时间。当然,吸入高 PPM 的微粒物质并不好,但它不会对你造成神经损伤、癌症或长期伤害。如果你着火了,被困在车里,这将救你一命。你的肺会清除掉这些微粒。我自己吸过,感觉很温和。你肯定会有感觉,但你不会着火只要气体还在该区域,也就没有复燃的可能。"您可以选择手动使用它,就像使用普通灭火器一样,将它对准火源。您还可以把它当作"灭火手榴弹"使用,把它弹开,然后扔进燃烧的汽车、大篷车或小房间里,它会迅速在空间里冒烟,并像这样灭火:Maus 还生产一些自动"Stixx"装置。其中一种比一包口香糖大不了多少,是一种粘贴式装置,可以安装在发动机舱、服务器机柜、电池充电站或其他封闭空间内。如果温度超过非常温和的 180 °C(356 °F),它就会自动点火,并向空间内喷射钾元素,扑灭任何火苗。这些产品将在未来几个月陆续登陆美国。目前,手持式 Maus 灭火器仅在美国的 100 家Lowe's 商店有售,试点计划将持续到 8 月 18 日。售价为 114 美元。艾伦说,随后将推广到整个网络。艾伦说,他正在与其他几家汽车制造商(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品牌和越野车制造商)商讨,将这些东西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或可选配件安装在汽车上。当您驾驶全地形车外出时,处理发动机起火和其他问题的便捷方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明亮的新"北极星"T CrB即将绽放 如何看到它?

明亮的新"北极星"T CrB即将绽放 如何看到它? 今年将有一颗新星在夜空中短暂闪耀 欧空局/哈勃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北冕座 T Coronae Borealis(T CrB)大多数时候看起来都很普通。它的亮度约为+10 等,刚好是你用双筒望远镜能看到的极限,而且即使你去看,也没什么可看的。一幅艺术家绘制的星图,标出了北极光日冕星变亮时的位置,该星位于北冕星座的海格力斯座和波忒斯座之间。至少,80 年中有 79 年都是如此。但到了第 80 年,这颗恒星突然大幅变亮,亮度达到+2 等左右,与北极星不相上下。这使它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即使被城市灯光遮挡,肉眼也能轻易看到。这种千载难逢的爆发上一次发生在 1946 年,在此之前是 1866 年。天文学家预测,T CrB 将在 2024 年 3 月到 9 月间再次爆发。它将以一颗明亮的"新"恒星的形象出现在肉眼下几天,在双筒望远镜下一周多一点的时间,然后再次沉寂几十年。天文学家去年注意到,T CrB 开始变暗,1945 年的数据显示,在上一次变亮事件之前,T CrB 就已经开始变暗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可预测的周期性循环呢?T CrB 并非只有一颗恒星,而是一个由白矮星和红巨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白矮星和红巨星被锁定在一个紧密的轨道上。红巨星以恒定的速度释放气体,白矮星则汲取气体,最终收集并压缩了足够的氢,引发了一场被称为新星的热核爆炸。白矮星会变得更热、更大、更亮,这就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短暂变亮,然后它就会恢复平静,重新开始 80 年的循环。艺术家对新星形成过程的印象因此,请继续关注天空中这一千载难逢的天文事件,我们会在烟花开始时及时通知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巨大的恒星爆炸将出现在天空中 这会是80年一遇的事件

巨大的恒星爆炸将出现在天空中 这会是80年一遇的事件 爆炸产生的光线穿过宇宙,使我们的夜空仿佛突然出现了一颗新星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这颗新星就像北极星一样明亮,并持续几天。这将是人类至少第三次目睹这一事件,1866 年,爱尔兰的约翰·伯明翰首次发现了这一事件,1946 年,这一事件再次出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萨姆纳-斯塔尔菲尔德(Sumner Starrfield)表示,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他就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研究 T Coronae Borealis(又称"火焰星")。斯塔菲尔德目前正在赶写一篇科学论文,预测天文学家在未来 5 个月内发现的新星的情况。银河系和周围星系中只有大约 10 个经常出现的新星,正常的新星"可能每 10 万年爆发一次"。但是,由于两颗恒星之间的特殊关系,周期性新星会在属于人类的时间轴上重复爆发。其中一颗是被称为红巨星的冷态垂死恒星,它已经烧尽了氢气并急剧膨胀这正是我们的太阳在大约 50 亿年后的命运。另一颗是白矮星,白矮星是恒星死亡的后期阶段,所有大气层都被吹走,只剩下密度惊人的内核。它们的大小相差如此悬殊,以至于北冕座白矮星要花 227 天才能绕其红巨星运行,两者距离又如此之近,以至于红巨星喷射出的物质聚集在白矮星表面附近。斯塔菲尔德说,一旦白矮星上积累了大致相当于地球的质量这需要大约80年的时间它的温度就足以启动失控的热核反应。研究过这颗新星的德国退休天文学家约阿希姆-克劳特(Joachim Krautter)说:"最终会发生大爆炸,几秒钟内温度就会上升 1 亿至 2 亿摄氏度。"一旦北冕座T爆发开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成为众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您并不需要如此先进的技术来见证这一罕见的事件无论它何时发生。你只需走出门去,朝着北冕座的方向望去就可以看到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当世界相撞:天文学家看到系外行星灾难的余晖

当世界相撞:天文学家看到系外行星灾难的余晖 这幅插图描绘了两颗巨大的系外行星相撞后的情景。剩下的是一个炙热、熔化的行星内核和一团旋转、发光的尘埃和碎片云。图片来源:Mark A. Garlick天王星的倾斜和地球卫星的存在等残留线索表明,在我们遥远的历史中,我们恒星附近的行星曾发生过碰撞,永远地改变了它们的形状和轨道位置。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太阳系外遥远的系外行星,可以发现类似的证据,即在整个宇宙中,行星有时会撞击在一起。在这项新研究中,这种撞击的证据来自于一团光度奇特、波动不定的尘埃和气体云。科学家们在观测一颗年轻的(3 亿岁)类太阳恒星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颗恒星的亮度突然大幅下降。研究小组仔细观察后发现,就在亮度下降之前,这颗恒星的红外亮度突然骤增。研究小组在研究这颗恒星时发现,这种亮度持续了 1000 天。但在这一亮度事件发生 2.5 年后,这颗恒星意外地产生了日蚀,导致亮度突然下降。这次日蚀持续了 500 天。研究小组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亮度骤降和日食背后的罪魁祸首是一团巨大的发光气体和尘埃云。而造成突发性日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人员认为是两颗系外行星之间的宇宙碰撞,其中一颗可能含有冰。                                                                                                   在一项详细描述这些事件的新研究中,科学家们认为,两颗巨大的系外行星(从几个地球质量到几十个地球质量不等)相互撞击,产生了红外线尖峰和云层。这样的撞击会使两颗行星完全液化,只留下一个被气体、热岩石和尘埃云包围的熔融内核。撞击后,这团云中仍有炽热发光的碰撞残留物,继续围绕恒星运行,最终移动到恒星前方,并使恒星黯然失色。这项研究使用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现已退役的 WISE 任务的档案数据该航天器以 NEOWISE 的名称继续运行。2021年,地面机器人巡天ASAS-SN(全天空超新星自动巡天)首次发现了这颗恒星。虽然这些数据揭示了这一行星碰撞的残余物,但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望远镜仍能看到这一碰撞的光芒。事实上,这项研究背后的研究团队已经在准备用韦伯望远镜观测这个系统的方案。这项题为"行星碰撞余辉及碎片云过境"的研究由第一作者马修-肯沃西(Matthew Kenworthy)与 21 位合著者共同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每小时重复一次的太空无线电信号ASKAP J1935+2148令人费解

每小时重复一次的太空无线电信号ASKAP J1935+2148令人费解 ASKAP 与它发现的重复无线电信号的两个最有可能的候选信号的艺术家印象图该信号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 ASKAP 射电望远镜收集的数据中,该望远镜可同时观测大片天空,寻找瞬时脉冲信号。这个信号被正式命名为 ASKAP J1935+2148,似乎每 53.8 分钟重复一次。不管是什么,信号会在三种不同的状态中循环。有时,它发射出持续 10 到 50 秒的明亮闪光,具有线性极化,这意味着无线电波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其他时候,它的脉冲要弱得多,呈圆形极化,仅持续 370 毫秒。有时,该物体还会错过周期,保持沉默。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曼尼莎-卡勒布博士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天体显示出三种截然不同的发射状态,每种状态的性质都与其他状态完全不同。南非的 MeerKAT 射电望远镜在区分这些状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些信号不是来自天空中的同一个点,我们就不会相信是同一个物体产生了这些不同的信号。"那么,如此诡异的无线电信号背后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把话说在前面:这不可能是外星人干的。据发现它的科学家说,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它来自一颗中子星或白矮星。但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信号的奇怪特性并不符合我们对这两种天体物理特性的理解。中子星和白矮星相当相似,但也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它们都是由更大的恒星死亡后诞生的,原始质量决定了最终得到的是中子星还是白矮星。众所周知,中子星会定期发射无线电波,因此它们是主要的嫌疑对象。中子星的强磁场和复杂的等离子体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如此不同的信号。但有一个大问题:它们通常以每圈几秒或几分之一秒的速度旋转。从物理上讲,它们不可能每 54 分钟慢速旋转一次。另一方面,白矮星旋转得这么慢也没有问题,但正如研究小组所说,"我们不知道白矮星有什么办法能产生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无线电信号"。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自太空的重复无线电信号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了。几年前,人们发现了另一个18 分钟的循环信号,这应该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新信号不仅时间更长,而且更加复杂,从而加深了谜团。至于这个信号是来自一颗不寻常的中子星、一颗难以捉摸的"白矮脉冲星",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只有通过更多的观测才能找到答案。"卡勒布说:"它甚至可能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几十年来对中子星或白矮星的理解;它们如何发射无线电波,以及它们在银河系中的种群是什么样的。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FAST 已经发现了 883 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FAST 已经发现了 883 颗脉冲星 图片截自央视新闻频道那么,脉冲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找,找到以后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聊聊,顺便再跟大家分享点关于 FAST 的小八卦。脉冲星是指疯狂闪烁的星吗?先说说“脉冲星”。从地球看来,脉冲星是周期性地闪烁电磁脉冲的天体,脉冲间隔极短,从几毫秒到上百秒不等。不过,脉冲星并不是真的在闪烁,所谓脉冲,只是脉冲星以发疯般的速度旋转造成的假象。那脉冲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恒星“内心拉扯”的结果。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正常”恒星,内部都有两股力量在相互抗衡:引力驱使恒星物质向核心坠落,而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则把物质向外推。核聚变的燃料总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引力总能最终赢得这场角力。当一颗大质量恒星(例如,超过 8 倍太阳质量)最终耗尽所有燃料时,它就会向中心坍缩,发生猛烈的内爆,再向外弥散,迸发出一朵绚烂的“烟花”。这个过程叫做“超新星爆发”。北宋至和元年(1054 年),金牛座的“天关”星宿附近爆发过一颗超新星,白天可见 23 天,夜晚可见 22 个月。这起超新星爆发被中国的天文学家记录下来,史称“天关客星”。尘烟散去,在恒星原来的位置,可能会留下一颗非常致密的天体中子星。在其内部,原子结构不复存在,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结合为中子。中子星的质量超过 1.4 个太阳,直径却只有十几公里。换句话说,每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相当于全球人类的质量总和!中子星还继承了恒星残余质量的旋转角动量。在同样的角动量下,转速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每每看到,冰舞运动员在旋转时把双臂收拢或举到头顶,就会猛然滴溜溜地转得飞快。同理,当恒星坍缩为中子星后,转速会成亿倍地飙升。脉冲星的射电脉冲扫过地球。Michael Kramer制作中子星具有强磁场,驱动其周围的带电粒子,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束,从它的两个磁极喷涌而出。如果随中子星自转的辐射束正好扫过地球,我们就能测到周期性的射电脉冲,就好比某些迪厅的特效灯总是在转圈圈,虽然灯光一直开着,但从一个方向看过去就时亮时暗。嗯,这么一比喻,那脉冲星可以说属于是恒星的遗体在自己坟头蹦迪了……前面提过的天关客星,就留下了一颗周期 33 毫秒(每秒自转 30 圈)的脉冲星,抛散出的渐冷烟花则是著名的蟹状星云。蟹状星云。图源NASA在全球发现的 3000 多颗脉冲星中,绝大多数是中子星,但也有 2 颗是白矮星(还保有原子结构的低质量恒星遗骸):天蝎座 AR 和宝瓶座 AE。FAST 可不是“快”的意思大部分脉冲星在可见光波段没有显著辐射,而在射电波段看起来比较亮。幸运的是,在地球这边,大气层对射电波段相当优待,透明度极高,所以射电望远镜特别适合在地面上观测脉冲星。地球大气层对各波长电磁波的屏蔽。图源 NASA接下来就说说咱们的 FAST。FAST 的名字来自“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英文缩写。这座巨型单碟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dàng),依照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洼地而建,2011 年开工,2016 年落成,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的全口径均有反射面的射电望远镜(俄罗斯的 RATAN-600 口径虽有 576 米,却只有细细一圈反射环)。FAST 鸟瞰。图源 FAST 官网顺便说说,大家可能觉得 FAST 这个缩写听起来很酷,而全称却显得太直白了。没办法,“缩写不明觉厉,全称真没创意”这是天文界的传统,比如 TMT 是“30 米望远镜”,VLT 是“甚大望远镜”,ELT 是“特大望远镜”,EELT 是“欧洲特大望远镜”。韦布空间望远镜听起来是不是还算正常?可它最初的名字其实是“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相对于哈勃而言)……为什么射电望远镜都这么大?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分辨率需求下,要观测的波长越长,“锅”的口径就得越大,不然就看不清了。在红外波段工作的韦布望远镜比主攻可见光的哈勃望远镜口径要大(6.5 米 vs 2.4 米),而射电望远镜要观测的波段,比这俩还要高 5、6 个数量级,那是真非往大了整不可了,口径就是正义用在这里是一点都没错。细心的读者可能还有两个疑问:①球面实际上无法将遥远星光汇聚到单一焦点,得用抛物面才行,FAST 为何要做成球面望远镜?②一口大锅这么摆在地上,岂不是只盯着天顶一点,就算随着地球自转,也只能扫描天顶所在的这个圆?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也是科普的时候使用简略类比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形状的关系,我们很喜欢把各类射电望远镜称为“锅”。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也会被误导,容易觉得 FAST 也像咱们家炒菜的大铁锅一样,硬邦邦一整个,形状不会改变,但实际上,FAST 的身段灵活得很。FAST 由 4450 片反射板拼成,通过电机驱动,这些反射板能够改变姿态,当一片区域的反射板在统一指挥下规律地调整,就能在“锅”里泛起一片“涟漪”,改变镜面的形状。经“FAST 之父”南仁东和团队的计算,只需和球面偏离 0.47 米,就可以把口径 300 米的球面改成抛物面,把射电信号聚焦在一点。所以,在任意时刻,FAST 只有一片口径 300 米的圆形工作区域。通过反射板的齐心协力地调整,这个工作区能在“锅”里自如“漂移”,所以可观测天区的范围相当广。倘若保持完整的 300 米口径,能从北纬 52.2°(工作区紧贴锅南沿)观测到南纬 0.6°(工作区紧贴锅北沿)。如果愿意牺牲一点有效口径,则可以覆盖北纬 65.8° 到南纬 14.2° 的天空。FAST 光路,黄色虚线是抛物面工作区·图源南仁东《FAST项目介绍》观测脉冲星有什么实际应用?FAST 发现这么多脉冲星,那么观测脉冲星有什么实际应用?它的用处还真不少。当脉冲星发来的信号穿越星际时,会被沿途的电离气体阻碍,造成延迟。路程越长,电离气体越多,迟到越厉害。如果知道了脉冲星离我们有多远,再通过精密测量延迟的程度,就能反推信号沿途的星际介质分布情况。影响脉冲星信号的还有磁场,当电磁信号经过磁场时,它的偏振属性会被改变,磁场越强,改变幅度越大。测量信号的偏振,能够反推信号沿途的磁场分布情况。当超大质量天体扰动时空时,会产生引力波,改变脉冲星信号到达我们的时间。所以通过精确测量脉冲星周期的起伏,可以探测引力波。倘若能发现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观测一个稳定输出的天体和一个扭曲时空的天体如何搅拌乾坤,就更能检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大大推动基础物理研究。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有些在长期表现上堪与原子钟媲美,并且它们“永不断电”,可比原子钟皮实多了。将脉冲星和原子钟结合起来,可以建立长时间稳定的精准时间系统,甚至用于星际导航。旅行者“地球之声”金唱片左下方以14颗脉冲星指示太阳系的方位。图源NASA最后总结一下,FAST和它发现的脉冲星们,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而这些发现,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够帮助人类在星海中航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