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教育部禁止中小学将接种疫苗作为入学返校条件 ||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所有中小学开展学生欺凌“起底式”排查

中国教育部:所有中小学开展学生欺凌“起底式”排查 中国各地频繁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中国教育部要求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学生欺凌“起底式”大排查。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星期五(4月26日)会同中国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研判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形势,部署做好今年安全工作,尽最大努力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会议强调,各地要全面深化安全工作重点领域治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双减”。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机制,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面向师生、家长定期开展法治教育、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训。强化教育惩戒举措,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三是深入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以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持续强化安防建设。会同住建、消防等部门,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会议也要求,深入实施防溺水专项行动和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2024年4月27日 6:05 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中国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中国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圈养”问题引起舆论关注后,中国教育部回应,将督促地方和学校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活动的做法。 据新华社星期五(11月3日)报道,中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此事受访时说,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这名负责人说,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他提到,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负责人强调,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并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 同时,教育部将要求学校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山西晋中一名老师近日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视频在中国网络迅速引发共鸣。不少家长表示对此深有体会,“早就想吐槽了。”有网友甚至反映,“好几个班都有腰椎有问题的学生”,还有网友回忆当年的“课间10分钟”,称“课间老师都往外撵人。”但也有网友表示能理解,认为“老师和学校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2023年11月4日 1:32 PM

封面图片

中央社中共推广预制菜引反弹 中国教育部:不宜进校园 ||

封面图片

近期,个别地方中小学要求“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才能返校”,引发关注。8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发布会上,教

近期,个别地方中小学要求“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才能返校”,引发关注。8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此作出回应:这种情况要坚决叫停,疫苗接种要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要从严、也要依法依规执行疫情防控措施。 据报道,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曾于日前发布《关于加快推进18周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通告(第10号)》,其中提到“县教育系统要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小学生开学报名时采取‘1+6+N’形式,即每名学生入学报到时,需持有父母(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共同居住的近亲属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否则,不予接收或暂缓入校。” 类似要求引发舆论关注。8月27日,王登峰对此作出回应。“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讲,‘学校疫情防控要比社会更严一些’是大家的共识。因为校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中小学又是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得更加严格、更加到位,这是非常必要的。”王登峰提到,一旦出现校园疫情对整个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采取比社会面更加严格的措施,也是为了真正确保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到位,这是“从严”。 王登峰强调,“从严”同时也要“依法”。个别地方把学生是否注射疫苗,甚至把家长是否注射疫苗,作为能否返校的条件,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对这种情况坚决叫停。 王登峰指出,疫苗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疫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我们国家目前接种疫苗的法律依据是,无论12-17岁,还是成年人,都要遵守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 “既然是知情、既然是自愿,就不应该把是否接种疫苗,不管是本人还是共同生活的人,作为开学返校、入校的一个标准。所以这一条要再次重申,我们要从严,也要依法依规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王登峰表示。 (新京报)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莫盲目培训使假期变味

中国教育部:莫盲目培训使假期变味 中国即将迎来十一国庆长假,教育部呼吁家长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不盲目跟风报班培训。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星期四(9月28日)发布中秋国庆“双节”提示。 中国教育部称,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最佳时机。希望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制定好假期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给予孩子爱的陪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盲目跟风报班培训,不要用报班补习代替亲子时间,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中国教育部称,违规学科类培训逃避监管,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很大,并且极易引发“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请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规学科类培训,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教育部称,确需参加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的,请广大家长认清机构办学资质,理性选择“证照齐全”、规范办学的机构。如发现违规培训问题线索,家长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投诉举报渠道监督举报;如涉及违规收退费等消费纠纷问题,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反映,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封面图片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教育部加入“小鹰”全俄儿童中心跨文化对话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