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景点象鼻岩被海水冲蚀断裂

台湾著名景点象鼻岩被海水冲蚀断裂 台湾东北海岸著名景点象鼻岩因海水长期冲蚀,岩体象鼻部分断裂。 综合台湾联合新闻网和《自由时报》报道,网传消息称象鼻岩星期六(12月16日)下午坍塌断裂,景点所属的新北市瑞芳区公所在脸书官方粉丝专页证实这一消息。 瑞芳区公所发文称,象鼻岩是自然海蚀地景,因海水长期冲蚀及自然风化,造成象鼻岩岩体象鼻部分断裂。 公所强调,因目前象鼻岩附近地质及气象相当不稳定,且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已管制封闭禁止进入,呼吁民众勿再前往。 在台湾交通部观光署四年前发布的一段介绍象鼻岩的影片中,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徐澔德介绍象鼻岩时说,总有一天它会整个塌掉,“我相信这个至少也要上千年吧”。 在象鼻突然断裂后,台湾网民留言称“千年?百年?不用”“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2023.12.16断掉了”。 2023年12月17日 5:31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台湾著名「象鼻岩」象鼻部分断裂堕海#两岸国际 著名自然景点「象鼻岩」象鼻部分断裂堕海。 (12/17/17:29)

封面图片

《美丽广东》董恒年简介:《美丽广东》由董恒年所著,聚焦广东的美丽风光与丰富文化。内容涵盖广东的著名景点,如丹霞山、白云山等自然景

《美丽广东》董恒年 简介:《美丽广东》由董恒年所著,聚焦广东的美丽风光与丰富文化。内容涵盖广东的著名景点,如丹霞山、白云山等自然景观,以及广州塔等现代化地标;还介绍广东独特的岭南文化,包括粤剧、粤菜、骑楼建筑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广东的魅力,适合对广东感兴趣、计划前往广东旅游的人群阅读 标签: #广东旅游 #岭南文化 #自然景观 #人文地标 #地域特色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去太平洋屋脊小径的著名景点鹰岩一般是从北往南走,距离比较短。但昨天是周日,那个方向可能人多,我们改从桶溪往北走,经过了开满白色加

去太平洋屋脊小径的著名景点鹰岩一般是从北往南走,距离比较短。但昨天是周日,那个方向可能人多,我们改从桶溪往北走,经过了开满白色加州丁香和勿忘我的一座座山坡,就像下雪一般,估计太空上可见。经过了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草原,可惜荒草已长出,盖过了成片的金野花。跨过变得汹涌澎湃的圣伊斯德罗溪,经过另一片草原,最终抵达鹰岩。来回总共走了6个小时。沿途除了一个马队,只遇到十来拨背包客,几个来自欧洲,都说要争取走到加拿大。有一个背包客问了我们几种野花的名字,知道一种叫勿忘我,告别时朝我们挥挥手:“我不会忘了你们!”

封面图片

周杰伦称“晃到不行” 专家分析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成因

周杰伦称“晃到不行” 专家分析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成因 地震后,周杰伦、林俊杰、刘若英、昆凌等多位明星,均第一时间发文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周杰伦用“晃到不行”描述了地震发生时的情形,他的妻子昆凌则发文称:“希望大家平安。”接连强震给当地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媒体报道称全岛摇晃了至少1分钟,花莲市有多处房屋倒塌,并出现山体滑坡,部分山脚小镇被吞没。宜兰著名景点龟山岛也稍微断了一部分,下方还溅起一团粉尘,画面十分惊悚。另外,整个台湾地区有30.8万户居民遭受停电影响,目前仍有仅9万户居民停电。地震发生后,国家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Ⅱ级警报(橙色),预计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对我国台湾沿岸局部区域造成灾害性影响,对我国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没有影响。日本气象厅发出了海啸警报,预计冲绳地区海面会有高达3米的海啸,呼吁当地居民疏散。据媒体报道,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徐锡伟表示,这次地震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俯冲带上的一次地震。发震区域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斜向俯冲地带,由于菲律宾海板块的斜向俯冲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其东部海域除俯冲带外,还发育了左旋走滑的纵谷断裂(陆地)及其以西的近南北向逆断层系。徐锡伟表示,这个位置发生地震的特点是板块间碰撞俯冲导致地壳强烈缩短和斜向剪切变形,高震级地震频发。中国台湾地区气象部门表示,这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地震,未来3天可能还会有规模7级地震发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印尼10米高玻璃桥断裂 旅客坠地酿一死三伤

印尼10米高玻璃桥断裂 旅客坠地酿一死三伤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一座十米高的玻璃桥日前突然断裂,导致几名正在观赏美景的旅客突然踩空坠地,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据《雅加达邮报》报道,这座位于中爪哇邦尤马斯县林帕库乌斯松树林(Limpakuwus)的著名旅游景点The Geong玻璃桥,在星期三(10月25日)早上10时左右(新加坡时间11时许)突然碎裂,当时桥上共有11名游客。 而两名恰巧站在破碎的玻璃附近的旅客,因踩空从高处急速坠地后,其中一人伤重不治,另一人受伤。一名在场的工作人员说,他听到了玻璃破碎的声音。 据悉,还有两名旅客在坠地前曾紧紧抓着桥架,才得以保住一命。 巴纽马斯市警察局局长斯特普(Edy Suranta Sitepu)随后证实了这起意外事故、 该市刑事调查组副组长普拉塞蒂奥 (Benny Timor Prasetyo)说,警方已从入口柜台处调取闭路电视录像,也于星期四(26日)到现场展开调查。 印尼警方称,这个玻璃桥距离建成有约11个月,初步调查显示,这座桥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任何安全测试。 林帕库乌斯松树林合作社主席普尔诺莫(Eko Purnomo)透露,他曾在4月旅游景点正式开始运营时,联系The Geong的负责经理,要求对方对桥体进行安全评估。 普尔诺莫说,他之所以要联系The Geong负责经理,是因为在事故发生前,他从社交媒体上听到许多民众对桥体安全性表示担忧。 不过,The Geong的经理并未亲自出席会议,只派了一名代表参会。 The Geong和林帕库乌斯松树林共用同一片土地,但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运营。 2023年10月27日 11:00 PM

封面图片

新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被低估的碳汇

新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被低估的碳汇 新的研究发现,海洋转换断层是重要的、以前被低估的二氧化碳汇对现有的地球地质碳循环概念提出了挑战。这项研究强调了自然地质排放在塑造地球气候历史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在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这些过程的必要性。上图为改变的地幔岩石切片。图片来源:Solvin Zankl构造断裂是构造板块相互移动的地方,是地球上三大板块边界之一,全球长度约为 4.8 万公里,其他板块边界分别是全球洋中脊系统(约 6.5 万公里)和俯冲带(约 5.5 万公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洋中脊和俯冲带的碳循环。相比之下,科学家们对海洋转换断层中的二氧化碳关注相对较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转换断层被认为是"有点无聊"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岩浆活动很少。"克莱因说:"我们现在拼凑起来的结果是,沿着这些海洋转换断层暴露出来的地幔岩石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汇。"地幔的部分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些气体碳夹杂在热液中,与靠近海底的地幔发生反应,并在那里被捕获。首席科学家弗里德-克莱因(Frieder Klein)和"深海漫游者"号领航员艾伦-斯考特在探索水下碳酸盐平台。图片来源:Novus Select《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新的期刊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克莱因说:"这是地质碳循环中以前不为人知的一部分。由于在以前对全球二氧化碳地质通量的估算中没有考虑到转换断层,因此岩浆二氧化碳向改变了的洋幔和海水的质量转移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地质排放与气候克莱因说:"与人为二氧化碳(或人类驱动的二氧化碳)相比,转换断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在人类排放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之前,地球地幔(包括转换断层)的地质排放是地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正如论文所述,据估计,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 约为每年 36 千兆吨(Gt),这使大气和水圈的平均地质排放量(每年 0.26 千兆吨)相形见绌。然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来自地球地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调节地球气候和宜居性以及包括海洋、大气层和岩石圈在内的地表储层中的碳浓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然,这是在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之前。通过地质研究了解气候变化"为了充分了解现代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地球深层过去的自然气候波动,这与地球自然碳循环的扰动息息相关。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关地球地幔和海洋/大气系统之间碳长时间尺度通量的见解,"该研究的合著者、佛蒙特州本宁顿学院教师蒂姆-施罗德(Tim Schroeder)说。"数百万年来,这种碳通量的巨大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变得比现在温暖或寒冷得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分析了圣保罗转换断层中"地幔橄榄岩矿物碳化过程中"皂石和其他含镁集合体的形成。认为该断层是富含二氧化碳的热液流体的通道,而橄榄岩的碳化则可能成为排放二氧化碳的巨大的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认为,"低度熔化会产生富含不相容元素、挥发物,特别是二氧化碳的熔体,而在大洋转换断层处存在橄榄岩,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为广泛的矿物碳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岩石是在 2017 年对该地区进行巡航时使用载人车辆采集的。找到并分析这些岩石"简直是梦想成真"。克莱因说:"我们在12年前就预测到了碳酸盐改变的洋幔岩的存在,但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它们。我们曾前往该群岛探索低温热液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竟然能在一个转换断层中找到这些岩石,因为我们是在寻找其他东西时偶然发现它们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