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半数香港职场人士对派驻大湾区持开放态度

调查:半数香港职场人士对派驻大湾区持开放态度 一项调查显示,半数香港职场人士对被派驻大湾区城市工作持开放态度,近四成人有兴趣到大湾区退休。 综合《明报》《星岛日报》报道,友邦香港星期四(3月7日)公布“AIA 理想退休生活调查”第15期结果。 调查发现, 50%受访者对到大湾区就业持开放态度,当中18至29岁年轻群组受访者的比率高达66%。受访者最需要雇主提供的支援,依次为宿舍或住屋津贴(77%)、覆盖整个大湾区的医疗保障(71%)及交通津贴(66%)。 受访者对在其他大湾区城市就业的忧虑,主要为不清楚当地的医疗政策(73%)、不清楚当地的社会福利政策(68%)、不清楚当地的税务政策(62%)。 调查也涉及港人到大湾区城市退休的态度,近四成受访者表示有兴趣,三大热门城市分别为珠海(34%)、深圳(31%)及广州(29%),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较低(80%)、楼价较便宜(58%)及社区环境较好(54%)。 第15期“AIA 理想退休生活调查”于2023年11月13日至11月27日期间进行,通过网上问卷及面对面形式,访问1085名年龄介于18至65岁及最少拥有一个强积金账户的在职港人。调查数据按香港就业人口分布作加权处理,确保样本能充分反映就业人口特征。整个调查由独立市场顾问公司Cimigo进行。 2024年3月7日 3:58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调查:香港和大湾区雇主对今年招聘乐观程度下降

调查:香港和大湾区雇主对今年招聘乐观程度下降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花红减少,香港和大湾区的雇主对今年招聘的乐观程度下降,这凸显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所面临的困境。 据彭博社报道,国际审计公司毕马威星期四(3月14日)发布的2024香港高管薪资展望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6%的雇主预计2024年的员工人数会增加,比例低于去年的37%。高管人员态度更为乐观,其中41%受访者预计员工人数会增长,但仍低于去年的48%。 毕马威中国个人服务合伙人萧维强表示,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管对于能够提高业绩的人才需求持续。随着业务持续转型以及商业环境不断变化,雇员的角色和职责也将不断演变。在2024年,如何扩大多元人才库和完善人才配对,将成为雇主的成败关键。 在中国股市长期下跌、房地产市场严重下滑、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银行和投资公司一直在裁员,并缩减在亚洲的业务。 上述调查显示,六个行业的裁员预期均高于前一年。香港和大湾区的大陆城市的1103名受访者参与这项调查。 在关键的金融服务领域,14%受访者表示公司今年将裁员,高于去年的9%。总体而言,16%受访者表示公司将裁员,比例是去年的一倍。 调查也显示,公司发放的花红也将减少。公司去年平均发放2.27个月花红,比2022年少了0.16个月。金融服务和房地产领域花红减幅较大,显示这两大领域在过去一年面对严峻挑战。 2024年3月15日 3:19 PM

封面图片

调查:香港营商现状指数恶化

调查:香港营商现状指数恶化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营商现状指数恶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跌幅最大。 综合《星岛日报》和香港电台报道,上述调查由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联合进行,受访企业达1000家。 渣打银行星期三(4月17日)公布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显示,第一季度“现况指数”按季度比升2.9点至54.3点,为11个季度以来新高;“预期指数”维持在54点,按季微跌0.1点,反映目前大湾区城市的营商环境正在改善。 但调查显示,受股市波动等因素影响,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对比,香港的商业活动现状及预期最弱,期内香港“营商现状子指数”按季跌6.7点至43.3点,属大湾区11个城市表现最差,也是指数唯一低于50的城市。 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说,股市波动等因素是香港在上述指数表现不理想的原因。在联汇制度下,港元随着美元强势而走强,外汇差价加速香港消费力外流,影响以香港本土市场为主的企业生意,也不利于香港出口贸易。 范婉儿认为,这些只是周期性因素,当美国如预期般降息,将明显支持香港出口及内部消费。 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则说,他留意到企业的去库存压力正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开始补充库存。不过,地缘政治仍为营商环境带来困扰,企业仍保持审慎态度。 2024年4月17日 3:18 PM

封面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于教育及职业博览设摊位介绍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于教育及职业博览设摊位介绍资讯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明日起一连四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教育及职业博览2024」设置摊位,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资讯,包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升学、实习、就业和创业的选择和机会等。今年是办公室连续第四年在教育及职业博览设置展览摊位,除继续通过电子展板和互动游戏向参观者介绍各项为香港青年度身订造的支援计划和便利措施外,办公室更特别在摊位装设「粤港澳大湾区资讯站」,方便参观者进一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办公室表示,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香港青年的发展,支持青年把握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政府持续推出不同计划,为有志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升学、实习、就业和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支援。 2024-01-24 15:29:50

封面图片

调查:逾八成青年认同香港是美食之都惟对从事食物行业兴趣不高

调查:逾八成青年认同香港是美食之都惟对从事食物行业兴趣不高 有青年组织调查显示,接近86%受访者认同香港是美食之都,但青年从事食物行业的兴趣不高。香港青年协会「青年创研库」于4月进行有关巩固美食之都的调查,包括以问卷访问520名青年,以个案访问食物工作从业员及学者研究。调查显示,超过90%受访者认为建设美食之都的主要优势,要包括「食物质素」、「食物安全」及「服务质素」,近86%受访者认同香港是美食之都。调查亦反映受访青年对从事食物行业兴趣偏低,以10分为非常大兴趣计,平均分不到一半,仅4.96分;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则稍高,有约6.04分。5成人认为改善行业就业环境,例如薪酬、福利,能鼓励青年加入食物行业。至于食肆应如何挽留市民留港消费,青年创研库认为需加强巩固多元化的优势,因香港本来汇聚多国美食,这一点内地未必做到。青年创研库经济就业组副召集人翁德建说,现时有关食品及美食的推广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及组织,相关政策和资讯较分散,建议当局设立「香港美食发展专组」,专责督导宣传推广计划,又建议旅发局开展「香港美食传承运动」,配合政府推行的餐饮消费券,制作本地美食地图。 2024-06-16 15:37:04

封面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行动纲领》提出业界与持份者加强协作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行动纲领》提出业界与持份者加强协作 律政司发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行动纲领》,两大重点包括确立「三连、两通、一湾区」的基本方针,以及与业界和其他持份者加强协作。身兼「粤港合作法律及争议解决专班」及「港深法律合作专班」港方牵头官员的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表示,除了继续用好已建立的机制,亦会积极推动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设立大湾区高层恒常对接平台,推进大湾区司法和法律实务及研究工作,包括跟进各项民商事司法协助安排的落实情况等。律政司同时亦会推动设立大湾区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的资讯平台,便利三地民众和企业掌握全面和准确的资讯。 律政司亦会争取扩大「港资港法」以及「港资港仲裁」措施的适用范围,推动区内法律和争议解决专业优势互补;筹划在香港举行大湾区调解员培训课程,设立大湾区线上争议解决平台。同时将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助力区内汇聚及培养更多涉外法律人才,有系统地推动大湾区律师的专业发展,协助香港法律界融入大湾区建设。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表示,首次发表《行动纲领》重要政策文件,将在任期内以切实的成果助力建设「法治湾区」。律政司会与各界持份者深化合作,搭建交流协作平台等,达致大湾区内共商、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2024-04-12 12:10:10

封面图片

麦美娟鼓励香港创业青年用好大湾区作为切入点

麦美娟鼓励香港创业青年用好大湾区作为切入点 到广州和佛山访问的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日在青年专员陈瑞纬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两个「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的成员基地。麦美娟强调,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发展,致力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特别是鼓励香港创业青年用好大湾区作为切入点,到当地发展业务。成立联盟是「粤港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合作专班」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为创业青年提供更到位的支援。麦美娟又说,自去年12月联盟成立后,已获得接近60个来自香港和大湾区不同界别、具代表性的机构响应参与。除了创新创业基地外,联盟成员亦包括政府和公营机构、非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专上学院及科研单位、专业团体及创投基金,共同推广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在麦美娟到访期间,基地负责人简介基地设施和对创业青年的支持,如何协助青年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及便利措施等;香港青年创业团队亦与麦美娟分享他们在大湾区的创业经验。   麦美娟今日结束访问广州和佛山,下午返抵香港。 2024-03-02 14:30:58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