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疑似食品中毒案受害者人数增至13个

台北疑似食品中毒案受害者人数增至13个 台湾台北茶室疑似食品中毒事件受害者人数已经增加至13个,其中两人去世,另有五人在加护病房。卫福部长薛瑞元针对此事通报,追查工作会往毒素、人为两个方向着手。 综合台湾《联合报》和壹苹新闻网报道,13名受害者在3月19日至23日期间前往台北市信义区的宝林茶室用餐,大多数的共同点是吃了炒果条,少数人吃了滑蛋河粉、香兰叶果汁。 在这13人当中,一名39岁男子和一名66岁的男子抢救不治,另外有五人在加护病房。 除此之外,也有另外一名来自台南、曾到台北宝林茶室用餐的顾客,在吃了粿条有症状后就医,但这起案例还在厘清当中。 薛瑞元星期四(3月28日)告诉记者,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因素有三大类,即微生物、食材内伸性毒素、人为因素。 临床照护医师、毒物专家、环境部化学局、法务部法医研究所等相关单位专家针对此事一起讨论。专家认为,微生物如诺如病毒肇祸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朝向食材的内伸性毒素如米酵菌酸,还有人为因素加入毒素进行调查。 2024年3月28日 11:10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台湾宝林茶室中毒案再增一死 累计四人死亡

台湾宝林茶室中毒案再增一死 累计四人死亡 台湾台北市素食餐厅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再新增一例死亡个案,至今死亡个案已增至四例,且是三天内两人死亡。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卫生福利部次长王必胜星期一(4月29日)证实,在上星期六(27日)出现死亡案例后,今天再新增一例死亡个案,目前仍有两名患者住院治疗。 据报道,星期一新增的死亡个案为40岁女性,3月中旬到宝林茶室吃完粿条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经医疗团队抢救,病情一度回稳,但后来因严重感染问题,病情恶化。星期一凌晨3点多因多重器官衰竭辞世。 王必胜说,目前中毒案的重症个案,仍有两名患者住院治疗,一名为接受换肝患者,另一名还在加护病房救治。 宝林茶室今年3月下旬发生食物中毒案,自3月19日起陆续有消费者出现不适症状,至今累计通报35例受害者,其中四例死亡。 台北市政府4月2日举行记者会说明中毒案调查进展,调查发现,餐厅的刀具、砧板及人员手部都验出米酵菌酸。这一毒素被指是引发此案食客中毒的主要原因。 2024年4月29日 1:35 PM

封面图片

台北餐厅食物中毒案 死者血液含毒素 厨师等3人被侦办

台北餐厅食物中毒案 死者血液含毒素 厨师等3人被侦办 台北市一间餐厅导致两人死亡的食物中毒案,至今仍有5人在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卫生当局表示,经解剖发现其中一名死者血液中有罕见的米酵菌酸,是台湾首次检出这种毒素。涉事的餐厅是「宝林茶室」,检察官认为餐厅负责人、店长及厨师3人嫌疑大,限制3人出境。其后依照违反《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及过失致死罪,将3人改列为被告侦办。其中25岁的厨师被警方约谈,了解食材烹煮过程和入货等细节。他其后被移送台北地检署复讯,凌晨完成问话后,获准离开。卫生当局表示,米酵菌酸不会因清洗烹煮被破坏,预防是关键,呼吁民众不要进食长期存放在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2024-03-29 11:12:26

封面图片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1994年遭投毒重金属“铊”,导致瘫痪、双眼几近失明并有严重脑损伤。朱令本周五因脑瘤离世,终年50岁。 朱令的同班同学及宿舍室友孙维曾被警方列为嫌疑人,但因证据不足而被解除嫌疑,后改名孙择颜并移居海外。2013年,一份数万人签署的请愿书要求美国调查当时在美居住的孙维,将她遣送出境回中国受审。请愿书中指称孙维的家族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网络,并指孙维“有犯罪动机并能够接触致命的化学物质”。白宫拒绝对请求置评,只表示朱令的中毒事件“是一场悲剧”。 北京市公安局2013年5月曾在微博对朱令案作出回应,强调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但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 孙维的祖父孙越崎曾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堂伯父孙孚凌曾任北京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父亲孙大武为民革中央委员,姑父朱丕荣曾任冶金部副部长。公安部办公厅在对政协委员的复函里曾写道:“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经强卫(时任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同志批准,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结办此案。” By: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台北素食餐厅食客中毒案,餐厅生物环境样本验出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台北素食餐厅食客中毒案,餐厅生物环境样本验出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 案件有最新进展,台北市政府今天提早召开记者会交代,市长蒋万安称衞生局上月到宝林茶室采集菜刀、砧板及厨师手部等生物环境样本,经检验后出现米酵菌酸阳性反应,强调宝林茶室责任难逃。 目前有31人牵涉这次中毒案,包括两名死者在内,有14人体内验出米酵菌酸,由于大部分有症状的病人都吃过粿条,当局相信粿条是毒素源头。

封面图片

台北“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一死者尸检验出米酵菌酸。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这是台湾首次检出这项毒素。

台北“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一死者尸检验出米酵菌酸。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这是台湾首次检出这项毒素。 截至28日下午5时,卫福部共接获18例“宝林茶室”食物中毒通报。 受米酵菌酸影响的食品具正常的外观、气味和味道,很难提早察觉。即使少至1.5毫克也会致命,潜伏期为0.3到16小时,逾3成机率会在短时间内致死。目前尚无解毒剂,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复,是目前唯一可行方式。 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在中国大陆报告为主,都和发酵食物有关,此前台日韩均未发生过。且大陆传出的报告都是自家制的发酵谷物产品导致,而工业化生产的谷物发酵产品尚未被发现导致中毒。 (中央社 1,2,联合报)

封面图片

台餐厅中毒案:桃园官员吁中央彻查酱料问题

台餐厅中毒案:桃园官员吁中央彻查酱料问题 台湾餐厅中毒案受害者人数持续增加,有中毒者据报告诉桃园副市长王明钜,酱料很苦。王明钜认为,元凶可能是酱料,呼吁中央彻查酱料问题。 据台湾《联合报》星期天(3月31日)报道,曾任台大医院副院长的王明钜研究了在中毒案被验出的米酵菌酸,并在行政院会上说,不能排除酱料出问题的可能。 王明钜引述医学文献介绍,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一词源自印度尼西亚食物“Tempeh Bongkrek”,由椰渣发酵作成,外观像豆腐,但远比豆腐硬,因椰渣含大量脂肪,非常容易让产生米酵菌酸的细菌生长,1951年到1975年造成印尼平均每年288次中毒、34人死亡,1969年印尼禁止制造这种食品,但民间还是很多人偷偷制造食用,并在过程中加入柠檬汁让细菌无法生长,避免中毒。 王明钜说,椰子或玉米含大量脂肪,制造食物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使用了发酵过的椰肉制品,很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报道称,上述中毒男子21日晚上7时半来到涉事餐厅台北市宝林茶室时,只剩下粿仔条,“端来整盘颜色很重、很黑,第一口吃下去就觉得酱料非常苦,可是粿仔条本身感觉很一般 ,没什么味道”。 男子也提供用餐前拍的粿仔条照片佐证,粿仔条呈深褐色。王明钜问这名男子,为什么觉得很苦还统统吃完?男子回答:“因为很贵,就算不好吃,还是觉得要统统吃完。” 男子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之后住在加护病房,抢救后状况好转,转至一般病房。 台湾星期天新增与中毒案有关两个案例,分别为43岁及54岁女性。她们食用宝林茶室的炒粿条、滑蛋河粉后,出现头晕、发烧、腹泻、呕吐等不适,已送往医院。这使得受害者人数增加到30个,其中两人死亡。 2024年3月31日 11:44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