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研究所专家石正丽获选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武汉研究所专家石正丽获选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曾卷入冠病病毒源头风波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获选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星期四(8月31日)宣布,2023年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合计1238人,其中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石正丽等名列其中。 58岁的石正丽是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医学期刊《中国病毒学》主编。 美国《纽约时报》2021年报道曾形容,石正丽是中国科学进步的象征,是处于新兴病毒研究前沿的“蝙蝠女侠”。她曾带领探险队进入洞穴,从蝙蝠和鸟粪中采集样本,以了解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石正丽于2019年因在病毒研究领域的贡献,成为美国微生物学会109名科学家之一。 不过,冠病疫情2020年席卷全球后,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研究所被质疑是冠病病毒的来源地。对此,石正丽同年7月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应为他声称冠病病毒来自她的实验室道歉。 石正丽认为,将冠病疫情政治化耗尽了她对病毒起源调查的所有热情,她随后转而专注于冠病疫苗和新病毒的特征研究。 她2021年受访时说:“我不知道世界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向一个无辜的科学家持续泼脏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科院院士梅宏澳大谈人工群体智能

中科院院士梅宏澳大谈人工群体智能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今(17)日举行“大学讲坛”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以“如何构建人工群体智能”为题进行演讲,探讨群体智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讲座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吸引众多澳大师生及公众参与。 澳大校长宋永华致辞时表示,梅宏是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封面图片

中科院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中科院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中国科学院推出新规定,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综合《中国青年报》和观察者网报道,中国科学院8月2日在官网公布了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实施的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报道称,旧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于2014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与旧版的五章26条相比,新版内容增加到六章33条,部分章节名称和内容有所调整。新版具体分为总则、科研活动行为规范、社会活动行为规范、增选工作行为规范、禁止行为和附则共六章。其中,“禁止行为”为新增章节。 新版《规范》提到,要着力培育德才兼备的科研团队。科研活动行为规范部分第13条明确,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在职院士要坚持在本人专业领域科研一线开展工作,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深入基层和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新版《规范》在禁止行为部分第28条规定,院士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禁止违背推荐、评审、鉴定和评奖等活动的公平和保密原则。

封面图片

中科院院士相里斌履新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中科院院士相里斌履新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中国官方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相里斌出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社部官网星期五(6月21日)披露上述人事任命。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7岁的相里斌199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本科毕业,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年在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 相里斌长期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2001年起先后出任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局长、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光电研究院院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等职。 相里斌在2016年4月升任中科院副院长,201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20年,相里斌履新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23年7月改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作为光学工程与空间技术领域专家,相里斌曾参与多项重大项目,他是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指挥,也是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 相里斌2016年曾获颁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被媒体称为“最神秘获奖人”。 2024年6月22日 1:42 PM

封面图片

4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

4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名单,共有46人当选。 据中国央视新闻星期四(11月23日)报道,202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30人来自22个国家,其中爱尔兰、马来西亚、南非、挪威、西班牙、匈牙利、伊朗七个国家首次有外籍院士当选。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54位。 中国工程院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16位外籍院士,包括一名新加坡人西拉姆·拉马克瑞斯纳(Seeram Ramakrishna),研究方向为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 2023年11月23日 9:09 PM

封面图片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丽两周前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电话及书面采访。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丽两周前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电话及书面采访。 关于武汉所曾研究过的2012年云南墨江铜矿出现的疾病群组,石正丽说,她们没有在矿工的样本中检测到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她表示,会尽快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更多细节。 关于武汉所此前一项关于蝙蝠冠状病毒的序列重组研究,石正丽说,这项实验不属于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的范畴,因为研究并不旨在让病毒变得更危险,而只是为了了解病毒如何进行跨物种传播。她表示:“我的实验室从来没有做过或合作做过让病毒毒性增强的GOF实验。”对于有关蝙蝠冠状病毒的实验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石正丽说,由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直接感染人类,因此用生物安全二级的实验室研究蝙蝠病毒是允许的,她说其他一些科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 对于病毒所有3名员工曾于2019年11月出现流感症状入院治疗的情报,石正丽说:“病毒所没有发现上述情况。如果可能,您可否帮助提供这3人的姓名,以便我们核对。”她说,就此事所里也开过会,但大家都不知道那三个人是谁。 石正丽说,研究所已经公开了曾接触到与SARS-CoV-2基因组最接近的蝙蝠病毒,但二者只有96%的相同性,作为基因组来说差别巨大。她否认了实验室曾秘密研究过其他病毒的猜测。 在友人口中,石正丽以直率著称。记者秦颖最初拨通石正丽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几乎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与痛苦(angered & anguished):“没有证据的事情,我怎么去给他提供证据呢?” 在电话中,她对科学界内与界外的态度对比鲜明。她说她感觉在科学上继续保持参与仍然是有可能的,她也会继续回应其他学者的关切。但对于其他人,她说:“这里面已经没有科学的问题了,完全是一种出于极大不信任的一个推测。” 此后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她说:“我不知道世界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向一个无辜的科学家持续泼脏水。” 石正丽说,她认为将问题政治化耗尽了她对病毒起源调查的所有热情,因此她转而专注于新冠疫苗和新病毒的特征研究。她说,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 她说,她坚信没有做错事,因此她无愧无惧。 图为2020年1月15日,石正丽(第一排左起第三)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林发(左起第四)以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同事在一家武汉餐厅合影。当时疫情刚刚出现,研究小组正在努力了解这种新病毒。王林发向纽约时报记者供稿。 (纽约时报,记者秦颖Twitter)

封面图片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中国知名病毒学家、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石正丽警告,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据《南华早报》星期天(9月24日)报道,石正丽在与同事撰写的一篇论文中警告说,世界必须为像冠病一样的疾病做好准备,“如果冠状病毒导致以前出现过疾病,那么有很大可能也会导致未来的病毒爆发。” 在这项研究中,石正丽及其团队评估了40个冠状病毒种类的人类溢出风险,并将其中一半评为“高风险”。有六种已被发现,会产生能传到人类的疾病。另有证据显示,另外三种也会引发疾病,或是传到其他动物物种。 研究警告说:“几乎可以肯定未来将会出现疾病,而且很可能再次出现(冠状病毒)疾病。” 这篇论文于今年7月发表在英文期刊《新兴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但本月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南华早报》分析,部分原因可能是这项研究不是用中文写的,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科学家表示,这也反映出在中国突然取消冠病“清零”政策后,人们希望摆脱这个话题。 今年58岁的石正丽是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医学期刊《中国病毒学》主编。 美国《纽约时报》2021年报道曾形容,石正丽是中国科学进步的象征,是处于新兴病毒研究前沿的“蝙蝠女侠”。 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也曾被质疑是冠病病毒的来源地,对此石正丽接受采访时曾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应为他声称冠病病毒来自她的实验室道歉。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