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海南出岛一票难求 车主质疑为什么一船只能拉十几辆车

新能源车海南出岛一票难求 车主质疑为什么一船只能拉十几辆车 据悉,海南出岛自驾小汽车需通过“琼州海峡轮渡管家”“铁路轮渡”微信公众号先购票再到港,凭票进港,未提前购票的车辆一律不允许进港待渡。但售票平台显示,2月15日至29日,秀英港和新海港的新能源车出岛船票基本售罄;而燃油车出岛船票在2月15日至21日也基本售罄,2月22日及之后则余票充足。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过港船票难求,但燃油车有票的情况,海南一航运公司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新能源车因为有电池,高温或者过充时容易自燃导致火灾,或者有毒气体对船上人员造成伤害。此外,《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中还明确指出,船公司根据所属船舶实际情况,每航次载运新能源车辆的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以小车计)的10%,且总数不超过18辆。并且,登船后,新能源车辆应在船上划定的新能源车辆装载区域内集中停放;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海南省出岛船票难求的原因之一。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能源车海南出岛一票难求 车主质疑为什么一船只能拉十几辆车 #抽屉IT

封面图片

新能源车出海南岛船票将涨200元

新能源车出海南岛船票将涨200元 其中,船票价格由此前的372元/车,上调至572元,调价幅度为200元,调价原因未公布更多信息。此事引起网友热议,“难道是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太重,所以只对新能源车涨价?”“涨价可以,但一次涨价200元,涨幅已经快追上之前的运费了,有些离谱”;“涨价可能与海南岛全岛免高速费,只对车主收取燃油附加费有关,新能源车因为不加油或少加油,所以对其离岛时收取200元的附加费”。对于涨价一事,有媒体向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进行了采访,对方表示,虽然水运价格早已全面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但涨价需提供依据,不能随便进行涨价,特别是在春运这样的敏感时期。“他们已要求企业提供涨价依据,待依法依规论证后再作出决定。”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海南回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可行性有待论证

海南回应“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可行性有待论证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星期一(2月12日)举行发布会介绍,自1月26日春运以来,琼州海峡即进入客、车流高峰且大幅增长,叠加恶劣天气影响,运输压力明显增大,并将在未来几天迎来返程高峰。有网民此前咨询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是否有建设信息,海南方面2月9日回应说,因琼州海峡水道繁忙,且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复杂,在琼州海峡开展跨海大桥等相关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星期一下午举行琼州海峡春运返程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今年琼州海峡春运期间运输需求旺盛,自1月26日春运以来,琼州海峡即进入客、车流高峰且大幅增长,叠加恶劣天气影响,运输压力明显增大。 截至2月11日,琼州海峡进出岛旅客和车辆分别为211万人次和48.5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2.75%和16.78%。南北两岸车、客流量均持续高位运行,大货车占比较往年大幅升高;船舶和港口满负荷运行。 发布会上介绍,海南方面通过强化现场组织管理,增开和调整优化班次,提升装卸效率等多种手段,有效提升应急疏运整体能力。单日平均开航281班次,运输车辆2.85万辆次,旅客12.41万人次。从预售票量信息来看,从2月12日开始,琼州海峡将迎来返程高峰,预计2月16日、17日(初七、初八)达到顶峰并创历史新高,日运送旅客将突破16万人,车辆突破4万辆。 报道指出,有网民近日通过海南12345热线咨询,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目前是否有建设信息?海南方面2月9日介绍,因琼州海峡水道繁忙,且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复杂,在琼州海峡开展跨海大桥等相关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为努力突破运输瓶颈制约,将会同交通部门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琼州海峡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 2024年2月13日 1:31 PM

封面图片

多家车企齐出手:困在海南的电车即将运回

多家车企齐出手:困在海南的电车即将运回 而每年都会有不少人选择开车到海南过节,返程时,离岛困难也确实会出现,今年进出岛的客流量远高于历史同期,于是出现了“困局”。据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海事局去年年底印发的《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要求,每航次载运新能源车辆的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的10%,且总数不超过18辆。托运公司也做了进一步说明:新能源主要靠电提供动力,日常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电池受损,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对装载量有严格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少车企纷纷出招,为自家车主免费托运至指定城市,截至目前,已有深蓝汽车、阿维塔、问界、岚图、比亚迪方程豹/腾势、广汽埃安等多家车企提供了相关服务。这样的举措对于车主而言,无疑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对于车企而言是一次非常正向的宣传,更强化了用户最品牌的认同感,相信之后,在推荐购车时,那么这些车主就是最好的“销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说给谁听?

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说给谁听?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也认为,取消限制条件,本质是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购买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会提速。据镜观台了解,目前仍保持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天津等地。而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每个城市的限制条件各不相同,其中北京最为严苛,上海次之,杭州有缴纳两年社保的要求,广州、天津和深圳则“有求必应”。那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实际作用几何?京沪放开摇号不是容易的事除了户籍,能牵动众人心的就是京沪的车牌了。相对于上海的3年社保、名下不能有“大牌”、每人限领一个额度,非京籍市民想要获得一张新能源牌照,除了满足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外,还需要家庭申请或者个人排队。截至2024年3月8日24时,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306133个有效编码,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503789个有效编码,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22193家。而他们分别将获得58400、14600和4000个指标额度,即成功率为19%、2.90%和18%。所以每次有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来自北京”的网友最为活跃。5月29日,梨视频以“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限购”为题发布了博文,并附上了“你今年打算买新能源车吗”的问卷调查。虽然“还是选油车”的人不少,但“已经买了”和“准备买”的人更多。图/网友留言 来源/微博 镜观台截图而在评论区,“拿牌来”“给我牌儿”“给指标明天就买”的呼声很大,显示了市民较高的购车需求。王女士和丈夫来北京已有16年,在买了房后,2014年开始加入摇号大军。中途因工作变更,摇号间断,但也有37次,而其丈夫摇号较晚,有十几次。因为非京籍,所以老人、孩子不能算在家庭总积分里,只有可怜的30分。而最新公布的家庭新能源指标“分数线”为60分。王女士抱怨称,“这个规则不合理,孩子总可以算在里面吧。”显然,一牌难求困扰着在京打拼多年的人。崔东树就认为,北京上海是比较特殊的地区,虽然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但发展还是要服从城市规划。持此看法的业内人士大有人在。张翔也指出,北京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交通压力非常大。王女士自然也了解京沪的特殊性,但还是寄希望国家能继续完善相关政策,给真正有需求的人一些优待。穗深津杭买新能源车,或更便捷在拥有一辆新能源车的困难度上,排在京沪后面的就是杭州了。镜观台了解到,对于非户籍人口,杭州新能源车的申请条件为,拥有有效居住证且满足两年的社保缴纳要求,且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看到国家最新关于新能源车的鼓励购买政策,刚去杭州一年的刘先生有了一些“幻想”,杭州会不会放开居住方面的条件呢?如果取消的话,他就可以提前一年买车,带着女朋友去周边城市游玩。在张翔看来,就是因为老百姓有需求,政策的出台可以释放购买力,以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去年新能源车补贴已取消,免购置税政策设定了3万元的上限,现在逐步取消新能源车的购买限制,就相当于开源。”而在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车方面,深圳抢先一步。5月27日,深圳市商务局官网发布《深圳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汽车等。“行动方案”提出,取消非深户籍人员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社保限制,放宽名下仅有1辆在深圳市登记的小汽车个人申请混合动力小汽车增量指标的条件限制。即取消了此前的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的要求,非深户籍人员只需要持有效深圳市居住证就可以随时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车了。据悉,截至2024年4月,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约422.50万辆,而杭州的汽车保有量为452.1万辆。杭州能否向深圳学习呢?我们拭目以待。天津目前是申请制,市民只需登录天津市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在用户中心界面,选择新能源车指标类型,按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就可以“申请成功”。图/广州4月指标配置表 来源/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 镜观台截图而广州虽然是“摇号”制,但结合4月的数据,节能车摇号指标技术配置数为4829个(单位和个人合计),但申请编码数仅为2186个,其中有效的为1715个,所以最终的配置指标数就是1715个,配置率为36%。即意味着,在广州,只要市民去摇新能源车的号,就能成功。显然,穗深津杭对于想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已经足够友好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利好政策的发出,在这几个城市买车或许还能简单一些。取消新能源车限购,民心所向新能源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飞速发展。或许新能源车的起步阶段有补贴的刺激,但近几年,新能源车几乎已经完全市场化,正是凭借其绿色环保和经济性,深得民心。时间回溯到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7.5万辆,市场占有率仅为0.3%。经过十年的努力,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年均增长超过7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5.7%;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而在2023年,海南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8%,意味着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上海的新能源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中汽协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业内普遍预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在2025年超过50%。最近有换车打算的北京谭女士就在频繁试驾新能源车,按她所说,肯定不会再选燃油车了,费油不说,长时间驾驶很累,每次下班回到家,右腿都快僵住了。事实上,两三年前她就在关注新能源车,但总是感觉续航不实,充电不方便。但现在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超电桩布局的密集化,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让她轻松应对一个礼拜。另外,随着高阶智能驾驶的不断完善,她甚至不用接管几次,就能顺利从家到公司,再回到家。看到新能源车在不断进化,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拥有一辆。对于谭女士来说,换车相对容易,她只需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上更新指标,一般当天就能完成更新,第二天就去买新能源车了。然而对于无车的王女士一家来说,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遥遥无期了。这么看来,离“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最近的城市就是穗深津杭了,而像北京王女士这样的为数众多的家庭,只能等待奇迹发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涌入二手市场 只因车主消费冲动了?

小米SU7涌入二手市场 只因车主消费冲动了? 小通对比了多个二手车平台的小米SU7,成色普遍很新,行驶里程数在3000公里以内,部分只有100公里左右,上牌时间在2024年4-5月份,价格与官方指导价维持同一水平,有的还更贵一点。不夸张地说,如果对小米SU7有需求,把二手车当做新车买可能也不失为一种“提前拿车”的做法。小米SU7二手车是现在二手车市场的“奇葩”,成色新、价格堪比全新车、里程数很短,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被怎么用过。那么,这些新车出现在二手平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小通找到一些“前车主”了解了一下。退烧之后,车主还是要为冲动消费买单阿星是一名打工人,平日里对数码产品感兴趣,同时也是一位小米旗舰手机的用户。他对汽车的需求更接近于“可移动的智能空间”,待在车上的时间远比开车更长,而且没有里程焦虑,所以不打算买燃油车,要求车辆的座舱足够智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认识到了小米汽车,被独特的外观吸引,加之自己本身也是小米手机的用户,一眼就看中了小米SU7。阿星告诉小通,小米SU7上市之后,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咬咬牙拿出自己平时用来买数码产品的存款给了标准版的首付,还交了5000元车险。作为4月底第一批提车的SU7用户,阿星自然是对新车感到很满意,刚提车时每天都和新车黏在一起,开在路上回头率极高,但很快他就认识到了买车容易养车难。小通了解到,阿星的月薪只有7000元,每个月交完房租和月供,剩下的钱还不够他吃饭,万一不小心剐蹭了,既不保值,明年的保费又要更高。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忍痛转售。“新车开了1000公里都不到,我也很喜欢,但我连饭都吃不上,当时没有考虑太多,现在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趁着小米SU7热度还高,需求还很大,趁早原价把车卖掉,自己还能少亏点”。阿星这么告诉小通。因为自己喜欢而购入小米SU7的小宝,买的是最高配的Max版,一个月前才上了牌。他向小通透露,自己平时开车不多,因为上下班停车不方便,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和家里人一起开车出门,买顶配主要还是认为最能体现厂商的实力。小宝买车也很直接,没有到线下店体验,也没有预约试驾尝尝咸淡,直到新车交付时才发现,小米SU7的外形虽然炫酷,但对于他这种身高185cm的人来说,进出驾驶位吃力,车内没有足够舒展的空间;坐在后排的家人们对轿车的空间没有对应的预期管理,一直在埋怨为什么不买空间更宽敞的SUV。尽管有驾驶乐趣和外观设计方面的追求,但小宝承认冲动消费买回来的小米SU7的确难以适应家庭出行的场景,当初买车应该多考虑多对比,跟家里人商量。如果给他重新选,他应该会选舒适性更强的SUV,计划把车卖掉,就是为了创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无论是强行“上车”,还是买了回来发现不符合使用场景,小通认为烦恼的不仅是阿星和小宝,冲动消费过后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的人可能还有很多。这并不代表小米SU7本身的定位和产品力存在不足,小米汽车热度居高不下,破圈力度前所未有的大,市场给予的期待太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消费者追随热度的心理,现实与想象差之千里,转售潮随之而来。对于把车卖给什么人,阿星和小宝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能卖给有需求的个人买家最好,关键还是能够尽量不亏钱,抓紧转售为先。小米SU7热度犹存,但交付的坎依旧要迈过去车主纷纷抛售这些连磨合期都没过的“新车”,是说明小米SU7的热度过去了吗?小通认为未必。有做二手车的商家透露,五一假期前,距离交付5-8周的首批订单,普遍都要加价1.2-1.8万元。一些爆款配色的车型,车商开价34-35万元。需要知道的是,小米SU7订单转售的操作至今还存在,毕竟4月过后的订单不再享受免费的智能车载冰箱、25扬声器、电动尾翼、20英寸梅花轮毂等选装权益,这些订单往往有一定的溢价空间。大多数二手小米SU7的价格和新车相比基本上持平或者稍高这一点也能看出,没有足够的热度支撑,二手车的价格不会很坚挺,更不会催生一批消费者下场炒车牟利。可以预见的是,小米汽车的热度会持续很久,SU7依旧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高热度产品。二手市场涌现SU7“新车”只是车商的炒作行为,以及一种市场筛选的表现。筛选掉盲目消费的群体,市场退烧之后,小米SU7的用户画像才会有清晰的轮廓。目前来看,许多人选择卖车的原因还是冲动消费,购车时没有考虑好自身条件和使用场景,和产品力没有关系,这也不会成为新用户购车的参考。不过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部分首批车主忙着卖车,但还有很多人还被困在交付周期之内,有的用户还需要等到2025年才能交付,首批冲动下单的用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正想要买车的消费者,供需关系不平衡的矛头指向了小米汽车的产能。一些热搜的评论区,挤满了询问为何自己的小米SU7还未交付的人。为了安抚这些着急要车的人,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表示,小米汽车6月已经实施双班生产制度,雷军也在评论区中承诺6月交付一定过万。交付危机看似被小米官方的回应化解,但眼下车企的动作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价格更低、更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的新品推出市场,等不及的用户选择了投靠友商。紧接着,市面上还会出现更多与小米SU7争锋相对的车型。而选择留下来的小米汽车用户,似乎还要拿出更多的品牌忠诚度,才能等得下去。或许,对于这些急于求车的人,加钱买交付周期短的订单,或者是直接购入二手车,也不失为一种早提车的方式了。“菜单”亟待丰富,小米要用更多产品留住人心虽然外界把小米汽车的一切矛盾引向产能不足,但小通认为,除了产能,小米汽车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SU7车主卖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合适。对于习惯开SUV的群体来说,小米SU7的缺点日益明显,比如整体空间局促,前后排的乘客无法得到舒展。可以看到,自带热搜体质的小米SU7,并不能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虽然长度和轴距是标准的C级车,但小通认为它更适合日常1-2人代步用,有家庭出行需求的,自然还是SUV更实用。小米汽车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位于豪华品牌上游的BBA大打降价牌,宝马和奔驰因为降价,分别上了一次微博热搜,引发全网关注。而试图截胡小米车主的新能源车企们,除了推出新车之外,也在政策上想方设法打动尚未提车的用户。解决产能问题只是小米汽车需要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对于有家庭出行需求的主流消费群体,小米当前一款车型只能说太过单薄,需要尽快丰富自己的“菜单”。关于小米第二款车型的说法有很多,SUV或许是相对合理的一步,毕竟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也是远超Model 3,也能看出市场对SUV的迫切需求。想要留住更多准车主,小米汽车只能跟时间赛跑。如果小米有更舒适的SUV车型,小宝应该就会回心转意了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