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恒星改变了太阳系行星的轨道

流逝的恒星改变了太阳系行星的轨道 幸运的是,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时间上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我们可以用牛顿动力学来预测日食和宇宙飞船在外太阳系的运行轨迹,也可以用它来让时光倒流,将地球轨道绘制到深邃的过去。在有限的范围内由于对两个以上天体的轨道运动没有精确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通过计算来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混乱,因此我们对太阳系大天体当前位置和运动的任何不确定性,都会降低我们追溯时间的准确性。幸运的是,有了雷达测距和其他测量手段后计算非常精确,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追溯到一亿年前的地球轨道。或者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一篇新论文证明,我们一直忽略了流逝恒星的引力效应。5400 万年前地球轨道的不确定性。资料来源:N. Kaib/PSI大多数恒星都太遥远了,无法对地球轨道产生任何可测量的影响。它们对我们世界的牵引力比不上奥尔特云上遥远的岩石。但偶尔也会有一颗恒星靠近我们。虽然不会近到让我们的太阳系陷入混乱,但也近到能给太阳系行星带来引力。最近的一次接近是 HD 7977。现在,这颗恒星距离太阳约 250 光年,但在 280 万年前,它曾在距离太阳 3 万 AU 或半光年的范围内经过。它与太阳的距离可能近至 4000 AU。在较大的距离上,HD 7977的引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较近的距离上,它的引力效应就很明显了。当你把这一点加入到计算组合中时,地球过去轨道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很难确信超过5000万年的时间。这对古气候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大约 5600 万年前,地球进入了一个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热量最高时期,全球气温上升了 5 - 8 ℃。轨道模型指出,地球轨道在那段时间特别偏心,这可能是根本原因。但这项新研究提高了这一结论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地质活动等其他因素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估计,每2000 万年左右就会有一颗恒星在距离太阳 10000 AU 的范围内经过。这意味着,当我们绘制地球轨道运动的更深层次的过去时,我们还必须寻找可能写入恒星的影响。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研究确认NASA的DART撞击改变了小行星的形状和轨道

新研究确认NASA的DART撞击改变了小行星的形状和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DART航天器将于2022年10月与"Didymos"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天体相撞。欧空局的赫拉(Hera)任务将对碰撞后的"Didymos"进行勘测,并评估其轨道因碰撞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将这一一次性实验转化为可行的行星防御技术。图片来源:ESA-ScienceOffice.org这次演示表明,如果一颗危险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动能撞击器可以使其偏转。现在,发表在《行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次撞击不仅改变了小行星的运动,还改变了它的形状。DART 的目标是小行星 Dimorphos,它围绕着一颗更大的近地小行星 Didymos 运行。在撞击之前,Dimorphos呈大致对称的"扁球形"就像一个被压扁的球,宽度大于高度。Dimorphos的圆形轨道轮廓清晰,与Didymos的距离约为 3900 英尺(1189 米),Dimorphos绕Didymos运行一圈需要 11 小时 55 分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南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导航工程师尚塔努-奈杜(Shantanu Naidu)领导了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迪莫非斯的轨道不再是圆形的:它的轨道周期完成一个轨道所需的时间现在缩短了 33 分 15 秒。而且小行星的整个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相对对称的物体变成了一个'三轴椭圆体'更像是一个长方形的西瓜"。2022 年 9 月 26 日,小行星 Dimorphos 被美国宇航局的 DART 任务捕捉到,就在飞船撞击其表面前的两秒钟。对小行星撞击前后的观测表明,它是一个松散的"碎石堆"。图片来源:NASA/Johns Hopkins APL奈杜的团队在他们的计算机模型中使用了三种数据源来推断小行星在撞击后发生了什么。第一个数据源是 DART 号飞船:飞船在接近小行星时捕捉到了图像,并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深空网络(DSN)发回地球。这些图像提供了"Didymos"和"Dimorphos"之间缝隙的特写测量数据,同时还测量了两颗小行星在撞击前的尺寸。第二个数据源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附近的DSN金石太阳系雷达,它从两颗小行星上反弹出无线电波,精确测量出撞击后Dimorphos相对于Didymos的位置和速度。雷达观测结果很快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得出结论:DART 对小行星的影响大大超出了最低预期。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世界各地的地面望远镜测量了两颗小行星的"光曲线",即小行星表面反射的阳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撞击前后的光曲线,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 DART 如何改变了Dimorphos的运动。这幅插图显示了小行星 Dimorphos 被 DART 撞击后的大致形状变化。在撞击之前(左图),小行星的形状像一个被压扁的球;在撞击之后,它的形状变得更加修长,像一个西瓜。资料来源:NASA/JPL-Caltech在Dimorphos的轨道上,它周期性地从Didymos的前面经过,然后又从后面经过。在这些所谓的"相互事件"中,一颗小行星会给另一颗小行星投下阴影,或者遮挡住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景象。在这两种情况下,望远镜都会记录下暂时的暗淡光曲线的下降。JPL 高级研究科学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史蒂夫-切斯利(Steve Chesley)说:"我们利用这一系列精确的光曲线下降的时间来推断轨道的形状,由于我们的模型非常灵敏,我们还可以算出小行星的形状。研究小组发现,迪莫非斯的轨道现在略微拉长,或者说偏心。在撞击之前,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有规律的,显示出一个圆形轨道。撞击后,时间上出现了非常细微的差异,显示出有什么地方出现了偏差。我们从未想到会有如此高的精确度。"奈杜说,这些模型非常精确,甚至显示了Dimorphos在围绕Didymos运行时来回摇晃。研究小组的模型还计算了Dimorphos的轨道周期是如何演变的。撞击发生后,DART立即缩短了两颗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使Dimorphos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42秒,变为11小时22分37秒。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随着Dimorphos向太空流失更多的岩石物质,小行星的轨道周期不断缩短,最终定格在每轨道11小时22分3秒比撞击前少了33分15秒。奈杜说,这个计算结果精确到1 ½秒以内。Dimorphos现在与Didymos的平均轨道距离约为3780英尺(1152米)比撞击前近了约120英尺(37米)。"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正在发表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宇航局总部太阳系小天体首席科学家汤姆-斯塔特勒(Tom Statler)说。"看到不同的小组分析数据并独立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是科学成果可靠的标志。DART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小行星偏转技术的途径,还揭示了我们对小行星及其行为方式的新的基本认识。"这些结果以及对撞击后留下的碎片的观测表明,迪莫非斯是一个松散的"碎石堆"天体,与小行星贝努类似。欧空局(ESA)的赫拉(Hera)任务计划于2024年10月发射,它将前往这对小行星进行详细勘测,并确认DART是如何重塑迪莫非斯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韦伯望远镜在周边的行星系统中发现了水

韦伯望远镜在周边的行星系统中发现了水 天文学家检测到附近一颗恒星附近有水蒸气旋转,这表明围绕它形成的行星有一天可能能够支持生命。 这个年轻的行星系统被称为 PDS 70,距离我们 370 光年。其中心的恒星大约有 540 万年的历史,温度比我们的太阳还要低。围绕它旋转的是两颗已知的气态巨行星,研究人员最近确定其中一颗 PDS 70b 可能与正在形成的第三颗“兄弟”行星共享其轨道。 两种不同的气体和尘埃盘(形成恒星和行星所需的成分)围绕着恒星。内盘和外盘之间的间隙长达 50 亿英里(80 亿公里)。气态巨行星位于间隙中,它们围绕恒星运行。 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检测到距离恒星不到 1 亿英里(1.6 亿公里)的内盘中水蒸气的特征。天文学家认为,如果 PDS 70 与我们的太阳系类似,那么内盘可能会形成与太阳系类似的小型岩石行星。 在我们的系统中,地球的轨道距太阳 9300 万英里(1.5 亿公里)。 上周在《自然》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

封面图片

NASA 宣布成功改变了一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NASA 宣布成功改变了一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表示,一个航天器在距离地球数百万英里的地方撞击了一颗无害的小行星,成功地改变其轨道,NASA宣布了其首次此类测试的结果。 美国航天局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发射到小行星的轨道上,从而使其偏离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能够偏转任何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小行星或彗星。 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管理者,前宇航员和佛罗里达州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我们向世界表明,作为这个星球的捍卫者,NASA是认真的。" 航天局说:Dart是一项防御地球免受潜在小行星或彗星危害的测试。 Dart将Dimorphos小行星的轨道改变了32分钟。格拉兹说,改变轨道周期的最低要求 "实际上只有73秒"。

封面图片

《太阳系(2024)[纪录片]》|简介:《太阳系(2024)[纪录片]》带领观众深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通过运用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

《太阳系(2024)[纪录片]》|简介:《太阳系(2024)[纪录片]》带领观众深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通过运用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和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这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以及各种神秘的天体。从炽热的太阳到冰冷的冥王星,从有着壮观风暴的木星到表面布满沟壑的火星,观众可以领略到每个行星独特的地貌特征、气候环境和天文现象。纪录片不仅呈现了太阳系的壮丽景观,还深入讲解了太阳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各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理解复杂的天文知识,如行星的轨道运行原理、太阳系的起源假说等。此外,片中还介绍了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从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到现代航天探测器的实地探测,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与求知精神。观众观看这部纪录片,如同开启一场穿越太阳系的奇妙之旅,对太阳系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奇|标签:#纪录片#太阳系#天文探索#宇宙奥秘|文件大小:NG|链接:

封面图片

《太阳系(2024)》

《太阳系(2024)》 简介:太阳系(2024)带领观众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介绍太阳系内各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的特点,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标签: #太阳系2024 #纪录片 #宇宙探索 #太阳系天体 #科学科普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太阳系八大行星自转周期对比:

太阳系八大行星自转周期对比: 水星58天16小时 金星243天26分钟 地球23小时56分钟 金星24小时36分钟 木星9小时55分钟 土星10小时33分钟 天王17小时14分钟 海王16小时 纵览古今 淘沙见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