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局长回应“X疾病”:虽难避免 但可防范和应对大流行

国家疾控局局长回应“X疾病”:虽难避免 但可防范和应对大流行 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王贺胜解释,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X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致命、传染快、易变异”,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X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来进行预测。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气候加速变化、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病原跨物种传播频繁发生等因素影响,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在持续增加。王贺胜认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国家疾控局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总结借鉴新冠疫情的防控经验,会同相关部门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防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平急转换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传染病风险评估,提升早发现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演练,做好相关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科学防控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传染病大流行的前瞻性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五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基层治理机制,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全面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水平。从国际合作来看,王贺胜表示,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国家疾控局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大流行条约》缔结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X疾病”可能暴发?国家疾控局回应

“X疾病”可能暴发?国家疾控局回应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警告。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9日在北京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当日举行。有记者就如何防范“X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问。 王贺胜解释说,“X疾病”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疾病,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其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王贺胜说,中国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科学防控体系、群防群控体系。 消息来源: 中国新闻社

封面图片

全国两会|王贺胜称「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风险持续增加

全国两会|王贺胜称「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风险持续增加 在北京,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王贺胜在两会记者会表示,「X疾病」最主要特点是高致病、传染快、易变异,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很难对「X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预测。他认为,内地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气候加速变化、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病原跨物种传播频繁发生等因素的影响,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持续增加,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 2024-03-09 17:20:21

封面图片

“X疾病”致死率恐达冠病20倍! 世卫吁签协定防范新疫情

“X疾病”致死率恐达冠病20倍! 世卫吁签协定防范新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各国,在今年5月以前签署“大流行病协定”,准备好应对下一波由未知病原体引发的大规模传染病“X疾病”(Disease X),其致死率恐怕达到新冠肺炎的20倍。

封面图片

全国两会|国家疾控局局长称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全国两会|国家疾控局局长称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在北京,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传染病防控关系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王贺胜在两会记者会表示,内地继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之后,2021年消除了疟疾,结束这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肆虐千年的历史,在国家公共卫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他又表示,目前爱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清醒认识到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生风险仍然持续存在,巩固传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务仍然艰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2024-03-09 16:37:05

封面图片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随着冠病疫情从大流行转段进入了地方性流行,人们与微生物界的斗争,似乎再次进入了静默期。但是,要应对仍在虎视眈眈的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的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而进入静默阶段。 根据澎湃新闻星期二(4月23日)报道,张文宏在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上说, 虽然冠病疫情已经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但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仍然存在。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冠病疫情大流行后,全球加强了对于X病原体的大流行病预警、新发传染病的精准诊断,以及疫苗与药物等大流行准备情况。 张文宏说,热带病因冠病全球大流行的警示,如今不断受到重视,登革热、新布尼亚病毒等仍处于活跃的地方性流行,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在非洲被频繁发现,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新发真菌病的挑战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 张文宏强调感染病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病学科是应对微生物界向人类挑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大流行与传染病常态化流行以及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负责学科,在大流行后反而因为看到未来的挑战而更具紧迫感。 张文宏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体系需要从局部修补专项系统性变革,整合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力量,只有通过全国以及国际协同,并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避免全球新的疾病大流行的发生。 张文宏还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带来利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都将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中,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2024年4月23日 11:11 AM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X疾病”为何让世卫组织警惕?其暴发是否是必然?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什么是“X疾病”?实际上,“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解释,“X疾病”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一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发出过类似警告,将“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世卫组织官网消息称,列入“X疾病”是为了涵盖可能导致严重国际流行病的未知病原体。关于提出“X疾病”概念的初衷,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新现或变异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谭德塞近日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说,尽管在监测、大流行基金、疫苗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仍然没有为下一种“X疾病”和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X疾病”一定会到来吗?谭德塞在上述大会上称,下一次大流行病暴发“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自然界的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300来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但是仍然有大量未知病毒待确证,其中就有很多病毒可能具有突破物种间的障碍感染人的能力。”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中新健康,一项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25个病毒家族中,有约167万种未知病毒有待发现,其中63.1万到82.7万种可能感染人类。卢洪洲指出,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新的病原微生物正加速出现,大规模传染病的预防难度也越来越大。此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全球的专家普遍认为,也许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暴发另一种新的传染病。赵卫表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看,“X疾病”未来一定会在某地发生,人类应持续加大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以从容应对。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X疾病”?赵卫指出,“X疾病”因为病原体不确定,其应对存在极大的困难。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第三,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他还表示,如果能够减少与自然界新病原体接触的机会,降低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就可以减少新现病原体或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传播过程中导致的变异,从而降低“X疾病”出现的概率。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或研究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尽可能符合生物安全和伦理规范。在应对可能到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卢洪洲建议,建立成熟的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诊防治及创新研究体系,形成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病原鉴定、检测方法开发、发病机制研究、疫苗及新药研发闭环,实现快速转化,科学、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另外,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等,将有助于抗击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