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国车企在泰国EV市场陷入降价漩涡

日经:中国车企在泰国EV市场陷入降价漩涡 在泰国纯电动汽车(EV)市场,价格竞争的帷幕正在拉开。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将主力车型的新款车价格下调了20%,重庆长安汽车也将以超小型的低价位纯电动汽车展开攻势。部分中国企业已显示出对降价竞争的警惕感,出现了采取独立对策的企业。激烈的竞争有可能促使相关企业涉足日本企业占优的混合动力车(HV),因此有必要予以关注。截至4月上旬,东南亚最大规模的汽车展会“曼谷国际车展”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占据会场中央的比亚迪展区展出了多功能运动车(SUV)、轿车和小型掀背车等多辆纯电动汽车。成为会场焦点的是主力SUV新款“ATTO3”。标配款含补贴为89万9900泰铢(约合人民币18万元),比原有车型便宜18%。改价格仅限于当场下单,轿车和掀背车也下调了价格,呈现出异常热烈的气氛。长安和合众新能源也联袂降价推出低价纯电动汽车的不仅仅是比亚迪。2023年进入泰国市场的长安汽车推出了超小型纯电动汽车“LUMIN”。续航里程约为300公里,价格约为48万泰铢,处于泰国市场的最低价位。此外,合众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汽车品牌也宣布,将推出约55万泰铢起价的小型纯电动汽车,相较于比亚迪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海豚”便宜30%左右。其背景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参与竞争的中国企业在数年内超过了10家。2023年泰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7.6万辆,与前一年相比增至7.8倍。由于中国市场竞争的激化和消费减弱,中国车企扎堆进入泰国市场。出现优胜劣汰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持续扩大。泰国汽车专业媒体“AutoLiv Thailand”透露,2024年2月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3635辆,同比减少了34%,自2024年1月开始骤减了73%。泰国政府的购车补贴自2024年起降至10万泰铢,减了5万泰铢,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3月份增至5001辆,但能扩大到何种程度仍不明朗。现在普及的主要是从小型到中型的A~C级车。据介绍,占泰国市场整体的2成左右,单纯计算在泰国市场超过15万辆。中国车企一边在对抗丰田等日系车企占优的HV,一边也在争夺有限的市场。理特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的合伙人内田博教指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已因为本国市场的饱和以及价格竞争而出现优胜劣汰。在泰国也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趋势”。部分企业或涉足日系占优的HV一部分中国车企已经表态要重新审视降价竞争。长城汽车泰国法人的主管纳隆·西塔(Narong Sita)表示,“‘价格战’对中国企业没有好处”,表明不会为了竞争而降价。另一方面,长城汽车采取的措施是推出日系企业涉足的HV。长城将于5月推出在泰国市场占40%份额的混动版“皮卡”。这是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皮卡领域的首款HV。一位日系大型车企的高管表示:“欢迎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即便如此,这也让中国车企产生了介入纯电动汽车之外领域的动机,对日本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或许有必要关注中国企业的战略变化。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蔚来曾经是最受追捧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之一,如今却成为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惨烈价格战中面临挑战的众多车企的代表。

蔚来曾经是最受追捧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之一,如今却成为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惨烈价格战中面临挑战的众多车企的代表。 蔚来比其他汽车制造商更晚采取降价措施,该公司最近的表现体现出,这种竞争已经严重伤及车企利润,并波及到整个供应链。

封面图片

欧洲车企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欧洲车企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针对欧盟委员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车企纷纷表示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当地时间 4 日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企业。加征关税还会限制对欧洲消费者的电动汽车供应,延缓欧洲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进程。大众汽车集团表示,长远来看,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利于欧洲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弊大于利。

封面图片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日本传统车企没有同类型的电动车产品可以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在很多地方的电动车市场只能挨打。在泰国,日本车企去年的市场份额掉了8.2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降到80%以下,中国车的市占率达10%。 中国车商不仅在泰国建立了工厂,还向泰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了数量创纪录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日本汽车资讯公司Carnorama分析师宫尾健说,从泰国和本区域其他国家的汽车市场变化来看,“日本车商不能自满了”。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尽管2020年电动车仅占东南亚乘用车销量的1%,但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达14%,2040年更是可能达到64%。

封面图片

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考虑放弃美国市场转向拉美市场

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考虑放弃美国市场转向拉美市场 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面临更多限制措施之前,考虑放弃美国市场。 2022 年 8 月 16 日,美国总统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IRA)》,旨在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来促进美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业,将中国排除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之外,其对美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偏好程度,使得比亚迪在美国乘用车市场上运营变得太过昂贵和不合适。 法案签署后,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曾表示,IRA 可能会减缓美国的电动汽车普及率,IRA 使得美国消费者将无法购买最“实惠”的选择,因此美国市场不在比亚迪目前的考虑范围之内。 近些年,中国车企接连在墨西哥和巴西建立工厂。报道指出,这些车企主要面向规模更小、有利可图,且容易进入的拉丁美洲市场,而非美国。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苹果造车失败给中国车企的启示:做好你的老本行

苹果造车失败给中国车企的启示:做好你的老本行 其实,底特律老牌车企们已经提醒过苹果,造车可能是一场利润率很低,而且颇为艰难的游戏。但是,苹果没有听进去。2015年,苹果汽车项目的曝光引发了一阵骚动。不过,通用汽车已退休的CEO丹·艾克森(Dan Akerson)当时就表示,苹果投资者应该对该公司跨界造车的计划感到担忧,因为很多人低估了制造和销售汽车的挑战性。通用前CEO艾克森曾警告苹果苹果的退出最终证明艾克森是对的,汽车确实很难造。苹果的经历让艾克森想起了通用自己的历史:该汽车公司也曾试图将业务扩大到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但多年后却被这些决定所困扰。“这个教训已被多次证明,那就是:做好你的老本行。”艾克森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格局的变化日媒称,苹果造车的十年,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苹果开始涉足电动汽车时,中国把它作为了国家重点项目。在这期间,中国企业不断积累先进技术,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中国还有自然资源优势,拥有大量钴和锂。行业的整体进步也推动了领军企业的诞生。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策略异军突起,一手操办了从电池材料到整车组装在内的生产基础设施。2023年,比亚迪卖出了300多万辆电动汽车(包含混合动力车),领先特斯拉排名全球第一。另外,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制造商还在积极出口电动汽车。等待出口的比亚迪汽车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慢了半拍,但也在追赶,拜登政府为此推出了慷慨的补贴政策。去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突破了100万辆,但势头正在迅速放缓。在美国,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否是更现实的选择。在日本,丰田汽车等本土制造商因为电动汽车转型缓慢而受到批评。苹果的教训表明,后来居上并非易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正在施压日本政府,要求其在国家层面采取电动汽车战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迈入新阶段:市场驱动大于补贴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迈入新阶段:市场驱动大于补贴 中国人今年购买的新车当中将有四分之一是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据估计,中国有300多家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各种价位的汽车,从折扣价在3.5万元以下的产品,到能与特斯拉和德国汽车制造商竞争的高端车型。全国目前约有400万个公共充电桩,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还有更多在建设中。 在其他国家的电动车市场仍严重依赖补贴和财政激励措施的时候,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消费者正在根据功能和价格来权衡电动汽车与汽油动力车的优劣,而不太考虑国家的补贴。相比之下,美国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今年才越过了电动汽车的一个主要门槛:销量在新车销量中占到了5%。中国在2018年就已超过了这个水平。 通过补贴、长期投资和基础设施支出,中国用了十多年时间才为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自立发展打下了基础。北京的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董事总经理涂乐(音)说,现在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是竞争活力,而不是政府补贴。“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靠价格竞争、靠功能竞争的阶段。不再是补贴的问题,”涂乐说。“市场正在起全部作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