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天获数亿元融资 星云-1型火箭今年首飞

深蓝航天获数亿元融资 星云-1型火箭今年首飞 星云-1型火箭是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的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一子级能回收重复使用,首型试验火箭预计于2024年首飞。首飞火箭为2级构型,直径3.35米,近地轨道运力约为2吨,配备10台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根据任务载荷大小选用直径3.35m/2.25m两款整流罩。一子级具备回收复用及快速维护、再次发射的能力,可以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的发射需求。深蓝航天称,未来将加大回收复用火箭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星云”系列火箭的研制和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同时,扩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制造和测试能力,达到每年20发以上回收复用火箭的交付水平。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深蓝航天:明年择机完成“星云-1”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入轨发射回收任务

深蓝航天:明年择机完成“星云-1”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入轨发射回收任务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简称“深蓝航天”)近日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官方透露了“星云-1”运载火箭的后续计划。 深蓝航天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按计划执行“星云-1”运载火箭一子级垂直回收飞行验证,将于 2024 年择机完成“星云-1”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入轨发射-回收任务。 深蓝航天“星云-1”运载火箭直径 3.35 米、整流罩长度 4 米、运载能力 1000 公斤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支持火箭一子级回收复用技术、多台发动机并联技术。 该火箭搭载的“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号称是“国内首个针栓技术煤油发动机”,真空推力达 75-265kR。该发动机 85% 重量为 3D 打印制造,采用泵后摇摆。 消息来源: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明后年首飞 容易表示,这几年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关键技术都在一一攻破,相比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增加了四大类关键技术。一是火箭返回时要让它落得准;二是火箭着陆回收时要接得稳;三是为了满足重复使用要求,怎么让火箭用不坏;四是当火箭需要局部维修保养时,怎样才能修得快。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去年已完成了垂直起降悬停试验,取得了可复用火箭关键技术突破。目前该集团正在加快适应商业航天市场的产品开发,突破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同时面向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开发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等产品。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用户提供了82发次商业发射服务,发射72颗国际卫星及130颗国内卫星;提供了48次商业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8颗国际卫星和119颗国内卫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清华博士的商业火箭公司融了几个亿

清华博士的商业火箭公司融了几个亿 深蓝航天创始人兼CEO霍亮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和动向,依旧是加大回收复用火箭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星云”系列火箭的研制和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扩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制造和测试能力,达到每年20发以上回收复用火箭的交付水平。对于本轮融资,其表示,“B轮是系列融资,还在进行中。”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是商业航天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于2016年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并在之后创立深蓝航天。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深蓝航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运载火箭研发、生产及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北京亦庄设有火箭技术、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山东济南建有火箭动力测试基地;在海南文昌建有发射基地和文旅教育基地。霍亮向创投日报记者介绍,自成立以来,深蓝航天一直聚焦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研制,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自主研发的“星云”系列液体可回收火箭“星云-1”“星云-2”。其中星云-1型火箭为首型试验火箭,预计于2024年底首飞。资料显示,“星云-1”的一子级能回收重复使用,火箭为2级构型,直径3.35米,近地轨道运力约为2吨,配备10台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根据任务载荷大小选用直径3.35m/2.25m 两款整流罩。“一子级具备回收复用及快速维护、再次发射的能力,可以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的发射需求。后续的商业化型号会在首飞型基础上改进并提升运载能力至不低于6吨。” 霍亮称。2021年7月,深蓝航天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VTVL)自由飞行。次年5月,完成公里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当下,商业航天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就包含了商业航天领域。而商业火箭发射是商业航天中连接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的中枢环节,卫星需要搭载运载火箭发射进入轨道后才能发挥作用以及产生价值。一位商业航天领域研发工程师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该行业痛点在于“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火箭研制发射费用动辄数亿元,而一旦失败,所有投入都将打水漂。而深蓝航天选择的可回收液体火箭路径,可节约成本约超70%,而火箭采用的垂直回收方式,技术可行性更加可靠和稳定,商业应用价值也更高。谈及深蓝航天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领域的初衷,霍亮亦表示,这种火箭通过回收和重复使用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发射成本,还能通过提高发射频次,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发射服务。随着太空探索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的需求日益增长。据创投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致力于商业航天的国内民营火箭企业还包括北京星际荣耀、北京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北京天兵科技、东方空间、零壹空间、星途探索、深蓝航天、火箭派等。创始人为清华博士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师从制造业专家柳百成院士。曾就职于体制内单位,担任主任设计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霍亮从2015年底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同年, SpaceX 发射的“猎鹰9”火箭开创了火箭从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历史,这让霍亮意识到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必是一片蓝海。2016年,霍亮开始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同年11月,霍亮创立的深蓝航天注册成立,随后落户北京亦庄。在这个中国民营火箭大本营里,聚集了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一众民营商业火箭公司。据了解,深蓝航天团队核心成员在液体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先进航天飞行器研制方面拥有多年的深耕经验,具备较为丰富的技术背景和研发能力。关于运载火箭未来市场前景,霍亮认为,除了通讯卫星之外,还包括遥感、科学实验、通讯载荷等,都有很多增量市场空间。娱乐、旅行、采矿等这些比较远期的需求,也会逐渐爆发出来。此外,随着成本的降低、可获得性的提升,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任务需求也会被激发出来。截至目前,深蓝航天已完成7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险峰长青、真成投资等机构;本轮参与的投资方则包括方正和生、济钢东泰。其中,方正和生是方正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近200亿元。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方正和生公开投资事件152起,主要聚焦新兴产业投资,涉及项目包括威朋医疗、中智科仪、华鑫微纳等。对于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的原因,霍亮认为,主要来自于公司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在液氧煤油针栓发动机技术掌握上的领先性;通过3D打印制造工艺和构建全民营供应链的方式降低试验箭的成本和制造周期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哥们的火箭回收技术越发成熟了。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1号试验箭今日完成1公里级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

哥们的火箭回收技术越发成熟了。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1号试验箭今日完成1公里级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的点位,“星云-M”试验箭成功回收。 #抽屉IT

封面图片

朱雀三号验证火箭首次垂直起降试飞成功

朱雀三号验证火箭首次垂直起降试飞成功 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试飞成功,试验箭在空中飞行约1分钟后平稳着陆。 据《科技日报》报道,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VTVL-1试验箭)上星期五(1月19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试验飞行时间约60秒,着陆位置精度约2.4米。火箭着陆平稳,落点准确,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试验箭起飞重量约50.3吨,全箭最大起飞重量可达68吨。 VTVL-1试验箭是蓝箭航天面向可复用火箭研制的全尺寸工程样机,是目前中国起飞规模最大的垂直起降试验箭。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于2023年12月发布,其低轨运载能力达21.3吨,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该型火箭计划于2025年具备首飞能力。 另据新华社报道,朱雀三号总指挥戴政说,VTVL-1试验箭的试飞成功为朱雀三号实现2025年首飞奠定重要技术基础。 此前,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已发射升空,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2024年1月22日 12:36 PM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十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试验全程用时6分钟左右,火箭经历了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缓速下降五个阶段,实现“起得来、控得准、展得开、落得稳”。试验全面验证了3.8米直径箭体结构、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大推力强变推可复用发动机技术、双低温增压输送技术、返回着陆的高精度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及健康监测技术,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次试验飞行剖面的顶点为海拔约12公里的平流层。后续,研制团队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基本覆盖火箭一子级飞行剖面,向着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目标再迈进一大步。据了解,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伞降回收、伞降加气囊、有翼水平回收等方案各有所长。垂直起降回收是在火箭原有外形上进行改进,增加了栅格舵、返回控制系统、着陆缓冲系统等,使火箭一子级得以重复利用,进一步提升火箭运载效率,降低人类进出太空的经济成本。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