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该负责人认为,总的来看,未来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均衡。最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强,为债券市场平稳运行营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未来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该负责人还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来源:格隆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人行:随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资产荒有缓解 长期国债收益率将回升

人行:随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资产荒有缓解 长期国债收益率将回升 人民银行表示,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跌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著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回升。人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内地的《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但同时亦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扰动,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外,人行表示,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又指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人行又提到,中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买卖国债与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 2024-04-23 21:43:08

封面图片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盘中回升至 2.3% 附近,业内:价格有望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盘中回升至 2.3% 附近,业内:价格有望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 资深宏观投资经理崔新涛表示,此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态,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但由于居民在银行储蓄、保险投资的热情较高,金融机构出于自身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债券尤其是收益更高的长期国债的购买力度;同时由于过往几年债券收益稳定,投资人也出现了追涨杀跌的行为。”“这种背景下,央行开始对长端利率和短端利率同时进行调整。7 月 1 日央行宣布在一级交易商借入国债,另外今天上午 8 点央行再次发文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这也就意味着,央行的利率调整从警示风险,转变为实际的调控。” 崔新涛表示。崔新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债现货和国债期货纷纷下跌,市场意识到价格可能真的会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不过,其实投资者也不必过度担心,经济复苏阶段需要积极货币政策的支持。但过度的价格炒作和一味的资金错配,不仅可能造成投资亏损,也会造成金融体系的风险。(每经)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是作为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关注度一直

中国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是作为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关注度一直较高。 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在反映市场预期和宏观经济方面总体是有效的。 近年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强,为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持续营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时报:市场料长期国债收益率合理区间介乎2.5厘至3厘

中国金融时报:市场料长期国债收益率合理区间介乎2.5厘至3厘 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引述业内人士指,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国债收益率将总体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来看,2.5厘至3厘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报道引述市场人士分析指,随著未来人民银行将买卖国债纳入公开市场常规操作工具后,可通过国债买卖调节市场供求,亦会促进收益率平稳运行。报道指,目前中国国债利率走低,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投资者行为等影响。部分市场机构为增加收益,集中购买长期资产,长期限债券需求显著上升,短期供应相对偏少。报道提到,4月下旬以来,长期国债利率已有所回升。随著国内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对通胀筑底回升的预期更为一致。本周稍早,财政部公布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期限包括20年、30年和50年期,全年一共22期,今日招标的30年为首期,规模400亿元人民币。 2024-05-17 09:39:58

封面图片

官媒:中国央行很可能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官媒:中国央行很可能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中国央行主管媒体发文说,央行会在必要时候卖出国债,表明央行会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管理流动性。 中国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星期四(5月30日)发文,并引述一名不具名人士说,中国央行目前不会购买国债,收益率下降意味着现在并非买入的好时机。债券收益率与价格走势相反。 这名人士说,相反,如果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中国央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文章引述另一名业内人士说:“一些投资机构开始预期央行可能会通过购债行为向市场注入资金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与通胀回升,于是他们计划大手笔买入长期国债待涨而沽,但这反而会导致更大范畴的资金空转。” 这名人士说,央行近期多次表态,表明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交易操作是双向的,并不是一味买入,也可以择机卖出,市场预期已出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多位债券投资机构人士看来,这暗示若大量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央行很可能在必要时卖出国债,力挺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升,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预期“匹配”。 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明,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至2.5%下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创20年来最低。 针对一季度国债收益率的阶段性下行,央行曾回应指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无风险资产相对缺乏等因素的扰动。” 2024年6月1日 4:23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

中国央行:央行买卖国债与发达国家QE截然不同 针对中国央行下场买国债的消息,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但与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截然不同。 中国财政部星期二(4月23日)明确,支持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因为央行购买国债通常会以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形式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与QE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目标相似。此外,央行购买国债能推动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这也与QE效果相似,即促使借款成本降低,从而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活动。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星期三(4月24日)报道,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但该负责人强调,未来中国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该负责人说,“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买卖国债本质上是一种央行资产负债表工具,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他说,央行操作国债的行为并不是QE的直接体现,而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和金融稳定。因此,不能简单通过购买国债与否来划定是否为QE。 2024年4月24日 8:58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