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为什么不出台禁止做空和转融通的救市政策?

股市为什么不出台禁止做空和转融通的救市政策? Silen Smith的回答 中国恰恰是因为缺少做空而变的大起大落容易被收割。 股市应该允许散户做空,并且散户t0,大资金t1,机构t2 这样搞才公平 而且中国股市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做空和转融通,股市的问题和劳动法一样,没有处罚,法律不健全,各种灰色地带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Silen Smith)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出台更多限制做空措施

中国证监会出台更多限制做空措施 继前一日表示要限制恶意做空后,中国证监会星期二(2月6日)又宣布将暂停新增券商转融券规模、严禁向在购买当日出售股票的投资者提供融券等措施,以期进一步稳定市场。 中国证监会网站星期二发布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经研究决定,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尽管没有做空机制,但中国投资者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融券机制,向券商借出资金卖出股票,与做空效果类似。中国股市交易遵循T+1机制,即当日交易股票需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但通过融券机制,一些投资者也可以变相实现同一个交易日买入和卖出,即证监会所说的变相T+0交易。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近期证监会已经结合市场情况对融券业务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的举措。相关制度实施以来,融券余额已下降24%,目前已降至637亿元(人民币,约120.3亿新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2024年2月6日 2:03 PM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 2024 年 7月 10日 A 股市场行情走势?

如何看待 2024 年 7月 10日 A 股市场行情走势? 陈宇的回答 昨天的传言成真了! 7月11日起暂停转融券业务 存量依法展期并不晚于9月30日了结。根据中国证劵金融公司官网提供的截止至7月9日数据,转融通存量数据为:转融券融出余量239,648.25万股,余额2,960,378.64万元。 当然,暂停转融券并不意味着空头以后没办法融券卖空,融券业务依然还是存在的。 因为转融通是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借贷行为。而融券,是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借贷行为。 暂停转融券,是指金融公司之家不能进行互相之间的融券业务了,但证劵公司依然还可以用自身的资金持有一定量的股票,供给其投资客户的融券需求。 这样可供给空头融券的数量肯定是大幅减少的,这样空头要短期大幅做空就比较难了。 举个例子,假如A券商有个客户张三想融券甲公司股票1亿股,但A券商手里并没有甲公司的股票,但此时的市场上,C券商手里有5000万股甲公司的股票,D银行手里有2000万股甲公司的股票,E私募基金手里有3000万股甲公司的股票。 这时,A券商可以通过转融通业务,分别跟C券商、D银行、E私募基金借出5000万股、2000万股、3000万股甲公司的股票。 然后再把这1亿股股票借给自己的客户张三。 所以,有转融卷业务的情况下,空头要做空股市是很简单的,但如果没有转融通业务,A券商因为手里没甲公司的股票,那么张三的这个融券需求就没办法在A券商这里完成,他就可能需要自己去找不同的券商,然后在好几个不同券商那里融券,才能最终完成融券需求。 而且,本次对融券担保金也进行了上调,也提升了以后融券的成本。 至少对短期来说,是个利好吧。 当然,要问是不是股市就一定会涨这个问题的话,好像也不好下这样的结论。 因为仅就从做空的角度来说,转融卷暂停后,空头还是要做空的话,还可以从股指期货下手呀。 毕竟,2013年之前,A股是没有转融通业务的,表现其实也就那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陈宇)

封面图片

据报禁止机构做空A股 中国证监会:扰乱正常交易秩序坚决打击

据报禁止机构做空A股 中国证监会:扰乱正常交易秩序坚决打击 有媒体报道中国限制主要机构在股市开收盘时段净卖出、禁止机构通过股指期货做空A股,中国证监会回应称,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星期四(2月22日)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上述报道答记者问时说,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有买有卖是常态。监管部门对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干预,依法保障投资者公平自由交易的权利,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打击。 发言人说,近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依规对个别机构的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监管职责的举措,不是限制卖出。证监会接下来将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善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依法依规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沪深两地交易所星期二(20日)公告,量化巨头灵均投资在星期一(19日)开盘后,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人民币,下同,2.56亿新元),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其间深证成指、上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构成了异常交易行为。 沪深两地交易所同时决定,自星期二至星期四(20日至22日),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并启动对其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彭博社星期三(21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证监会已限制包括券商自营部门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在早盘开盘和下午收盘半小时内净卖出股票。知情人士还透露,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已成立监察做空资金的专门团队,通过窗口指导机构禁止通过股指期货做空A股获利或集中卖出等。 2024年2月23日 8:36 AM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2024年7月9日A股市场?

如何看待2024年7月9日A股市场? 陈宇的回答 今天A股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一次大涨,而且,跟此前几次上涨不同,之前几次上涨都是缩量上涨,一看就知道不会有后续的。而今天是放量大涨,市场交易量比前几天涨了1400多亿,那么今天之后,A股后市能企稳反弹了吗?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今天A股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从盘面资金流看,至上午11点03分,主力净卖空超过89亿,依然还是空头牢牢把握局势。 而今天的转折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点。 此后,内资主力挣扎了十来分钟之后,突然开始强力做多。至下午3点收盘,内资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86亿。 也就是,大概在半个交易日的时间,内资主力净买入了超过175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内资主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起因应该说是来自一则券商关于转融券业务收紧的公告。 限制转融券T+0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在前几天的复盘文章里也跟大家介绍了市场早有破解之法。 今天真正让市场产生震动的,是一个基于这个公告流传的小作文,说马上要出台中国版的禁空令了,这里面听起来最有可能被实施的,是说下周开始,转融券的现金交割结算要被禁止了。 政策的变化总能带来总能带来一些囚徒困境博弈。现在虽然是传言,无法证实是真还是假,就怕万一是真的呢? 到时融券无法直接用现金归还,需要买入股票归还的话,那显然越早行动买入股票,价格越低,自己买入成本越低,对自己越有利。 如果自己行动慢了,股价被那些先行动的人拉高了,那自己越慢行动就越吃亏! 于是,我们就看到今天这般景象,在发觉到上午11点03分之后有主力开始大幅买入,卖空受到明显阻力的时候,空头阵营一下就瓦解了。纷纷加入买入队伍,生怕自己买慢了吃亏,半个交易日净买入了超过175亿!两市今天的成交量也比昨天涨了1400多亿。 A股现在无论做空还是做多,都得靠小作文来推动。 但是呢,如果只是靠这种传言来让市场产生囚徒困境博弈,注定是长不了的,因为总有一些有本事的人,能快速获得确切可靠的消息。 如果一旦这个传言被证实为假,短暂的混乱结束后,恐怕一切都会恢复如旧。 我个人是真的希望这个传言能成真。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陈宇)

封面图片

今天上午见了一位从广告行业转做咨询的老哥,他夸夸其谈了大概40分钟,告诉我他现在有多成功。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了,还要做咨询

#内幕消息 今天上午见了一位从广告行业转做咨询的老哥,他夸夸其谈了大概40分钟,告诉我他现在有多成功。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了,还要做咨询呢?他现有那些客户应该都不怎么做广告了,他有啥成功的?他的竞争对手比他价格还低,抢走了客户。 我问,大哥你是不是没啥办法了,才开的新公司??? 中国大陆的广告公司在经过这20年的发展之后,逐步发展成为资本喜欢的样子 说白了,就是你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本支持,你就能开一家广告公司 在中国大陆开广告公司的前提并不是说你能“有什么更好的创意人才”,而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为客户进行垫付,资金的厚度以及垫付能力越强,你的客户的实力就会越强,顺其自然,你所在客户那边能拿到的项目越多,你产生有价值的创意的机会就会越多 而事实上是大多数活动公司为品牌客户创造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鸡肋项目,说一句直接点的话,那就是纯促销类项目,而这种项目并不能产生很有价值的创意性的图片,创意性的玩法,甚至它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案例,他们仅仅是营销活动或者促销活动campaign的一部分 近两年来所有人都在说广告公司在转做咨询,而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很多咨询公司在转向做执行的思路,他们是一样的 明面上叫,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达成效率,实际上是原有的广告费用或者咨询费用不够用了,大家需要有更多的执行费用或者广告费用来扩充自己的营业额 为什么要单独开一家咨询公司呢?大概率是策略的考虑,也可能是公司架构的考虑,但最基本的来说,这两种的收费方式和财务开票完全不同 到最后这个老哥也没告诉我,他去年到底做了几个亿,他的利润率能有多高? 他出门打电话时,他的助理跟我说,上海公司有8个人在集体辞职,让他很烦。 估计这8个人出去就能开一家新的公司,新的广告公司

封面图片

大家对金融专业是鼓励还是劝退?为什么?

大家对金融专业是鼓励还是劝退?为什么? 匿名用户的回答 劝退。至少本科劝退。 无论金融科班成功人士说得怎么天花乱坠都没用。我们只看牺牲品,最简单。牺牲品怎么产生的?无非是学校无所谓。开金融本科是博士点那样一群学校开不了的吗?你失业或转行,你母校会因此倒闭吗?四大天坑生化环材难道是天生坑人的吗? 学校为什么开这类课程?无非是好找老师,好毕业,有学生来,至于就业不就业已经说了无所谓,没见着因就业不好而倒闭的。很多学校的老一辈老师会有半路转行的,说明教书难度不高,师源充足,你要是开火箭专业能随便找得到老师的吗? 中国扩招后大部分专业都不容易对口就业,所以金融可能只是跟其它专业情况半斤八两,而你又要付出更高的分数,冒更大的风险。劝退金融只是针对大部分人的“期望”来说,不是说金融真比历史思政英文生化环材等更坑。 既然学校不负责,那市场负责吗?你看IT一堆码农突击培训班,金融有吗?难道是cfa?为什么市场看起来不负责?因为“金融”这个学科设置的就很虚。你把它定义成金融机构的工作吧,大部分工作都是初中智力的打杂活,想干不好才是难事。而揽储卖保险这些跟你上课又没啥关系。郑强不是说空乘还是啥没必要设个本科专业,我倒觉得说反了,空乘管你叫本科专科,至少就业对口,金融机构就算打杂的活儿也没说只收金融科班。航空公司缺人用,至少怪空乘学校供给不力,从没见金融机构担心大学教学事故科班人才供给不足,打杂的还巴不得你是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呢。你这么虚的东西未给市场带来价值,市场为什么要为你负责。 我倒不认为很多人开始批判的本科理工硕士金融是多么危险的事。曲线救国当然危险,但你本科反正都要上的,至少学理工对普通百姓来讲学到了一门小手艺,因为本科有四年啊,风险太大。金融业是典型的金字塔行业而非匠人行业,全球金融中心就那么几个,亚洲金融中心就那么几个,中国金融中心就那么几个,注定了你的背井离乡。什么,你想去省城县城的金融单位?那跟你上不上课有很大关系吗?做个假设,金融好就业源于金融业需求旺盛,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至少在目前看来,金融市场越发达越只会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地方的金融市场不是发展不起来,没有需求,随便哪个小地方高利贷及担保公司都是蓬勃发展的,但除了极少数银行,网点是很难铺到零星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的原生动力都是解决巨额项目找不到巨额的钱匹配,因此只有足够集中的市场规模才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小额金融想真正发展起来,打包是必然的,即使互联网公司做普惠金融也是基于打包起来的大数据技术。小地区的金融往往像小盘股一样,被有资源的人垄断,他们有自己的运作逻辑和经验,用不着你个没资源的老百姓拿科班的东西指手画脚。既然如此,你还不如学IT。 有哥们居然问啥专业可劝进。拜托,我要知道我岂非股神了。我觉得还是思维方式问题吧,大家看了知乎这么久没发现劝退实质实在劝啥吗?实在劝时代不同了,扩招后别指望复制昔日考个大学专业就成人上人了。做产品经理若能发财,也不见那个大学开产品经理专业啊?社会摇能发财,也不见哪个大学开社会摇专业啊?写网文发财的也没见几个中文系毕业的啊。所谓大学专业,就是个圈子,上财比不上北大,但在上海也抬头不见低头见,生化环材再坑圈子里也不容外人插针。生化环材圈子就没阔气的时候?好专业,能撑四年吗。要说看啥最准,无非还是各种就业率统计,状元报考统计,以及清北内部转专业流向。想靠捡漏赚钱,那不如去烧香呢。如果有,我只能瞎点个,统计类吧,反正IT类都有人说了,统计类要是任正非不说,估计存在感也不高。人人都在算中国有多少城市化空间,其实信息化缺口才大着呢,现在啥啥都要“智慧”一下。还有其它好专业吗?法律中研究知识产权那块的估计是吧。还有吗?心理医生成功学培训师都可以赚很多钱,专业对不对口不好说了。 分割线 刚朋友介绍看了央视《高考》,一边感叹众生destiny,一边反思这原答案居然还是太何不食肉糜了。 “考上二本就是工作找你了”(貌似这个意思),这毛毯厂程班主任听到我怀疑人生,难道知乎整日控诉双非坑人都是袁隆平喂太饱的……好吧,看了下,这片居然五年前的,但作为80后完全不信学历通胀这么龟速。不过本着谦虚的态度,想了下,确实相比接班父母连五险一金都没有的“自由民”,付着高月租拿着月薪三四千含五险一金的哪怕小破城小破厂的稳定弱智打杂活真特么是翻身了。再进一步,没挑中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远离毒气攻击,误打误撞到银行做柜员、到券商营业厅整日拉客开户、到险资培训后吆喝万能险,简直是天堂啊!我居然还在这劝退金融专业,是何居心!有多少家庭付得起读研费用和时间成本?!查到个16年数据,2亿人年收入不到2万。 然后,当我看到第五集,所谓的中产或土豪后裔的国际班,三个角度讲下吧: 1若看不懂原答案中底层金融就业和金融核心岗区别,现在就很直观了 ,底层或十八线所谓金融工作=毛毯厂类高考中介(逼着学生pubpubpub=逼着金盲散户开户买买买,整天担心宿舍问题情绪问题=整天担心散户储户家又没钱了啥证件又缺失了),一线金融核心岗=留学中介(瑜伽般的工作方式,包装社会活动=包装融资过会啥的)。 2可以看出中产或土豪家的孩子更自信阳光眼界更广使他们更不焦虑,但无论纪律还是天生智商未必超过村民后代,所以大多数被高层占据的躺着赚钱的社会岗位并没有啥硬核专业能力要求,而你作为平民千万别跟风去学这些人文艺术社科之类的富人专业,因为即使毕业了,真未必进的了圈子,金融也是。 3你家在中国算条龙,出国照样算条虫,哪怕你是常春藤高材生,美国人也不必要你,他们跟北漂没啥差别。 所以这片看得又让人希望又让人绝望,如果回到金融专业这个角度来看,风险还是蛮大的。首先阶层门槛摆在那里,穷it富金融。金融的富人专业属性决定了你真难学到啥硬核技能。富人专业的特点,古今中外都一样,“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金融专业真靠那些计量模型,那像川普家是绝对毕不了业的。即使鸦片战争后横扫大清的西方世界,医生律师还多少算中产专业,金融管理类妥妥的富人专业。有没不够富人的?有,文理学院那种玩计量玩数学拿诺贝尔的那种经济金融专业,那能学it为啥不干脆学it。富人专业讲人文讲manner讲圈子。记得小时候问过爷爷辈为啥别人做得了官他们做不得,得到的答案令我惊掉下巴,“因为他们识字”。小学最学渣的同学都识字的我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祖辈仅仅被别人用“识字”这种技能就骑在头上的事实,当然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就说那位目标耶鲁的刘同学在她母亲眼里最耀眼的,并非其堪称家学渊源的计算机软硬件之神技,而是5岁学外语学有所成,最终掌握了英法西三大国际语言,哪怕是名词党我估计也比你们眼中所谓的硬核专业耀眼的多。你们还在嘲笑所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吗?落魄的孔乙己永远只是意外,活在小说想象之中,现实中哪怕只知茴的三种写法就能把大家骑在头上。想起风雨哈佛路的女孩子不是拉马努金那样发明了啥惊天公式,而是会法语、喜欢历史、演讲做的好而惊为天人。再想想最后在久牵脱颖而出的林兰兰同学也并不比你们更会刷码,但其外语和艺术水平确实高百姓一筹,这就叫圈子的力量。弗兰克扬所说的一技之长这个时代管不了饭了,我是极其赞同的,但所谓这只是封建时代观念我就不赞同了,因为从封建到今天,百无一用的书生骑在所谓一技之长的头上的现实并没有变过,变得只是其它类似it的一技之长给管更多的饭了。 做个假设,IT如何把这些人文老钱像法国大革命一样翻身?我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像火鸟里面讽刺的那样,哪怕糊涂到让地球毁灭,人类的话语权决策权也全交给机器。说白了,可见的未来,机器的语言(代码,哪怕是大炒的AI)话语权也还是搞不过自然语言。就看《高考》留学那集,同样是自然语言,英文的话语权就狂虐中文,孩子们个个李玟似的拉岳飞为她写词的自信,中文课无所谓的翘课。至于吴母兴高采烈的欣赏着刘同学对庞贝的爱好,我怎么看都觉得特别搞笑,庞贝的故事无论如何只是古代的故事,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就能看到,历史也不如殷墟的人殉坑久远,惨状也是司空见惯不毁三观,阿米里亚防空洞惨案没见过吗?相比之下,第一次从王先意这听到“我是 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的我要爆了!”这种土得掉渣、惊天地泣鬼神、秒杀化学就是你、辣眼睛辣耳朵的怀疑来到平行宇宙的毁三观句子,孩子们居然毫无震撼之感,除了中文话语权太低,我想找不出任何解释。自然语言还分三六九等,自然暂时轮不到工科语言抢班夺权。北京算话语权大吧,sat考试还不在你那设点,人家香港是说英语的,城市等级就高你一筹。金融这专业吧,学完后必定会学会这种话语权,这也是不太好的地方,因为如果没进圈子,就容易落下个拿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的坏习惯,自己想改还不好改。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匿名用户)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