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华毕业,却依然很自卑」,努力又优秀的人为什么也会自卑?

「我清华毕业,却依然很自卑」,努力又优秀的人为什么也会自卑? 墨苍离的回答 世俗上的优秀,是靠排位赛来证明的。 那么,如果要不断的在排位赛打赢,符合优绩主义的叙事,就必须不断地赢。 那就没有容错性。 没有容错性,人就没有备用资源,也没有广阔的视角和多赛道对冲风险的概念。 然后,学了十几年,也不会建构新领域的认知,只会做例题,没有参考的时候,啥也不会,只能迷茫和碰运气。 这时候,什么学校毕业,他都会自卑和焦虑。 而且很有可能的是,陷入这种叙事之后,用名校学历向外求证明自己,而失去了用其他方式自我取悦的能力,那么情绪的依赖性就跟他人的评价强绑定了,就会不自觉的被乌合之众和媒体影响、忽悠。 然后再加上上了名校,幸运的见到了天生投胎技能和智商、情商碾压自己的人,又出于排位赛惯性非要跟人家去比这个比那个,然后自己内心一琢磨着比,就被虐。 这能不自卑就怪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墨苍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怎样让自己变得不自卑自信起来呢今天晚上吃饱饭跟舍友出宿舍门遛弯在夜市上碰见了一个女孩看他的样子很干净然后我就走了到了半路又看见她

怎样让自己变得不自卑自信起来呢今天晚上吃饱饭跟舍友出宿舍门遛弯在夜市上碰见了一个女孩看他的样子很干净然后我就走了到了半路又看见她了,这时候很想加她联系方式但是心里不敢,很紧张,觉得人家长得漂亮应该不会给我联系方式就往宿舍走了快到宿舍的时候她骑电动车从我脸上过去了这是第三次碰见了心想这次要上去尝试一下,此时心里已经很紧张了,最终也是没有追上,本人一次恋爱也没谈过已经二十一岁了,还有点社恐,看见中意的女生想加微信就紧张有点自卑,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告诉我一下嘛谢谢大家了。 #私密 #树洞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封面图片

看到你用星巴克的杯子,感觉你不是一个体贴的人,不像我,买星巴克总会不自觉地套上其他品牌的杯套,因为害怕我的购买频率让身边的人自卑

看到你用星巴克的杯子,感觉你不是一个体贴的人,不像我,买星巴克总会不自觉地套上其他品牌的杯套,因为害怕我的购买频率让身边的人自卑进而产生距离感。 低调一直是我们家的家训,我也十分讨厌让别人产生不适的情绪,所以一直用蜜雪冰城和瑞幸示人。 直到有一天同学请大家喝星巴克,其他人都支支吾吾半天不知道该点什么,等到了我,我直接流利地说了一句“grande的枫叶拿铁标准冰谢谢”,在场的同学直接呆住了。 我这才意识到一直以来的伪装都功亏一篑,不过还好同学们也没有因此疏远我。

封面图片

调查研究显示 55 万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达 17.8%,如何看待这一结果?教师的心理问题都出在了哪儿?

调查研究显示 55 万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达 17.8%,如何看待这一结果?教师的心理问题都出在了哪儿? 墨苍离的回答 行业特征,导致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在我国是不被重视的。 以前,总把这玩意说成,患者不够坚强、矫情、不能吃苦、意志力不行啥的,总之,就是不承认是有职业造成的心理问题。 这几年慢慢好点了,但其实也不重视。 教师岗位,心理问题检出率这个17.8%,个人认为低了。 从目前的教学压力,形式主义对老师各方面全方位的质疑和折腾上来看,应该心理问题不止这点比例了。 而且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任务,家长瞎折腾,孩子闹腾。 由于过去缺老师时候的主旋律忽悠,高尚化教师,中小学教师还很容易把自己的责任感弄得极为过剩,动不动就真觉得自己是灵魂工程师,有义务帮助孩子变成有用之才,然后掺和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各种其他困扰,又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被毒打。 拜托,你就是干份工作,你教好你的课就得了。 责任感过剩,课堂的权威感又泛化到生活中,遇到任何质疑都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在家也折腾孩子和伴侣,说一不二,排位赛成瘾。 搞到最后,自己心理偏执了,娃也折腾抑郁了,学生那边自己付出一堆心力,发现不落好,还被家长举报。 所以。。。强烈建议给学校配备心理辅导,专门辅导老师。 供参考。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墨苍离)

封面图片

28岁了,却仍旧很多自卑,病态地折磨自己,有时候甚至想要死去。

28岁了,却仍旧很多自卑,病态地折磨自己,有时候甚至想要死去。 记得中学的时候,莫名其妙很喜欢一个女生,真要说原因的话,就是她有次安慰了我,让我好好考试准备直升高中部。还有次提醒我不要熬夜。因为那时候我诸事不顺经常熬夜,她看到我的qq状态一直是游戏状态,就知道我在熬了一晚上了。那时候我心中的自己无比渺小,对他人都非常内心冷漠,她安慰我,让我倍感舒适。后来我知道她家境好,她必然会有更幸福的生活。 把她放现在看来,自己是不会喜欢这种类型。但我忍不住地去爱上这个人,病态地着迷。后来有三次,我表白了,明示或者暗示。记得她回过我,我不喜欢男孩子之类的,但这是假的。后来,知道她本科的时候就有对象了。比我帅和高,那是肯定的。不过中学的时候,在她之后,我仍有喜欢的人不不断冒出来,也不断移情别恋,当然,也不断挫败,因为各种原因,我想自己一直不是出众的人。 我现在身高大概174,非常瘦,以前中学时代会更矮一些。最近几年才发现女生对身高的重视,我知道自己这种身高算是残疾,吸引不到身材好的女生。虽然各方面变强,但我从未追到自己有强烈冲动的女孩。 虽然我的起点很低,高考失利,单亲家庭,父母根本不懂如何支持我,父亲早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人管我的学习。但我抓住了时机,也付出了许多努力。我固执的依据自己的想法而行,并幸运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本硕博都不是同一个地方且都需跨越大半个中国。我必须付出努力辗转于各个地方,认识新朋友,当我介绍自己的过去时,几乎没人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我的学校越来越好,但这更可能是缺陷,毕竟谁愿意提及那不堪的曾经。因为早早翻墙了解世界,我在政治观念、兴趣爱好上和旁人也截然不同。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曾经也时常幻想自己做出许多大事业,我欣赏高雅的事物,理解人文社科里深邃的智慧,喜欢和人交流精神世界。我想说的是,近几年对异性的态度发生改变了。我经常用洗面奶,注重穿搭,颜值比本科的时候好了很多,也可以吸引一些女生了。我发现她们只有在你变强,变得克里斯玛(chrisma)时被你吸引,进而容易被你追求。我变得着了魔,我会主动勾搭比我段位低的女生,放出窗口,当她们倾向你后确认关系,快速上升到身体关系,并在某一阶段放弃感情。如此我确认关系过六次。我现在没有中学时代那种牺牲自我的精神性的喜欢,而纯粹沦为肉体欲望。我认为恋爱只是满足自我虚荣、利益的游戏,除非我追求到强烈生理冲动的女生,不然我不会停止于某一个人。我羡慕那些体育生、搞音乐以及有钱的人,能够很容易地让女生不断投怀送抱,若人生重来,我定会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行。而《夜莺与玫瑰》所揭示的就是,人文社科难以吸引女性,即便是我为爱牺牲。 自卑的同时,又渴望超越自己,并葬送曾经理想的自己。 (2025.4.28)

封面图片

迪拜最美导游自述:我为什么又重新回做导游

迪拜最美导游自述:我为什么又重新回迪拜做导游 1997年出身的我,大部分同年朋友或是同学都来自城市,而我是来自重庆一个贫困的农村,上学时的我会因出身感到自卑和无助,于是高中大学一直在学校是属于很努力的那一群人,只有我的能力超过同学,我才会自信,后来回头看,我才庆幸我在农村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让我拥有更强大的韧劲,有了这股韧劲我才能做好那些事情。 为什么会来到迪拜工作,首先是因为我的老师,当时我正在参加成都市举办的导游大赛,刚好那一年在各个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时我在图书馆正在备赛,我的老师坐到我的旁边问我,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当时是因为这几场比赛下来,认识到了四川很多导游界的前辈。而且我在大一就考取了导游证,比其他同学更早了解到这个行业,我很认真的跟我的老师说,毕业了我就去四川带团做导游,然后我的老师同样很严肃的跟我说,建议我要么你就继续读书,提高文凭,要么如果你要出去工作的话,建议我到海外去看一看。 所以我当时就想在四川带团也是,带到国外去带团也是,那为什么不出去看一看?而且当时刚好有毕业招聘过来做演讲会。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听了一下。刚好也有迪拜、新加坡这些国家在招聘导游,我就抱着必须要出去的信念跑去面试,没想到面试第一家公司就直接录取了,所以就提前从学校离开,算直接到迪拜来实习,换取学分,同届的同学还在学校读了半年才开始实习。 到迪拜工作后,很多朋友和很多客人都会问我。你一个女孩在这边都不害怕吗、习惯吗?说实话,可能那个时候刚从学校出来,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没有想着说出来一定要挣多少钱,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迪拜这个城市我过得很开心,很自由,也很充实,迪拜是一个让人觉得很幸福,很包容的地方,工作也很顺利,利用业余时间还让我的爱好发挥了作用,因为喜欢中国传统茶文化,也在hala china周年庆典,中阿建交35周年等活动上表演和传播中国茶文化,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期许和美好。 但是好景不长,后面就发生了疫情。疫情回国之后。原以为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想在国内找一个过渡的工作。于是就想找自己喜欢的,天随人愿,在成都宝墩书房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热爱,做政府、企事业单位接待讲解,打造茶文化课程和布置艺术展览等工作。整体下来自己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 在上个工作到达我自己的成长顶端的时候,我又做了一个决定,做了这辈子都没想过会搭边的事情,在成都开了一个小酒摊儿,本身自己不是一个能喝或者嗜酒如命的人,但看到国内做夜市经济的酒摊儿同滞化现象太严重,我想怎么能脱颖而出,于是加入了中东阿拉伯水烟的元素进去,当然能做成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也让我自己第一次小小创业得到了暂时成功的体验。生意不错,风评也很好。 至于为什么会回到迪拜,大家都经过了疫情洗礼,对外面世界充满期待和憧憬,从一个刚毕业就到国外工作,不管是薪水还是状态,没有在国内卷过的我来说,旅游业开放,无疑是对我们有莫大的鼓舞和影响。

封面图片

AI行业买英伟达GPU 花的钱比赚的多17倍 有人却表示很合理

AI行业买英伟达GPU 花的钱比赚的多17倍 有人却表示很合理 上个周末,机器学习社区围绕这个数字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明星创业公司,几周估值翻倍:但没有收入由知名投资人 Peter Thiel 支持的 AI 初创公司 Cognition Labs 正在寻求 20 亿美元估值,新一轮融资在几周之内就将该公司的估值提高了近六倍。在如今火热的生成式 AI 领域里,Cognition 是一家冉冉升起的新星。如果你对它还不太熟悉,这里有它的两个关键词:国际奥赛金牌团队,全球首位 AI 程序员。Cognition 由 Scott Wu 联合创立,其团队组成吸引眼球,目前只有 10 个人,但包含许多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选手。Cognition Labs 的团队,CEO Scott Wu(后排身穿衬衣)只有 27 岁。该公司在今年 3 月推出了 AI 代码工具 Devin,号称“第一位接近人类的 AI 程序员”,能够自主完成复杂的编码任务,例如创建自定义的网站。从开发到部署,再到 debug,只需要人类用自然语言给需求,AI 就能办到。该新闻很快就登上了众多媒体的头条,也成为了热搜:一些投资者表示,Devin 代表了人工智能的重大飞跃,并可能预示着软件开发的大规模自动化之路已经开启。Cognition 虽然神奇,但它并不是个独苗。最近一段时间,生成式 AI 展现了超乎想像的吸金能力。去年 12 月,总部在法国的 Mistral 获得了 4.1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20 亿美元,比前一年夏天的一轮融资增长了大约七倍。3 月初,旨在挑战Google网络搜索主导地位的 AI 初创公司 Perplexity 也传来新一轮融资的消息,新估值有望达到近 10 亿美元。而在这其中,作为一家旨在提供 AI 自动代码工具的创业公司,Cognition 去年才开始研发产品,目前并没有获得有意义的收入数字。今年初,在 Founders Fund 牵头的一轮 2100 万美元融资中,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 3.5 亿美元。据介绍,美国著名创业投资家、创办 Founders Fund 的 Peter Thiel 帮助领导了对 Cognition 的投资。Peter Thiel 是全球畅销书《从 0 到 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的作者,身家 71 亿美元。AI 编写代码看起来是一个有前途的大模型应用方向,其他提供类似产品的公司也看到了增长势头。上个季度,微软的代码工具 GitHub Copilot 用户数量增长了 30% 达到 130 万。Magic AI 是 Cognition 的竞争对手,2 月份获得了 1.17 亿美元的投资。国内也有一些代码生成自动化工具的初创企业,在生成式 AI 技术爆发后正在加速行业落地。尽管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增长迹象,新公司的估值也不断膨胀,但这种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出现泡沫的担忧 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初创公司能够展示他们如何赚钱,想要收回开发生成式 AI 的高昂成本,似乎还没有门道。在 3 月的一次演讲中,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有投资人估计 AI 行业去年为了训练大模型,仅在英伟达芯片上就花费了 500 亿美元,而换来的收入是 30 亿美元。所以说,不算电费,开销是收入的 17 倍。怎么样,今年还玩得起吗?出路在哪如今生成式 AI 技术的爆发,可谓验证了强化学习先驱 Richard S. Sutton 在《苦涩的教训》中的断言,即利用算力才是王道。黄仁勋两周前在 GTC 上也曾表示:“通用计算已经失去动力,现在我们需要更大的模型、更大的 GPU,需要将 GPU 堆叠在一起…… 这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扩大规模。”但是在千亿、万亿参数量的大模型出现之后,通过提升规模来提升智能的方法是否还可以持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更何况现在的大模型已经很贵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迅速引起大量讨论。有网友认为:“资本支出通常就是一次性的,而投资的收入却是日积月累的。生成式 AI 刚刚起步,其后续的经济收益可能是巨大的。”但这种乐观的观点很快遭到反驳,另一位网友指出:“资本的支出的确是一次性的,但 GPU 会相对较快地贬值。”为什么说 GPU 会快速贬值呢?虽然较老版本的 GPU 也不会停止支持 CUDA(英伟达推出的运算平台)等等,但与 H100 相比,V100 的能源消耗是巨大的浪费。毕竟同样也是在 3 月份,英伟达已经发布了全新一代 AI 加速的 GPU Blackwell 系列。近八年来,AI 算力增长了一千倍。如果使用 V100 可以赚钱,那当然没问题。然而,如诸多媒体报道所述,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现阶段运行大模型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收入。另一方面,看看现在大模型每周都在推陈出新的状态,即使几年前的 GPU 在算力角度看可以接受,但大模型也在“快速折旧”。七年后的 AI,用现在的基础设施能支撑吗?此外,如果一家公司花费大量成本来购买 V100,试图跟上生成式模型的趋势,那么可能就会出现研究团队雇佣成本不足的问题,那么最终可能还是无法做出有实际应用、经济收益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 LLM 都需要额外的处理层来消除幻觉或解决其他问题。这些额外的层显著增加了生成式模型的计算成本。这不是 10% 的小幅增长,而是计算量增长了一个数量级。并且许多行业可能都需要这种改进。图源:Reddit 用户 @LessonStudio从行业的角度讲,运行生成式大模型需要大型数据中心。英伟达已经非常了解这个市场,并持续迭代更新 GPU。其他公司可能无法仅仅投资数百亿美元来与之竞争。而这些 GPU 需求还只是来自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还有很多初创公司,例如 Groq、Extropic、MatX、Rain 等等。最后,也有人给出了这种夸张投入的“合理性”:坐拥大量现金的微软、Google和 Meta,他们因为反垄断法规而无法继续收购,因而只能选择将资金投入 AI 技术发展。而 GPU 支出的折旧,可以作为损失避免缴纳更多税款。但这就不是创业公司所要考虑的事了。无论如何,竞争会决出胜者。无论花掉多少钱,成为第一可能就会带来潜在的收益……但是什么样的收益,我们还无法作出预测。难道,生成式 AI 真正的赢家是英伟达?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