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全面暂停转融券业务,并将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至 100% 等,将产生哪些影响?

证监会全面暂停转融券业务,并将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至 100% 等,将产生哪些影响? 银河小经理月光的回答 毫无疑问今天必定收大阳线。现在已经全面大涨了。 但是这利好只能短期有点波澜而已!这只是暂停而已,不要嗨过头了,被套。你们看看暂停ipo就得了,大盘刚有点起色,立马就迫不及待恢复ipo,结果大盘一直跌到现在,成交量也创新低。 其他做空工具,比如股指期货也还在。 实际上,股民现在没有信心,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 目前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退市赔偿、大股东减持问题。 尤其是大股东减持,到了年限就减持,持续从市场吸血,没有新资金入场支持,能有牛市吗? 像之前贝莱德、领航先锋这样的全球资管巨头都撤了,哪来的新资金?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银河小经理月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证监会发声「暂停转融券业务,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如何解读此举?市场会如何变化?

证监会发声「暂停转融券业务,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如何解读此举?市场会如何变化? 知乎用户...的回答 高开低走,再套一波,老套路了。 缅A缺的是信心,只停这玩意没用,所有对散户不公平的交易都应该停掉, 造假入刑,违规减持入刑+减持金额全部没收,赔偿机制推出,集体诉讼推出, 不然没人玩。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知乎用户...)

封面图片

证监会:7 月 22 日起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至 100% 私募融券保证金上调至 120%

证监会:7 月 22 日起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至 100% 私募融券保证金上调至 120% 证监会最新发布信息显示,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自今年 7 月 22 日起,批准 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 80% 上调至 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 100% 上调至 120%。与此同时,证监会已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自 2024 年 7 月 11 日起实施。(财联社)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将严肃查处大股东通过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

中国证监会:将严肃查处大股东通过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 中国证监会星期天(6月16日)强调,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的政策仍在严格执行,并说将严肃查处大股东通过多层嵌套、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这一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在官网针对自媒体称“转融通疯狂报复,难怪市场持续下跌,转融通(6月12日)一天新增近1.7亿股”,做出上述回应。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解释,6月12日转融券出借数量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指数成分股半年度调整导致转融券“还旧借新”,即收回被调出成分股等存量出借股份,同时出借新纳入的成分股等。自媒体引用个别交易日新增出借数据,忽略了存量收回、余额减少的情况。 转融券业务是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供其办理融券的业务。 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证券出借人以一定的费率,通过上交所综合业务平台或深交所交易系统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出借证券,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财新网报道,“转融通疯狂报复,难怪市场持续下跌”的舆论在周末持续发酵。事起6月12日,转融通一天新增1.7亿股。有自媒体将A股一个月以来的阴跌与近几个交易日融券数量的激增进行对比。 证监会指出,去年以来,针对市场对融券与转融券问题的关切,证监会先后采取了禁止限售股出借、降低转融券效率、严禁利用融券实施变相T+0交易等一系列措施。今年2月6日,证监会要求以当日转融券余额为上限,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该政策仍在严格执行,未发生变化。 证监会也说,将充分评估并完善融券与转融券规则,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同时,持续加大行为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力度,对大股东、相关机构通过多层嵌套、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2024年6月17日 8:34 A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 可责令违规减持者上缴价差

中国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 可责令违规减持者上缴价差 为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中国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提出可责令违规减持者购回并上缴价差。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中国证监会星期五(5月24日)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旨在解决减持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保留大股东减持预披露要求、“爬行”减持即每三个月的减持比例限制等,进一步规范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严格防范各类“绕道减持”等行为。 《办法》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要求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与大股东共同遵守减持限制;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得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减持股份。 《办法》也防范绕道减持,要求协议转让的受让方锁定六个月,明确因离婚、解散、分立等分割股票后各方持续共同遵守减持限制;禁止大股东融券卖出或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等。 《办法》还明确对违规减持可以采取责令购回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的措施,列举应予处罚的具体情形,还强化了上市公司及董事会秘书的义务。 此外,《办法》还明确大股东在重大违法情形下不得减持,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如大股东违法违规正在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处罚后六个月内不得减持;公司涉及违法正被立案调查或在被处罚后六个月内,或者在被交易所公开谴责后三个月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减持等。 《中国证券报》引述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减持管理办法》的发布将会降低市场大规模抛售风险,夯实市场长期稳定基础。 2024年5月25日 1:57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说,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能允许造假、欺诈上市,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吴清星期三(3月6日)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会首次亮相,他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说,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上市公司自身事情,但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证监会的首要职责是做好监管,从入口、出口等各个环节做好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更加专注主业,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更好回报投资者。 吴清说,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能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能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外。 他说,证监会目前和相关执法部门共同构建综合城防体系,严肃整治、严厉打击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减持;对于一些技术性的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大股东、实控人违规违法减持严厉打击、依法打击。 吴清也说,下一步证监会要成倍、大幅地增加现场检查的覆盖面,对发现违法违规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能够履行好专业服务的水平,进一步勤勉尽责。 2024年3月6日 5:22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回应“IPO再融资全面放缓”:科学合理保持常态化

中国证监会回应“IPO再融资全面放缓”:科学合理保持常态化 近日关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放缓、再融资暂缓的消息在市场流传。中国证监会星期五(8月18日)回应,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市场对于A股接下来会出台哪些改革措施出现了颇多传闻。 部分声音认为,新股发行数量过多,“吸血较多”,从而对市场造成了冲击,并认为暂停IPO可以减小抽血效应,并以此来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稳定。近几个月以来,IPO节奏放缓之后,有关“暂停IPO”的传闻在市场上广为流传。 报道指出,相关小作文包括“IPO申报暂缓”、“第五套标准暂停”“新能源与储能行业不批准上市”等。7月IPO淡季正常的“0”申报,甚至引发市场“IPO暂停”误读。8月以来,民生银行、华鑫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叫停再融资之后,又传出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全面暂停传闻。 报道引述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说:“市场传言与事实相差甚远。证监会今天的回应就是,小作文都看到了,有些点可以研究,但大部分不靠谱。”他还说,监管方正面回应小作文,是“一件好事”。 王骥跃还分析认为,市场情绪高涨,发行节奏就会提高。市场低迷时,IPO节奏会随之变慢。监管提及的“科学合理保持IPO”,就是与市场相匹配,市场可承受的意思。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星期五就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还表示,在推动优化科技企业上市流程,为关键科技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 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在加快研究论证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相关文件将适时出台。其中主要政策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