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一个零件为安全测试1000万次#】#工程师对高铁零件要求有多高#?在一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每天会开展各种试验,其中

【#中国高铁一个零件为安全测试1000万次#】#工程师对高铁零件要求有多高#?在一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每天会开展各种试验,其中一项抗疲劳试验,就是通过施加各种载荷,测试一个抗侧滚扭杆。工程师梁建英在#鲁健访谈#中说,这种抗疲劳试验要做1000万次,才能评估产品是否达标↓加油! 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作为参与十四五“CR450科创工程”先期试验的新技术验证平台,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日前上线运行,4月21日在郑济高铁浚县段

作为参与十四五“CR450科创工程”先期试验的新技术验证平台,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日前上线运行,4月21日在郑济高铁浚县段与另一列车完成435km/h交会试验;此前4月12日又在郑万高铁完成403km/h隧道内交会,均刷新速度纪录。 此前2010年12月3日,CRH380AL在京沪高铁完成486.1km/h单列冲高试验;2016年7月15日,标动(后命名为CR400)在郑徐高铁完成420km/h交会试验。 (人民铁道,图:央视)

封面图片

《机械制造者》简介:机械制造者是一款模拟建造机械的游戏,玩家在中扮演机械工程师,设计和建造各种机械装置。从简单的机械零件到复杂的

《机械制造者》 简介:机械制造者是一款模拟建造机械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机械工程师,设计和建造各种机械装置。从简单的机械零件到复杂的大型机器,玩家可以发挥创造力,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组装。游戏不仅考验玩家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玩家的机械设计思维 标签: #机械制造者 #模拟建造 #机械设计 #动手能力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NASA火星直升机团队的告别行动:将设备改造成固定试验台发挥余热

NASA火星直升机团队的告别行动:将设备改造成固定试验台发挥余热 在"毅力号"于2月24日拍摄的一张照片中,美国宇航局的"Ingenuity"火星直升机(右)站在沙涟漪的顶点附近。Ingenuity公司的一个旋翼的部分叶片位于直升机以西约49英尺(15米)处的表面上(图片中间偏左)。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LANL/CNES/CNRS虽然这项任务已于1月25日结束,但这架旋翼机一直与该机构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保持着通信联系,后者是"Ingenuity"号的基站。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深空网络的天线接收到的这次传输标志着任务团队将最后一次共同开展"Ingenuity"行动。现在,这架直升机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充当固定试验台,收集数据,为未来的红色星球探索者提供帮助。在红色星球上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Ingenuity火星直升机通过任务网站收到了成千上万张电子明信片,上面写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在这段视频中,直升机团队的成员阅读了其中的一些信息。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JPL的Ingenuity团队负责人乔希-安德森(Josh Anderson)说:"向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致歉,Ingenuity不会平静地进入火星的美好夜晚。在火星表面待了1000多天,飞行了72次,经历了一次艰难的着陆后,'创造力'号仍有收获,这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多亏了这个了不起的团队的奉献精神,Ingenuity不仅取得了超出我们想象的成就,而且还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里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这架飞机在火星表面运行了近三年,飞行距离是预期距离的14倍多,总飞行时间超过两小时。在最后一次飞行中,"Ingenuity"号直升机遭遇硬着陆,旋翼严重受损,至此,"Ingenuity"号的飞行任务结束。由于无法飞行,这架旋翼机将留在"Valinor Hills",而"毅力号"漫游车将驶出通信范围,继续探索杰泽罗陨石坑的西侧边缘。队员们一边享用"最终通讯"巧克力蛋糕,一边查看来自1.89亿英里(3.04亿公里)之外的最新数据。遥测结果证实,先前传送到"Ingenuity"号上的软件更新正在按预期运行。新软件包含一些指令,可以在与漫游者的通信停止后,指示直升机继续收集数据。打上软件补丁后,"Ingenuity"号现在每天都会醒来,启动飞行计算机,并测试其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子设备的性能。此外,直升机还将用彩色摄像机拍摄火星表面的照片,并通过放置在旋翼机各处的传感器收集温度数据。Ingenuity公司的工程师和火星科学家们相信,这种长期的数据收集工作不仅能让未来的飞行器和其他飞行器设计师们受益,而且还能为火星天气模式和尘埃运动提供一个长期的视角。在这次最后的聚会上,团队收到了来自"Ingenuity"号的告别信息,上面有参与这次任务的人员的名字。JPL的任务控制人员在前一天将信息发送给"毅力号","毅力号"将信息交给"Ingenuity号",让它将告别信息传回地球。如果将来Ingenuity上的一个关键电气组件发生故障,导致数据收集停止,或者如果直升机最终因为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堆积而失去动力,Ingenuity收集到的任何信息都将继续存储在机上。据研究小组计算,Ingenuity 的内存有可能保存约 20 年的日常数据。JPL的Ingenuity项目经理泰迪-查内托斯(Teddy Tzanetos)说:"无论人类何时重访瓦利诺山无论是用漫游车、新型飞行器,还是未来的宇航员Ingenuity都将带着她最后的数据礼物等待着我们,这是我们敢于做伟大事情的原因的最后证明。谢谢你,Ingenuity,感谢你激励一小群人在太空前沿克服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图为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直升机概念模型。该直升机概念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Ingenuity"火星直升机(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的后续方案,后者于2021年2月搭乘该局的"毅力"号漫游车抵达红色星球。六旋翼火星科学直升机可在未来的火星任务中用作空中侦察机,携带 4.5 至 11 磅(2 至 5 千克)的有效载荷,包括科学仪器,研究漫游车无法到达的地形。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扎内托斯和其他工程师校友目前正在研究未来的火星直升机包括火星科学直升机概念(见上图)如何有利于对红色星球及其以外地区的探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ASML:EUV技术领域不会面临中国公司的竞争

ASML:EUV技术领域不会面临中国公司的竞争 该消息推动ASML股价大涨9.52%,收盘股价1041.34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4096.86亿美元,成为了欧洲第二大市值的上市公司。Jefferies的报告指出,ASML预测其设备的市场需求有望一路走强至2026年,这主要是受益于各国政府推动的芯片制造本地化策略,通过补贴当地的晶圆厂建设,以提升自身的芯片制造能力。虽然2024年第一季度,ASML实现净销售额52.90亿欧元,同比下降21%。但是Jefferies证券认为,ASML 2024年二季度到四季度的平均订单额可能会达到57亿欧元左右,有望推动其2025年营收上探至400亿欧元。ASML此前就曾将其2025年营收目标设定在300~400亿欧元。Jefferies证券的报告还预测,台积电预计将在2024年某个时候就会收到ASML最新的High NA EUV(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光刻机。ASML的标准EUV光刻机可以打印13.5nm的线宽,而新的High NA EUV光刻机则是可以通过打印8nm线宽来创建更小的晶体管,即可以用于2nm以下的制程工艺制造,并且晶圆生产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400至500片晶圆,是当前标准EUV每小时200片晶圆的2-2.5倍的速度。不过,High NA EUV光刻机的价格也是相当的昂贵,一台要价超过3.5亿欧元。台积电业务开发资深副总裁张晓强(Kevin Zhang)5月14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就曾公开表示,ASML High NA EUV订价太过高昂,台积电预计于2026年下半量产的A16(1.6nm)制程,也不一定需用到High NA EUV光刻机。他说,这要看公司能取得的最佳经济与技术平衡而定,A16制程或许会采用、但不确定。“我喜欢这项技术、但不喜欢高昂的价格。”目前最为积极引入High NA EUV光刻机则是英特尔,其是第一家订购并完成交付安装的晶圆制造商,目前英特尔已经开始在其美国俄勒冈州最先进的技术开发基地将High NA EUV光刻机用于其Intel 18A工艺的测试,以积累相关经验,后续将会被用于Intel 14A的量产。有报道称,ASML已接获数十台High NA EUV光刻机的订单,其中大部分被英特尔预定,此外三星、台积电、SK海力士、美光也有订购。对于ASML所面临的潜在竞争问题,Jefferies证券的报告称,由于技术本身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ASML 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在 EUV 技术领域不会面临来自中国光刻设备公司 SMEE或HW的竞争。根据资料显示,ASML先进的标准型EUV光刻机就拥有超过10万个零件,涉及到上游5000多家供应商。这些零部件极为复杂,对误差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并且这些零件几乎都是定制的,90%零件都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技术,85%的零部件是和供应链共同研发,甚至一些接口都要工程师用高精度机械进行打磨,尺寸调整次数更可能高达百万次以上。可以说,EUV光刻机已经是所有半导体制造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其中包括上万种精密零部件,而且结合了光学、流体力学、表面物理与化学、精密仪器、自动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软件、机械、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的尖端知识。目前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EUV光刻机的完整制造。相对于标准的0.33 NA(数值孔径) EUV光刻机来说,配备0.55 NA透镜的High NA EUV光刻机技术含量更高,系统设计也更为复杂。比如High NA EUV光刻机会比现有的EUV光刻机更为耗电,从1.5兆瓦增加到2兆瓦,主要原因是因为光源问题,ASML甚至还使用液冷铜线为其供电。High NA EUV光刻机其各类组件需要250个单独的板条箱中运输,其中包括13 个大型集装箱,组装后的High-NA EUV光刻机将比双层卡车还要大。目前ASML仍然是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供应商,虽然老牌的光刻机厂商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仍在发展光刻机业务,但是也仅止步于DUV,在EUV方面依然是无能为力。不过,目前High NA EUV光刻机的发展已经接近当前技术的极限,下一代的0.75 NA的Hyper NA EUV光刻机理论上是可以实现,但是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成本也更为惊人。ASML的前首席技术官Martin van den Brink就曾表示,Hyper NA可能将是最后一个NA,而且不一定能真正投入生产,这意味经过数十年的光刻技术创新,我们可能会走到当前半导体光刻技术之路的尽头。即使Hyper NA能够实现,但是如果采用Hyper NA技术的制造成本增长速度和目前High NA EUV技术一样,那么经济层面几乎是不可行的。显然,在ASML现有光刻机技术路线即将走向尽头的背景之下,对于中国厂商来说在现有技术路线对于ASML之间的差距可能将不会继续加速扩大,这有利于厂商的技术追赶。但是在EUV技术路线发展受欧美限制,且该技术路线前景灰暗的情况下,中国厂商是持续投入资源突破现有限制进行技术跟随,还是考虑投入资源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技术路径?比如佳能去年就推出了面向先进制程制造的纳米压印设备,但该技术路线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波音再现“吹哨人” 曝光“破碎的安全文化”

波音再现“吹哨人” 曝光“破碎的安全文化” 美国联邦航空局确认正对这名“吹哨人”揭露的问题展开调查。声誉已严重受损的波音公司受到公众广泛质疑和监管机构严查,如今再现内部“吹哨人”爆料,令更多触目惊心的安全生产隐患浮出水面。未被填充的787缝隙质量工程师萨姆·萨莱普尔9日对美国媒体披露,波音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一些不当做法导致目前在役的约1000架787和约400架777客机存在材料过早疲劳和结构损坏风险。实际上,787“梦想客机”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波音公司发现787客机机身某些部分连接处缝隙过大。这导致波音公司在近两年时间内暂缓交付该机型,损失数十亿美元。2022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了波音公司的修复方案,恢复787客机交付。萨莱普尔表示,波音所谓的修复方案只是掩盖,而不是解决问题。据萨莱普尔所述,工程师在测量间隙之前,被允许施加强力将机身部件推挤到一起,以便“让间隙看起来不存在”,导致用于填充的垫片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被插入间隙。此外,787飞机前后机身部分约80%的连接处留下了钻孔碎片。他说,根据2021年该项目的工作情况,即使在2020年787飞机停止交付之后,这种情况仍在继续。萨莱普尔担心,由于碳复合材料机身蒙皮、金属紧固件和接头配件在飞行过程中随着温度变化会膨胀和收缩,理论上,这种未填充的间隙将使连接部分轻微位移、彼此摩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导致过度磨损并使结构过早失效。“这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结果。”萨莱普尔说,他根据相关数据多次向主管和管理层提交报告,说明787的间隙没有得到正确衡量,但却因直言不讳而遭到管理层骚扰,被拒绝参加会议,甚至受到主管的人身威胁。萨莱普尔和律师在网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就相关指控致信美国联邦航空局局长迈克·惠特克。美国联邦航空局确认正在对波音公司进行调查并表示,主动举报问题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是保证航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消息影响,波音公司股价9日收盘时下跌将近2%。无法对齐的777面板萨莱普尔在爆料中说,他后来被从787项目调到777项目,“希望问题会少一些”,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萨莱普尔发现,由于波音公司2015年推出的新机身制造系统的问题,777客机面板间无法正确对齐,机械师必须使用蛮力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当飞机组装时,错位现象非常严重,但通过施加无法测量的、不受限制的力量,可以将错位的孔和部件安装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亲眼看到员工站在飞机部件上,上下跳跃使之暂时对齐,从而勉强敲入销钉。萨莱普尔认为,这“可能会导致部件损坏,并给主要结构增添风险因素”。“破碎的安全文化”萨莱普尔不是第一个站出来揭露波音生产乱象的员工。波音前雇员约翰·巴尼特2010年至2017年在北查尔斯顿工厂担任质控经理,2019年曾揭发波音公司生产的产品存在多处安全隐患。巴尼特本应于3月9日就他起诉波音公司诽谤案接受质询,结果却未出庭,后被发现死在其入住酒店停车场自己的车里。根据他的律师公布的文件,巴尼特生前表示,他因为对波音的质量控制环节表示担忧而受到“骚扰、诋毁和羞辱”。今年1月,波音公司新交付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一架737 MAX 9型客机发生门塞掉落事故。美国联邦航空局对波音737 MAX机型的生产进行了为期6周的全面审核,结果发现大量问题。媒体获得的文件显示,在89项审核中,波音有33项未能通过,总共有97起涉嫌违规事件。对6名工程师进行公司质量控制流程理解程度的测试中,平均得分仅为58%。联邦航空局表示,审核发现波音公司未能遵守制造流程、零件存储处理以及产品管控的规定。美国联邦航空局2月28日发布一份声明,要求波音公司在90天内制定一项全面的行动计划,以解决其“系统性质量控制问题”。惠特克表示,波音“必须致力于真正、深刻地改进。做出根本性的改变需要波音领导层的持续努力,我们将让他们在每一步中承担责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运输委员会前主席彼得·德法齐奥此前表示,必须扭转波音这家公司的局面,因为它一团糟。4月1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将就波音问题举行听证会。波音公司表示,已提出向参议院相关委员会提供文件、证词和技术简报。萨莱普尔将在听证会上提交证实所述指控的文件,并在听证会上发言。按照计划,这场听证会将“聚焦第一手资料,审视波音公司破碎的安全文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开了个发布会 市值大涨500亿

比亚迪开了个发布会 市值大涨500亿 与以往不同,这次比亚迪将发布会地点从深圳总部改到了西安,并将时间从以往的一个小时延长到超过两个小时,堪称比亚迪“史上最长发布会”。其实,这与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的历史有关。比亚迪的首款插混车于 2003 年在西安推出,2008 年,比亚迪 F3DM 在西安下线,成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王传福现场公布了第五代 DM 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从 2001 年筹备造车以来,比亚迪在研发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过 1400 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他还透露,第五代 DM 插混技术于 2021 年启动研发,在 1 万多名工程师经历了 1000 多天的技术攻关后,去年 9 月份通过了多轮测试验证,将亏电油耗做到了 2.9L/100 公里这一历史新低。混动起初被认为是从燃油车过渡到纯电动车的一种过渡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混动车的生命周期比预想的要长得多。截至发稿,比亚迪股价上涨了 8.35%,达到 224.7 元,使其最新的总市值增加了 503 亿元,达到 6537 亿元。01油耗进入到“2”时代比亚迪研究插混技术已经接近 20 年,2021 年发布的第四代 DM-i 超级混动技术,不仅帮助比亚迪实现了从谷底和高光时刻的翻身,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换进程。因此,当今年 3 月,比亚迪公布了第五代 DM 超级混动系统的信息时候,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此次发布会公布的细节来看,比亚迪的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主打亏电下的低油耗表现,其中有三个指标最受关注: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第五代 DM 技术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 46.06%,超越了上一代的 43.04%。这种发动机专为混动设计,这也意味着它能够在工况做减法,从 100 减少到 30%,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油利用。最低的亏电油耗:在亏电状态下,第五代 DM 每百公里的油耗仅为 2.9 升,低于上一代的 3.8 升。这也创下了百公里油耗的历史新低。最长的综合续航里程:第五代 DM 技术使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 2100 公里,远远超过上一代的 1200 公里。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在技术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是提升零部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新一代 DM 技术架构跟之前类似,但提升了零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动力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系统主要依靠电力来驱动。它使用了一种专门为插混设计的高效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全球最高的 46.06%。这意味着它能把燃料转化为能量的效率非常高。电混系统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功率密度提升了 70.28%,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浪费,综合效率达到了 92%。此外,专用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 15.9%,确保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有足够的“动力”。在热管理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技术引入了一种全温域整车热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和座舱热管理。它们协同工作,确保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能耗最低。在高温环境下,这个系统可以节省最高 10% 的能耗,而在低温环境下则能节省 8%。这不仅让车更节能,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第五代 DM 技术的电子电气架构也非常先进,它整合了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系统,提升了功率密度 18.3%。通过创新的芯片集成技术,将 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 MCU(电机控制单元)合成一个系统,使芯片的算力提升了 146%。这大大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首搭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具体车型上,第五代 DM 技术在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首次搭载,售价在 9.98-13.98 万。从价格和定位来看,海豹 06 DM-i 的定价填补了驱逐舰 05(售价区间为 7.98 至 12.88 万元)和海豹 DM-i(售价区间为 14.98 至 21.98 万元)之间的市场空白。与许多车企不同,比亚迪并未首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高端车型,然后逐步下放。回顾比亚迪的第四代 DM 系列,也是首先在更注重购车成本的家用轿车和 SUV 上搭载 DM-i,然后在中高端车型上搭载 DM-p 与 DMO 技术。此次比亚迪采取了类似的节奏,接下来比亚迪将根据市场需求,对 DM-p 与 DMO 技术进行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推出第五代 DM,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第四代混动,两代产品还将同堂销售。比亚迪花了三年时间打通整个供应链,推出了超级混动系列产品,对整个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 10 万元以下的市场。所以,比亚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技术、成本优势。02混动依旧是增长主力军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 DM 技术的发展历程。2008 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F3DM,标志着中国汽车厂商打破日系车企技术垄断,开创了插混技术的新纪元。尽管初期销量不高,但这一举措为比亚迪奠定了技术领先的基础。2013 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 DM 技术,首次在秦 DM 和唐 DM 车型上应用。这使得比亚迪插混车型的销量迅速增长,2015 年超过 5 万辆,成为市场的亮点。2018 年,第三代 DM 技术解决了亏电状态下油耗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带来了新一波销量高峰,全年插混车型销量超过 12 万辆,尤其是新一代唐 DM 的表现亮眼。然而,随着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急剧下降,迫使公司进行深刻反思和技术革新。2021 年,比亚迪推出了第四代 DM 超级混动技术,将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 3.8L,刷新了当时的全球汽车油耗纪录。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比亚迪插混销量爆发式增长,从 2020 年的 4.8 万台增长到 2023 年的 143 万台。目前,比亚迪在插混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 DM-i、DM-p 与 DMO 三大混动平台,针对不同市场定位。这也让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持续攀升,目前在国内混动市场占比超过 50%。9.98 万起,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上市 | 图片来源:比亚迪随着插混技术越来越受用户欢迎,多家车企如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和长城纷纷推出插混车型,并宣布续航里程超过 2000 公里的技术储备。东风风神最新发布的风神 L7 插混车型,在测试中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 2054 公里,油耗为 3.8L/100 公里,发动机热效率达到 45.18%;吉利汽车也计划在 2025 年量产新一代电混系统,预计最高续航超过 2000 公里,百公里油耗将低至 2L。中泰证券最新研报表明,比亚迪插混轿车产品主要面对合资燃油轿车竞争,优势在于性价比和更低油耗戳中消费者痛点;插混 SUV 产品主要面对自主品牌插混 SUV 竞争,优势在于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 DM5.0 插混系统进一步提升性能,比亚迪插混车型优势还将继续保持。插混带动的新一轮产品周期促进下,公司新车放量有望带来新一轮估值中枢上移。目前,国内插电混动车增速已远超纯电动车。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约 514.9 万辆,同比增长仅 21%,而插电混动车销量约 259.35 万辆,同比增长达 82.5%。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插混技术上的发力,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纯电动汽车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