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通知,晚10点到次日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睡

教育部发布通知,晚10点到次日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各地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意见还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教育部就《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教育部就《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为规范校外培训活动,提高校外培训质量,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教育需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教育部在近些年集中治理实践和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形成《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4 年 3 月 8 日。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寒假期间严打以冬令营等名义校外培训

中国教育部:寒假期间严打以冬令营等名义校外培训 中国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要在寒假期间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校外培训。 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星期四(1月4日)消息,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监督执法,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用好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例的曝光惩戒力度。 通知指出,各地要严防安全风险,组织安全专项检查,指导机构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爆雷”“冒烟”监测,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用好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及时核查处置各类问题和线索。 通知称,各地也要强化艺考培训监管,重点关注机构开展集中住宿培训的情况,着重维护招生考试秩序,严查艺术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还强调,各地要推进综合施策,确保“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落地落实,强化年审工作,推动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管理;强化预收费监管,将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严防恶意涨价,引导家长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应用程序进行购课、缴费,切实维护家长学生合法权益。 2024年1月4日 2:06 PM

封面图片

教育部介绍,双减工作列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百日会战初见成效。近月来,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

教育部介绍,双减工作列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百日会战初见成效。近月来,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报,对8个国家试点进展慢的省市专门督办。 学生书面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例从46%升至90%以上,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由49.1%升至91.9%。 线下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 (教育部 1, 2)

封面图片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要求,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①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纳入教育评价改革。②明确健康教育内容。③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④拓展健康教育渠道。⑤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实施学生营养干预措施。⑥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⑧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新华社)

封面图片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