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

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是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污染的物品,溯源工作正在调查当中。安徽的病例、辽宁的病例,从病毒的基因序列来看,是完全相同,是同一个传播链上。结合安徽和辽宁两轮筛查的结果来看,这起疫情规模不会太大,不会出现像今年年初那样的规模。 (中新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轮疫情是先经南京禄口机场输入并引起了进一步的传播,多个省份都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轮疫情是先经南京禄口机场输入并引起了进一步的传播,多个省份都有病例和感染者传入。初步判断,张家界的首发病例也与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相关,传至湖南张家界的病例或者感染者又经旅游景点和大型演出活动感染了其他人,导致病毒进一步传播,是近期除南京以外感染和传播人数较多的重点疫点。由于传播发生在人群密集和流动人口众多的场所,疫情播散的风险比较高,控制难度也比较大。 冯子健介绍,目前除了在南京和张家界两地都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管控综合措施外,还在全国紧急启动了涉及两地流出人员的大规模排查追踪等一系列管控措施。近期曾到过两地的人员也要积极配合当地社区的排查行动,自觉主动上报旅居信息,积极配合核酸筛查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快速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还有抗体水平检测,尤其是根据基因测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还有抗体水平检测,尤其是根据基因测序的一个理论分析,认为莆田本轮疫情的疑似源头有非常大可能性是在隔离期间感染上的,从而导致了后续疫情的发生。 ()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 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于10月17日去世,享年60岁。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数位吴尊友的同事、生前好友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吴尊友1963年6月出生于安徽黄山,1980年参加高考,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吴尊友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1年至1992年,吴尊友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他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吴尊友回中国从事防治艾滋病工作。2003年,参与“沙斯”(SARS)防治工作。 2005年,吴尊友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2020年年初,冠病疫情暴发初期,吴尊友即参与中国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公众所熟悉。2023年1月,吴尊友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10月27日 4:58 PM

封面图片

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了本土聚集性疫情,随着春运客流量增加,疫情扩散风险加大。要切实做到全链条精准防控,从快、从细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排查协查等措施。 有关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执行防疫政策再次提出明确要求: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集中隔离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 有关全国疫情形势,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目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局部零星点状散发,但总体疫情保持平稳,部分地区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有的已经扑灭,有的正在有序处置过程中。 贺青华介绍,河南、广东等省份的疫情陆续进入收尾阶段,基本上在一个潜伏期左右有效控制住社区感染的风险。近日,天津河北区新发现的疫情与此前津南区本土疫情相关联,由集中隔离期间意外暴露感染所致,目前风险人群正在抓紧调查和管控中。云南西双版纳边境地区发生的聚集性疫情波及范围局限,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北京丰台1月18日发生的关联疫情波及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和辽宁等5个省,病例间传播链条总体清晰,疫情上升势头初步得到遏制,社区传播扩散风险有所降低,目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风险人员排查和管控措施正在有序进行。新疆霍尔果斯23日发生的疫情病毒测序结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涉及人员职业范围比较广,当地已发生一定程度的社区传播。目前,尚未发现疫情扩散外溢的迹象。 贺青华表示,黑龙江牡丹江1月25号疫情感染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传播链条较为清晰,当地仍存在疫情社区传播扩散的风险。浙江杭州26日发生的疫情病毒测序结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内,湖北、贵州、江西和河南发现散在外溢病例,目前疫情波及范围较为局限,传播链条总体清晰,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项防控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央视新闻 1,2,3)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去世 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于2023年10月27日,不幸去世,享年60岁。 数位吴尊友的同事、生前好友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来源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聚集性疫情发生地要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应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和管控区应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做调整。他还说,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地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及有疫情的地区。 针对部分地区对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民众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贺青华表示,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有关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相关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设15分钟的采样圈,及检测频次,要因时因势来确定,不能搞“一刀切”。 有关“环境样本阳性”的相关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样本中一定有活病毒,若鉴定是否有活病毒,一定要做细胞病毒分离,或者是敏感的小鼠进行病毒分离来确定。 有关有几家检测机构违规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混采中的五个、十个、二十个采样拭子,放在一个采样管里面,经过验证,检出率和单采样本没有明显差距,结果可靠。但如果实验室把十混一的样本,再三个一混、五个一混,就变成了三十个合在一起,五十个合在一起,对样本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稀释,这种做法未经验证,不能证明这种混合样本跟单采样本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有阳性漏检的风险。 (健康中国)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