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引用《公司条例》委任资深会计师、会计师公会前会长陈锦荣为审查员,调查壹传媒事务。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引用《公司条例》委任资深会计师、会计师公会前会长陈锦荣为审查员,调查壹传媒事务。 陈茂波表示,关注壹传媒在5月的公告声称公司流动资金充裕,可以应付今年4月起18个月的运作,但在6月被保安局冻结约1800万元银行结余后,在不到一周内,其中一间子公司出版业务要终止,亦未能公布初步年度业绩,其后披露在4月提前偿还1亿5千万元贷款,急剧减少公司现金,但相关贷款仍有相当长时间才到期,令人怀疑还款是否有意图欺骗债权人。他又说,壹传媒高级人员被控有关使用子公司用地的欺诈罪,亦涉及触犯香港国安法被控,令人怀疑公司事务是否按他们的个人利益处理,令公众股东蒙受损失。 陈茂波表示,审查员要在6个月内提交最终报告,调查公司有否不公平损害成员利益,意图欺诈债权人或任何欺诈;高级人员有否按个人利益处理公司事务,导致公众股东蒙受损失;高级人员是否向公司成员或债权人作出欺诈失当行为;公司有否向股东作出全面及时披露;高级人员有否履行应尽的责任或出现疏忽;壹传媒及前主席之间的借贷还款是否真实,并按公平原则,正常业务的需要进行;作为上市公司的管治是否健康;财政司司长若向任何董事申请取消资格令,是否合乎公众利益。 被问到政府的举动是否考虑国安法因素,最终目的是否要港交所撤销壹传媒的上市地位。 陈茂波回应说,今次做法的权力来源是《公司条例》第841条(2)和(3),引用相关条例是针对公司管治的问题,审视有关公司披露财务状况和资料时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有误导成份,该公司及其董事涉嫌触犯不同法例,该公司是否被用作非法用途,公司董事有没有尽职防止发生违法情况等,认为引用相关条例作调查,是要维护国际金融中心的信誉,符合公众利益,并非随便动用权力。 (香港电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香港高等法院颁令壹传媒清盘。

香港高等法院颁令壹传媒清盘。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根据《公司条例》向高等法院原讼庭提交壹传媒的清盘呈请,聆讯今早进行,聆案官黄健棠颁令将壹传媒清盘。 陈茂波在今年7月28日表示,引用《公司条例》委任资深会计师、会计师公会前会长陈锦荣为审查员,调查壹传媒事务。 大约两个月后,到今年9月29日,陈茂波表示,已根据《公司条例》赋予权力,经考虑早前审查员向财政司司长提交的一份中期报告后,认为出于公众利益须将壹传媒清盘,决定向法院提交有关呈请。 (香港电台)

封面图片

香港会计师公会估计本财年政府财赤达1273亿元

香港会计师公会估计本财年政府财赤达1273亿元 香港会计师公会估计,2023/24财政年度财政赤字将达到1273亿元,略高于政府上月更新的预测数据,但就是政府原来预测逾两倍,因本财年卖地收益减少、经济增长速度逊于预期,以及股票市场及楼宇交易印花税收入减少。预计截止今年3月底,政府财政储备7075亿元,相当于政府11个月开支。 公会表示,政府去年起推出不同措施吸引投资和人才,已取得一定成效,认同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控制开支和节省成本的必要性,但有充分理由重新审视整体税制的竞争力,以及考虑非税收的投资激励措施,并探索其他可能的收入来源。公会同意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到的「长远而言,增加收入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蓬勃」,以及「把香港经济的蛋糕做大」。公会建议政府,考虑提供税务优惠,例如对独立初创公司的公司成立费用给予有上限的税收减免。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考虑向人才短缺的特定行业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公会亦建议鼓励生育,允许新生儿父母在孩子出生后首两年在家工作,或补贴首两年保姆费用。 2024-01-23 11:25:33

封面图片

世茂集团收到清盘呈请 港股开市下挫10%

世茂集团收到清盘呈请 港股开市下挫10%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公告,收到中国建设银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世茂港股星期一(4月8日)开市后下挫10%。 世茂集团星期一在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公司的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约2.72亿新元)。 根据公告,世茂集团认为该呈请并不代表公司境外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利益。为保障其相关方利益,公司将极力反对该呈请,并继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以最大化其相关方的价值。 公告显示,根据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条例第182条,倘若世茂集团最终因该呈请而清盘,公司于开始清盘之日(4月5日)后就公司直接拥有的财产(包括据法权产)作出的任何产权处置,以及任何股份转让或公司成员地位的任何变更将属无效。倘若该呈请其后被撤销、驳回或永久搁置,则于4月5日或之后作出的任何有关产权处置均不受影响。 公告说,世茂集团在3月25日的公告披露,公司一直与其境外债权人进行善意重组讨论,并承诺继续就其境外重组事宜与境外债权人积极沟通,并鼓励所有境外债权人仔细考虑3月 25日公告的重组方案并支持落实重组。 世茂集团在3月的公告中披露了建议的境外债务重组条款,涉及世茂集团、Shimao Property Holdings (BVI) Limited(物业公司)及世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债务。 公告称,重组方案为债权人提供短期工具、长期工具、强制可转换债券以及不同工具的组合四种选择。 路透社3月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作为世茂集团债权人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在发现世茂的债务重组条款不可接受后,考虑在该月向香港法院提出对世茂进行清算的诉状。 2024年4月8日 10:53 AM

封面图片

陈沛敏指黎智英想报道更多商界对逃犯条例担心及反对意见

陈沛敏指黎智英想报道更多商界对逃犯条例担心及反对意见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苹果日报》三间相关公司涉嫌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案继续审讯,「从犯证人」、时任《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第二日作供。陈沛敏同意法官李运腾所指,当黎智英认为某新闻重要或不重要,会影响陈沛敏的编采决定。陈沛敏表示,2017年经黎智英介绍下认识「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控方在庭上展示被告与陈沛敏的讯息中,黎智英对罗杰斯说有需要传媒帮助可以找陈沛敏。陈沛敏指罗杰斯通常向她发送「香港监察」的新闻稿,又形容「香港监察」及罗杰斯对中国「比较批判」。对于《苹果日报》于2019年3月将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的会面,刊登为头版新闻,而相关新闻照片由公民党提供,陈沛敏认为有新闻价值,亦提到黎智英表明「做大」属其中一个因素。另外,控方展示2019年一篇题为《黎智英:倘修例传媒冇得做》的报道,陈沛敏认为黎智英觉得逃犯条例会作「政治检控」用途,所以对方以逃犯条例与23条作比较。她又指黎智英想报道更多商界对逃犯条例的担心及反对意见,认为属于一种「指示」。陈沛敏指收到黎智英的指示后,「应该有」转达予实体报纸版的政治版同事,但「不肯定」有否转达予电子版的政治版同事。陈沛敏指她曾指示同事「做更多商界对逃犯条例的意见与担心」,但不确定其指示与政治版选材的因果关系。控方亦提到被告曾向陈沛敏传送数十个有关林荣基离港到台湾的消息,陈沛敏指收到相关讯息即时与总编辑罗伟光联络,得知对方预备当日下午将文章放上《苹果日报》平台,亦提到翌日有将新闻刊登于A1。陈沛敏指社长张剑虹刚好在台湾,所以与台湾《苹果日报》同事一同访问林荣基,并亲身协助访问及撰写林荣基的新闻稿。 2024-02-05 18:34:24

封面图片

雇员补偿援助基金局介入 苹果日报被申请清盘延至11月再讯

雇员补偿援助基金局介入 苹果日报被申请清盘延至11月再讯 壹传媒有限公司2021年12月被正式颁令清盘,旗下的「苹果日报有限公司」未有向逾580名员工发放薪金,今年4月遭两名前员工入禀申请清盘。公司清盘呈请聆讯在高等法院进行,呈请方透露雇员补偿援助基金管理局已介入并协助处理事件,有机会向580多名员工赔偿共4900万元,现时需时让各方再作商议,聆案官将案件押后至11月6日再讯。呈请人为陈汉荣及杨于澄今年4月12日以债权人身份,要求高等法院颁令苹果日报有限公司清盘。资料显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021年7月出于公众利益,向高等法院申请壹传媒有限公司清盘,壹传媒同年12月在无人反对下被正式颁令清盘。最少55名《苹果日报》前员工先后入禀劳资审裁处,追讨工资、有薪年假及年终酬金等共逾427万港元,由于苹果没有代表出席聆讯或递交抗辩书,审裁官终裁定前员工胜诉,但《苹果日报》仍由临时清盘人接管,资产正被冻结,未能支付员工薪酬。 2024-07-03 15:25:56

封面图片

中国恒大集团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之际,中国政府据悉拟安排包括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恒大,对其财务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或

中国恒大集团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之际,中国政府据悉拟安排包括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恒大,对其财务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或是为这家全球负债最多的开发商潜在的重组做相应准备。 据知情人士透露,负责协调恒大及其债权人关系的广东省政府,上月已指派金杜律师事务所的一个团队对恒大开始尽职调查。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在中国最高监管机构的敦促下,广东省政府正在遴选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顾问,以纳入这支联合工作组。 恒大困局过去几周内愈演愈烈,未来将何去何从仍尚无定数,但这一进展或显示监管当局在对恒大可能的债务重组进行前期的基本工作安排。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提到,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在此前一次与当地政府的会面中,曾请求广东省政府给予恒大集团相应的救助,但此提议没有被接受。 上周彭博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金融监管部门上月已允许中国恒大与金融机构债权人就现有融资偿还期限重新进行谈判,恒大已联络多家债权银行和信托公司寻求贷款展期。目前还不清楚投资者维权活动这些最近的事态发展,是否已促使监管层重新进行考虑。 此外,两名知情人士还提到,广东省政府曾提议恒大的主要债权行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一旦成立,意味着债权性金融机构包括资产处置在内的重要决策都需要经过债委会同意,然而在监管部门有明确表态前,银行并不支持成立债委会。 上述知情人士因未被授权对外发表评论而不愿具名。恒大、广东省政府和金杜律师事务所均暂未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请求。 (彭博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