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宣布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认为部分行业单位使用境外GIS系统软件、会搜集外传地理信息数据,部分用户“数

国安部宣布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认为部分行业单位使用境外GIS系统软件、会搜集外传地理信息数据,部分用户“数据安全意识薄弱”、在图上标注城市管网或涉密和军事单位的位置坐标。国家安全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排查治理,指导协助涉事单位开展清查整改。 (国家安全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方宣布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中国官方宣布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近期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人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企图窃取涉密敏感地理信息数据,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和隐患。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官方宣布,将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封面图片

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我国有关重要行业领域使用的境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存在搜集外传地理信息数据的情况,部分数据重要敏感,甚至涉及国家秘密,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指导、协助涉事单位开展清查整改,及时消除重大数据窃密、泄密等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指导、协助涉事单位开展清查整改,及时消除重大数据窃密、泄密等安全隐患。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具备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共享等功能的专业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强大,能够将采集的各类地理信息标注在地图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展示,坐标精度甚至能够达到厘米级。 然而,个别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却盯上了地理信息数据这块“大蛋糕”,企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展情报窃密活动。手段包括: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自动连接境外服务器,无限制收集用户数据;蓄意在软件中预置“后门”,为网络攻击和数据窃取打开方便之门等。 另外,少部分用户的数据安全意识薄弱,将城市管网、军事目标、涉密单位的高精度地理位置坐标标注在地图上,产生严重失泄密风险隐患,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封面图片

上海全市开展自动扶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上海全市开展自动扶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上海一家商店内的自动电梯发生故障导致一女子半截身体被“卷入”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徐洁明星期二(4月7日)说,此次排查,每一台设备梯级和踏板都将拆开检查,整个过程将拍视频并上传监管平台。 报道说,上海现有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共26534台,涉及使用单位2114家,场所主要分布在商场超市、轨道交通以及机场车站的交通枢纽。徐洁明介绍,此次排查的重点,一方面是电梯设备本体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比如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梯级和踏板有没有松动脱落的风险,以及踏板的安全保护装置是不是有效等。 另一个重点,则是维保单位和检验检测单位有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实施维保和检测工作。“此次排查,对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来说,要求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要逐台对在用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行排查。 此外,相关部门还要求维保单位及使用单位将验证过程拍视频上传至平台,并进行抽查;同时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对上传的视频进行验证,确保所有的动作都落实到位。所有的维保过程均可视化,全程可追溯,可查询,这一措施也将落实到今后所有的维保过程中。 上海奉贤区万家福生活广场一台自动人行道扶梯4月4日下午4时30分许发生故障,导致一名正在电梯上的女性腰部以下被扶梯“卷入”。 上海奉贤区星期一(8日)通报,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已责令各单位加强隐患排查。 2024年4月9日 5:29 PM

封面图片

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

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对我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东方汇娱乐丨福利频道 TG中文大全丨TG最全资源 【福利来手摇快3(送彩金388)】 【福利来PC28(送彩金388)】

封面图片

中国将加强工业领域的数据安全

中国将加强工业领域的数据安全 中国工信部公布一项方案,要求加大多方安全计算、数据防勒索、商用密码等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试点应用等,以加强工业领域的数据安全保障。 中国工信部星期一(2月26日)在官网发布《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新型生产要素,保障数据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大规模数据泄露、勒索攻击等风险形势日趋严峻,工业企业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普遍薄弱。 《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应用推广和供需对接,加大多方安全计算、数据防勒索、数据溯源、商用密码等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试点应用。同时,组织遴选一批在各行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通用数据安全技术和产品,打造一批面向行业、面向场景、面向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分行业、分地区开展宣传推广。 《实施方案》也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实现培训覆盖三万人次、培养人才超5000人,在2026年年底前实现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企业超4.5万家,至少覆盖年营收在各省(区、市)行业排名前10%的规上工业企业。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正在加快用国产硬件和软件取代西方制造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原因为担心遭到境外黑客的攻击。 报道称,过去三年,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对企业存储和传输用户数据的监管。2022年7月,监管机构因数据安全漏洞对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罚款12亿美元(约16亿新元)。 此前,中国国家安全部去年12月宣布,将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并指个别境外组织企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展情报窃密活动。 2024年2月26日 5:34 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发现数百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

中国国安部发现数百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 中国国安部星期二(10月31日)说,近日发现数百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号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调查境外气象设备代理商10余家,检查涉外气象站点3000余个,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国安部指出,这些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有的探测项目受境外政府直接资助,部分观测点设立在军事单位、军工企业等敏感场所周边,进行海拔核准和GPS定位;有的布设在主要粮食产区,关联分析中国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有的长时间、高频次、多点位实时传输至外国官方气象机构,服务于外国国土安全和气象监测。 国安部说,相关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不易发现,能自动采集并实时网络传输。相关涉外气象探测活动,未向中国气象主管机构申请涉外气象探测行政许可,未向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资料,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未经中国气象主管部门审批,违反《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国家安全机关联合气象、保密部门,依法对相关非法活动进行查处,及时阻断气象数据出境的违法行为。 国安部指出,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常见的种类有日常观测数据、卫星数据、雷达资料等,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构成元素,与军事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利益密切相关,非法采集和跨境传输气象数据的行为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22年,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出台《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行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国防及军事设施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及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023年10月31日 8:50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